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 第383章 ,无非一念救苍生!

第383章 ,无非一念救苍生!

    《觉醒年代》的拍摄正式开始.

    此时,李轩就贴了一身李大钊特色的大胡子。

    拍摄在日国的第一场戏。

    此时,王劲崧就看了一眼李轩的造型,还有看着参考的定妆照片。

    大胡子,日国的学生装

    “这妆造气质还真是够还原的”

    “不仅仅是妆造还原,甚至连气质都很还原.”

    刘和伟就看着李轩。

    作为一个演员,就从气质,形象的表现,去判断

    这一次,李轩,也让刘和伟有点意外

    从‘诸葛孔明’到‘李大钊’。

    明明这两者没有太多共通之处.怪物啊.作为一个年轻的演员,能有这样子级别的表现力。

    完全看不到上一场戏的影子。

    让刘和伟想起了,李轩曾经的一个名号。

    千面。

    千面小生其实看作品的时候,还没有太多的这种感觉,但是对戏的一次两次之后,这种感觉就变得异常的强烈。

    李轩就真的是纯纯的剧抛脸

    他这年纪才多大啊,就能做到这种剧抛脸的级别了。

    作为演员

    刘和伟就真的佩服李轩的.相当的佩服。

    今天就拍摄李轩的第一场戏

    由他开始的——‘觉醒年代’

    由李大钊开始的

    当他站在台上。

    当他的台下,站着的都是一些‘留日学子’的时候.

    这些学子,还真是韩平搞来的一些‘留学生’或者‘准留学生’,听说能拍戏,能演戏,连钱都不用,直接从外国语学校的国际部给丢了过来.

    此时。

    镜头就在李轩的头上,看着镜头。

    “等一下,镜头不用挪开,从我身上,到那些学生身上,全部放在一个镜头里完成”

    旁边的刘和伟和王劲崧就听出味儿来了。

    这是准备一镜到底。

    一个没有准备的一镜到底的内容一个镜头拉到底。

    甚至都没有彩排.

    直接就一个镜头,只能说,资金资源拉的很满

    至少,刘和伟是这么觉得的。

    “真自信啊.这中影应该还是支持了不少钱的吧.”刘和伟下意识的就想到了这个,甚至连排练都没有,准备一镜到底的自信心,影帝也没有吧

    从李轩。

    变成‘李大钊’。

    对着话筒,就缓缓的说

    “天发杀机,战云四飞,倭族趁机,逼我夏宇,留日学子,羁身异域,回望神州,仰天悲愤。既然已经到了国亡人死之际,便再无投鼠忌器之顾虑,我们应该有破釜沉舟之决心。窃国大盗袁市凯,恢复帝制想要当皇帝,中华民国危在旦夕了;卖国贼袁市凯签定了二十一条,华夏民族危在旦夕了.同胞们,共和就要死了,青岛就要丢了,同胞们,你们说,怎么办.”

    “越是在民族危亡之时,就越应该唤起民众的觉悟,振作民族精神,而且要把共和的思想灌输给民众,则必须推翻封建的思想。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一个镜头,从李大钊到这些观众看客们在摄像头里。

    呈现

    一个镜头,完成了.

    第一场第一个镜头,就直接完成了

    刘和伟就觉得有些震惊,有些.

    这和演技,和技巧,和李轩擅长的情绪输出都无关,直接就一波完全代入到了角色里面去甚至还将这种感觉完全扮演了出来的

    这就是无与伦比的代入感。

    他已经完全的成为了李大钊。

    完全的成为了这个角色。

    第一场镜头就是一镜到底。

    对于在场的演员来说就绝对是下马威。

    至少对于刘和伟来说。

    这就是绝对意义上的下马威。

    一个镜头拉到底。

    完全没有任何损耗。

    这哪里是中影财大气粗,这里就只有一个最朴素的理由。

    那就是李轩真的牛逼。

    这就是最直白最朴素的感觉。

    至少这个代入感,刘和伟就完全做不到.

    但现在。

    一镜到底是做不到,可李轩这样一演讲。

    李大钊的感觉,就在刘和伟的内心流淌,他似乎就寻找到了,属于‘陈独秀’的独特感觉

    让他也能完全的适应镜头,那无处不在的,融入这个世界里的镜头。

    早稻田大学,樱花树下

    “有!但出路不是老路,只有找到一条新路,华夏才不会亡。”

    “何谓老路?”

    “政权更迭,推翻一个旧王朝,建立一个新王朝,循环往复,这是老路。”

    “那何为新路呢?”

    “不知道!——我正在找。守常,我欣赏你的见识和才华,你愿意跟我一起找吗?”

    “为华夏寻找一条救国之路,乃是我李大钊毕生所求。我愿意!”

    此时。

    李轩和刘和伟眼神对视。

    眼里都没有戏,没有其他的。

    只有看到的对方。

    刘和伟快‘忘’了。

    ‘忘了’自己是刘和伟的事实

    啊,我不是在拍戏,我就是在《觉醒年代》里,就是在早稻田大学,和李大钊碰面。

    刘和伟就恍惚之中‘醒’了一下。

    这戏啊。

    刚开始,自己这个‘已经超越过去普通视帝’的演员,就被李轩带着节奏走了,被他那一番话,一番发言,台词,给带着节奏走.

    带着自己走的不是李轩。

    是李大钊。

    是李大钊本人。

    而自己,则是陈独秀,一个,和李大钊共同寻找名为救国之路的陈独秀。

    我,不是在拍戏。

    我是在寻找,救国之路。

    又‘沉’了下去成为陈独秀。

    有些事情旁观者清,无论是王劲崧,还是其他人,只要尚且是在‘戏外’的人。

    只要是演员,在演艺行业里的,都能看到,刘和伟这位‘无名视帝’在李轩的面前,被带着节奏到底有多少。

    就算是王劲崧,都有些超出预料之外。

    他没有见过新三国的拍摄现场,就觉得,《新三国》里刘备和诸葛孔明的对戏绝对精彩,以为李轩是托了刘和伟的福。

    毕竟他的刘备是演的真的很好。

    但现在,眼下这种情况,却貌似给了另外一个可能性.一个在他看来,绝对能阐述眼下情况的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一直被带着节奏走的不是李轩,一直带着节奏走的才是李轩。

    这才是真实的情况

    “在演员这条道路上,他就比你们领先的太多了,我都不知道,他最后能走到什么样的地步去的。”

    王劲崧就看着旁边的罗锦,还有此时在片场交锋的刘和伟和李轩

    “就连刘和伟这种级别的视帝,都要给老大带着节奏走.我.真的可以吗.”

    看着旁边压力爆大的罗锦,王劲崧就沉吟片刻

    “相信自己,你已经.付出了很多了。”

    此时的罗锦,在短短的十五天内摄入大量的热量,让自己变得有点微胖,以适应这个角色

    但还是觉得,自己是否有资格去扮演【他】,是否有资格在李轩的大戏里,扮演一个角色.

    真的,自己足够的资格吗?

    罗锦就扪心自问自己这个问题.

    只是当李轩将信任交到自己手上的时候.

    他就感觉到沉重。

    “其实.嗯.”

    其实,王劲崧也没继续说什么.

    如果没有李轩的话,朱亚汶和罗锦都是能在这个时代独当一面的好苗子,但是如今这光环都被李轩给盖过了。

    换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李轩他太强横了.他的强横,在同年龄的演员里是断层的.

    作为演员而言,一眼就知道了.

    “刘和伟不一定,这一次李轩,视帝的奖项应该是能拿一个下来的就目前的表现的.”

    此时,王劲崧就呢喃道

    李轩表现出来的强度,在过去就是视帝级的,两年之后,含金量最高的一届里,是否能拿到真正的奖项有待商榷,但他的实力就绝是毋庸置疑的.

    毫无疑问,拥有着超绝的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就衬的罗锦这些本来也不弱的新生代,表现力可就弱了.

    凡事都是衬托对比出来的.

    至少在这一场戏里面,李轩的表现,在演员的道路上,也许就只有黄博能比一比了吧,至少同年龄,同一代是这样的.

    遥想当年,他的对手,黄小明,陈昆他们这样的.

    如今,无论是陈昆,还是黄小明都是昨日黄花了。

    能和李轩比的,也只有更‘老一代’的演员了,不然的话,根本压不住李轩。

    “所以,你也不必多在意李轩的表现,你只要有自己的表现就行相信自己,发挥到最好.就可以了”

    王劲崧还是拍了拍罗锦的肩膀,让他不要自卑。

    看到巨人,追赶巨人。

    就好。

    而罗锦也点了点头

    尽力追赶就好。

    比不上李轩,至少不要让他丢脸。

    不要让【他】丢脸。

    此时,罗锦也去看着李大钊的戏。

    我是怎么【觉醒】的。

    我是看着他【觉醒】的。

    觉醒年代。

    觉醒

    此时,拍摄快傍晚了,而且看这天色,阴沉得像是要塌下来一样。

    “李导,天气预报说今晚有大暴雨,咱们这外景……”

    旁边的场记凑了上来,一脸的为难。

    “大暴雨?”李轩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抬头看了看棚顶,仿佛能穿透屋顶看到外面的乌云,“那不是更好?有天然的暴雨更好.”

    拍完和陈独秀的对戏之后.

    李大钊立刻成了‘李轩’。

    而刘和伟这里没有刘和伟,只有陈独秀

    在旁人看来,李轩就依然是李轩,李大钊是李大钊。

    这是‘两个人’。

    少部分人还不习惯李轩的拍摄方式,但熟知李轩的人,王劲崧他们就知道,李轩.他的精神状态一直巨美好。

    偶尔,会有‘两个人’。

    “大雨好啊.准备下一场戏,罗锦,来.你就过来,照着剧本,照着你的感觉来就行.不用去纠结这一场戏。”

    李轩知道,罗锦为了这一场戏纠结了很久,但顿了顿还是说道:“不要去拘泥于感觉,不要拘泥于去控制,有时候你控制不住角色,控制不住感觉,那就去试着让感觉控制你。”

    “嗯”

    此时,罗锦看着天发下来的暴雨。

    眼神也有些恍

    看着剧本

    剧本的场景就很简单..

    —瓢泼大雨的街上,满街穷苦的小商小贩冒雨叫卖,人贩子公然卖着孩子,流浪汉衣衫褴褛地乞讨,军阀骑着马冲击百姓……而唯有【他】,抱着刚出版的《新青年》,逆街行走

    罗锦好像明白了。

    什么样叫做觉醒。

    什么叫做觉醒年代.

    此时,罗锦好像知道。

    这一场戏要怎么拍了。

    不要试着去控制自己的感觉,试着让感觉去控制自己。

    这是老大对我说过的话。

    去相信这种感觉。

    开始。

    进入了镜头之中。

    那双眼睛里,有迷茫,有痛苦,有愤怒,但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被浇灭的,蓬勃的希望!

    他跑过倒在泥水里的黄包车,跑过蜷缩在屋檐下瑟瑟发抖的乞丐,跑过那些行色匆匆,面目模糊的路人。

    整个世界都在风雨里飘摇,只有他,在逆着风雨,奋力狂奔。

    时而回头。

    去看一眼身后的事物。

    然后继续冲冲的逆行。

    无非一念救苍生。

    而已。

    一镜过关。

    此时的王劲崧就看着这一幕镜头。

    这镜头也是一遍过的。

    完全没有任何阻碍,就这么丝滑的过了。

    这多少老演员都做不到,这一个镜头就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但罗锦做到了。

    又或者说他在李轩的带领下做到了。

    还有那一幕踏水而来的镜头。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

    谁说李轩只会情绪输出的。

    谁说他只会用最激进的情绪去表达。

    他的技巧输出这方面,分明也是拉的满。

    他都不知道这一段剪辑出来之后。

    效果能有多好

    此时此刻,王劲崧就衷心希望.负责剪辑那一块的,千万不能撂挑子。

    一定要把这一场镜头戏的效果都做出来才行呀

    而今天还有最后一场戏。

    李轩和陈独秀的戏

    “守常你看!破庙漏雨淋菩萨——

    神仙自己都保不了,凭甚吃人间香火?

    百姓命如草芥,不如你我造新天!”

    “仲甫兄,我李大钊今日对你宣判——

    判你终身监禁:关进理想牢笼!

    判我斩监候:头颅祭新党旗!”

    “让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让黄河长江见证:他成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