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宋文豪 > 第40章 因势导利

第40章 因势导利

    “其次。”陆北顾继续说道:“几十个、上百个,甚至数百个大商人,在分段买扑了开封以东军粮运输权之后,会通过水网,将东南、荆湖、江淮、山东的粮食,通过水路运到开封的西北专用军粮仓储存起来......而同样会有来自关中、两河或是中原的商人,为了获得西北发行[解盐盐钞],要么选择自行购买粮食运输到西北,要么选择自备车马,在交押金后从开封的西北专用军粮仓中接下粮食转运任务,再把粮食运到西北。”

    “之所以制度设计上西北不需要分段买扑,是因为陆运与水运不同,从开封到洛阳再到长安,一路都是沿着‘黄河-渭水’南岸的官道笔直西行,只有这么一条路走,物资不需要复杂转运。而从东南运粮食则不然,粮食必须从荆湖、江南、两淮等地征集,物资需要通过水网进行复杂的分散转运。”

    “此前‘折中法’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就是商人需要从产粮地千里运粮到西北前线,路上消耗太大,再加上西北私盐泛滥,以至于哪怕拿到了盐引,都无法弥补损失......但如果按照这种循环方法便不同了,不同地区的商人都只需要承担一部分路程的运输,运输成本因此大大降低。”

    宋代“折中法”本质上跟明代“开中法”没什么不同,事实也证明了,如果让某个商人承担粮食的全程运输工作,那么没有人能承担得起,结果是要么政策废弛,要么改为实际上的分段承包。

    赵抃这时候问道:“那两种盐钞设置兑换比例,目的是通过调节盐钞的比例,来达到增加或减少、加快或放缓对西北前线粮食供应的目的?”

    “不错。”

    陆北顾点点头,说道:“国朝商业发达,但商人同样有地域性,东南商人未见得真的会来开封把自己手里的[井盐盐钞]兑换成[解盐盐钞],西北商人也是如此。但若是朝廷需要给西北快速运粮,只要稍微上调兑换比例,自会有无数居中的商人为了利益趋之若鹜,到时候两端就会受到相应影响,而放缓运粮速度也是如此。”

    有点烧脑,陆北顾并不清楚这两位大人物是否弄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这里的原理,说穿了也很简单。

    先说实物,同样的一包盐,分别是四川井盐和河东解盐,它本身并不是等值的。

    如果只有这么一包盐,那么是否等值其实无所谓,因为即便不等值,倒卖的差价也非常的小,而且运输成本也摆在那呢,根本没有任何千里迢迢去倒卖赚利差的必要性。

    但如果不是一包,而是一百万包呢?

    显然,利差与巨大的数量相乘,所得利益就已经非常可观了。

    不过,还是要考虑到相应的运输成本。

    ——可如果不是堆积如山的一百万包实物盐,而是一沓盐钞呢?

    那就只存在利益,几乎没有任何运输成本了。

    实际上,这也是陆北顾根据史实所制定的策略。

    历史研究资料上明确记载,随着盐钞发行量增加,大宋的盐钞很快就会突破“支盐凭证”的原始功能,在流通中具备货币属性,可折抵税赋、用于民间交易,甚至具备“飞钱”的汇兑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比如[解盐盐钞]的官方兑换比例调整,实际价值上升,那么就必然会有居中的商人们为了追求利益,而大量收购。

    直接后果是什么?

    那就是[解盐盐钞]的实际成交价格会随着商人们的追捧而水涨船高,商人们想要通过盐钞这种证券来实现无运输成本套利,就必须要从此时手中掌握着大量[解盐盐钞]的商人们手中收购。

    这时,固然会有此前完成过陆路运粮的商人卖掉手中的[解盐盐钞]来及时套现。

    但也会有实力雄厚的大商人,组织车队自行购买粮食,运往西北换取[解盐盐钞]。

    而更多的中小商人,则会选择自备车马,在交纳押金以后,从开封的西北专用军粮粮仓那里接下转运任务,把军粮运到西北,然后换取[解盐盐钞]。

    这就起到了战时能够发动民间力量,向西北快速运粮的作用。

    而且,既能满足西北军队所需粮食,还能满足西北百姓所需粮食......大商人们自行组织车队购买并运送粮食来获取[解盐盐钞],其性质跟从开封接下军粮转运任务是不一样的,这部分粮食,紧急时刻是可以由西北各州投放到市场或直接赈灾的。

    那么如果是[井盐盐钞]的实际价值上升呢?

    那就会导致因为没有利益可图,商人们降低了对前往西北运送粮食的热情,转而从其他商人手中收购[井盐盐钞],或者自己去购买[井盐盐钞]。

    在这种情况下,四川的铜钱流入会增多,交子的发行规模也会随之增加。

    而这里面还有一层未说出口的意思,那就是之所以要在开封设立盐钞兑换之所,目的就是为了让通过政策获益的人变得更多,使得政策的阻力变小,这就意味着可实际执行的几率却大大增加。

    因为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不是看起来是个好政策就能执行下去,而是要绝大部分人都能从中受益的政策才能执行下去。

    赵抃又细细思索了一番,终于算是理清楚了这里面的所有关隘。

    陆北顾这一番天马行空却又偏偏环环相扣的设计,委实让他觉得惊艳无比。

    “大才!老夫未尝想过经国济民之术竟能如此设计......今日受教了!”

    赵抃很是钦佩地向着陆北顾拱了拱手。

    陆北顾连忙起身回礼。

    “而这一切都是商人自愿的行为,只是设立了一套因势导利的制度。”

    张方平也开口了,他看着陆北顾,眼中同样流露出了惊讶之色。

    原本,他以为范祥制定的盐钞法,已经足够完美!

    但今天他听了陆北顾一席话,方才发现,竟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