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朱允熥把王应辛猜到的事情说了出来。
王应辛咽了口唾沫。
一时激动得连胸口都明显地微微起伏着,甚至连一向的谨小慎微和矜持都顾不得了,声音颤抖地应声呼道:“微臣当然是想的!先祖之义,微臣身为其后人,如何不愿继承?如何不愿将先祖未竟之事完成下去?”
耕读传家,不止是在耕作与读书上用力,同时还强调家族子弟,勤劳务实、立志、修身、立德的责任感。
作为王祯的后人。
乱世之下不得不隐居,如今世道安稳下来,还得了当朝帝王如此一番话——这意味着他将有一片无比广阔的天地,实现先祖的抱负与愿景,实现心中那些在乱世之下,无法实现的理想与信念。
想到这些。
王应辛自然难掩激动。
不过王应辛为人谨慎,当即便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紧收敛了情绪,拱手请罪:“微臣失态了,请陛下恕罪。”
不过,朱允熥对此显然没有要计较的意思。
更是不怒反喜,朗声笑道:“哈哈哈哈!朕要的就是你这股劲儿!想要给天下百姓做成点儿什么事,没有这么一股子劲,还难成事呢!”
他要的就是想做实事的人!
王应辛面上露出一抹释然之色,旋即则是目露感激与崇敬之意,面色诚恳,大着胆子道:“谢陛下夸赞!其实陛下便有这股子劲儿!您这劲儿比谁都足!”
这股劲儿,他从去年以来就是一路看过来的。
心中自然是真的钦佩。
虽然这也是夸人的话,他说话素来不像詹徽、傅友文他们这些浸淫官场的人,此刻更格外带着十二分的朴实与真心实意,在朱允熥听来,倒是比那些好听的马屁悦耳多了。
他面上挂着笑意。
也唠家常一般道:“朕当然得有这股劲儿,朕的面前,可是大明天下呀,哈哈哈。”
“既然你也有这股劲儿,那朕也信你,当初王伯善先生在旌德、永丰两县先后任职,管的是这两地百姓,朕也曾特地调了这两处县志看了看,政绩斐然。”
“如今朕要你做的,便是把你先祖曾经做的那些,推广到整个大明来做。”
王应辛是个实诚人,朱允熥自然也不跟他搞弯弯绕绕,把话说得十分明白,也给了他明确的指示。
驭下之术,就在于因人而异。
对詹徽、傅友文这些老油子得用手段,对王应辛这种有理想、有劲头的人,真诚才是更大的必杀技。
王应辛当即“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微臣!谢陛下知遇之恩,谢陛下成全之恩,更谢陛下对天下百姓的仁德之恩!有陛下这份信任,微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再次抬起头来,他一双眼睛已然通红,噙满泪水。
朱允熥当即伸手虚抬了一下,道:“爱卿且平身就是,朕想的是大明百姓,你想的也是,你我是同路人。”
王应辛颤颤巍巍站起来,满脸谦逊地道:“陛下抬举,微臣万不敢当。”
朱允熥也不再纠结于这些言语上的推脱。
而是把目光更多的放在要做的事情上,在脑子里略略整理了片刻,便接着说道:
“接下来的农业部,由你来牵头负责。”
“至于农业部要做的事情,总体来说,有三件,一近,一中期,一远。”朱允熥目光笃然,毫不迟疑地道。
或者说。
他对农业部的规划一直都有很清晰的定位和目的。
王应辛面上则露出了些许意外之色。
一般来说,他被委以重任,农业部往后要做些什么事、能做些什么事,都该由他这个负责人绞尽脑汁考虑、总结、呈报上来。甚至就在刚刚双方谈话之间,他心中其实都已经隐隐开始在模糊思考着这件事了。
而陛下作为当朝帝王。
能愿意为了此事亲自了解《农书》之中的内容,甚至查县志,躬亲至此,考虑农业部的种种,已经是难得中的难得了,却不想对于农业部的事务,他都有详细安排?
想到这里,王应辛肃然垂首:“微臣但听陛下吩咐。”
朱允熥点了点头,道:
“既然朕把事情分为近、中、远,那我们先说近的,《农书》之中最重要的篇幅,自然就是根据全国各地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土壤……等等,对耕作技术以及各种农具的使用普及,以因地制宜地提高农物产量。”
“开年了,再过上一个月的时间,便逐渐开始进入播种的时节了,王伯善先生因因地制宜总结出来的诸多的经验、那些可助力于提高农物产量的农务知识的普及,农务部这边可以尽量安排起来了,这是最近的。”
对于这一点。
倒是在王应辛的预料之中。
他点头应声道:“这本是微臣应当应分的。”
说完,他垂首而立,继续自身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说了有三件事情,这才说第一件。
朱允熥也接下去道:
“更远一些,朕要你总结全国农业情况,形成系统。”
“朕希望你与先祖王伯善先生一般,待春耕之事处理得差不多,得闲之后,便在《农书》的基础上,走一走如今的大明天下,把《农书》之中的「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和「全国农业情况图」,根据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印证,同时适应百余年的具体变化,更新完善。”
“然后推广下去。”
“如此,百姓四时耕作,都能有最合理的参考。”
“也可兴大明农业。”
虽然朱允熥后续的方向肯定会慢慢向商业上有所发展,但他明白,在未来不短的一段时间之内,农业依旧还是立身之本,是一切高楼的基础和保障。
他要往高往远处看,更要往脚底下看。
当朱允熥说到第二点。
王应辛的眼神之中不由再次露出激动之意,也感受到了一种认同,道:“此亦是先祖与微臣之愿!当年先祖著成《农书》,便是如此想法,去岁留存下来的那些木活字、以及转轮排字盘,原本还是先祖为了推广而设计的!”
“陛下此举,不仅是对我王氏一族的恩德,更是对天下百姓的恩德!”
朱允熥满意地点了点头:“这自然再好不过。”
顿了顿,便接着道:
“接下来便说第三点,远的。”
“在你考察各地农业情况的同时,朕还要你费心做一件事,考虑在满足各地百姓口粮需求的情况下,发展其他挣钱门路的潜力和可能性!”
“朕曾看到《农书》之中,分列了「种植”」、“「畜养」、「蚕缫」等专篇,阐述林、牧、副、渔等广义农业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件事情由你去做,正合适。”
朱允熥详细翻看过王祯曾任职过的,旌德、永丰二县的县志。
县志上也明确记载。
所以朱允熥也看到了,王祯所做的事情,其实并不止于简单的「粮食耕种」。
而是设身处地地站在百姓的立场和角度,购买桑树苗、棉花籽,教导鼓励百姓在满足粮食需求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将土地可创造的利益最大化。
无论是在旌德还是永丰任职,王祯在这方面的各种劝农、助农工作,皆是政绩斐然。
而这个思路。
正正与朱允熥往后的规划不谋而合!——保证全国百姓口粮充足的同时,释放土地的生产力,用以发展商业乃至对外贸易。
大明活络起来了,百姓日子也能更好。
百姓的基础生活,与未来的商业贸易两手抓,如此便是国富民强了。
毕竟番薯的培育速度不可谓不快,不需要太久就可以开始着手放入现有的农业系统之中,经过合理的规划,未来土地生产力必然能进一步释放出来用作商用。
更别提再往后把土豆、玉米……等各种作物弄回来了。
相关的安排。
现在自然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了。
朱允熥说到这里,话音落下,王应辛倒是没有和之前一样立刻应声接话了,而是站在原地神情激动,嘴巴微张似是想要说点什么,可却因为太过激动,发不出声来了。
也不怪他。
这些东西,由近及远的三点大事……全部都暗合他从祖上王祯传下来的思想,也是《农书》中的重要思想。
在朱允熥说出来之前,他甚至还想过,如何找机会向这位少帝介绍、解释这些好处,一步步劝这位少帝推广下去。
谁承想……
哪儿还需要他介绍引导?
这位少帝虽年龄不大,却比谁都了解得细致,比谁都更能看清楚、看懂!!甚至直接给他规划好了!!
王应辛微张着嘴僵滞了好几个呼吸的时间。
这才堪堪从激动之中缓过来。
深吸了一口气,无比感慨地叹道:“陛下……圣明!!!先祖当年若知百年后的今天,会有陛下您这般帝王出现,约莫要恨自己过早地出生了百年时间!”
朱允熥不以为意都微微一笑,和润地道:“王伯善先生是大才之人,也是有大仁义之人。”
“未曾见一见他,也是朕的憾事。”
“有《农书》一书作为基础,这些事情坐起便不是平地起高楼了,否则便是朕有诸多想法,做起来也不知要格外靡费多少细碎功夫了。”
“王伯善先生已然做了许多,往后,便是王爱卿接班了。”朱允熥勉励着道。
王应辛目光一定,双眼微眯,似是发誓一般无比毅然地道:“陛下的意思,微臣都记下了!”
朱允熥点头:“好!朕又看到你那股劲儿了!农业部的事情,过后朕会让内阁大臣拟旨下去,你只管去做就是。”
“是!陛下!”王应辛朗声道。
此间事了。
朱允熥也就让王应辛退下去了。
随着乾清宫的朱漆大门被再次被打开,这个忙碌了一整天的乾清宫,到这时候才总算安静了下来。
朱允熥打了个呵欠。
站起身来,在乾清宫里走动了两圈儿,也总算得闲在旁边的软塌上躺了下去,长舒了一口气。
一旁伺候的马三宝小心翼翼地帮朱允熥把有些乱的龙书案整理干净,看着自家主子一直忙着都没停下来过,此刻看着朱允熥,不由一脸心疼。
「那个王老头有句话说对了。」
「陛下有的,就是一股劲儿!一股让大明陆上称霸,海上日不落的劲儿!」
「陛下……必然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秋万代,最圣明的开乾大帝!」
马三宝虽心疼,却也是最懂朱允熥的人。
此刻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弧度,心中却一点不平静……
把此间要紧的文件都收拾好过后,马三宝轻叹了一口气,朝着敞开的乾清宫大门之外看去,给了外面一个眼神,一直候在外面的小太监会意地点了点头,转身而去。
而乾清宫之内。
朱允熥闭目养神了片刻,却是又突然睁开了眸子,坐起身来看向马三宝问道:“明日是不是新一期报纸发布的时候了?”
马三宝应声回话道:“回陛下,明日正月十三,正是发新报的日子呢。”
朱允熥点了点头,又打了个呵欠。
道:“那明日便还照例出宫走走去吧,待喝了茶听了报,朕刚好顺道去炼丹司走一趟。”
造枪炮的前期准备、理论、思路都准备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要干的。
当然就是开造啊!
「炼丹司」如今已然被他以「崇尚仙术、追求长生」的名义打造成了铜墙铁壁一样的机密场所,薅了一座皇家庄院弄出来的地方,当然也最适合做这事儿了。
想到这里。
朱允熥蹙眉沉吟片刻,道:“待会儿你再去通知一下宋忠,之前锦衣卫增加人手之时,让他格外精挑细选、特别编出来的三个百户所可以调出来了,明日让他们去炼丹司候着,他们的用场到了。”
马三宝当即应声道:“是,陛下。”
他话音落下,门口传来一阵儿轻快的脚步声,正是马三宝贴心安排的侍女,马三宝道:“陛下,您这都已经忙碌了好一天了,咱大明日有万机的,您且不容易闲下来,便安心歇歇呗。”
朱允熥想着事情也差不多了,便也不置可否,任由腰肢柔软的侍女们给他开始全身按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