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们的声音渐低,赵朔双手下压,全场霎时间鸦雀无声。
赵朔继续道:“本王之所以愿与尔等共天下,不是因为本王拥有汉人血脉,而是因为尔等的付出。”
“汉军八旗多为山东、河北子弟,向西方移民镇压封国同样多赖河北山东百姓。尔等缴纳的赋税让我麾下大军甲坚兵锐,尔等组建的府兵为汉军八旗提供了足够的后备力量。”
“如此,我才能开疆拓土,为‘燕赵、齐鲁、呼罗珊、吐火罗、北天竺、巴格拉季昂尼王国、西罗斯之王。’”
“为酬尔等之功,本王宣布,今年的田地赋税,由四成降为三成。以后还会视情况减少尔等的负担,让尔等付出子弟资财之后,能得到足够的回报!”
赵朔西征以及灭亡西夏,得到的各种金银财物太多了,还真不在乎这一成的田地赋税。
而且,仅仅减免一年而已,堪称不痛不痒。
但对于山东河北百姓们的意义就非常重大了。
一成的田地赋税看起来不多,但是百姓们总共才能得田地收入的六成。这六成收入,要应付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要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要应付生病受伤等各种意外,还有婚丧嫁娶等日常往来,最后还能剩下多少?
一成的田地赋税差不多就是他们一年的结余,百姓们当然十分高兴。
还有更关键的。
如今山东、河北,又没有什么灾荒,百姓们基本解决了温饱,凭什么减免赋税啊?
要知道,官府移民是要花大钱的。与南方的金国也早晚有一战,世上的其他领土也要征服,都需要维持庞大的军备。官府的府库,真是无论多少钱都不会嫌多。
唯一的解释,就是赵朔刚才所说的酬功!
刚说要和他们共天下,马上就给好处了。
这说明,赵朔刚才不是随口安抚,而是确实这样想的,并且马上付诸行动!
他们这基本盘的地位,算是稳了!
“谢王上隆恩!”
十数万百姓齐齐叩首谢恩,欢声雷动。
赵朔继续道:“另外,本王宣布一项新的法令,从今日起,山东、河北鼓励生育。”
“其一,女子十八岁不嫁,男子二十岁不娶者,赋税倍之。
“其二,生一男,官府奖励羊一只,粮一石,美酒五斤。生一女,奖励羊一只,美酒三斤。生育子女达到三人,免徭役。生育子女达到五人,田地赋税永久降为一成,并免徭役!”
“其三,严查不举之事,无论男婴女婴,生而必养。若有溺婴者,按杀人罪论处,斩立决!”
这就是恩威并施,增加人口了。
的确,山东河北现在还有一千五百多万子民,听起来是不少。
但是,世界更广阔啊!
遥远的欧罗巴、黑非洲,南洋群岛、尚未发现的澳洲大陆、南北美洲大陆……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填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就需要鼓励生育了。
百姓们却不会想那么多。
多子多福,儿女双全,一直是汉人的传统理念。
能拥有更多的后代,谁不乐意?
谁愿意把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弄死?
这不是没办法,养不起吗?
现在好了,王上施恩,生育孩子给奖励。而且生育多了,直接将徭役免除,甚至减免地赋税到一成。孩子长大后,还不愁没有田产分配,留在山东河北有田种。去了异域,不但是人上人,而且一个男丁就有一百亩地,简直后顾无忧!
那还等什么?
生呗!
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自己的晚年,还能报王上的隆恩,简直是一举三得!
“谢王上隆恩!”
十数万军民百姓再次叩首谢恩,比上次更为大声。
赵朔继续道:“最后,就是一件小事了。尔等都见过煤油灯吧?本王宣布,取消中都宵禁。三个月内,在中都城内的主要道路上,全部安置大型的煤油灯。从傍晚开始照明直至黎明,给夜行的百姓们提供方便。一切费用由官府负责,不增加百姓任何赋税。”
“换言之,我要让中都城,成为一座不夜之城。以后,随着官府的宽裕,不夜城将向山东、河北府一级的城市进行推广!最终,山东河北所有城市,全部取消宵禁,要让山东、河北,遍布不夜之城!”
此事早就在赵朔的计划之内。
在隋唐以前,全国大小城市,都是有宵禁的。也就是说,夜间严禁行人在街道上行走,严防贼人作乱。
北宋初期沿袭唐朝宵禁制度,但宋太祖于乾德三年下诏允许开封府在“三更”之前开放夜市,对夜间活动时间限制大幅放宽。正如《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但其他城池的宵禁并没有像汴梁那样从四更才开始,只是有所放松而已。
金国占领了北方之后,中都城内自然是存在宵禁的。
赵朔占领中都后,马上就攻略山东、河北,以及花剌子模、西夏,哪里顾得上宵禁这种小事?而且,赵朔出征在外,山东河北空虚,也的确有安全方面的需要,维持宵禁的存在。
但到了现在,蒙古军实力天下第一。
赵朔的实力,蒙古第一。
只有他打别人的份儿,没有别人打他的份儿,维持宵禁还有什么意义?
正好放开宵禁,一来让百姓更加安居乐业,二来促进经济的繁荣!
维持路灯所需的钱财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如今柴油的成本,已经降到了十文钱一斤。再降就很难了,因为路途太过遥远,必要的运费总是要出的。以后再想进一步降低成本,只能比陆运成本低得多的海运兴起。
反正赵朔有钱,也就不等了。
说到底,那么多金银财物在赵朔的府库里发霉有什么用?倒是拿出来,用来给工匠、打工人发工资,拓宽道路,发展城市经济,才能将这些金银财物变成赵朔真正的实力。
所以,将中都变成不夜城之事,就提上了赵朔的日程。
干脆就在今天公告天下。
“谢王上隆恩!”
取消宵禁,是展现的泱泱大国的气度,是对自己实力的极度自信。
历朝历代,何等有过?就是当初宋朝的汴梁,四更开始也是有宵禁的。而他们的国度,却是将宵禁完全取消!
单从这方面,百姓们就感觉到了,这个新生的国度是多么的的强大。
就更别提,百姓们拥有了夜间的生活自由,会得到多少好处了。
而且,不夜之城的奇观,历朝历代又是何曾有过?
在场大多为中都以及附近的百姓,真是感到与有荣焉!
还有,不夜之城不用百姓出一文钱,总得有人出钱吧?表面上是官府出钱,实际就是让百姓继续分润开疆拓土的成果。
百姓们深切地感觉到,这个新兴的国度,别说和以前腐朽没落的金国不同,和什么秦汉唐宋也完全不同。
国家的命运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毕竟,以前的太平盛世,也只是物价低廉,百姓们沾染些好处罢了。
开疆拓土关百姓们什么事?不增加赋税以充军费就算不错。
而现在,却是官府主动给予好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虽然还没有类似的话语,但类似的理念已扎根在他们的心中。
宣布完三道旨意后,赵朔下了高台,重新上马,车驾向中都行去。
其余官员、百姓,也各自回家。
反正现在天下太平,没有什么紧急事务,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
接下来的大半年中,赵朔主要是和耶律楚材等文官一起改革官制。
原本山东河北并不是赵朔的封国,耶律楚材等官员自然也名不正言不顺,只能称“行山东河北某某”。现在这里已经是赵朔的封国,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赵朔并没有采用宋国或者金国的官制,而是效仿唐朝。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互相制约,相权相对集中。如尚书省长官可兼任中书、门下职务参与决策。六部则隶属尚书省,职权完整且独立、
宋代则通过“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中书门下(政事堂)掌行政,枢密院掌军事,三司使掌财政,形成军政财三权分立格局,强化皇权。宋代六部职能被枢密院、三司等机构架空。
说穿了,宋朝就是实力不行,只能叠床架屋,层层牵制,以使皇帝的地位稳如泰山。皇帝的地位稳固了,国家却不但效率极其低下,而且出现了“冗官”的问题,最终腐化堕落,一步步走向灭亡。
赵朔要想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国家,像宋朝那样叠床架、效率低下的制度完全不在考虑之内。
除了改革官制以外,就是制定一部促进移民,促进耕战、促进开拓的律法了。这事急不得,只能交给耶律楚材慢慢办,现在还没什么明显的成果。
在这大半年里,中都城的主要道路上,已经遍布煤油灯,成为了一座不夜之城。
不夜城不仅仅是奇观,还对百姓大有裨益。买不起灯油的贫困百姓,在路灯的照耀下,做些针线活,对生活不无小补。反正中都处于“天子脚下”,有无数巡逻的官兵,安全完全不成问题。
这些路灯最大作用,还是促进了中都夜市经济的繁荣。富裕一些的百姓们,晚上出门游玩逛夜市,吃喝玩乐,自己放松身心,商家得了利润,赵朔也获得了大量的税收。
这些税收不仅完全能弥补路灯的花费,还有些富余。
整个山东河北一片欣欣向荣。
赵朔的三大旨意下发,百姓们人心大定,白天安居乐业,晚上辛苦造人,觉得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官员们更不用提了,任何朝代的开国之初,都是官场大致清明,依靠功绩升官。更何况,赵朔的国度还有无限扩张的可能,官员们想的是依靠功绩升官,而不是贪污受贿蝇营狗苟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第三批三十万移民,已经出发。
等他们到了目的地后,赵朔的所有封国内,就都有了汉人移民,他的封国也就更加稳固。
终于,忽里勒台大会的日子快到了,赵朔离开了中都,来到蒙古草原怯绿连河畔的成吉思汗之大翰儿朵。
此时黄金家族的全部成员,所有蒙古世袭千户,已经全部到场。
尽管铁木真早有遗命,但是蒙古的风俗一直是幼子守灶。年长的儿子成年后,分一部分牲畜,过自己的日子。幼子随父母生活,继承父母剩余的一切财产。
很多蒙古那颜受传统观念影响,要求立拖雷为汗。
拖雷自己监国近一年,享受了整个蒙古权柄在握的滋味,又继承人铁木真大部分军队和财产,也有些犹豫。
毕竟,除了术赤、窝阔台、拖雷、赵朔的千户,以及铁木格、别勒古台等铁木真兄弟的千户之外,其余之人都算是他的直属手下。
换言之,现场大多数蒙古世袭千户,都是拖雷的部下。
拖雷如果态度坚决,非要继承铁木真的汗位,成功的可能性还是相当不小的。
当然了,还是有很多人,是愿意遵从铁木真的遗命的。
双方吵吵嚷嚷,争论不休。
这其中一个人上蹿下跳的最为厉害,那就是铁木真的幼弟铁木格。
他支持的是拖雷。
铁木格表面上是维护幼子守灶的风俗,但实际上恐怕是自己对这汗位也有些心思。
毕竟,他是铁木真父亲也速该的幼子。
虽然这次铁木格完全没机会继承汗位。但来日方长嘛,只要“幼子继位”的规则得到了忽里勒台的确认,铁木格将来就未必没有机会。
赵朔不管这些,既然答应了铁木真,就不会对窝阔台上位之事制造麻烦。
当然了,他也不会帮窝阔台什么忙,为窝阔台说什么话。
如果窝阔台连拖雷都搞不定的话,也就不配做这个大汗了。至于铁木格,更是完全不值一提。
果然,窝阔台派蒙古老将镇海,说服了拖雷服从铁木真遗命。
三日后,拖雷主动在大翰儿朵向所有蒙古那颜表态,愿意遵铁木真遗命,支持窝阔台上位。
窝阔台当然要推辞了。
他表示,拖雷在父汗身边最多,受的教诲自然也就最多,比自己更适合做蒙古大汗。
但这就只是表个谦让的态度罢了。
拖雷不争,赵朔不表示明确的反对态度,蒙古大汗的位置就注定是窝阔台的。
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开始大摆宴席,吃喝玩乐。
大宴四十日后,按照新一代“通天巫”的说法,正是最好的登基之日。
于是乎,术赤和察合台扶着窝阔台的左臂和右臂,赵朔扶着窝阔台的腰,坐在了象征蒙古大汗的宝座上。
拖雷代表众蒙古那颜给窝阔台敬上一杯美酒,窝阔台正式为蒙古大汗。
本来这场窝阔台继位的仪式,应该是铁木格扶着窝阔台的腰的。
但是他最近上蹿下跳太厉害了,窝阔台深深厌恶他,改成了赵朔。
再说了,这也能表明,窝阔台对赵朔的重视。
毕竟,无论他坐上这汗位,还是以后汗位坐的安稳,都需要赵朔的支持。
登上汗位后,窝阔台宣布的第一道旨意,就是施恩天下,凡是铁木真去世到他登上汗位这一年内,所有犯罪的人全部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