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 第四十七章 尽用

第四十七章 尽用

    但嬴政似乎对此并不热衷。

    他将磁石翻了个个儿,让它们相吸的磁极扣合在一起,随手推开:“也不知有没有人拿这磁石假冒神侍,蒙骗百姓,想来禁私祭还应该再下点心思。”

    “还是教出来的医家弟子不够多。”殷灵毓道:“人只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才会去祈求神灵。”

    “你这样说,水利也该再加大力度才是。”嬴政思忖片刻:“水泥修建堤坝省力些,可水利规划还是须得有经验之人,现在天下郡县众多,郑国和他的弟子也不知够不够分。”

    “那也要在百姓能得到休养生息的范围内进行建设。”

    嬴政瞥她一眼,答非所问:“我可没说要修骊山陵。”

    “不打自招。”

    “是李斯说的。”嬴政面不改色坚称。

    殷灵毓忍不住笑,笑完又咳了几声,摆弄下一个小孔成像给嬴政看。

    正在外出办公李斯连打了两个喷嚏,李由几乎以为他着凉了。

    “大人?”

    “无碍。”李斯吸了下鼻子,加快了脚步。

    现在要做的事情有些多,毕竟七国统一没多久,像是各国的习俗,信仰,嬴政等人原本不打算管控,但一些乱七八糟的鬼神祭祀书籍却最好是不要留。

    这次倒是没强行收集起来烧掉,而是改成由官府的捕快队们负责游说百姓,他们个个儿都是曾经的游侠,大多阅历丰富,还会帮助和保护百姓,在乡间说出的话还是颇有份量的。

    再加上百姓也逐渐有了更多事情做,种地,养蚕,堆肥,开荒,织布,缝补,做工,每日忙于将日子过的充实而更好更富足,沉迷于祭祀的人逐渐在减少。

    商鞅往日变法时,鼓励开垦荒地,规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也就是生产得多,可以免除徭役。

    现在徭役早不是百姓避之不及的东西了,若不去早些都抢不上,毕竟这两年又来了新的一批战俘。

    但土地却实打实是可以属于他们私有的财产,不必官府说,都会自觉的垦荒,耕种。

    殷灵毓看着这样的郡县文书,若有所思。

    现在虽有“授田制”,可以将官府手中的田分给没有钱的农民来耕种和收税,但国家手里所拥有的土地也是有限的,不设立土地买卖上限,禁止大规模兼并的话,百姓依旧容易失地沦为流民或佃农。

    还有奴隶制度,还有未能完善的监察措施,官员成体系的选拔制度,等等等等,要做的事情还真不少。

    “陛下,请看。”韩非将一张折子递上去。

    韩王是不敢出门冒险的那一类人,在家里又没什么发明创造的脑子,不过他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成日里便自己给自己找事情做。

    再加上有韩非,张良以及韩国等地被挑选出来的部分真正有才干的官员,韩王自觉对得起祖宗与国家,现在整日里也不必再为韩国的夹缝处境而担忧。

    毕竟韩国都已经没了。

    韩王等人因为被分化开来,也不再被软禁,韩王除了吃喝玩乐就是含饴弄孙,日子过的也算自得其乐。

    但其他贵族自然是不那么甘心的。

    韩王作为曾经的领头人,自然也稀里糊涂跟着上书了。

    “欲入学宫为师?”嬴政蹙眉扫了一遍,嗤笑道:“他也算是好不容易聪明了一回。”

    殷灵毓指尖在案几边缘轻轻敲了两下,忽然笑了:“倒是个好主意。”

    “此言何解?”李斯抬头看向她。

    现在算得上体面的职业还真不多,大秦学宫的老师绝对是一骑绝尘,不逊色于官员的那一个,且不少官员本就是会趁闲暇时去学宫中论道讲学的,贵族们的确是好眼光。

    只是放任他们接触大秦的官员和官员预备役,真的可行吗?

    “没事。”殷灵毓淡定道:“要是真有人有那个耐心,教满大秦村县中千人认字写字,让他们进学宫又能怎么样。”

    李斯一顿,默默低头。

    狠还是你和陛下狠啊!把六国贵族玩的跟我家里那追兔子的黄犬似的!

    这信不仅回给了韩国,其他国的王室贵族也没放过,属于是封王要求那本册子的的增添新版,对教学的内容和人群做出了严格要求,还会进行抽查和考核,保证没什么空子可钻。

    楚地某处宅院内,几位旧贵族聚在一起,脸色阴晴不定。

    “教庶民识字?嬴政这是要羞辱我们?”一人愤然拍案。

    另一人却沉吟道:“未必,若能借此入咸阳学宫,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出路?”先前那人冷笑:“你是想给秦人当走狗?”

    “那你待如何?”那人反问道:“起兵造反?如今百姓忙着垦荒种地,谁还愿意跟你提着脑袋拼命?”

    众人沉默。

    半晌,有人低声道:“……其实,教人识字,倒也不算辱没身份。”

    “出使西域就是了吗?虽说听着好听,还不是艰险重重?”

    “那干不干吧。”

    “……试试吧。”

    这一次,秦国的兵锋势无可挡,六国之人本就没有那么多搞事的心思。

    再加上被灭国时筛选走一批人才,被软禁后带走一些跟随孩子陪读的父母,再到封王拜相的诱惑,总有一批又一批的六国贵族被分化瓦解,不再抵抗,转投了秦国的怀抱。

    于是除了真正摆烂的那些人,现在剩下的要么努力学习,钻研民生用物,要么开始试着走进村县,教平民百姓识字。

    他们的唯一俸禄只是拥有了秦纸的使用权限,大多也不可能坚持到能倒贴着家财教足一千大字不识的人。

    但不管他们能不能,受益的都是大秦百姓,去做这样的事,也再次消减了他们本就不多的,还想着暗中使绊子的精力。

    嬴政这时正在跟殷灵毓看吞食了朱砂的兔子,兔子的毛发已经干枯毛躁,奄奄一息的趴在竹笼里。

    这才喂了四五天。

    嬴政轻声道:“看样子,它要活不成了。”

    剩下的,他没说。

    丹砂是水银的原材料,也是炼丹的主材料,那些方士总是取用,哪怕强调过很多遍不是要他们炼丹而是做研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