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从西汉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 第71章 三造大汉!

第71章 三造大汉!

    “第十七世辽东王刘倦,见过各位叔伯。”

    男孩微微拱手,对一众村民行礼。

    辽东王的名号威震天下,匈奴闻之肝胆欲碎,汉民闻之敬如神明,然而这村落里的众人听之却面不改色。

    “你便是当世的辽东王?”

    一众村民当中,走出来了一位白发老者,他身着布衣,手持木杖,目光如炬地打量着眼前的男孩。

    “正是。”刘倦不卑不亢,稚嫩的面容上透着一丝沉稳。

    白发老者微微皱眉,问道:“可有佐证?”

    刘倦看向了曹操,而对方则点了点头,取出了一块被锦布包裹的物件。

    锦布被拆开以后,里面所裹之物赫然是一枚金印。

    白发老人在看到那枚金印后面色微变:“辽东王玺?”

    辽东王玺,乃是高祖所赐,由历代的辽东王执掌,传承至今已十余世。

    论尊贵,王玺虽不如那块由皇帝执掌的传国玉玺。但执掌辽东王玺的人,往往能决定该由谁来执掌传国玉玺。

    “有王玺在,老夫便也能相信阁下是货真价实的辽东王了。”

    白发老者微微颔首,又带着疑惑的询问道,“只是不知,辽东王不在洛阳辅佐汉帝,为何要来此寻找我等,莫非汉室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吗?”

    他们这支靖祖的旁系血脉久居辽东,很少与外界接触,只是跟洛阳的嫡系血脉每隔两三年会有信件往来。

    而他们也一直遵循着祖训,除非万不得已否则绝不出山。

    “唉...此事一言难尽。”

    刘倦叹息了一声,道,“不知这一代我族在辽东的分支族长是谁,我能否与其相谈一番?”

    白发老者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请随我来。”

    刘倦与曹操跟随白发老者穿过村落,沿途的村民虽仍沉默不语,但目光中已隐隐透出几分审视。

    虽然他们只是旁系,但他们并未因为刘倦是嫡系的辽东王而感到自卑。

    靖祖的后人不分尊卑,谁对汉室的功绩更大,谁便会得到其他后人的尊重。

    若是对汉室无功,即便贵为辽东王,也难以得到其他靖祖后人的认可。

    ……

    村中央是一座古朴的祠堂,檐下悬着一块斑驳的木匾,上书“祖庙”二字。

    白发老者推门而入,屋内烛火摇曳,供奉着历代辽东王的牌位,最上方的便是“靖祖烈皇帝之神位”。

    在靖祖的神位前面,正有一位身着布衣的年轻人整理香火。

    “族长,当代的辽东王来了。”白发老者恭敬的说道。

    年轻人转过身来,他虽身着素衣,却天然有着一丝贵气,眉目如剑,鼻梁高挺,一双凤眼深邃如寒潭,不怒自威。

    他审视着随白发老者一同而来的刘倦,皱眉问道:“这一代的辽东王不是刘寒吗,怎会如此年幼?”

    刘倦微微拱手,道:“广宗之战,为讨伐黄巾叛军,第十六世辽东王刘寒死战殉国,洛阳的靖祖后人嫡系也尽数死绝。我是第十七世辽东王,刘倦。”

    “原来是这样吗...”

    年轻族长叹息了一声,眼神中略显哀伤,“蒙叔,请为第十六世辽东王也准备一块神牌,供奉在这祖庙之中吧。”

    白发老者点了点头:“我这边去准备。”

    年轻人沉默片刻,目光重新落在刘倦身上。

    他们二人分别是靖祖旁系与嫡系血脉的传人,都是从本系血脉当中脱颖而出之人,此刻在正面相对,无形中便形成了锋芒相对的碰撞。

    祖庙中安静了许久,曹操总觉得自己待在这里感觉浑身不适,便对刘倦说道:“王上,臣先去外面候着了,您有事尽可吩咐在下。”

    刘倦点了点头,挥手示意曹操自行离去。

    当曹操走后,祖庙中便只剩下了刘倦与那年轻族长二人。

    最终还是年轻族长开口打破了沉默,他缓缓说道:“在下是辽东旁系当代的族长,刘玉。你我都是靖祖的后人,我年龄应该比你大些,你称呼我为兄长即可。”

    刘倦微微颔首,目光沉静地注视着刘玉:“兄长。”

    而刘玉则依旧眼神淡然:“你来此,可是欲与我共论天下大势?”

    “朝堂上官宦争权夺利,朝堂外天灾连绵不绝,我大汉自光武中兴以来,二百年中从未像现在这般衰弱。”

    辽东王刘倦叹道,“若是再不寻找破局之法,大汉恐怕真的要亡国了...”

    刘玉淡然说道:“既然如此,那何不坐视其灭亡?”

    “嗯?”

    辽东王的面色冷了下来,“汝此言何意?你我皆是靖祖的后人,匡扶汉室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使命。凡靖祖之后,虽死不敢亡匡汉之责!”

    面对辽东王的锋芒,刘玉却表现的依旧平静。

    他淡淡的说道:“我从未忘记血脉里匡扶汉室的使命,但我认为,匡扶不如复汉。”

    “我久隐于辽东,不如你那般了解如今的天下大势,但我只从你的言语中便可得知,如今的大汉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若非如此你也不会远赴辽东寻求靖祖旁系的帮助。”

    “大汉就像是一株参天的大树,在他繁荣昌盛之际,就算是有些疾病,也可以将蛀虫揪出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可如今这株大树已经腐朽至极,枝叶枯萎,甚至连根脉都已经断绝。就算把那些爬在树身上吸吮养分的蛀虫全部揪出,大汉也注定会走向灭亡。”

    “时也、运也、命也,大汉将亡,此乃天命,想凭一己之力扭转大局,实乃痴人说梦。”

    “若要拯救大汉,唯一的正确选择便是效仿当年光武中兴之事,重造大汉!”

    闻言,辽东王刘倦久久无言。

    他用深邃的眼眸看着面前的年轻族兄,对方的这番言语也让他明白,二人的信念虽然一致,但理念却是不同的。

    作为靖祖的后人,他们的信念都是匡扶汉室。

    但辽东王刘倦的理念是,辅佐汉帝整治朝堂,效仿当年的靖祖,替大汉扫除恶疾,复兴汉室。

    而旁系族长刘玉的理念是,任由现在的大汉灭亡,然后再重新拥立一位汉室宗亲,重建大汉!

    他所求,乃是三造大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