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千盼万盼的,可算盼来了乖乖好孙女儿的回信。结果小姑娘哭的,泪珠子把信纸都给晕开了?
哎呦呦!
当时康熙心里就后了大悔,早知道说什么也把小家伙带在身边了。
同时在心里各种嫌弃老四:怎么给人家当阿玛的?怎么就能让孩子受这么大委屈?
等把信看完,他这怒火都烧到天灵盖了:“德妃,呵,你最好求神拜佛保佑,自己这一块没做什么太过分的事情。否则……”
曾经在心头翻涌过的想法再度浮现,康熙整个皇帝瞧着都更冷冽了些。
赶紧派暗卫火速回宫,把事情怎么来怎么去的,一点点调查清楚。
至于那个什么寒烟的?
不知根不知底的人,康熙可不放心往自家乖乖好孙女儿身边放。
自然是要了解透彻。
若是个好的,康熙自不吝啬一个宫女,否则……
她连继续活着的资格都没有!
在自家乖乖好孙女儿面前端表姑的架子,她也配?
无独有偶。
刚看完了乖乖好孙女的来信之后,康熙这一腔怒火还没来得及发散呢。三阿哥、七阿哥跟八阿哥的书信也随后就到。
咳咳。
上面明言子不言母过。说老四跟十四再怎么委屈又难受,也不好告自家生母的状,难免就委屈了小公主。
那他们当叔叔伯伯的可就不落忍了,宁做小人也得跟皇阿玛说一声。
毕竟娘娘位高,膝下两个亲生一双和硕亲王,一个养子也被封了郡王。
如今中宫无主。
能对她约束一二的,除了您就是太后娘娘了。
儿子们就是再怎么不孝,也不能拿这点小事去劳烦皇玛嬷。无奈之间,只能当个学舌鹦鹉,将事情大体经过禀告皇阿玛云云。
简直要把小公主说成受了委屈后求助无门的小可怜。
可把康熙给气的:“反了,一个个的都反了!朕才离开几日啊?竟敢让朕的乖乖好孙女这般受委屈。”
“老四夫妻也是一对废物,老十四还将军王呢,结果哥俩凑不出去一个能给朕的福襄做主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小公主的泪痕意义重大,心疼的康熙差点儿结束巡幸塞外,直接快马回京。
左思右想,康熙还是不放心。
就怕事情没查个子午卯酉呢,自家小公主又受了新委屈。
为此,他直接吩咐正在自己身边当鹌鹑,大气儿都不敢喘的魏珠:“你,收拾收拾这就回京去,在小公主身边伺候着。”
“注意别让她累着,气着,委屈着……”
各种命令纷至沓来,每一条都以保护小公主,不让她受任何人的磋磨为准。
把魏珠都给听傻了好吗?
御前伺候多年,就从未听过如此不一样的命令。
让御前贴身大太监离开皇上,去伺候固伦公主什么的。
简直闻所未闻呀!
不合规矩不说,他也怕自己离开容易,再想回来却难。
结果还没等他开口说一个不妥,望皇上三思呢。皇上的老脸就跟门帘子似的,呱嗒一下落了下来:“怎么,让你去伺候朕最心尖尖上的小公主还委屈你了?”
那‘但凡你这老小子敢说一个是字,就必定看不见明天早晨的太阳’的狠辣与威胁哟!
吓得魏珠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没没没,奴才是皇上的奴才,自然以皇上之命是从。当皇上的一块砖,哪里吩咐哪里搬。”
“只是您这旨意来得实在突然,奴才一时没反应过来。皇上恕罪,皇上恕罪。奴才这就回去简单收拾一下,随后便快马加鞭回京城,替皇上护好小公主。”
嗯。
康熙点头:“这还差不多。既如此,你赶紧下去好好收拾吧,切莫耽搁了。”
得。
有他这一吩咐,魏珠就知道自己有必要化身千里马,一路不停哒哒往京城了。
等小公主看到脸色惨白,眼底青黑,眼看就是累到无以复加的魏珠出现在面前,说奉皇上之命回来伺候小公主时。
乌那希泪珠子跟那开了闸的水龙头一样,噼里啪啦不停往下掉:“呜呜呜,皇玛法,皇玛法怎么会这么好啊?”
[明明本公主只是见缝插针,想着护十四叔一护,离间他们母子感情,将他彻底绑在阿玛战船上的同时,也适当努力一下看看能不能帮阿玛换个玉牒。]
[亲玛嬷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在历史书上,对于阿玛来说都不是一个慈母,史上那种种骚操作更是令人迷惑。]
[自家阿玛自家疼,本公主当然不愿意这么个玩意儿因为血缘关系,扛着孝道大旗。就对阿玛颐指气使,俨然对家的刀,阿玛的掣肘……]
反正就是她那封信三分真七分演,目标就是想用他山之石攻玉。
结果康熙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御前大太监派过来给她撑腰了。这就让上辈子亲情缺失,这辈子格外重视亲情的乌那希很难不感动。
很难不在涕泪横流之间,还哭着说皇玛法是天下最好的皇玛法。
就好像四阿哥听到了她这心声,知道她这行为多少有些冒险、有些出格。在常人眼里,甚至大逆不道。
给自己阿玛换额娘什么的……
简直古今未有。
可一想到孩子这么努力,就是为了自己将来不被掣肘,不因为德妃的原因而再沾染任何骂名。
四阿哥就责备不了孩子一点,只有满满的感动。
劝好孩子,安顿好魏珠,他也钻到书房里开始写信。以更恭谨,更客观的角度,把事情始末都给说了个遍。
包括但不限于德妃娘娘一个侄女儿试图许两个婆家,塞给自己未果,又试图塞给十四。
小公主不愿自家阿玛和叔叔受委屈,这才想着把那寒烟要到自己身边当一个宫女的前因。
保管让康熙看到能气炸了肺,然后再顿首百拜,痛陈己过。
悔不该困囿于孝道二字委屈了自家女儿,以至于小小的孩儿哭肿了眼睛,累肿了手的千里百里找皇玛法做主。
是儿子无能,让孩子跟着受委屈了云云。
一句不提生母不是,却字字都要将德妃推向万劫不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