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你看看这个!”
蔡福随手把宿元景留下的圣旨丢给了陈宗善。
陈宗善一脸懵逼的打开一看,顿时心里凉了半截儿:
“大王,这……”
“这什么这?”
蔡福冷哼一声:“这哥俩儿联合起来耍我是吧?”
“不敢不敢!”
陈宗善慌忙拜倒在地:“大王恕罪!
“此事定然是赵桓那个伪帝在作伪!
“这请愿书上明明白白有这五座军州知州的署名盖章,如何会是假的?”
蔡福嗤的一笑:“如果我告诉你,宿元景手里也有这么一个请愿书呢?
“而且宿元景手里的请愿书也有这五座军州知州的署名盖章呢?”
“啊这……”
陈宗善傻眼了:
这种突发状况……蔡太师也没教如何处置呀!
最主要的是他也没有权限处置这种突发状况呀!
怎么破?
陈宗善汗如雨下,期期艾艾的:
“大王,他们是假的,我们才是真的……”
“搁这儿跟我玩真假美猴王呢?”
蔡福不耐烦的说:“你还不如去西天问如来佛祖!”
蔡福随口玩了个梗儿,陈宗善没听明白,还以为蔡福要送他去西天。
吓得陈宗善眼含泪水,纳头便拜:
“大王息怒,容下官回去请示陛下……”
“滚吧!”
蔡福大感无趣,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问明白了再来!否则就别来了!”
“是是是……”
陈宗善如蒙大赦,屁滚尿流的跑了。
“烂泥糊不上墙!”
蔡福撇了撇嘴:
大舅哥和小舅子真是一对儿废物!
不过这样也好,他们要不是废物,哪儿来自己的机会?
与此同时,金兀术果然被狼主大加封赏了。
“好!好!好!”
完颜乌骨达双手抓住兀术双肩,欣慰的打量自己的儿子:
“干得好哇!”
粘罕、喇罕、答罕在旁边不约而同的瘪了瘪嘴:
父皇实在太偏心了!
他们却忘了,在兀术举铁龙之前,完颜乌骨达偏心的是老大粘罕。
今时今日兀术能得完颜乌骨达的欣赏,完全是他凭本事打出来的!
兀术心里更惭愧了:“父皇,可惜儿臣在东京失利,未竟全功……”
“不!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完颜乌骨达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东京失利,责任在六国三川,不在你!”
粘罕一听,忍不住为自己找补一句:
“六国三川的兵马实在是太怂了!
“上次儿臣和齐王交战,也是因为六国三川的兵马逃了……”
“怂了好!怂了好!”
完颜乌骨达意味深长的说:
“他们若是骁勇善战,咱们就该担心了!”
粘罕想想也是,就不吱声了。
完颜乌骨达问兀术:“我儿,你立下了这泼天大功,想要俺赏你甚么?”
兀术连忙推却:“儿臣在东京失利,哪里当得起父皇奖赏?”
“当得起!
“你为我大金拿下了辽国全境,以及宋国五州,如何当不起?”
完颜乌骨达原本挺高兴的,兀术这么一推却,反而让他心里有些不喜。
这里有个缘故,兀术虽然生长在番邦,但是酷爱南朝书史,最喜南朝人物,常常在宫中学穿南朝衣服。
因此虽然他最有能力,几个儿子里边儿完颜乌骨达却最不喜欢他。
完颜乌骨达就是那种老古板,喜欢坚持金国自己的传统。
若是兀术想要什么就直接说,完颜乌骨达反而会很开心。
但是兀术推却,便让完颜乌骨达觉得儿子学会了南蛮的虚头巴脑。
兀术立下了泼天大功,完颜乌骨达不想这时候发脾气,于是大袖一挥:
“俺说当得起,便是当得起!
“大金在东,辽国在西,你既然平了辽国,俺就封你为‘平西王’!
“顺州、涿州、易州、妫州、儒州、武州、新州、蔚州、雄州、顺安军这十座军州便是俺给你的封地!
“你去了封地,厉兵秣马,养精蓄锐!
“明年为大金一举拿下中原!”
兀术连忙谢恩。
粘罕、喇罕、答罕在旁边眼珠子都红了。
要知道兀术排行老四,他们老大老二老三还没封地呢,老四先有了,还那么大!
理所当然的,粘罕、喇罕、答罕同仇敌忾了。
金兀术却并没有那么开心,他回了自己宫中,就跟哈迷蚩诉起苦来:
“军师,这十座军州几乎把齐国围了起来!
“齐军若来,我便首当其冲!”
“中原有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又有句老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看似这十座军州位置不好,但殿下若是把握住机会,或许便是殿下化龙之池!”
哈迷蚩安抚金兀术,几句话就让金兀术心里宽慰许多:
“军师说得对,只可惜我去了封地,便不能早晚聆听军师的教诲了……”
哈迷蚩笑呵呵的说:“这有何妨?
“我常常到中原行走,每次来回绕个弯儿,先到涿州来见殿下便了。”
“如此最好!”
金兀术拉着哈迷蚩的手很开心,只觉自己得了哈迷蚩端的是如鱼得水。
……
东京。
宋徽宗已经下葬了,但是蔡福有点儿不想走了,东京实在是太繁华了。
要不要把国都从青州迁到东京来呢?
至于还给宋钦宗或者宋高宗,别说是蔡福,宋钦宗和宋高宗都没想过。
凭自己本事打下来的,凭什么要还?
“妹夫呀……”
蔡福在御花园里练刀,练的已经不是《滚龙刀法》了,而是他自创的一套刀法。
这套刀法是他经历了无数次生死搏杀之后领悟出来的。
由于没有传承,完全靠自己经验总结,蔡福把这套刀法命名为《乱劈柴》。
练完之后脸不红、心不跳、气不喘,蔡福收了刀准备再打一套自创的拳法《时代在召唤》。
“妹夫呀……”
便在此时,一个软软的糯糯的声音传来:
“这是我亲手炖的鸡汤,给姐妹们补补,还剩了一些给妹夫也补补。”
谁呀这是?
蔡福扭头一看:不是赵玉盘就是赵金奴,又或者是赵金罗!
总共就这三个未亡人大姨子,不过,会亲手下厨的也就只有赵金奴了。
赵金奴人如其名,虽然是正儿八经的大宋帝姬,但是特别喜欢伺候人。
只不过以前没人敢让她伺候,现在宋徽宗死了,她终于有机会伺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