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 第638章 我叫刘婉,封号万年,大汉万年的万年

第638章 我叫刘婉,封号万年,大汉万年的万年

    刘牧口谕。

    条支归附之路走的极快。

    还未至年关,便已经通过门下的决议,奏章呈入天禄阁,批阅之后分发中枢,处理归附耕治之事。

    消息传出之际,天下俱震。

    尤其是大汉的各处臣国,可谓是羡慕又嫉妒。

    临近年关,摩诃罗阇·笈多亲至洛阳,在步斐面前流下心酸的泪水。

    “哭什么?”

    步斐满是无奈地问道。

    “步大人。”

    摩诃罗阇·笈多委屈道:“明明笈多才是大汉最早的臣国之一,凭什么条支可以先归附大汉的统御,我也想修行,我也想长生久视啊!”

    “这事。”

    “礼部说了不算。”

    步斐安抚道:“年关,你便在洛阳住下吧,还有几个臣国之王来洛阳觐见陛下,若尔等有什么想法,便早些拟写国书!”

    “诺。”

    摩诃罗阇·笈多眸子顿时一亮。

    有的商量就好,他们还有机会修行。

    “啧!”

    步斐望着离开的背影摇了摇头。

    大汉可以允许臣国,彻底化为大汉之土。

    可这一切,都需要大汉完成最终的变革,将变革路上的弊端,转入臣国之内,才能并天下于一统啊!

    所以,摩诃罗阇·笈多的修行之路,注定极为漫长,只希望能多活几年,等到大汉真正同意归治那一天。

    摩诃罗阇·笈多不是唯一一个来洛阳的臣国之王。

    年关之时,诸国之王觐见,呈递自己的国书,请求大汉收己国之土,彻底统御天下,可谓是人心所归之事。

    只不过,刘牧以条支于大汉征讨罗马有功,仅是特许之事拒绝。

    众臣国之王黯然神伤之际。

    神武十一年,随着新政而来。

    同月,刘牧勘定飞升之阶的神人之境,谓之第四候,第五候。

    第四候,炼身成气,气绕身光,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昼夜常明,诸灵侍立。

    当迈入第四候,神光璀璨,生死自由,夜不能遮目,连山河之灵都要侍立一旁,闻候神人之令。

    第五候,炼神合体,移山竭海,力动乾坤。

    当迈入这一步,大汉的将士,可以不借气运,真正的回山倒海,只手撼天。

    “皇叔。”

    “我的小说又落后了。”

    六月初二,刘婉神情失落的迈入天禄阁。

    刘牧摇了摇头,翻看着对方递上的草稿,淡笑道:“未来,并非一成不变,话本小说,终究是话本小说,你所写何尝不是另一个世界的大汉,不必纠结可以望见的未来。”

    “嗯。”

    刘婉重重的点了点头。

    刘牧在其草稿的末页写下一首诗,淡笑道:“这草稿留下,择日我让国子监行校勘,印刷之事,你该把自己的未来放在修行之上了!”

    “省得。”

    刘婉嫣然一笑。

    大汉,拥有璀璨的未来。

    五十年的昌盛,百姓都可以看见。

    所以,她书中所写,只能当做另一个世界的大汉,何须继续去纠结。

    “可有心上人?”

    “父皇,催了好几次了。”

    刘牧望着对面的身影,不知不觉曾经询问自己是否有名字的孩童,都已经变得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还未有。”

    “我又不着急。”

    刘婉眼眸有些失落的低下头,说道:“皇叔,我可以带着协弟,去南王都看望兄长吗?”

    “可以。”

    “早去早回吧!”

    刘牧微微一笑,说道:“记得带一些洛阳的特产,另外在颍川买一些东西,南王妃是颍川人!”

    “婉儿记得。”

    刘婉连忙抬起头,欣喜道:“我这便去准备,等回来便好生修行,争取年前修入第五候巅峰。”

    “去吧。”

    刘牧点了点头。

    真人三候,大汉入境界者极多。

    可神人二候,已经到了一个门槛,只有极少数人才迈入。

    他几乎可以预见,未来定下至人二候,恐怕短时间内,只有寥寥几人才能迈入。

    不到五十年的时间,究竟有多少人可以修行至七候境巅峰,还未可知。

    但可以笃定,大汉的敌人,是更强大的神。

    而不是这个世界,仅借降谕之念携带些许神力的伪身之神。

    “皇叔,婉儿先走了。”

    刘婉起身郑重一礼,转身之际红了眼眸。

    修行,将是大汉未来的路,连宗室之人都不会例外,当她的小说刊印贩卖之后,真不知用什么理由打断修行,前来大业宫看望皇叔了!

    “典韦。”

    刘牧目光垂落在草稿纸上。

    最终揭开第一张,将扉页之语抹去,重新写了一句话。

    “陛下。”

    典韦从门户外走进来,脸上挂着一贯的憨厚笑容。

    “送去国子监。”

    刘牧把小说草稿递过去,沉声道:“责令国子监,勘校之后开始印刷制书,贩卖于各州,所获钱财按照律法所得,送入万年公主府。”

    “诺。”

    典韦捧起小说草稿肃然应喝。

    这本小说,刘牧帮助刘婉改了数次。

    这次,不再修改,而是直接送入国子监勘校。

    蔡邕,卢植等人并没有惊讶,而是勘校文本之后,开始安排人印刷。

    “伯喈。”

    月余之后,是夜,卢植为蔡邕推过去一杯茶。

    “嗯?”

    蔡邕放下手中的毛笔,笑问道:“子干,你这是何神情,莫不是觉得自己年轻几岁,还是第四候的修士,想要重新参军入伍,为大汉征战?”

    “不是。”

    卢植摇了摇头。

    蔡邕顿时松了口气,说道:“那便好,此次大汉扩军,只有王师,五府扩充了军制,余下都是仅扩军而已,而且自从护商司成立,王师十八万军卒,还有四万没有定论,你要是参军入伍,恐怕只能做一个王师之将,或者护商司丞!”

    “吾从古史来。”

    卢植放下手中刊印而制的小说,说道:“此书,内里五十载时光,万年公主都未曾大婚。”

    “子干。”

    “这与我们无关。”

    蔡邕端起茶盏一饮而尽。

    他明白卢植想要说什么,当明天明日开始贩卖此书,所有识字的大汉百姓都可能会购买,使得刘婉未婚之事,昭示于天下。

    可宗室之事,为人臣子,还是少说话为好。

    哪怕他是蔡琰的父亲,也不会去干涉这种事情。

    “罢了。”

    卢植叹了口气,抬头望向天禄阁。

    翌日一早。

    万年公主刘婉所写《吾从古史来》的小说,成为整个大汉,乃至各大臣国热议之事。

    所有人,都想一观宗室公主能写出什么样的话本小说。

    南洲。

    大汉南王都。

    一处赏风的楼亭之中。

    刘婉掀开自己所写,被勘校后的《吾从古史来》。

    扉页只有一句话:我叫刘婉,封号万年,大汉万年的万年。

    “啪。”

    刘婉眼眸一红。

    抬手擦去落在书本上的泪水。

    之后,她没有审阅勘校的内容,而是直接翻到末页。

    她想要看一看,刘牧那一天,到底写了什么话作为此书的寄语。

    :予天下一杯酒,敬古今未来!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悠悠轻刃,试问天地?

    峰峦如聚,张弓挟矢,

    往来无敌,斜阳西照!

    一袭戎衣欲提锋,炊烟袅袅终归处。

    诸君,且听旧时金戈铁马,何妨未来龙吟虎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