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388章 山炮火焰和掷弹兵

第388章 山炮火焰和掷弹兵

    越是优秀的武监生,越是能理解苏泽的远见。

    如今武监生中都有一个共识,论起带兵打仗、指挥军队,当世第一的将帅肯定是戚继光。

    但是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苏泽是当世第一的战略家。

    可以说是他一手重塑了大明的军队体系。

    李如松和朱时坤这样的武监生则知道的更多,苏泽不仅仅改变了大明的军队体系,还改变了大明军事装备的发展。

    如今在大明军中广泛使用的武器,几乎都是苏泽提出来的方向。

    既然苏泽重视山地火炮的使用,那李如松就相信,这次西南平叛,山炮肯定要立功了。

    两人又聊了好一会儿,李如松才和朱时坤依依惜别。

    一想到好友要随军实战,李如松又觉得身上都是蚂蚁在爬。

    哎,早知道当时也选安南军了。

    ——

    三月二十二日,京师百姓突然发现,官府到处张贴宣传邮编,一座座邮局建立起来,以后可以通过邮局往南京寄信了。

    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这种邮局也就是看个热闹,寄信要买邮票,一张猴票就是一黄铜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但是对于旅居在京师的士子和商人来说,这是个相当好的消息。

    他们不像是官员一样,能利用官方渠道寄信。

    但是也有通讯的需求,这种邮政服务对于他们是相当有用的。

    苏泽还参加了一个邮局的开业仪式,并且亲自分拣了一封信,这是一名在京师的南京士子,给家里写的家书。

    随着京师邮政的启用,苏泽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毕竟他担任这个右通议,就是为了筹建两京邮政系统,现在总算是有了成果,自己也算是有了交代,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在通政司摸鱼了。

    可苏泽刚刚回来,就遇到了赵贞吉身边的中书舍人。

    “赵阁老在兵部等我开会?”

    苏泽猜到了是为了广西的三土司之乱,他只好跟着这名中书舍人来到了兵部。

    内阁三辅赵贞吉,兵部尚书曹邦辅,还有几名兵部的主要官员,苏泽还见到了自己的好友申时行,这次兵部对于三土司之乱很重视啊。

    不过苏泽明白,兵部重视的,大概不是三土司之乱本身。

    而是这一次出兵的京营安南军,是京营新军的第一次实战。

    京营是军事改革的重要试点,这一次京营的表现,将要决定日后大明军事改革的方向,所以赵贞吉和曹邦辅才会这么重视。

    等苏泽落座之后,赵贞吉先说道:

    “陛下已经决定动兵了,这次安南军开拔广西,统兵的将领陛下点了京营统军陈璘。”

    看来隆庆皇帝还是很期待这次安南军的战斗力的。

    陈璘是京营三军的统军,他是戚继光的得力副将,在东胜卫之战中立下大功。

    仅仅是出动安南军,就要让陈璘领兵,看来皇帝是想要尽快平定三土司之乱。

    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身体不好了,所以不想要给儿子留下后患,所以才如此果断决定用兵。

    赵贞吉又说道:

    “这次出动的是安南军,计划是安南军从京师前往直沽登船,经过海运到广州城之后,和驻扎在广州的两千狼兵汇合。”

    “两军一同前往广西平叛。”

    前期的调子定下来之后,兵部尚书曹邦辅接过了话题。

    他开始安排从广州到广西的具体路线,兵部需要事先安排好沿途的补给,制定行军方案。

    这点可以出来,隆庆时期的兵部专业化程度还是很高的。

    一个个行军的节点都布置完毕,沿途的补给怎么调集,火药怎么运输,工部迅速制定了计划。

    等到所有计划制定完毕之后,赵贞吉又点了苏泽的名。

    “苏通议,山地炮的试装怎么样了?”

    苏泽说道:

    “安南军已经在太行山进行了实训,用骡马可以将山地炮拉上山,实在是骡马无法通过的地方,可以拆下来运输。”

    “这次工部用了最新的钻膛技术,制作出了更轻便更耐用的炮管,将山地炮的重量减轻到了能在山地使用的地步。”

    “工部还在研发几种新的装备,也准备用在这次三土司之战中。”

    “首先是使用煤焦油的火焰喷射器。”

    “这种喷射器可以将煤焦油喷射出去,这种炼焦工厂剩下的焦油很容易燃烧,一旦沾染上去就会不停的烧下去。”

    众人脸色都微变,火焰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作用。

    不仅限于杀伤敌人,火焰还能烧开山林给大军打开通道,在山地作战中肯定会发挥作用。

    苏泽又说道:

    “还有一种手榴弹,点燃引信之后扔出去后会爆炸,弹片可以有效的杀伤敌人,这种新武器也在太行山中进行了实战,陈统军也给了很高的评价,他还专门在安南军中编练了掷弹兵的小队,训练掷弹。”

    听到工部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新武器,众人都露出满意的表情。

    这些年来,工部的新武器研发日益成熟。

    新武器也不是拍脑袋就直接上战场的,工部会先生产一部分新武器,然后交给军队来使用,再搜集军方的意见后,回去改进不足。

    这样生产出来的武器,就能迅速在军队中推广开,而不是被军方嫌弃而弃用。

    而且随着炼钢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武器生产的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兵部最后形成了一份奏议,众人都签名之后,再由赵贞吉递交给内阁。

    等众人都离开后,赵贞吉喊出了苏泽。

    “子霖啊,还有两件三土司之乱外的事情,老夫要和你议一议。”

    苏泽连忙说道:

    “阁老请讲。”

    赵贞吉摸着胡子说道:

    “首先是倭银公司求购佛郎机炮的事情,兵部给了批文,允许倭银公司收购卫所淘汰的佛郎机炮,但是倭银公司还嫌不够,请求朝廷再铸新炮用来贩运,你觉得这件事如何?”

    苏泽想了想说道:

    “在下以为不可。”

    “为何?倭银公司第二次归航,又带回了价值五万银元的白银,如此巨额的利润,朝中也有不少支持的声音。”

    “工部那边也说,以现在的技术,可以立刻开办工坊铸炮。”

    苏泽说道:

    “佛郎机炮在我大明有大量的存量,别的不说,当年阳明先生平叛的时候,就留下了不少佛郎机炮在南昌。”

    “之所以倭银公司不愿意收购旧炮,是因为到这些地区收购麻烦,运输成本也很高。”

    “但是我们对倭贸易,本身就是为了套利白银,又不是要帮助倭人打仗。”

    “工部铸造新炮,必然会让上等炮钢流入倭国。”

    “倭国狼子野心,如果用这些上等炮钢改铸如何?铸鸟铳如何?”

    “允许倭银公司交易旧炮,是为了淘汰这些旧炮,而不是为了倭银公司渔利。”

    “下官以为,应该让倭银公司去内陆收购旧炮,并且补贴给地方官府。”

    赵贞吉点头,他显然是支持苏泽的意见的。

    苏泽说道:

    “大明发展也不能只看着沿海地区,倭银公司作为专营公司,享受了朝廷的特殊经营权,自然也有承担义务。”

    “他们如果能深入内陆地区,也能带动商业,修整道路,这样倭银公司才有意义。”

    赵贞吉说道:

    “子霖这番话极有见地,你写一份奏疏上来,本阁老也会附属。”

    苏泽点头应下。

    倭银公司虽然是一家公司,但是作为享受了国家专营权的公司,本身也应该承担一部分类似于后世国企的职能。

    如果倭银公司只想着追求利润,那就等于逃避了其责任,而且一家追求利润的公司,也会滑入无限制追求利润的深渊。

    今天为了白银可以卖给倭人佛郎机炮,日后倭银公司会不会请求卖给倭人更先进的火炮?

    说完了倭银公司的话题,赵贞吉又说道:

    “下一件事更要害。”

    赵贞吉盯着苏泽说道:

    “近日来,陛下不断召见禁卫营的军官,向他们咨议军务,子霖你以为如何?”

    苏泽惊讶的看向赵贞吉。

    赵贞吉确实苏泽不知情,这才说道:

    “最近西南战事,陛下召见了几名禁卫军的军官,让他们上军策。”

    “子霖怕是不知道吧?”

    “我朝忌讳武人乱政,这件事子霖以为如何?”

    苏泽这下子确实惊讶了,他想到过禁卫军可能成为皇帝的参谋,甚至这也算是他故意留下的设计,但是没想到速度会这么快!

    大概是因为隆庆皇帝日益衰弱的身体,对外朝产生的不信任,从而开始依靠这些禁卫军官。

    禁卫军官大部分都是勋臣子弟,确实和皇帝更加亲近。

    而且他们中大多数都是武监出身,也经过了完整的军事训练。

    这就和原本皇帝身边的红盔将军不同了,他们是真的能给出军事建议的。

    当然,隆庆皇帝还没有到让他们直接提出军事意见的地步,只是让他们看一下兵部的计划书,提出一些不同角度或者补充的意见。

    但就这些,也足以让文官们警惕了。

    要知道文官可是好不容易才将勋贵从大明政治版图上清理出去,让他们变成无害的吉祥物。

    要是勋贵的权力通过这种方式回归,文官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苏泽知道文官集团的底线,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在对立面上。

    苏泽坚定的说道:

    “阁老!朝廷军议之权必须出自兵部!如此干政行为必须要严防!”

    赵贞吉看向苏泽,这才放下心来。

    苏泽的身份微妙,他是正儿八经的文官骨干,但又是武监的教务长。

    所以赵贞吉也曾经怀疑,禁军给皇帝参谋军事,这也是苏泽的谋划。

    但是现在看来,苏泽是真的不知道这件事,而且站出来严厉表明了立场。

    赵贞吉放下心来,和苏泽商议道:

    “禁卫之事?”

    苏泽说道:

    “禁卫,乃是护卫陛下之士,吾等外臣岂能妄议?”

    赵贞吉叹息一声,这事情确实是这样的。

    禁卫军,是护卫皇帝的亲兵,以目前隆庆皇帝的状态,是非常敏感和多疑的。

    如果文臣要插手禁卫军的事务,怕是隆庆皇帝这样的好脾气,也是不能接受的。

    苏泽继续说道:

    “陛下亲近什么人,这也不是我们外臣能议论的。”

    “陛下不和禁卫营讨论军务,那就要和太监讨论了,再不行,陛下也可以召见勋臣讨论。”

    赵贞吉点头,苏泽说的确实没错,皇帝只是咨询不同的意见,这确实不是外朝文臣能阻挡的。

    苏泽又说道:

    “陛下和禁卫营商议,总要好过和不懂军事的人商议吧?”

    赵贞吉也逐渐被苏泽说服,也觉得皇帝和禁卫营的军官探讨军务,似乎也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事情。

    苏泽说道:

    “最重要的还是军令,只要军令出于兵部,那禁卫营不过是陛下垂询的机构,对我朝也没有什么影响。”

    赵贞吉却没有因为这件事放心。

    当年内阁不也是皇帝的咨询机构,如今不也成了中枢决策机构。

    但是也正如苏泽说的那样,禁卫营要成为军事决策的核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既然这样,倒是也不需要表现的太过于激烈,只要好好维持住兵部的权力就行了。

    苏泽继续说道:

    “这两年,陛下不是更倚仗阁老和兵部了?”

    赵贞吉摸着胡子点头。

    这些年来,大明屡战屡胜,赵贞吉和兵部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隆庆皇帝大概只是想要听听不同的意见,并非要将禁卫营当做咨议机关。

    也对,兵部目前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就是无可撼动的。

    赵贞吉满意的离开,苏泽的嘴角露出微笑。

    他也没想到军官阶层竟然这么快就出现了。

    不对,禁卫营是武勋的筹谋,大概是这些勋贵们希望借助职业军官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苏泽当然是支持的。

    能让皇帝听到不同的声音,听到职业军官对军事的看法,这肯定是进步的,这同样也是对兵部的制约。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军事从近代开始,已经逐渐变成了系统性的科学,军事技术越来越专业化,到了最后,只有职业军官才能玩得转近现代军队。

    职业军官力量是必然要登上历史舞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