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洪荒:先天阴阳蛟,再无金蛟剪 > 第464章 生灵之道,人杰

第464章 生灵之道,人杰

    人域之中,寻常山野之间,一身艳丽红色仙裙的女子腰间挂着剑,发髻间的金簪隐隐闪动五彩华光,边走边抱着葫芦磕仙丹。

    元易走在琼霄身侧,神识却是散于天地之间,在感应着这一方“无道”之地。

    当然,这般诸道未生的混沌状态对于他的影响几乎不存在,一念可见大罗天,诸天之世不能阻。

    说起来,这般脚踏实地的用步伐丈量大地,不管是他还是琼霄,实际上都不多。

    看着身旁举起葫芦往口中倒仙丹当零食吃的琼霄,元易抬手在其脑门上敲了敲。

    琼霄放下葫芦转头望来,随即把葫芦递了过来:“师兄可要尝尝?这样也好改换仙丹的口味。”

    大师兄玄都所赠的仙丹不少,但要给云霄和碧霄也留一份。

    好在元易自身道行够高,炼丹术虽然稀松平常,比不得大师伯太清圣人,但也算能炼制一些寻常丹药。

    更何况他道场之中的灵药园可不小,其中不乏一些先天灵根在,有这般原材料的优势,加上元易堪比圣人的道行,也能炼制出不错的丹药来。

    甚至于为了让仙丹的口味更好些,元易耗费了些许精力。

    自己炼制的丹药或许比不上大师伯太清圣人所炼仙丹效果好,但口味定然是要更胜一筹的,琼霄亲口所言。

    “你好生感悟这里的天地大道,恢复道行之时,或许修为还能更深厚几分。”

    “能想师兄这般吗?待大姐与碧霄归来,道场可能称四圣岛?”

    “九龙岛号称四圣的,已经入了封神榜去。”

    元易轻叹了口气,琼霄与碧霄似乎都对听起来很有派头的名号莫名执着。

    “大道恒易,天地之道亦为之易,此方天地之道,即是我大道之演绎。

    你与云霄、碧霄的道相辅于我,助我共衍大道,应天地人三才之位,也当顺之而易才是。

    这是大师伯主导的演化,你多体悟几分,或许会有收获。”

    “这里不是无道之地吗?”

    元易摇了摇头:“更准确来说,道一直存在于天地之间,此地有道,而无具体的法,道恒易,也恒存,老师说万般皆是道,一切存在与不存在的的,都在大道之中,你忘了吗?只是如何得道,这求道之路,需得自行开辟。”

    元易一路走来,一边与琼霄阐述着大道之变。

    论道对于他们而言,本就是平常之事。

    过去也是元易道行最高,指点她们修行也不少,可以说云霄三姐妹的大道都受他影响至深。

    “仙道也不过只是大道之路中的一条,是道祖所开辟。

    罗睺之道,三族的炼形之道,西方教的八百旁门三千左道,天庭神道,这都是大道之路。

    我们玄门三教,乃是仙道正统,道祖嫡传。

    却也不必为仙道所束缚,世间之法,殊途同归,多一条路并不是坏事。

    虽然生灵都喜欢走现成的道途,唯有在眼前无路之时方才去开辟前途。”

    “师兄是说,大师伯这是在演道,要超脱出仙道的路?”

    “我玄门仙道,师法天地而道法自然,讲求天人合一,证道于天地,顺应天地之势,而证自身道果。

    实则西方教与罗睺的魔道却不同,魔道行于极端,道尽归己身,唯尊自我,也算是众生之道的一条,魔道不可灭,便是因为其本身就根植于生灵之性中,众生存,魔便消退不了。

    西方教的道则是以仙道与魔道为根基,更近于生灵之道的大道,这也是西方教二位圣人的了得之处,从仙道之中走出了他们的道路。

    此时此刻,我便感应到了,这里的大道之中,充盈着生灵之性,尚未定型,活跃至极,说不得也能衍化出几条不一样的路来。

    人族在万灵之中最为特别,生灵之性最是浓郁,不全然依赖于道性,便也最是无常,生灵之道,人族成为代表可并非只是来自于圣人的青睐,他们身上,存在着基于生灵之性而蕴养出来的创造性。

    正因孱弱,所以才需要更多的生存之道,蕴含无尽的可能性。”

    女娲师叔很早就不插手人族之事了,近乎放养。

    琼霄轻轻点了点头,又倒了一颗仙丹喂给元易。

    “我们不快些赶过去吗?会不会误了时机?让大师伯等急了?”

    “自是不会,时机只会刚刚好,更何况,大师伯那般道行,又如何会等急呢?”

    在元易的印象里,似乎这位大师伯总是给人老成持重的印象,有种万事都在掌控之中的从容镇定。

    同为圣人的二师伯与老师身上,都没有这样的气质,二师伯更为严肃,威严更重。

    老师嘛,则是要随性得多,也是最喜怒于色的人,最是好懂。

    元易便带着琼霄这般不疾不徐地一路向西行去,这人域之中,大势变幻,却是已经到了他印象之中的春秋时期。

    天地失道,生灵失道,乱象已显。

    在这人域之中,元易与琼霄也遇见过熟人,那位西方教出身的药师,也在这人域之中行走。

    曾经作为圣人亲传弟子的他,在人域铸琉璃净土,也被一并借走,为护众生尽了几分力。

    不得不说,圣人亲传弟子,确实都不非易与之辈,元易看得出来,药师的大道经此一事,虽然受创颇重,却有几分涅槃新生的趋势,看样子要更进一步,趋于圆满。

    另外,现在的药师,明显可以选择脱离人域,回归西方教,但药师似乎并无此打算,自言大道合该在这东方之地,众生之间,立身之处,便是净土,琉璃不染。

    元易觉得他在学玄门三教的路,尝试超脱出大教的桎梏,别开生面。

    与药师告别之后,又是数年时间,元易与琼霄去过了大周的王畿之地,大师伯已经离开此处,往西而行。

    不久之后,在一片河滩之地,元易与琼霄远远地便是看见那河边礁石之上,有两道人影相对而坐,一问一答,并无法力波动,却隐隐引动天地大道的波动。

    稍远处,一头大青牛懒洋洋地趴在那里,眼见元易与琼霄到来,目光微亮,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

    元易目光看向河边的两人,一名发须皆白的老者,鹤发童颜,气息平和,波澜不惊,可不就是大师伯太清圣人的显化之身吗?

    而另外一人,却是一个身形高大魁梧的青年,身高九尺,作士人装扮,身上衣袍穿戴得一丝不挂,手捧竹简,神态恭谨。

    元易眼眸微眯,窥探其本源,旋即眼底闪过一丝诧异。

    他还以为这位会是什么大能的显化之身,说不得是什么熟悉的前辈。

    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这是干干净净的纯粹的人族出身,并非什么大能道之显化。

    正因为知晓这位是谁,后世有着怎样的名头,元易才更加惊讶,惊讶于其根脚来历的纯粹。

    真正的人杰,比之大能转世可是要更为难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