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净化”完成,霍恩也重新收回了视线,他抬头那些惊魂未定的普通求生者,洪声道:
“些许污秽,不足为惧!拍卖继续!”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强行将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拍卖本身。
“编号SS-11,‘星尘余烬’!”霍恩重新指向中央光柱中那块沉寂的墨蓝矿石,巨锤指向姜寻的方向,
“序列一姜寻,有效出价两万耀金币!”
“三万报价者身份存疑,扰乱秩序,报价无效!还有更高出价吗?”
听到这话,众人互相对视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
开玩笑,两万耀金币本来就已经是惊世骇俗的报价了,再加上姜寻的“特权威慑”。
以至于很多人即便眼馋也没有选择继续加价,毕竟谁也不知道这火眼金睛的“序列一”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些什么。
要是惹他一个不开心,直接被他用特权抬走,那才是真的得不偿失。
“两万一次!两万两次!两万......三次!”
咚——!
沉重的槌音响彻全场!
“成交!恭喜序列一姜寻,拍得‘星尘余烬’!”
......
尘埃落定。
那块承载着世界源质死寂余温的矿石,瞬间从光柱中消失。
下一刻,一个由纯粹能量构成的精致匣子出现在姜寻面前的悬浮光幕上。
这代表着拍卖品已经完全属于他,等结束后,拍品便会直接传送回魔偶城。
拍下了重要的物品,姜寻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挽时之钟的核心材料,到手了!
整个过程,他看都没看下方脸色铁青,如同吃了死苍蝇般的林修一眼。
仿佛刚才那场竞价和黑血搅局的风波,对他而言,不过是一段小插曲。
他重新坐回宽大的座椅,姿态放松,目光平静地投向中央展台,等待着下一件拍品。
这份云淡风轻,却比任何刻意的炫耀都更具冲击力。
林修死死攥着座椅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看着姜寻那庞大而平静的投影,看着已经彻底湮灭的的黑血者,再想想自己之前拍下的那些“宝贝”......
一股前所未有的屈辱和嫉妒,如同毒藤般缠绕上他的心脏。
差距。
无法逾越的差距!
不仅仅是财富和实力,更是眼界、格局和面对危机时那份掌控一切的定力!
他之前所有的挑衅和自以为是的谋划,在姜寻这绝对的姿态面前,都显得如此可笑,如此......幼稚!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对着巨龙张牙舞爪的蝼蚁,对方甚至懒得低头看他一眼。
“姜......寻......”林修在心中无声地嘶吼着这个名字,眼中第一次,除了敌意,还染上了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惧意。
“阿嚏!”坐在序列者专席的姜寻毫无预兆的打了个喷嚏。
“这是谁想我了?哇啦?嗷呜?早知道把它俩也带过来了......”
摸了摸鼻子,姜寻低头看看到了林修仇视的目光,顿时有些无奈。
这人怎么莫名其妙的?
不仅脑子不好用、没眼光,眼神也不太好。
不看拍品,总看我干嘛?
......
悬浮在序列者区域上方的洛迦,此时目光再次落在姜寻身上时,那淡紫色的眼眸深处,欣赏之意已然毫不掩饰。
他轻轻挥手,场中弥漫的些许黑雾被瞬间驱散。
“拍卖继续。”洛迦的声音恢复了温润,却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息:插曲结束,正事为重。
霍恩洪亮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下一件拍品!”
......
拍卖会继续进行。
然而,经历了“星尘余烬”的激烈角逐和黑血搅局后,整个会场的气氛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序列者们,尤其是后排的几人,看向姜寻的目光中,敬畏更深。
而前排的陈瑞阳、郝克托等人,也收起了之前看热闹的心态,变得更加专注。
他们意识到,这场拍卖会的水,比预想的更深。
而姜寻,似乎总能比他们看得更远。
二层区域的各方首领,包括林修在内,都沉默了许多。
见识了序列者层面真正的财力碰撞和姜寻处理突发事件的雷霆手段,他们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天壤之别”。
之前的优越感和小心思,在绝对的实力和格局面前,被碾得粉碎。
拍卖的节奏在霍恩的掌控下重新变得流畅。
后续的拍品虽然也偶有精品,但再也没有引起如“星尘余烬”般的轩然大波。
姜寻也终于开始出手。
他的目标非常明确——所有系统标注为“噬界之藤相关”且“已抹除风险”的物品!
【物品:孢子囚笼】起拍价700耀金币?
姜寻:“一千五。”
无人竞争,轻松拿下。
【物品:血藤唤生阵图】起拍价900?
姜寻:“两千。”
几个势力首领犹豫了一下,想到那“血腥仪式”的描述和未知风险,又想到姜寻之前对黑血的敏锐,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物品:蚀骨藤汁】起拍价600?
姜寻:“一千二。”
......
他的报价并不总是最高,但精准、果断,带着些许洒脱的气势。
每当他的声音响起,即使是对物品感兴趣的序列者或势力首领,也往往会权衡再三,最终选择避让。
一方面,是忌惮“青山”的财力。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姜寻之前展现出的“眼力”——他看上的东西,似乎总有其特殊之处?
而他不碰的......比如林修高价拍下的那些,细思极恐!
整个拍卖场,竟因他一个人而完全转变的画风。
任凭台上的霍恩和其他拍卖师如何吹嘘,只要姜寻不开口,台下竟无一人出价。
仿佛“系统鉴定真品”几个字毫无作用,只有经姜寻认证的物件,才被视为真正的权威。
以至于几件颇为珍贵的拍品,最终竟直接流拍。
姜寻此时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力,不过对于这种情形,他也颇感无奈。
场中许多拍品并不是真有问题,只是不合他所需罢了。
然而他不报价,其他人便绝不出声。
发展到后来,在霍恩隐晦的求助下,他才不得不对一些拍品喊出底价,其他人才敢试探性地参与竞价。
最终竟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则:
姜寻喊底价:其他人便心中了然——“真东西,序列一不要,可以参与。”
姜寻喊底价两倍:其他人便立刻闭嘴,心里清楚——“真东西,但序列一想要,不用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