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 第一卷 第398章 一声号角,便是石破天惊

第一卷 第398章 一声号角,便是石破天惊

    原来是这样……

    邓丽娉女士听完丈夫笃定的分析,半晌没说话。

    她再次拿起报纸,翻看着那些关于《龙JUMP》惨状的描述和配图,内心对小林天望的惋惜反而更浓重了几分。

    她轻叹一声,带着一种近乎怜悯的语气:“天呐……一个那样有才华的年轻人,连正主霍家都没真正出手,仅仅是他想闯进来踩踩脚的那块地盘上的土霸王们拼命反扑,就已经让他这样狼狈不堪,毫无还手之力了?

    亲爱的,这……这也未免……”

    她摇了摇头,找到一个形容词,“太不经打了!

    简直不堪一击啊!

    你之前还说想看一场龙争虎斗,霍家对那条东洋过江龙?

    现在看来,明明就是一边倒的屠杀,小鱼被大塘里的鱼虾围攻撕碎了而已,有什么精彩可言?乏味得很。”

    她对丈夫热衷观察的这场“经济角力”彻底失去了兴趣,觉得已经提前看到了结局。

    麦理浩爵士的脸上却依旧挂着那副高深莫测的笑容,对于妻子的评价不置可否。

    他目光扫过电视,新闻已经切到其他内容。

    邓丽娉女士的同情心更多源于对小林天望个人形象的惋惜,她继续分析道:

    “你看……现在这种情况更糟。

    他用《龙JUMP》来抢夺港岛已经很拥挤的纸媒市场本就不易,更关键的是,他的身份那么敏感——一个日本籍的华人!

    这在当下的港岛,多尴尬?

    港岛社会本身就复杂,他的日本背景,天然就会让他失去很多同情和支持。

    除非……”

    她想起之前霍震挺在浅水湾三号门前丢脸的事件,“除非再发生像上次那种极具话题性的意外事件。

    否则,哪家报纸、哪个媒体敢顶着重压、冒着得罪本土大亨甚至可能涉及‘立场问题’的风险,公开站出来帮一个来自日本的‘入侵者’小林天望说话呢?

    声音都发不出,他凭什么反击?”

    她几乎是下了定论,小林天望已经没有了翻盘的可能。

    一个没有喉舌、陷于孤岛的失败者,结局已经注定。

    但是,出乎邓丽娉意料的是,麦理浩爵士听完她的分析,不仅没有赞同,反而轻松地摆了摆手,眼神里闪烁着一种“你太小瞧人了”的光芒。

    “亲爱的,你说的这些,关于身份,关于媒体的风向,关于不会有人帮他说话……”

    麦理浩慢悠悠地说,“我相信那位年轻的小林桑,从一开始就已经预料到了!

    甚至可以说,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一点。”

    “预料到?

    预料到自己会孤立无援?”

    邓丽娉女士更加困惑了,“那他怎么办?就像现在这么坐以待毙?”

    “他当然不会一直坐以待毙。”

    麦理浩的笑容加深,带着一丝棋局进入新一步的期待感,“别人不帮他说话?

    简单,他马上就能拥有自己的声音,发出自己的最强音!

    因为……他马上就要……出一份自己的报纸了!”

    “God!上帝啊!”

    邓丽娉女士惊呼出声,优雅的姿态瞬间被打破,她猛地坐直,身体前倾,眼睛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无比的好奇,

    “这是真的?!!!他……他竟然有这样的野心?

    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时候?

    是什么报纸?

    快告诉我!”

    做漫画社还不足够,在杂志快倒掉的时候创办报纸?

    这个年轻人的手笔也太疯狂、太出人意料了!

    他要做什么?

    看到妻子如此反应,麦理浩显然非常满意,他慢条斯理地揭开谜底:“名字已经确定了,《亚洲日报》(The Asia Daily)。”

    他注意到妻子眼中的震撼,继续解释道,“动作非常快,也非常隐秘。

    就在几天前,他悄悄地通过代理人,全资收购了一家经营不善、濒临倒闭的小型日报——《港岛晚报》(Kong Island Evening Post)。

    收购完成后,立刻就向港府新闻出版署递交了正式的改名和改版申请。

    据我所知,新闻处今天下午已经正式批复了申请。

    最晚明天……”

    麦理浩抬手指了指山下灯火辉煌的城市,“明天一早,全港的报摊上,你就能看到这份崭新的、名为《亚洲日报》的创刊号了!

    我很好奇,他会在这份创刊号上,打出怎样的一记重拳,来挽回《龙JUMP》的颓势?”

    这份报纸选在这个时候推出,绝非巧合,这是反击的号角!

    麦理浩内心充满期待,他喜欢这种意料之外的妙手。

    “《亚洲日报》……收购《港岛晚报》……明天就能看到……”

    邓丽娉女士喃喃地重复着,脸上的惋惜和遗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震惊、兴奋和极度期待的表情。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沙发的扶手。

    “天哪,太令人激动了!

    原来他一直没有放弃!

    这才是真正的反击!”

    她眼中闪烁着光芒,

    “这才对嘛!

    面对围攻,不是灰溜溜认输逃走,而是直捣黄龙,开辟新的战场!

    有来有回,针锋相对!

    只有这样,这场大戏才算是真正拉开了最精彩的帷幕!!

    我现在真的非常非常期待看到明天《亚洲日报》的创刊号了!

    它会说什么?

    会怎样反击?

    这位帅气年轻的小伙子,心思藏得真深!”

    麦理浩爵士看着妻子的兴奋模样,呷了口茶,眼底的笑意更深,带着一种洞察棋局的玩味。

    “拭目以待吧,亲爱的。

    这个小林天望,他从来就不是个会坐以待毙的人。

    这一步,他恐怕酝酿已久,印刷厂出事,盗版泛滥,对他《龙JUMP》是打击,但也未必不是他把全部精力押注到新战场、制造大新闻的障眼法。”

    港督府露台的灯光柔和,维多利亚港的璀璨夜景如常铺展,但两人都清楚,夜色掩盖下的港岛报界,此刻正暗流汹涌。

    ……

    而与此同时,对于整个港岛的报业来说……

    消息总是传得比风还快,尤其是在这个行业浸淫多年、人脉盘根错节的港岛报界。

    几乎在港府新闻出版署批复《亚洲日报》名号落定的同时,不同层级的报馆里,各种电话和口信便悄然流动起来。

    庙街角落,深水埗旧报馆,高乔浩放下签署完最后一份支付支票的钢笔。

    把支票递了过去,对面前一脸解脱又带着点茫然的《港岛晚报》原老板点了点头。

    看着对方佝偻着背消失在潮湿的夜幕里,他深吸了一口弥漫着老旧纸张,和劣质油墨混合气味的空气。

    转身走进空荡荡、只剩几台老掉牙手摇印刷机的厂房,对着早已等候在此、神情肃穆的几位核心手下。

    都是从东京调来的可靠人员,以及廖公安排的精干左派人员,沉声道:“从此刻起,再无《港岛晚报》。

    挂上《亚洲日报》的牌子,封锁这里的场地,清理一切原有标识。

    《亚洲日报》的创刊号清样已经从编辑部那边传到那边的印刷厂了吧!

    机器调试和印刷,务必在天亮前完成!

    我已经向小林先生承诺,明天早上,《亚洲日报》的创刊号要撒遍全港岛!

    命令工人们,人停机器不停!”

    ……

    《华侨日报》编辑部,总编马程云捏着电话听筒,听着一个相熟官员酒后的含糊泄密,皱紧了眉头。“咩?亚洲日报?……呵,边个衰仔甘大口氣(哪个衰仔口气这么大)?

    食左熊心豹子胆咯?

    收购《港岛晚报》改个甘大的名?

    唔通想一步登天?”

    他语气不屑,只当是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暴发户异想天开,随手把消息扔给旁边喝夜茶的主编:“喂,听讲有份快死的《港岛晚报》改名叫《亚洲日报》了,可能系搏眼球吧。

    帮我留意下,有咩怪事第一时间知会。”

    说完便继续埋首于明天财经版的稿子,浑不在意。

    《星岛日报》总编室:灯火通明。

    刚结束对霍大少看好港姐比赛的独家报道后续策划会议的总编,同样接到了消息。

    他嗤笑一声:

    “亚洲日报?

    名字够大,可惜是艘破船换了个吓唬人的舾装。

    印在《港岛晚报》那点破纸片上,能搞出什么水花?

    有咩风吹草动就睇死佢(看他怎么死)!”

    他对此并未给予特别重视,注意力很快又回到如何深挖霍震挺与小林天望恩怨,以及柳茹梦这位焦点人物的下一步动向上。

    《东方日报》赵主编办公室:烟雾缭绕。

    赵主编放下内线电话,脸色凝重了几分。

    虽然不清楚详情,但“小林天望”和“新报纸”这两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让他下意识心头一紧。

    那个东洋仔做事从不循规蹈矩。

    “王飞,”

    他朝门外喊了一声,“帮我打电话搵下(找)新闻处阿Sam,旁敲侧击下,听讲有间改咗名(改了名字)的新报纸叫《亚洲日报》,睇下咩背景(看下什么背景),主编边个(是谁)。

    唔好(不要)大张旗鼓,细声啲(小声点)。”

    《明报》大厦这边,与其他报社的午夜昏沉或带着几分轻慢不同,这里的空气异常凝重。

    老板查良镛,也就是金庸先生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他放下刚刚获知的内部简报,摘下了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查生?”

    站在一旁的总编王阳心头也是一沉。

    他极少见先生流露出如此凝重的神情,尤其是在午夜收到一份看似只是小报改名的消息之后。

    查良镛没有立刻回答,重新戴上眼镜,看向窗外港岛的万家灯火,沉默了足有半分钟,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无比:“这份新报纸,不是单纯改名那么简单,王阳。

    这是小林天望的手笔。”

    王阳一惊:

    “小林天望?

    他、他不是正焦头烂额……”

    “焦头烂额?”

    查良镛打断他,目光锐利地转过来,“你见过他什么时候真正焦头烂额过?

    印刷厂被砸,盗版满天飞,舆论围攻……可这《龙JUMP》在日本的声势你看到了吗?

    破六百万册了!

    他手里有钱,有顶级的漫画内容,现在又有了发声的喉舌!

    收购一家快死的报纸,改名‘亚洲’……这名头大得吓人,绝非意气用事。

    他选择在这个节点推出,用意之深,布局之快……”

    他站起身,在狭小的办公室里踱了两步:“这个日本人初入港岛,就以《龙JUMP》掀翻了漫画界的桌子。

    现在,他又一脚踩进了报业的池塘……用如此短的时间,如此低调又决绝的方式。

    明天……最迟明天早上,《亚洲日报》就会摆满全港的报摊!

    他手里会握着什么筹码?

    如何出第一张牌?

    谁能说得准?”

    查良镛停在窗前,背影对着王阳,说出了让整个房间温度骤降的一句话:“狼,这次是真的来了。”

    王阳感觉一股寒意从脊椎窜上后脑,喉头发干。

    回想起当初《龙JUMP》横空出世带给业界的震撼与恐惧,那种即将被时代洪流碾过而无能为力的感觉,再次清晰无比地攥紧了他的心脏。

    没错,“东洋狼”小林天望从未离开,他只是暂时潜伏于暗处,如今,已经披上了报业大亨的新皮,亮出了更锋利的獠牙。

    “通知各部门主编……不,”

    金庸猛地转身,目光如电,“你亲自盯紧!

    明天所有部门头版、重点稿件都先留出位置!

    让发行那边所有人取消休假!

    备足现金!

    明天……可能会有一场硬仗!

    这份《亚洲日报》,绝对不能让它悄无声息地过去!”

    明报大厦灯火通明,如同战前指挥部,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重气息,压在了每个尚未离开工位的员工心头。

    港岛的夜,在表面的霓虹喧嚣之下……

    有人得意忘形地庆祝着臆想的胜利……

    有人如看客般等待着更精彩的“大戏”……

    有人对潜藏的危机嗤之以鼻,亦有人凭着敏锐的嗅觉,感到了刺骨的寒意和逼近的雷声。

    无形的硝烟,已经在报业的疆场上缓缓升起,只待黎明时分,一声号角,便是石破天惊。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