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 第631章 这是势,此消彼长

第631章 这是势,此消彼长

    朱棣一边说着,放下手里的锄头,擦了一把脸上的汗。

    看到朱元璋一脸期待的样子,当下心中暗喜。

    思忖道:「现在父皇一心想要回应天府去,看他神情如此开怀,莫非是在计算兵力?他手里果然还是有牌的!」

    「看来……此事果然大有可为呀!」

    「说不准朱允熥那小儿再搞点什么幺蛾子出来,父皇便也再等不住了。」

    现在朱元璋明面上算是和朱棣统一立场和战线的,再加上朱元璋心里的确是心疼那些哗啦哗啦往外花的银钱,也生气朱允熥乱花钱,常常肉疼,这自然更加坚定了朱棣心里的想法。

    却在这时候。

    陆威急匆匆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信封。

    朱棣收起自己的小心思。

    面上不由露出疑惑之色:「算时间,现在也不到新一期报纸发过来的时候,是……应天府又出什么事儿了?」

    他心头微微一跳,看着陆威手里的信封,眸子里下意识涌动起一阵期待和跃跃欲试。

    该不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朱元璋面上也露出一丝认真的表情,道:“是应天府那边来的信?”他自然也清楚这个时间点并不那么寻常。

    经过朱允熥新一年又几波骚操作之后。

    即便朱元璋的确认可欣赏他,可每次收信总有些不放心。

    陆威应声点头。

    上前两步将手里的信封呈递给朱元璋:“回陛下的话,正是,突然传来的。”

    朱元璋忙一把抄过信封撕开,念叨着道:“咱看看。”

    看到朱元璋这副紧张的样子,朱棣心中不由暗喜。

    片刻后。

    便见自家老爹果然蹙起了眉头,脸上表情有些一言难尽。

    朱棣藏住自己心里的欢喜,平静地开口问道:“父皇?您这是怎么了?莫非京中有变?”

    朱元璋沉默片刻。

    长叹了一口气:“说大也不是太大的事情,说小……也不能算太小,太独断任性了些。”

    相比于之前动不动就七百万石银钱往外丢,朱元璋现在的接受程度不是一星半点的高。

    若只封个官儿的事情,倒是也不致让他太过生气。

    这是老朱家的天下。

    老朱家的掌权人、大明朝的皇帝,给破例封个官儿,这也不过分是不是?

    只是他终究还是有大格局在的,终究还是觉得这事儿有不妥——不妥就不妥在坏了规矩,他怕朱允熥这次能一口气封个户部右侍郎,下次碰上喜欢中意的臣子,会不会也这样?长此以往,对大明的确不利。

    他固然因为当初在棺材里听了一耳朵,知道朱允熥这两道考题的确有些了不得的见解和东西东西,可当初朱允熥也只是因为和马三宝闲聊起,拿了个玻璃举例,并未深入去讲太多,更没有涉及到过整个国家经济、银行体系这一方面。

    朱元璋一知半解之下,依旧意识不到经济这一套,对一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影响和重要性。

    所以在朱元璋看来。

    就算真有人有这份智慧和才华,再怎么也值不上一个正三品大员的位置。

    要知道,自从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把胡惟庸弄死,废除宰相这个职位之后,大明皇朝的实权权柄尽分于六部,官职品阶之上,并没有一品,作为户部堂首的正二品就是最高。

    正三品的含金量便可想而知了。

    只是因为答对了一个所谓的「考题」,没有任何功劳就一下子封这么大个官。

    按理来说,是极其不合适的。

    也是因此。

    在朱元璋眼里,朱允熥此举,必然是包含了私心在其中——对情报里这个夏原吉私心上的喜欢——或许是这个夏原吉有本事讨得了自家大孙的欢心,或许自家大孙就单纯因为对方答对了题目而格外喜欢。

    朱元璋怕的就是自家大孙这份私心。

    作为一国君王,这是不该的。

    而站在朱元璋旁边的朱棣看到他面上这份担忧,心中更喜:果然是朱允熥又开始作死了。

    他面上做出一副意外的样子,询问道:“独断任性?父皇此话何意?”

    这也不是什么能瞒得住的事情。

    所以朱元璋干脆直接把手里的情报丢给朱棣,摇了摇头道:“有时候人太稚嫩了,就容易被自己的好恶欢喜左右。”

    说完,他面上的愁容更甚。

    不为别的,而是他觉得……

    随着时间渐渐拉长,自家这个的确称得上英明睿智的好大孙,在一些方面上的稚嫩、不成熟,也逐渐浮现出来了。

    虽然这相比于自家大孙那些令人惊奇的才能来说。

    可以算是个无伤大雅的方面。

    可是自家大孙作为大明帝王,朱家掌权人,若是能更完美些、更成熟些,那便再好不过了。

    而这些缺点和瑕疵,其实只要自己能多带上他几年,手把手给他讲讲道理,教导教导,自家大孙必然能是一个最合格的帝王——而朱元璋愁的是,他回不去,教不了!

    朱棣从自家老爹手里接过情报,立刻凝神看了起来。

    这才知道。

    原来是那两个都快被他抛诸脑后的题目——刚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对这两道题目的态度,让他乃至道衍和尚都困扰了好一段时间,不过时间慢慢推移,也就淡忘下去了。

    却不想朱允熥那小子居然重新把这事儿拉了出来。

    还为此破例封官。

    「呵!有意思,的确有意思!朱允熥这小子还真是擅长给自己找麻烦!」

    「此事,于本王来说,是大好消息啊!」

    朱棣一边看着情报,一边在心里梳理着这个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件事情之中可以被自己利用的地方:

    「父皇行事眼光都老练毒辣,心中必然是不喜的,这种不喜和担忧,方才本王便已经看在眼里了。」

    「抛开父皇这边的影响不说,朱允熥这任性封官还不算,又是当天罢朝、又是钦点户部尚书傅友文去国子监传旨,把阵仗搞这么轰轰烈烈……必然伤了天下士人之心!」

    「大明朝堂,如何不需要读书人、天下士人的补充和支撑?这是一份极其重要的势!此举……朱允熥因为一己的好恶和任性,失了这份势……」

    「此消彼长,不久后父皇下了决心,和本王一起起兵,有这么一件事情在前,天下读书人会选谁?会支持谁?」

    「呵!反正不会是朱允熥这个枉顾规则和规矩的荒唐小皇帝,这份势,便是父皇和本王的!」

    「……」

    一时之间,朱棣心中念头飞转,愈发变得激动了许多——优势似乎在一点一点往回走了!

    当然,他面上并没有把这份欣喜表现出来。

    而是收起手里这份情报递还给朱元璋,做出一副担忧且痛心的样子,顺着朱元璋的话道:“儿臣看过了,陛下如此行事……的确是有些不妥了。”

    “堂堂一个正三品大员,而且还是最实权的户部高官之一,只因为一道所谓的「考题」……”

    “儿臣浅见,想来这其中还可能造成诸多后患。”

    说完,朱棣长叹一口气,做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来。

    朱元璋缓缓将情报收起,道:“诸多后患……?老四,你来给咱说说看?”

    他这时候虽然不满、愁,却也知道自己一时半会还真是不好找机会,还不如耐心听听自家老四的见解。

    朱棣心头一跳。

    立刻摆出一副无私为公的样子,开始了他的茶艺表演:

    “其实,作为一国帝王,封个臣子给个官职的,本也算不得什么,儿臣主要是担心……当今陛下他年纪小,经不住小人谄媚蛊惑。”

    “户部右侍郎,实打实的手握重权,接触掌握大明财政情形,陛下竟都可以因为他喜欢这个叫什么……夏原吉的,便随手封赏。”

    “这夏原吉既无显赫家世,又无甚值得称道的才学之名,唯一值得说道的。”

    “怕也就是这次答题答到了陛下心坎儿上去罢了……”

    好不容易又逮住对方送了一波人头,朱棣当然要不动声色地追着杀一波,踩两脚再说。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儿臣是……”

    “儿臣是担心……”

    说到这里,朱棣支支吾吾地停顿下来,好像有什么不可说的难言之隐。

    看到他这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朱元璋一时倒是更起了好奇和兴趣,不知道自家这个老四一脸郑重其事的样子,心里在琢磨着什么。

    他当下催促道:“有话就说,此间就咱们父子二人,咱如今也不是什么洪武大帝了,顾虑些有的没的做什么?”

    朱棣眼底闪过一抹得意。

    当下立刻道:“是,父皇。儿臣只是担心,陛下这今日可以赏一个正三品户部右侍郎……后日什么时候开心了,或是听信了谁的谗言、误被小人的谄媚迷了眼……会不会一个激动就封赏更大的官儿出去?右侍郎之上是左侍郎,再往上是尚书……若再往上……儿臣不敢想。”

    朱棣言语之中固然带着闪烁和不确定。

    可暗戳戳之间。

    却带着极强的引导性。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制造胡惟庸案,废除宰相之职,一部尚书就是最大的了,再往上……不就只有宰相了么?

    而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亲手废除宰相制度的朱元璋比谁都清楚,朱棣这么一说,他脑子里立刻就出现了这个念头。

    也想起了从前的许多事情。

    那时候,胡惟庸是大明皇朝的宰相,手握重权,甚至代行天子之职,明面上便多有僭越,私底下更是格外大胆。

    朱元璋武功赫赫,如何能容忍?

    为了集权,为了把一切都抓在自己的手里,人头滚滚,几万条人命愣是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朱棣这俨然是在他软肋上捅刀子。

    果然。

    朱元璋脸色一下子就黑了不少。

    一开始,他虽然觉得此事不太妥当,也想到了这可能会造成朝廷秩序的混乱等等,但朱元璋下意识是没有往这方面去想的——他重亲情,看重自己的血脉嫡孙,不愿意往那么坏去想。

    可朱棣这么已提醒,朱元璋也很清楚。

    从自己这好大孙这般行径来看,这种情况若不尽快加以制止、引导、教导,说不准还真能酿出这样的祸事!

    “他敢!!!”朱元璋怒声斥道。

    他是一个绝对不会容许权利从朱家人手中落入旁人之手的人,此刻被朱棣抓着软肋一挑拨,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

    朱棣目的达成。

    嘴角噙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面上则是立刻跑到朱元璋身边,轻轻拍着朱元璋的后背,安抚道:“父皇息怒!儿臣说的也只是有这个可能性。”

    “但最终事实会是如何,谁也不好说。”

    “虽然当今陛下年轻顽劣了些,做事也容易没分寸、不顾规矩,可真到了这样的大事上……”

    “或许终究还是会收敛着些的。”

    面上虽是安慰,可实际上言语之间,还是在暗搓搓挑拨。

    有一搭没一搭地就在提醒朱元璋:你这好大孙,做事可从来没有分寸哈!《皇明祖训》他是可以不遵的,违背祖宗的决定,他是常常做的,你自己掂量着想。

    朱棣如今在朱元璋面前的茶艺堪称炉火纯青。

    要是他说的话只是搬弄是非也就罢了。

    可偏偏。

    他其实只算是把事实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恰到好处地说出来,给朱元璋吹了吹耳旁风而已。

    而一般来说。

    这样的话,杀伤力往往就是最大的。

    毕竟……朱允熥现在是真的出了名的喜欢乱来。

    “哼!大事……在他的眼里,他说一件事是大事,这件事情才能算大事,他要说这件事情不是大事……呵!那天塌下来 都不是大事!”

    “换了旁的任何人,都有可能会顾忌咱这个老祖宗废了宰相,不能乱来。 到他身上,可就不一定顾忌了。”

    “他胆子大得很。”

    “什么事儿都做得出!”

    提起这一点,朱元璋气得口水都喷出来了,或者说,这也是朱元璋苦朱允熥久矣的一点——太胆大妄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