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二殿下离京了。”
御书房,皇帝嗯了一声:
“他当真是一天也多等不了啊。”
“二殿下心系百姓,深念边疆安危,实乃蜀地之福。”
李莲恩恭敬道。
皇帝微微颔首,老二别的不说,责任和担当丝毫不缺。
“传陆瑜来见朕。”
“是。”
李莲恩退下,去翰林苑了。
李泽岳大婚后,陆瑜又回归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回到了翰林院,接着修承和大典。
“陆修撰,陛下诏您去御书房。”
李莲恩的声音突兀地在签押房外响起,屋内人很多,但只有陆瑜抬起了头。
显然,其他同僚们都习惯了陆瑜的圣眷。
陆瑜放下手中古籍,拍了拍袍子,神情自然地向外走去。
“陆修撰,您请。”
“公公客气。”
陆瑜一袭官袍,风度翩翩。
李莲恩是知道陛下对陆瑜的安排的,
这可是二十岁的从四品啊,锦官城知府,蜀地总府。
陛下青眼相加,东宫的常客,蜀王的左膀右臂。
寒门出身,状元及第,有中枢履职的经历,再从地方官做起,积攒经验,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必然会再调回中枢,这便是宰辅之路!
李莲恩走在陆瑜的身后,抬过头再看一眼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心中不禁一阵感慨。
只是不知,这位年轻人,日后是否能与张首辅一样,一手撑起这庞大的帝国,
还是说,做的更好?
“臣陆瑜,参见陛下。”
御书房内,陆瑜俯身拜下。
皇帝放下手中奏折,开门见山道:
“陆瑜,霜戎兵发雪满关,蜀王离京了。”
陆瑜愣了一瞬,随后紧皱起眉头,拱手道:
“臣愿即刻赶往锦官城,为大军调配粮草,统筹后方。”
皇帝摇了摇头,道:“不急,这些事蜀地自有人去做,现在,朕要交给你另外一个任务,之后再去蜀地。”
“还请陛下示下。”
陆瑜再行一礼。
“嗯……自你进京科举后,便再未曾回过乡了,朕让你回家看看。
翰林院修撰陆瑜接旨。”
“臣在。”
陆瑜来不及诧异,连忙跪接旨意。
“姑苏陆氏长女,性情淑婉,实为良配,特许朕二子李泽岳。
陆瑜,你替朕拟一封旨意,带着月满宫首领太监刘建,南下宣旨吧。”
皇帝手指轻磕着扶手,道。
陆瑜深吸一口气,
这是第二次了。
我是来当官的,不是来当月老的!
“臣,领旨。”
陆瑜一脸感激道。
“嗯。”
皇帝点点头,接着道:“去了锦官城,等局势稳定下来,你就可以施行你的改革了。”
陆瑜瞪大了眼睛,忍住颤抖的身子,道:“陛下?”
“世家大族的力量,在这场大战中消耗极大,他们已经不具备阻挠或反抗的实力了。
勋贵和官员们,朕可以压的住,不用担心他们的问题。
你去了蜀地,最先开始实施,老二会帮你,朕要看看成果,若是可行,便可在全国范围内推进。
清丈田亩、赋役合并、计亩征银、官收官解、简化税则。
继续推进,直至取消人丁税,呵呵,朕还当真想看看,那时候是什么个光景。”
皇帝的嘴角出现一抹笑意,他是个果敢进取的君王,这一生,他南征北讨,完善科举,改革税制,强化监察,文治武功,将近大成。
若在他有生之年,能看到陆瑜为他描绘的蓝图,那当真是极大的成就与满足。
皇帝再看向陆瑜,这小子,正在一步步把他春闱与殿试上的理想答卷变为现实。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他的支持。
皇帝的笑容里多了几分自矜,
他也是个骄傲的帝王。
“小子,去做吧。”
也不知,他还能不能看到那一天。
……
李莲恩送陆瑜出了御书房的大门。
刚才,他终于得知了陛下和太子殿下对其如此青眼,他是懂政务的,那么多年耳濡目染之下也能听懂几分。
他知道陛下口中说的那些事,做起来有多么困难,想要推进全国,更是艰难无比。
但他的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
这是一个有理想且有胆气的年轻人。
李莲恩是练气士,与钦天监的那些人同出一脉,辈分与当今老监正相当。
突发奇想的,李莲恩想看看这年轻人的命格。
为这位极有天资年轻人看上一看……不算逾矩。
陆瑜缓缓走到御书房台阶下,身后,九品破晓境练气士老公公眼中,有灰白二气缠绕。
李莲恩看见了……
天地间,漫天大雪落下,
鹅毛般的雪,纷纷扬扬,铺满了这座世界,这座皇宫,都进入了深冬时节。
宫墙上,砖瓦上,干枯的枝桠上,生机凋零。
天空是灰蒙蒙的,
有大雪,有寒风,冷冽无比。
大雪,落在了前面那道身影上。
那道身影已经不再年轻,在李莲恩此时的视角里,陆瑜已经穿上了大红官袍,呼着热气,往前走着。
他,很疲惫。
一眼能看出来的疲惫。
他的发间多了些许银丝,不知是不是落下的雪,将它染白了。
“先生。”
有声音从御书房中传出,陆瑜回过头。
那是一个年幼的身影,或许是少年,看不清容貌,
但他,穿着龙袍。
李莲恩侧身看去,这道身影此时就站在自己身旁。
他想看清这道身影的面容,模糊一片,李莲恩一阵心悸,连忙弯下身子,行了一礼。
那年幼的身影,手中提着一件厚厚的披风,踩着雪小跑几步,来到了陆瑜身后,想要伸着胳膊为他披上,可身高还不够。
陆瑜笑了笑,伸手接过,披在了身上。
“先生,这些日子天寒,莫要太过劳累,注意保暖,莫要着凉了。”
那年幼身影道。
“臣谢过陛下体恤,臣无碍的。”
陆瑜微笑着,但话语间,有些虚弱。
不知怎的,李莲恩看着这师徒两人,总觉得心底一阵酸涩。
他能体会到,
他们的……孤独。
忽然间,李莲恩只觉得双眼一阵疼痛,仿佛有湿润流出,他伸手擦了下,看到了血红之色。
眼前的世界,渐渐模糊,
李莲恩咬紧牙关,强撑着,想要继续看下去,却只能看到混乱的光影在流转,耳边也什么都听不清。
那略显年幼的龙袍身影伸出手,捏住了陆瑜的衣角,抬起了脑袋。
“先生,你千万不能出事,
朕身边,只有你了……”
陆瑜牵住了他的手,挺直了脊梁,扛起了漫天风雪。
他的目光深远,似乎穿过了御书房的大门,看向了那张龙椅。
虽然李莲恩听不见陆瑜的话语,但他很清楚地感觉到,这位不再年轻的男人,心底的不屈与坚毅。
“陛下,大宁三代君王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