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七十二章 整治家贼

第七十二章 整治家贼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丙寅(十八)日。

    雍正突然降谕:裁广善库衙门、停止内外官员借俸例,查内务府亏空!

    弘历对此颇为惊叹。

    前日让直省补亏空,今日又裁内务府冗衙,不准百官再向内务府借钱,还查内务府亏空。

    这位雍正皇帝在整顿朝政方面,真迅速!

    当然,弘历不会反对,只会暗地里叫好!

    因为雍正在整顿朝政方面越积极,对他将来当皇帝就越是好事。

    所以,每当弘历每次去给雍正请安时,看见雍正认真批阅奏折,核算大小账目时,他心里都因此感到特别踏实。

    而雍正虽然很希望尽快让朝政焕然一新,但他也没有减少对自己儿子的关注。

    弘昼没事往造办处跑,与造办处的许多工匠交流的事,最终也还是通过弘时的口,让雍正知道了。

    “儿子就是担心五弟,因此越发醉心于奇技淫巧,而对本该掌握的功课更加没有心思去学。”

    “所以,今日也就斗胆向汗阿玛陈奏。”

    弘时在向雍正这么说的时候,雍正也点了点头:“朕会跟他谈谈的,你做哥哥的,关心弟弟们的学业是值得称赞的,但也不要听风就是雨,你五弟只是学的不好,不是没有认真学。”

    弘时颔首:“汗阿玛说的是,儿臣只是为五弟担心。”

    雍正瞅了弘时一眼:“朕姑且相信你现在是基于关心弟弟才来陈奏这事,也希望你是真心实意地关心弟弟。”

    “跪安吧!”

    说着。

    雍正就挥手让弘时跪安了。

    而弘时在离开后,雍正就见了弘昼,问道:

    “听闻你近日总往造办处跑?”

    “是的。”

    弘昼微微抬眼,随后还是如实回答了雍正的问话。

    雍正也没有生气,只头也不抬地继续批阅奏疏:“为什么总去那里?”

    “因为儿臣资质太差,经学骑射都不行,但又不想做个混吃等死的地主。”

    弘昼回道。

    雍正听了弘昼这话,惊讶地抬起头来,注视着弘昼:“说说看,为什么不想做个混吃等死的地主?”

    “因为儿臣觉得,地主是我大清富强的最大阻碍!”

    “一个国家地主越多,尤其是大地主越多,这个国家就越不思进取!”

    “儿臣再没有天分,也不能仗着自己是天潢贵胄,就心安理得地做个混吃等死的大地主,只想掌握实际点的技能,以后也能不用只靠兼并土地的手段,来满足日益增加的开支,更不用借朝廷的钱,填自己的窟窿。”

    弘昼回道。

    雍正颔首笑道:“你能有这个见识,倒也难得!”

    “有个手艺,的确比寄食于民强。”

    接着,雍正又说了一句,且转头继续批奏折:“你怎么想到这点的?”

    “四哥提点儿臣的,他告诉儿臣,地主对百姓的依附要求太高,所以地主越多,尤其是大地主越多,就越不想民利外溢,哪怕是对朝廷征调民力去兴修水利、去运粮输边乃至镇压叛乱这些国家大政,也会百般抵触的。”

    “而汗阿玛励精图治,儿臣不想将来因为只变成一个大地主,进而抵触汗阿玛的励精图治。”

    “儿臣只想着,若能制出一些精巧之物,将来以此发家,且让我大清更加物丰民阜,也是一件好事。”

    弘昼回答后,雍正惊喜地笑了笑:“原来是弘历提点的你!”

    “不过,你不因为觉得自己资质不行就不想着江山社稷,也很是难得!朕准你去接触百工,俗话说的好,技多不压身!”

    “但功课还是要学的。”

    “朕不要求你精通,至少要能懂一些是一些,将来说不准,这些还是能帮助到你。”

    雍正对弘昼语重心长地说道。

    弘昼拱手:“儿臣谨记汗阿玛教诲!”

    雍正挥手:“跪安吧。”

    “儿臣告退!”

    雍正则在弘昼走后叹息一声,自言自语说:“这个弘历,用心良苦啊!”

    为此。

    雍正还在接下来去永寿宫见四福晋时对四福晋说起此事,且道:“这个弘历,又给朕意外之喜!他是会带弟弟的,也是真心自己弟弟的!”

    “好在,弘昼自己也有这个觉悟。”

    皇后也莞尔一笑,跟着说了一句。

    雍正颔首。

    ……

    ……

    而弘昼则在离开养心殿后,就沉下了脸。

    “给四哥请安!”

    正要去上晚课的弘历在路上遇见了他,且也注意到弘昼神色不对,也就问他:“你怎么了?”

    “四哥,你说,难道我不觊觎大位也有罪吗?”

    弘昼为此问起弘历来。

    弘历听后笑了笑:“人各有志,谈不上罪不罪的,是汗阿玛说你了?”

    “汗阿玛倒是没有,但汗阿玛突然问起我常去造办处的事了,我想应该是有人在他面前嚼了舌根。”

    “不过,四哥,我只跟你一人交心,我是真的只想学五叔、七叔还有十二叔、十五叔、十七叔他们,只在将来做个闲人,但又不做个只会吸食民利的闲人就可!”

    弘昼突然向弘历表起心意来。

    弘历笑了笑,他知道弘昼这话就是说给自己听,想让自己放心。

    “我知道,汗阿玛既然没责怪你,那别的就不用管,你也不必为此生气。”

    弘历为此说了两句,就先去了乾清宫懋勤殿。

    而弘昼则在回宫后,就回书房,绘制自己设计的钟表图纸来。

    “格格,我们下个月的银丝炭被克扣的太严重了,金嬷嬷不肯让我们声张,说我们爷不比跟在福晋身边的四爷,也不比侧福晋生的三爷,闹出来反而不好。”

    但当弘昼在绘制自己设计的钟表图纸时,却听自己生母耿氏身边的婢女小楼在向耿氏告状,说内务府克扣他和耿氏银丝炭的事。

    而小楼口中的金嬷嬷,则是弘昼身边的精奇嬷嬷。

    精奇嬷嬷是由内务府拨的,如果主子弱势,精奇嬷嬷可以仗着自己背后有人,反压其主子一头,以教管为名控制一切。

    内务府克扣妃嫔和宗室王公的份例,也是常见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内务府管事的人都是皇帝亲近的人,没多少人敢主动声张,而结仇怨,尤其是势弱的妃嫔和宗室王公,所以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惯例。

    只要不太过分,也没人去闹。

    如今小楼开始埋怨,说明内务府的人克扣的过分了点。

    而弘昼这时则听到,耿氏倒赞同金嬷嬷:“金嬷嬷说的对,多一事不如省一事,少些炭,大不了就少下床。”

    “格格说的是。”

    “偏偏你这小蹄子多嘴多舌,真要抱不平,你去闹一下试试,没准先没命的是你。”

    “要我说,也别怪内务府,但凡我们爷也上点心,多在上面表现表现,内务府那些管事的,就算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克扣,只会多发!”

    外面,突然又传来了金嬷嬷的声音,且声调似乎刻意喊得比刚才小楼的声调还高。

    弘昼到底是少年,一下子就心如火炽,站起身来,往外疾步而来。

    但耿氏一见他出来就拉住了他,把他往里面拉,且嘱咐说:“既然决定不争,就不要在意这些闲言碎语,连弘历也别说,免得结仇,明白吗?”

    弘昼点了点头,便把握紧的拳头松了。

    金嬷嬷见此倒也有些失望地走了。

    小楼更是失望,嘟囔了一下,但也没再说什么。

    而弘历倒是没多久,从来保这里知道了这事。

    为此,弘历微微摇头,暗叹在这权力场,不争不卷,也不代表就真的会相安无事。

    恰巧,弘历在知道此事后,就得知雍正正在永寿宫,陪四福晋说话。

    于是,弘历自然不好装作不知,也就来到正殿,向雍正行礼:“儿臣拜见汗阿玛!”

    雍正来见四福晋是为查内务府亏空的事,需要后宫协助,所以,他特地来嘱咐四福晋说:“眼下最要紧的是补亏空,但朕不能只严令外面补,为了表明一视同仁的决心,自己家贼也要查。”

    “所以,朕要查内务府,当然,家里毕竟特殊,想彻底肃清是不可能的,为了宫内的安定,只需整一两个典型,震慑一下内务府的蠹虫就行。”

    “这典型里,最好跟后宫也有些牵扯,顺便震慑一下后宫!所以,你让你的人也要查的认真些,抓大放小!”

    四福晋自然应了下来。

    届时,雍正就因为弘历出现,就没再跟四福晋说,只对弘历点头,让弘历起了身,问了些弘历学业上的事。

    弘历则在送他离开时,寻了个跟雍正单独说话的机会,对雍正说:“汗阿玛,儿臣今日得知了一件关于五弟的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