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130章 预定太孙教育权

第130章 预定太孙教育权

    朱元璋和马皇后夸赞自家好大儿的时候,朱标也出宫来到了马钰家里。

    从管家那里得知马钰在学堂,就自己找了过去。

    随着马家学堂名声逐渐打开,越来越多的人想找马钰学习。

    即便他严格限制了招生标准,目前跟随他学习的人,依然超过了四十个。

    为此他不得不将自家的一个偏院,改造成了专门的学堂。

    他将这些学生按照年龄分成了三个班。

    十二岁以下的是一个班,十二到十八岁是一个班,十八岁以上是一个班。

    目前三个班采用的教材,其实是一样的。

    区别是进度不一样。

    十二岁以下的年龄小,处在打基础阶段,进度也最慢。

    十八岁以上的,之前已经读过书有一定基础,进度是最快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大家的格物思维很差。

    说的简单点就是,对于现实存在的自然现象,缺乏敏感度。

    说的再简单点,不喜欢问为什么。

    东西为什么会掉下来,而不是飞到天上去?

    他们会理所当然的回答,这是天地规律,生来便是如此。

    年龄越大的人,这种认识就越根深蒂固。

    马钰就决定,打破他们的这种思维。

    所以他时不时的,就会讲解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

    比如油锅捞钱,是利用醋比油重的原理。

    顺势引出密度的概念。

    同样重量,体积更小的密度大,比如黄金比银、铜、铁的密度大。

    然后再把现实里常见的密度差造成的现象,告诉大家。

    偶尔还会给大家留家庭作业。

    比如寻找两种密度不同的物品云云。

    这种生动的教学,对学生们来说犹如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这些常见的东西里面,竟然包含着如此大的学问。

    对这些学问最感兴趣,也最有天赋的,是周王朱橚。

    马钰丝毫不觉得奇怪。

    天赋这东西是真的存在的,有些人就是对某些事情感兴趣,且一学就会。

    原本世界已经证明,朱橚对格物学有兴趣,也有天赋。

    只不过那时的华夏沉迷于学术研究,将理科学问斥之为不入流的小道。

    朱橚只能将自己的爱好和天赋,用在了对植物学和医学的研究上。

    这一世有马钰引导,他的天赋迅速兑现。

    不过马钰并没有着急教他更多的理科知识,先打基础再说,过上几年再教别的。

    而且只教一个人太过不方便,趁这个时间再多发掘几个拥有理科天赋的人。

    到时候一起教,他们也能互相讨论。

    还有个原因是,他也没想好具体该怎么教。

    不过也确实不用着急,朱橚年龄还小,有时间培养。

    今天马钰给他们讲的是三棱镜的分光原理。

    “你们知道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吗?”

    众学生都摇头表示不知道,脸上却露出期待的表情。

    又要讲新的自然现象了。

    门外朱标恰好听到这个问题,不禁停下脚步,他也想知道什么原理。

    “我再问你们一个问题,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这次学生齐声回答:“白色。”

    马钰没有说是对还是错,而是道:“好,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

    接着他先是在黑板上贴了一张白纸,然后拿出一个水晶打磨而成的三棱镜来到门口。

    正准备找找角度对光,却见到朱标就站在门外。

    他并没有感到惊讶,只是点头示意,然后就开始对光。

    朱标不以为忤,反倒很感兴趣的看着他的操作。

    教室内的同学们,也同样好奇的看着他。

    马钰调整了几下角度,将三棱镜反射的光线投放到白纸上。

    所有人都震惊的发现,光线不是白的,而是分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朱标也露出惊讶之色,白色的光怎么变成七种颜色了?

    马钰看着众人的表情,心下得意的一笑。

    等众人都看看清楚了这种现象,他才拿着三棱镜回到教室,说道:

    “这其实和彩虹的形成原理是一样的,格物学上称之为色散现象。”

    “太阳光的白色,并不是单一色,而是七种色光混合而形成的混合色。”

    朱橚大声说道:“不同颜料混合,可以变成其它颜色,原理是不是一样的?”

    马钰赞许的道:“聪明,两个不同的色光,也可以合成第三种色光。”

    其他同学也恍然大悟,之前马钰和他们说过颜料混合变色的原理。

    现在将两者类比,大家顿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朱标很是欣慰,老五脑子就是灵活啊,难怪表弟一直说他有天分。

    马钰接着说道:“彩虹就是通过折射原理,将白光重新分散成单一颜色的色光。”

    “它利用的是,不同的色光的折射率是不一样的。”

    “……”

    “之前我们讲过折射,光进入三棱镜会形成一次折射。”

    “光穿过三棱镜,重新进入空气,会形成二次折射……”

    “通过两次折射,将混合光重新分散成七道单一色光,就是刚才你们看到的情况。”

    “雨后彩虹也是一样。”

    “下雨的时候,空气中会弥漫着很多微小的水珠。”

    “光透过水珠再进入空气,就形成了二次折射……”

    “其原理和三棱镜分光是一样的。”

    “不只是雨后,瀑布旁边也很容易形成彩虹。”

    马钰已经尽可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讲解其中的原理,但依然有很多人听的迷迷糊糊。

    对此他也没有失望,如果普及理科那么容易,人类早就冲出地球征服银河系了。

    他现在就相当于是在荒漠里开辟绿洲,起步是最难的。

    等到绿洲有了雏形,他才能轻松一些。

    这时谢钲举手提问道:“马大哥,不是我想质疑您,而是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啊?”

    此言一出,教室瞬间安静下来。

    然后汤澧、吴高等人纷纷出声呵斥。

    谢钲察觉到自己的话有问题,连忙解释:

    “不是……我是想问,这些知识如何在实际中应用。”

    汤澧等人的脸色这才好转,但依然斥责道:

    “马大哥教的东西自然有用,你不要总是质疑。”

    马钰摆摆手,等众人都安静下来,才说道:

    “谢钲这个问题问的好。”

    汤澧等人都有些诧异,他都这样诋毁你了,你还表扬他?

    谢钲也觉得有些不敢相信。

    马钰含笑道:“我不是故意说反话,是真的觉得你问的好。”

    “我一直在强调,遇到事情不要总觉得理所应当,要先问问为什么。”

    “我们学习知识也是有目的的,学之前问一问有什么用,是非常正常也是应该的。”

    众人有的不以为然,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深受感触。

    门外的朱标也同样露出深思之色,做学问又何尝不是如此。

    以前谁都能对圣贤之学提出疑问,即便是学派内部也充斥着各种声音。

    那会儿的学术氛围是真的活泼。

    慢慢孔子的话就变成了唯一真理。

    最终儒家走向宗教化,好好的学问反倒成了社会发展的阻碍。

    为政也一样要容得下不同声音,否则就会变成一言堂。

    但是人都会出错,不允许别人发声,最终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马钰并不知道,自己给学生启智的话,竟然让朱标想到了这么多。

    此时对于部分学生们的反应,他有些无奈。

    想要改变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不是三两句话就能完成的啊。

    不过还好,有部分学生开始习惯问‘为什么’,否则也不会有谢钲的提问了。

    这就说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接着他又说道:“现在我来说一下谢钲的问题。”

    “用算学做类比,如果只告诉你1234,却不告诉你1+1=2,你也会觉得这东西用处好像不大。”

    “现在我给你们讲的这些东西,是格物学最基础的东西。”

    “相当于是在告诉你们,什么是1234。”

    “你们之所以想不到它有什么用处,是因为我还没告诉你们运算的方法。”

    这个类比比较浅显,大家一听就懂,都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同时也都充满了好奇。

    最基础的东西就如此神奇,进阶知识该多精妙,简直不敢想啊。

    马钰想想,觉得还是该给他们说一些实际应用。

    这样才能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于是说道:

    “给你们出个问题,这里有一个黄金打造的精美器具,就是皇冠吧。”

    “如何在不破坏它的情况下,确定工匠有没有以次充好,比如在内部使用同等重量的黄铜。”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道:

    “提醒你们一下,可以用密度原理。”

    密度?众人都先入了沉思,却始终不得要领。

    皇冠?以次充好?朱标也饶有兴趣的思考起来,然而也一样没有什么头绪。

    马钰有些失望,正准备揭晓答案的时候,就见朱橚高兴的道:

    “我知道了,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更小。”

    “找一块同样重量的黄金,测量一下他们的体积是否相同,就知道有没有弄假了。”

    众人一想还真是,都不禁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这让朱橚更加高兴。

    朱标也连连点头,老五果然有天分啊。

    哪知,马钰却笑道:“问题来了,金块的体积好测量,皇冠的体积怎么测量?”

    啊?众人都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

    皇冠的制作非常复杂,又是金丝编织,又是各种镂空结构,好像没办法测量体积啊。

    就在众人为难的时候,谢钲举手说道:

    “可以把皇冠和金块放进水里,看排出来的水量多少。”

    “如果水量相等,就说明皇冠没问题,反之就说明有问题。”

    马钰非常的欣慰,这就是为何他要多培养几个学生的原因。

    一人计短,多人计长。

    很多时候,有些难题大家商量着就找到答案了。

    “大家觉得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众人自然知道排水量和体积的关系,都纷纷点头表示可行。

    马钰接着说道:“看,这就是我教你们的那些知识的用处。”

    “但我更想告诉你们的是,这就是敢于提问的意义。”

    “以后有什么疑问,要敢于提出来。”

    “尤其是在学堂,更要敢于提问。”

    “不要怕别人嘲笑,学堂本就是学习知识的地方。”

    “不会不丢人,不会又不愿意问才是真正丢人的事情。”

    “反过来说,如果你代表权威的时候,也要允许别人提出疑问。”

    “这就叫,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又趁机讲了一通道理,马钰终于结束了今天的讲课。

    同学们也都非常开心,觉得今天收获甚多。

    回主院的路上,朱标赞叹的道:

    “真是精彩啊,难怪大家都喜欢跟着你学习。”

    “也难怪听过你讲课的人,都那么喜欢你。”

    马钰笑道:“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我不过是把他们当做朋友罢了。”

    朱标叹道:“把学生当成朋友,这份胸襟气度,就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

    马钰摇摇头,说道:“我可没你说的那么好,我确实把他们当做朋友。”

    “但老师就是老师,他们对我必须要有足够的尊重。”

    “谁要是敢直接喊我的名字试试,我打不死他。”

    朱标说道:“这种人确实该打,无规矩不成方圆,当朋友和守规矩并不冲突。”

    接着两人又聊起了教育子弟的事情。

    主要是马钰说,朱标听。

    见朱标不停点头,马钰心中一动,半开玩笑的道:

    “你和常姐姐的第一个儿子,送给我当弟子如何?继承我政治学的衣钵。”

    朱标大笑道:“哈哈,那感情好,我也正有此意。”

    “之前还在发愁怎么开口,现在你自己主动送上门了。”

    马钰意味深长的道:“你就不怕我把他教成你不喜欢的样子?”

    朱标轻笑道:“我和我爹,不论是性格还是对政治的看法,都截然不同,可我依然是太子。”

    马钰也不禁赞道:“虽然我对陛下有诸多意见,但在这一点上,他超过了大多数的帝王。”

    一句‘类我’或者‘不类我’,酿出了多少悲剧。

    朱元璋算是少有的,明知道太子与自己的性情完全不一样,却依然坚定让其当太子的皇帝。

    甚至把‘你当了皇帝想怎么着都行,现在我是皇帝’之类的话,挂在嘴边。

    只可惜,老天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

    他悉心培养的太子英年早逝,直接改变了大明的历史走向。

    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这一世,必须要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

    郑良琦一直想从自己这里学一些医术,只是因为‘误诊’的事情,不好意思开口求教。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也可以给他讲一些基础的生物学知识了。

    从现在就开始着手研究,二十年后医术应该会有质的发展。

    不信救不了朱标。

    对了,还有自己未来的弟子朱雄英。

    他是怎么死的来着。

    史书上好像没说,但有人说是天花。

    虽然是天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顺手把天花解决了,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回头就把牛痘拿出来,给世人来一点小小的生物学震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