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 第462章 会遭人恨

第462章 会遭人恨

    “红旗生产队的副业的确很多,我去公社那边开会,好多人都问我关于红旗生产队的事。”陈自强道。

    他是大队长,偶尔会去公社开会。

    同一个级别的,其它大队的队长,大队书记之类的干部,会问他关于红旗生产队的事。

    招待所,食堂,再有小卖部,饭馆,等等之类的。

    他很自豪。

    “那是肯定的,咱们生产队别说在花山公社,就是在别的公社,那也是相当有名气的,好多其他公社的领导干部都到咱们公社这边来参观过,甚至还有在招待所里住过的。”陈洪兴笑着说道。

    “先前还说招待所建的这么好,有这么多房间,可能会造成浪费,结果并没有造成浪费。”

    “就是食堂,也有好多人过去吃饭,比公社那边的招待所还要热闹。”

    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看着陈浩,“就是有个问题,有些同志反映,说我们招待所的住宿价格贵了些,食堂的饭菜贵了些,建议咱们把价格往下面调一调。”

    “价格不调,这个价格已经很公道了,毕竟咱们提供了不错的服务,从环境,再到服务人员方面,都比其他的招待所要好不少,既然提供了好的服务,那在价格方面自然也会有不同。”陈浩说道。

    “等后面到红旗生产队这边来参观的同志更多了,这个价格还得要往上调,至少住宿的价格肯定是要往上调的。”

    “说不定到时候还得要村民家里腾出一些房间,接待过来参观的同志,当然,肯定不是白腾房间,住在村民家里的同志,肯定也是要付房费的。”

    第1个吃螃蟹风险很大,但回报也很丰厚。

    搞分田到户,搞副业,竞争的对手少,再一个就是名声大,好多人都只记得住第一,很难记住第二,第三。

    “得请公司的领导过来,就分田到户的情况做个仪式,做个宣传,红旗生产队的名号就会出现在各大报纸,各大新闻里头,不仅只是在周边有名声。”陈浩补充道。

    “这个好,到时家里又能多添一份收入,要是他们愿意在家里吃饭,还能给他们炒点菜,收入还能更多些。”王红梅说道。

    她如今一门心思都转到经营里头,对陈浩说的这些很期盼。

    就指望过来的人多些。

    心里头也在盘算着,自己家里能不能安排过来的同志住宿,一个人该收多少钱。

    “进村的路得要加宽些,最好是再做个硬化处理,过来村子的人多了,路压的不成样子,尤其是下雨天,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泥巴,有拖拉机和卡车路过,就更不成样子。”陈传福说道。

    “你的这个提议很好,没错,进村的路得要修,要加宽,要做硬化处理,不能还是泥巴路,太影响观感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态度,态度从哪里看?无非就是表面的一些东西,放在人的身上,就是穿着打扮至少要干净利落,衣服有补丁,旧一点没有关系,但不能邋里邋遢,放在企业单位上头,态度从哪里体现?就是企业的厂房,工具设备落后些,旧些,都没有关系,但厂房至少要干净,里头的职工穿戴要整齐,要统一着装。”陈浩点头。

    “这就是态度。”

    “放到红旗生产队,修路的问题上,也是这个道理,路一定要漂亮,要加宽,要硬化,两旁还要种一些树,最好是能搞个双向车道,进出不同道,这样既美观又实用。”

    要致富先修路,这个话陈浩是非常认同的。

    路不修好,不平坦,运输就成问题,通行就成问题。

    再一个就是有别的地方的同志和领导干部过来,最先看到的就是路,是房子,这些容易被视线捕捉的东西。

    摄像拍照,宣传,也需要这些东西。

    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路修的漂亮些肯定是没错的。

    “咱们生产队到大路没多远,这会儿又正是空闲的时间,可以号召村里得劳力一起行动,联系砂石场,拖些砂石料过来,做硬化,今年冬天就能把这个事干下来。”陈洪兴说道。

    “光靠咱们生产队,人还是少了些,可以把周边的生产队得青壮劳力都喊过来,一起帮忙,给他们算工钱,不白干。”陈浩说道。

    “跟公社那边打声招呼,让公社的领导发话,通知周边的生产队出人,出牲畜,帮着将进生产队的路给修一修,材料钱咱们自己出,人工的费用可以省下来。”陈自强道。

    他想要节省点,以公社的名义下文件,让其他生产队过来帮忙。

    “这么做肯定不行,不合适,会遭人恨。”陈浩摆摆手。

    没有赞成陈自强的这个提议,“这走的还是老路子,一平二调,的确是能节省费用,还能够号召到更多的人过来帮忙,但却是强制的。”

    “人过来帮忙,什么好处都拿不到,被公社领导压着过来,心里肯定是有怨言的,这股怨言不仅针对公社的领导,还会针对红旗生产队,平白树敌,而且得罪的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帮。”

    “经营生意最忌讳的就是得罪太多人。”

    “得要算工钱,而且工钱给的还要比他们在生产队分工分时要稍微高出些,这样往后有什么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帮忙的时候,才能喊得动人。”

    这会儿有义务工,说白了其实就是劳役。

    受老大哥‘劳动义务制’理论的影响,我们这也有,义务工被视为一种生产管理体系,初期虽强调自愿,但后期强制性越来越明显。

    尤其在积极性消退后,劳动义务常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实施。

    修铁路、水利、电站、植树造林、防汛等公共事业,农民是没有拒绝的权利的,都要去。

    十多年后,也就是1991年,《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出台,以法规形式明确了义务工的定位,规定每个劳动力每年承担义务工不超过7个,允许因病或伤残减免。

    直到2003年,全国才推广取消农村无偿用工制度,义务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是1978年,离着2003年还有25年的光景。

    “除了分田到户,修路的事,别的地方也要抓紧。”陈浩道。

    他开始做出更加具体的布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