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 第328章 大概也算平定了(合章5.5k)

第328章 大概也算平定了(合章5.5k)

    右扶风,郿县。

    董卓这段时间很糟心。

    他已经在右扶风被拉扯了大半年时间了。

    若要论兵力,董卓是不缺的。

    从雒阳离开时,董卓本部精锐有五千多,再加上吕布、吴匡、夏牟等人的部队和一些京畿郡兵,差不多一万人。

    出兵过程中,牛辅在并州与河东又组织了数千新兵。

    到了郿县,又有李傕等人加入,并且就地征募了不少青壮。

    全加起来两万余人,其中一半是经验丰富的精锐。

    这种一半老兵带一半新兵的部队其实是很强的——新兵有干劲有憧憬,老兵有经验能保底,比全是老兵油子的部队更强。

    但到了郿县后,董卓发觉自己陷入了僵局。

    凉州叛军名义上的首领是金城名士王国,当然,董卓知道实际主力是韩遂和马腾。

    叛军兵力很多,全加起来得有六万以上,而且不是农民军——西州穷山恶水黄土戈壁,向来就没有什么农民军。

    要么是豪族武装,要么是山贼马匪,要么是刀客游侠,要么是羌氐胡骑。

    王国就是典型豪族武装,韩遂是能驱使羌氐的地方军阀,马腾这个黑道大哥手下就是刀客与马匪的混合部队。

    如果算上被叛军裹挟的青壮和民夫,叛军总数恐怕得有十万以上。

    这种叛军本来就不好打。

    而皇甫嵩驻扎在美阳,基本不听董卓调度。

    这不听调度也是有原因的——皇甫嵩是刘宏起复的平定凉州的主将,那时候刘宏还没死呢。

    以京兆尹盖勋、执金吾士孙瑞等人为代表的西州士族和官员,又明里暗里的支持皇甫嵩,以至于目前皇甫嵩也渐渐积累起了近两万的兵力。

    为了不影响凉州局势导致叛军大举进入长安,刘备和董卓都没有刺激皇甫嵩,以免将整个三辅地区全都逼得加入叛军,那就真的麻烦了。

    也就是说,皇甫嵩不听董卓使唤,但董卓也不能与皇甫嵩彻底翻脸,要不然形势随时有可能变成二打一。

    皇甫嵩当然也一样——他也不敢与董卓翻脸。

    但两边又没法紧密合作,董卓和牛辅手下是西州和并州的军将武人,皇甫嵩和盖勋手下是三辅勋贵豪族,两边尿不到一个壶里去,都巴不得对方赶紧去送人头……

    而王国的叛军面对郿县的董卓和美阳的皇甫嵩,以一敌二是没胜算的,也不敢分兵或长驱直入。

    结果西州的局势就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而且董卓面临的局势还不仅仅只是僵持。

    ——董卓刚从雒阳出兵凉州,刘协就被刘备拐去东巡了,这使得董卓很难借助朝堂强压皇甫嵩。

    再加上这段时间青州被围,三辅和青州又隔得太远,光是联系一趟都得一两个月——等消息传到刘备这边,董卓那里早就不赶趟了。

    而且杨彪、王允等雒阳官员大多不怎么待见董卓,虽然没有明着使坏,但董卓向雒阳提的要求常被推诿。

    推诿理由通常都是天子被刘备拐去临淄了,所以得把情况转发临淄处理,但实际上压根连消息都没转发过。

    董旻在河南尹任上倒是在全力支持,钱粮物资一直在提供,但仅靠董旻能提供的支持有限。

    至于董卓之前安排到雒阳做官的那些亲朋好友……大部分都是刚当官不久,没能力约束一大票官吏油子,大多被架空了。

    说真的……任用亲戚当不合格的官,其实不仅帮不上忙,反而会添乱。

    当然,也正是雒阳官员不待见董卓,才使得董卓不得不和刘备站在同一条战线,又预先说好了各自讨伐关西和关东,不至于相互扯后腿。

    没法调动皇甫嵩,凉州局势僵持不下,董卓原本有心撤军。

    但皇甫嵩就驻扎在美阳,而且王国的叛军目前正在第二次攻打陈仓。

    美阳在郿县隔壁,陈仓在郿县上游不远,而董卓的部队以及其全族都在郿县。

    为了保护族人安全,在叛军第一次攻打陈仓的时候,董卓就派了李傕郭汜二人带了四千人救援并入驻陈仓。

    董卓领军到了郿县之后,李傕算是松了口气,为了避免被王国和韩遂等金城人士弄死,李傕在陈仓守得很顽强。

    陈仓是陇西咽喉,又卡着渭水与汧河交汇处,易守难攻,城池又修得结实,叛军第一次攻打陈仓被李傕郭汜击退。

    没过多久,叛军又卷土重来了——如果不把陈仓拿下,叛军便没法大规模东进。

    但第二次,王国的叛军很明显有围点打援的意图——叛军大部队包围了陈仓,但却没有全面攻城。

    这就搞得董卓既不能进又不能撤。

    如果率军去解围,那就是两万打六万——皇甫嵩肯定是不会支援的。

    如果撤了,那就相当于放弃李傕郭汜,也放弃了董家族人刚刚安顿下来的郿县,而且物资恐怕没法完全转移,郿县没那么多民夫可用。

    其实整个右扶风都没多少人可用,这地方现在几乎已经没有庶民了,常能见到百里无人烟的景象。

    这可不是叛军干的,叛军受阻于陈仓,根本没能进入到右扶风东部。

    这是去年皇甫嵩和盖勋搞出来的坚壁清野。

    董卓出兵之前,皇甫嵩认为兵力不足,难以正面击破凉州叛军,就和京兆尹盖勋商量,收缩防线坚壁清野,同时招兵买马,待敌缺粮自退时再出兵追击。

    这个策略本身其实没什么大问题……如果真有那么强的组织能力,把陇西、安定等郡的人口和物资全都迁到长安附近,确实能逼得叛军无处补给。

    于是从去年开始直到现在,皇甫嵩没有向叛军派出过一兵一卒。

    一年多时间里,皇甫嵩一直在招兵买马、转移人口、征召民夫、征调钱粮军需……连陈仓第一次被攻击时都没去救援。

    叛军攻打陇西的时候,皇甫嵩在北地与安定“坚壁清野”,“筹措军需”,顺便练兵。

    叛军攻入右扶风西部,包围陈仓的时候,皇甫嵩在右扶风“坚壁清野”,比如槐里、美阳、杜阳等县,都被清了一遍。

    而盖勋则在长安招兵买马,从强行转移或征调至长安的人里边拉壮丁,使得目前皇甫嵩有了将近两万的兵马。

    坚壁清野的目的或许也算是达到了,但问题是,这就相当于叛军劫掠了陇西和右扶风西部,皇甫嵩劫掠了安定、北地以及右扶风东部。

    很难说谁抢得更狠,反正关中大量田地荒芜,几乎看不到庶民,只有各家豪族的土地依然有人耕种。

    这坚壁清野,实际上是把庶民黔首全都清成了三辅豪族的家奴,光是长安县就多了二十万隐户。

    皇甫嵩和盖勋也因此得到了各豪族的支持。

    由于很难在三辅获取像样的补充,为了保障民夫和后勤供应,董卓在这几个月里也派兵到处掳掠……“征调”了些民夫和粮草,但这也使得董卓和皇甫嵩等人的关系越加紧张。

    ——不是因为什么正邪善恶,而是因为两边抢业务……准确的说是三个势力在抢同样的业务。

    整个关西,除了京兆和左冯翊(píng yì),其它地方可以说基本已经完全凋敝,大量难民纷纷逃亡至汉中或蜀地,亦或是荆州西部。

    目前,叛军已经在陈仓外围攻了八十天。

    “大人,那皇甫老贼又拒绝了增援陈仓之令,说是时机未到不可轻举妄动。”

    牛辅在向董卓回报。

    “李傕郭汜还坚持得住吗?”

    董卓现在嘴上都已经起泡了,原本可以与刘备分庭抗礼各取所需,可现在刘备把天子弄去了临淄,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独揽大权,自己却被陷在西州……

    “昨日派了人远远看过,守备还算严谨,想来是无碍的。”

    牛辅回道:“皇甫嵩便是以此为由,说叛军士气正旺不该强攻,陈仓易守,必能击退叛军,说是要等叛军撤围时再行追击。”

    “……天知道他是想追击叛军还是追击吾军……皇甫嵩对这天下有没有异心不一定,但对吾等却必有杀心啊……”

    董卓眉头紧锁着,手下意识的拍着鼓鼓的肚皮,因岁月侵蚀而变得有些松弛的胖脸,随着他的拍打不断抖动着。

    “大人……我在雒阳收编何进部曲时曾得遇一人,此人或可解大人之忧。”

    牛辅突然在此时推荐起人来。

    “何人?除非是贾文和……唉,可贾文和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董卓还是对贾诩念念不忘。

    “此人是史道人门徒,擅道法,且有卜算之能……每占必中,大人不妨一试……”

    牛辅是个极其迷信的人,哪怕是会见宾客,也会先让相师为人相面,看对方是否与自己阴阳相合,再占卜吉凶,然后才会见面……

    “……也罢,让他来占卜吉凶也好。”

    董卓其实不算太迷信,但现在这种僵持局面,找个方士问一卦,激励一下军心也好。

    不多时,牛辅将一个方士带入董卓帐内。

    此人的面容有些奇特,看起来有些苍老之态,头发也是灰白相间,但人看起来又很年轻,给人一种‘苍老的青年’那样的矛盾感。

    而且眼神极其淡漠,看什么都像是在看死人,就连眉毛与胡须都有些花白之意。

    这模样倒是让董卓多了两份兴趣:“吾今日有惑,不知吉凶,请足下解之。”

    “请董公吩咐。”

    那方士很是儒雅的行了礼,将视线缓缓投到了董卓帐内用架子撑起来的羊皮舆图上。

    “足下高姓大名?为何少有老态?”

    董卓眼前一亮,挥了挥手让牛辅与侍卫都离开,单独面对方士。

    “……晚辈李儒。”

    李儒面带苦相的笑了笑:“泄露天机必受天谴,儒年不到而立,有今日之态,实乃卜算过甚,使得天不容我。”

    看李儒的皮肤面貌,确实只是二十六七岁年轻人的样子,但那头发眉毛胡须,以及眼角的鱼尾纹和满脸的沧桑相,说他六十二岁似乎也没问题。

    董卓倒是不在乎李儒是不是用性命卜算,方士都这个路数,总是用遭天谴证明自己算得准,便有些怀疑的问道:“既有如此神算,不妨先算算吾欲解之惑?”

    “董公欲速离此地,却又踌躇两难,不知敌友,想必此惑是为了问敌友。”

    李儒没像其他方式那样卖关子,说得很直白:“问了敌友,董公或许还会问成败……”

    董卓愣了愣,重新上下打量了李儒一番,拱手回了个礼:“足下卜算竟不用箴祀之器?”

    “本就无需假借外物……”

    李儒又自嘲般的摇头笑了笑:“其实卜算并非用卦辞,乃是用脑力心血计量筹算,往往思虑过多,乃至上天夺寿……”

    董卓恍惚间似乎又见到了一个贾文和:“且请先生为吾筹算一二。”

    “如今董公踌躇两难,王国与皇甫嵩何尝不是如此?谁都难撤,也谁都不敢撤……”

    李儒点头,上前指了指舆图上的陈仓:“陈仓被围八十日,若按常理,围城两月不克便该速速离去,王国等人拥十万众远道而来,粮草损耗极大,怎会在陈仓耗这么久?”

    董卓缓缓点头:“王国也是想撤而难撤……韩遂与马腾与其不睦?”

    “王国与之韩遂、马腾,正如公与之皇甫嵩、盖勋。”

    李儒继续分析道:“天子已不在雒阳,又有朝廷大军整装以待,王国等寇耗费粮草无算,本早就该退回凉州割据自守……但他们谁都不敢先退,其惧也如公与之皇甫嵩。”

    “……茅塞顿开啊……”

    董卓长长的吐了口浊气:“不知当如何使王国速退?”

    “公只需遣人向韩遂、马腾许诺,任其割据凉州,让其弃暗投明斩杀王国,并保举二人为将……王国必退。”

    李儒又指向了皇甫嵩所在的美阳:“王国退兵,皇甫嵩必会追击以争战利。董公只需与韩遂约定,任由皇甫嵩与王国两败俱伤,董公便可与韩遂两利。”

    “哈哈哈……先生之才怎能做方士?”

    董卓抚掌上前,从怀里摸出紫绶金印:“董某拜先生为司空祭酒,为吾掌印谋事!”

    李儒那死寂的眼里似乎有了些许光华,但仍低头道:“儒犯过大罪,恐难做官……”

    “罪?”

    董卓大笑着把金印塞到李儒手里:“哈哈哈……罪算得什么……”

    李儒张了张嘴,但终究没再说,只躬身接印拜下。

    ……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叛军突然一分为三。

    韩遂和马腾的部队离开陈仓兵分两路,分别去往北边泾阳和西边天水方向。

    王国本部人马仅剩了不到两万人。

    王国叛军赶紧撤围离开陈仓,而此时皇甫嵩抓住了良机,快速出兵攻击正在撤军的王国。

    原本不见得能追上,但王国的部队向北撤退时却在山谷中被一场落石堵住了道路——这当然不是天灾,而是韩遂搞出来的。

    突然被两个盟友抛弃,还被堵在了陇山山谷中,王国不得不下令死战。

    皇甫嵩追击到了陇山山谷,想要后退也不太可能了,因为后方出现了李傕和郭汜的部队,说是协同追击,但实际上却阻碍着皇甫嵩撤退的路。

    在苦战三天后,皇甫嵩击破了王国部队,斩杀一万多人,王国的所有辎重都落到了皇甫嵩手里,斩获确实很多。

    但皇甫嵩自身也损失惨重,其本部精锐大多葬身于此。

    王国孤身翻山而逃,仅以身免。

    但刚刚逃至天水,王国就被等在那里的韩遂取了首级。

    韩遂和马腾一起带着王国的首级去见了董卓,说他们是‘弃暗投明拨乱反正’,‘平定了王国这个叛逆’。

    随后,两人立刻带兵一路后退,接连退出了天水、安定、陇西等郡,全面退入了凉州。

    董卓一路派人接管,天水、安定、陇西、右扶风四郡皆入董卓手中。

    皇甫嵩这才明白,这场仗被坑了……但现在各方实力已经大变,皇甫嵩只得退回其家乡北地郡。

    韩遂杀死王国后,完全控制了王国的地盘,此时已经占据了金城与西平两郡。

    马腾则控制了武威,并开始向张掖、酒泉、敦煌方向派出人手。

    董卓上表请求重新设立雍州刺史部,将陇西、天水、安定等郡以及三辅地区皆纳入雍州,以长安为治所。

    凉州则只余金城、武威、西平、张掖、酒泉、敦煌六郡。

    董卓表奏韩遂为安羌将军,表马腾为安狄将军,算是承认了他们割据凉州的事实——韩遂和马腾“幡然醒悟弃暗投明”,协助击破了王国的部队,取了王国的首级,这确实是大功,说得过去的。

    同时,董卓上表举荐皇甫嵩为卫尉,举荐盖勋为太常。

    他想把这些人都调到朝廷为官,以便自己掌控整个雍州。

    此时是四月,也就是一个月前。

    ……

    几乎在刘备收到关羽军报的同一时间,董卓和曹操的表奏也送到了临淄。

    凉州安定了,鲁国孔家被诛灭了。

    鲁县部分士族也属于“幡然醒悟弃暗投明”,性质和韩遂马腾差不多……只是规模小些。

    曹操平定鲁国后率军去了沛国驻扎,目前兖州和豫州也没人再跳出来造反了。

    刘备猛然发觉,这天下好像突然都平定了啊?

    只不过,这种“平定”,比之前到处打仗的时候还要凶险得多。

    韩遂和马腾割据凉州。

    皇甫嵩暂时据于北地,盖勋仍在长安任京兆尹。

    但董卓打算事实上割据雍州,并控制半个京畿,而且董卓仍然很给刘备面子,上表都是以请求和商量的性质送到刘备手里的。

    韩馥“平定”渤海、河间的叛军,取了甘陵王首级,上表叙功也是送到刘备处的。

    此外,荆州刺史刘表、扬州刺史刘繇也将赴任述职的表章送到了刘备这里——早不送晚不送,卡在这时候送……

    袁术领了将军位,目前也已经实际控制了汝南与淮南两地,并上表说是要剿长江的水匪。

    其实这天下还是在事实上形成了割据,但无论如何,这大汉朝廷还在,好歹不是诸侯并立的乱战之局。

    只不过,刘备也心知肚明,这种平静不会太久的。

    刘备没有直接处置任何表章,而是先以刘协的名义,向所有千石以上的官员都发了一道诏令。

    令所有比两千石或以上的官员全都来泰山随驾。

    刘备要履行诺言,带刘协去泰山祭祖。

    ——不是封禅,而是天下没打仗了,明面上勉强也算“平定”了吧,这是应该祭祖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