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锋看着板垣递来的长刀,眼神冰冷。
这把长刀闪着寒光,刀身上刻着繁复的花纹,显然是一把价值不菲的名刀。
“哦?你希望我为你介错?”刘文锋嘴角勾起一丝冷笑:“让我来送你最后一程?”
板垣神色庄重地点了点头:“能被刘旅长这样的英雄斩下头颅,也算是我的荣幸。”
刘文锋沉默片刻,伸手接过了长刀。
他掂了掂分量,刀很沉,也很锋利。
田城和杨锴面面相觑,明显没想到旅长会同意这样的请求。
“旅座…”田城小声道。
刘文锋举起手,示意他不要说话。他环视一圈周围的尸体,漠然道:“死了这么多人,也不差你一个。”
板垣解开军服上衣,露出腹部。
他跪坐在地上,双手握紧了短刀,平静而庄严。
对一名日本武士来说,这是最体面的死法。
“刘将军,我有最后一个问题,”板垣抬头直视刘文锋的眼睛:“为什么你对我们霓虹国人如此仇恨?远超常人的仇恨。”
刘文锋眯起眼睛,盯着板垣。
“因为你们不配活着。”他的声音很轻,却如同利刃般锋利。
板垣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但随即化为平静。
作为职业军人,他明白失败者没有争辩的资格。
“刘将军,请记住。”板垣深吸一口气:“今天死的是我,但大霓虹帝国不会就此倒下。你杀不尽我们所有人。”
刘文锋冷漠地看着他:“你错了,我会杀光你们所有人。”
板垣不再说话。他摆正姿势,将短刀对准自己的腹部。
一瞬间,他的眼中闪过坚毅的光芒,然后猛地将短刀刺入腹部。
“嗯!”一声沉闷的痛哼从板垣喉咙中溢出。
他咬紧牙关,面部肌肉因剧痛而扭曲,但没有任何呻吟。
短刀缓缓划开他的腹部,鲜血顿时涌出,染红了他的军裤。
板垣抬起头,眼神依然锐利,仿佛要将刘文锋的样子烙印在记忆里,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刘文锋站在一旁,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幕。他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板垣的脸色越来越苍白,汗水浸透了全身,但他依然保持着跪坐的姿势,没有倒下。
这是武士最后的尊严——必须完成切腹的全过程。
当板垣完成第二刀,将短刀从左向右拉开的瞬间,刘文锋动了。
他举起长刀,目光冰冷,毫无感情。长刀在空中划过一道寒光,干净利落地落在板垣的脖颈上。
“咔嚓!”
板垣的头颅与身体分离,直接飞出数尺远,在地上滚了几圈才停下。身体僵直了几秒,才轰然倒地,鲜血如泉涌般喷出。
刘文锋持刀而立,神情漠然。仇人的鲜血溅在他的军装上,却没有激起他心中任何涟漪。他望着地上那颗还保持着最后表情的头颅,心中空荡荡的。这种复仇的快感,远不如想象中那么强烈。
“死了就是死了。”他轻声说道,像是在自言自语。
山本一木垂下头,对着板垣的尸体鞠了一躬,表达最后的敬意。
刘文锋将染血的长刀随手插入地面,转身准备离开。
走了几步,他又停下脚步,回头看向山本一木。
“把他的头带回去,”刘文锋的声音冷得如同寒冬的冰:“告诉寺内寿一,告诉你们的天皇,我刘文锋早晚有一天,会带着刀,亲手一个一个砍了他们的脑袋!”
山本一木脸色苍白,却挺直了腰杆:“我会带回您的话。”
刘文锋没再多言,大步离去。
板垣征四郎,这位未来的日军大将,甲级战犯。
就这样,死在了刘文锋的手中。
作为918的参与者和策划者之一,板垣的能力毋庸置疑。
当然,他犯下的罪行,也是罄竹难书
不过眼下的板垣征四郎,已经走到了末路,说那些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刘文锋还是给了他该有的体面,让他自己选择了他自己的死法。
而并非是像之前的矶谷廉介一样,公开凌迟处死
原本刘文锋是想过这么对待板垣的,但最后想了想,似乎也没有必要了。
对于板垣来说,身体上的疼痛,已经毫无意义了。
而作为一个交锋多次的对手,给他最后的体面,也算是刘文锋最后的温柔了。
之所以会这么对板垣,还是因为他在最后关头,选择了让他的士兵全体切腹,而不是继续负隅顽抗。
倘若他们负隅顽抗的话,伤亡还会再大一些。
从这一点来看,板垣起码像个爷们儿,也算是最后帮了他一把,再加上板垣死亡获取的‘八百万积分’。
刘文锋也算是承了他板垣的情了……
……
远处,李宗仁率领的参谋团队已经在等候。
看到刘文锋走来,李宗仁迎上前。
“完成了?”他问道。
刘文锋点点头:“板垣已死,他的部下几乎全部切腹。我放了山本一木回去传话。”
李宗仁眉头一皱:“这…有些不合常规。”
“常规?”刘文锋冷笑,“李长官,这场战争从来就没有什么常规可言。”
李宗仁无言以对。这位351旅的旅长,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战争哲学,但他不得不承认,这种非常规的手段却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走吧。”刘文锋头也不回:“峄城之战算是彻底结束了。”
……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全国。
“惊天捷报!刘文锋旅长率351旅击溃日军第五师团,斩首板垣征四郎!”
“鲁南大捷!我军一举歼灭日军精锐师团,战果辉煌!”
“抗日英雄刘文锋再立奇功!峄城血战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点!”
各大报纸的标题触目惊心,广播里不断重复着这场胜利的细节。
街头巷尾,百姓们争相传阅着这场战役的消息。
“不愧是刘旅长啊!不愧是全国的希望啊!”
“一万多人打八万人,还全歼了日军八万人,这……这战绩,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那个刘文锋旅长太厉害了!听说他亲手砍下了板垣的脑袋!”
“要我说,应该立刻升他当将军,领一个军去打鬼子!”
老百姓们振奋无比,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连年的战败消息中,这场大捷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所有人看到了希望。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也开始有了疑问。
“刘文锋立了这么大功,怎么还是个旅长?”
“听说他手下就那几千人,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国府这是怎么想的?难道功高震主了?”
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不少报纸甚至公开发表评论,批评国府不重用真正的抗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