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 > 第295章 遂州购粮

第295章 遂州购粮

    李原下令。

    让正在教军场练兵的青原军都尉张怀。

    明日便快马赶到老铁山,在陈昭的辅助下挑选士卒,在编练出三百兵户。

    新设立一个营号为铁山营。

    又拨下了足够的钱粮,为编练新军所需的军资。

    委任许娘子,为老铁庄的大管事。

    负责组织庄中的炉工铁匠,立刻恢复生产。

    见派来的是个女管事,那些老铁庄的壮丁工匠都是好奇。

    当然庄中也有老工匠认识这位许娘子,这不是当年被段兴父子赶走的那个侄子,段宏的媳妇吗。

    这位族妻,怎么成了人家青原县伯的管事。

    后来有好事的工匠,从郡府兵的口中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这位许娘子,已经是人家县伯的侧室了。

    人家这是派自己的女人来管老铁庄。

    我的乖乖,这许秋芸倒是走了什么狗屎运,居然能被人家这么英俊的县伯给看中了。

    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知道了许娘子还有这么一层关系,庄中的工匠便不敢造次了,都是乖乖的听许秋芸吩咐。

    将老铁山与老铁庄的事情安顿好。

    李原也得回西河堡了。

    自己离开青原前后也有四五日,也该回家看看了。

    带着百名亲兵回到了西河堡。

    先赏赐了手下骑兵,在命其解散休整。

    李原返回家中,众女自然是欢喜相迎。

    休息了一日,柳青便来禀报,说是谭云求见。

    这位谭家大女,已经被李原委任为了青原商会的会首。

    她来求见,想来是找自己汇报工作的。

    果然李原进了书房,谭云立刻飘飘万福。

    “谭云拜见伯爷。”

    李原在上首坐好,温声问道。

    “可是商会有事禀告。”

    谭云连忙点头说道。

    “伯爷前些时日,吩咐商会采买粮食。”

    “幸不辱命,这几日采买的粮食已经入库。”

    “这次商会用银两千三百两。”

    “共计采买到粟米四千石,麦两千石,糙米一千石。”

    听闻此言,李原就是一愣。

    今年北川道大旱,各地粮价腾贵,两千三百两居然能买到这么多粮食。

    这可让李原颇为意外。

    他忙询问谭云是如何做到的。

    谭云一笑,连忙向李原说起了事情的经过。

    这么大数量的米粮自然不可能去州县的粮行去买。

    因为粮行本身,也是要加价三成做利润的。

    所以找到合适的粮源最为关键。

    定州西南是遂州,这里有条大河为遂水。

    遂水流量充沛,所以遂州受干旱的影响较轻。

    遂州多是平原又土地肥沃,是大梁极为重要的粮食产区。

    最关键的是距离青原县不远。

    所以谭云将采买粮食的地点,定为了遂州。

    而购粮的目标,则是遂州本地的乡绅地主。

    乡间地主都有大量屯粮的习惯。

    每到秋收之前,这些乡绅地主,都要将仓中的旧粮发卖一部分,腾出地方好准备装今年的新粮。

    现在这个月份,正是他们发卖粮食的季节。

    而他们发卖粮食的价格,更是要比州府粮行低上三成。

    今年由于麻布价格暴涨,如果愿意用麻布支付粮款的话,价格又能低上两成。

    恰巧,李原自己手中就有麻纺工坊,用麻布支付更不是问题。

    所以前后一算,虽然从遂州采购了米麦多达七千石,但最终所费不过白银两千三百两。

    可说是大赚。

    现在,这些粮食已经运到了东乡堡刚刚完工的粮仓之中。

    听了谭云采买粮食的过程,李原不由得微微点头。

    这果然是术业有专攻,哪怕是他自己亲自去采买,也不会比谭云做的更好。

    李原笑着对谭云说道。

    “谭姑娘这次可说是立下了大功。”

    “我必有赏赐。”

    谭云连忙躬身施礼说道。

    “小事一桩,当不得伯爷赏赐。”

    “此事能成,多赖伯爷虎威。”

    原来青原商会去遂州采买粮食。

    这一路上各府官差多有勒索,好在谭云将李原给她的青原县伯腰牌一亮。

    这些官吏衙役慑于青原县伯的威名,不敢造次,采购这才能顺利进行。

    李原摇头一笑,他还没想到,现在的自己居然有如此威名。

    谭云忙恭维的说道。

    “别的地方奴不敢说,这北川道周边的府县,无论老叟幼童可说无人不知伯爷的大名。”

    “即便是那些卖粮与我的乡绅地主,听闻我们是伯爷的人,也无不交口称赞青原伯。”

    李原知道这是谭云在恭维自己。

    不过听着就是舒服。

    谭云想了一下,对李原建议道。

    “其他商会从遂州向青原贩粮多受官府盘剥,极难获利。”

    “而我们青原商会仗着伯爷的虎威,那些差官不敢胡来。”

    “现在青原到遂州的商路已经打通。”

    “伯爷练兵济民,粮米必然所费颇多。”

    “遂州的粮价比青原低了四成不止。”

    “民女建议,不妨将这个贩粮的商路继续维持下来,做成长久的买卖。”

    “这样的话,无论是咱们的酒坊,还是伯爷养兵。”

    “成本都可大为降低。”

    听闻此言,李原很是满意,点头对谭云说道。

    “好!”

    “这个商路,你们青原商会,就继续经营下去。”

    “另外,咱们在定州各县也可开设粮铺。”

    “除了我们自己所需,也可卖出去挣些银子。”

    谭云马上面露喜色的答道。

    “谭云领命。”

    谭云最喜欢的,就是能亲自开拓商路。

    遂州这条贩粮的商路不过是小试牛刀。

    现在更是有李原这位县伯勋贵罩着,将来新的商路在自己手中必然越来越多。

    谭云不由得更加的期待起来。

    李原忽然想起什么事,对谭云吩咐道。

    “对了谭云,明日你从商会中调拨出一些车辆。”

    “装上布匹米粮随我去食邑。”

    “我也该给自己的部曲分些好处了。”

    现在米粮都已入仓。

    李原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给自己的部曲们分粮。

    也许听起来有些奇怪,作为县伯,李原本应该是从食邑中征收粮食才对。

    为何还要主动给领民分粮。

    从后世的经验来看,有效的组织和动员,可以让生产效率翻倍的提升。

    李原并不想将手下领民,简单的当做奴隶使用。

    而是对自己的食邑中各个村寨都有完整的产业规划。

    哪些村子负责种植粮食,哪些村子从事手工业,哪些村子专门训练兵户随时准备出征。

    李原的心中都有谋划。

    但一切的前提,就是要让人们先能吃饱饭。

    现在自己手中粮米物资充沛,正是收拢领民人心的时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