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我,落难王子,打钱 > 第十章 新朝雅政(一)

第十章 新朝雅政(一)

    克里斯终于加冕成为巴格尼亚王国的国王,成为了这个国家名正言顺的统治者,这样的事情就像是巨石砸在湖泊上,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这影响并非仅仅停留在王都的欢呼和加冕礼的余音中,而是如同投入湖心激起的涟漪,层层叠叠,以惊人的速度扩散至王国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地重塑着这片饱经战火,渴望新生的土地。

    “万岁,克里斯国王,万岁!!!”

    当远在海格兰德城市的多兰.艾尔得知这个消息时,即便他正在家中的厨房内烹饪着食物,他都高兴的高举起自己双手,用力挥舞,双脚胡乱的蹦跳着,表达着自己的喜悦之情绪。

    锅铲“哐当”一声掉在地上,锅里煎着的香肠滋滋作响,焦糊味开始弥漫,但多兰浑然不觉。

    这位素来以冷静,博学著称的三十多岁学者,此刻像是个得到了最心爱玩具的孩子,脸颊因激动而涨得通红,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近乎狂热的光芒。

    “成了,成了,陛下终于加冕了!”

    他对着空无一人的厨房墙壁大声宣告,声音因为兴奋而微微颤抖。

    这消息像一股滚烫的熔岩,瞬间冲垮了多兰平日里精心维持的学者矜持。

    他猛地停下蹦跳,却又无法安静下来,开始在狭小的厨房里急促地踱步,双手无意识地挥舞着,仿佛要拥抱整个沸腾的王国。

    “希拉镇的父老乡亲们,你们看到了吗?

    我们押注的未来,成了,我们追随的王,登基了!”

    多兰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出家乡的田野和那些曾与他一起在汉唐武士战团的旗帜下奋战的熟悉面孔。

    是克里斯国王的土地改革,让希拉镇那些世代为奴农的乡亲们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是国王力推的公务员考试,撕碎了旧贵族和腐败共和国官僚编织的晋升罗网,让他这样空有学识却无门第的普通学者,能够凭借真才实学一跃成为海格兰德城市管理署的规划顾问,跻身新贵之列。

    这份再造之恩,这份打破枷锁的恩情,让他对克里斯的忠诚早已超越了政治立场,近乎一种信仰。

    焦糊味越来越浓。

    在着火之前,多兰终于被拉回了现实,他“哎呀”一声,手忙脚乱地关掉炉火,看着锅里焦黑的香肠,非但没有懊恼,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焦了好,焦了好!

    此等普天同庆之日,当食新粮,饮新酒,岂能以旧物敷衍!”

    他兴致勃勃地自语道,仿佛这煎焦的香肠也成了旧时代腐朽的象征。

    他利落地将焦香肠扫进垃圾桶,动作带着一种破旧立新的快意。

    随即,他打开橱柜,拿出了珍藏的,从供销社高价购买到的红茶罐……这是他用第一个月的顾问薪俸特意购买的奢侈品,平日里根本舍不得喝。

    他小心翼翼地捻出一撮颜色乌润的茶叶,放入精致的瓷壶中,注入滚水,馥郁的茶香瞬间取代了焦糊味,弥漫在小小的厨房里。

    “以茶代酒,敬陛下!”

    多兰双手捧起刚沏好的茶,对着王都方向,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他从汉唐武士团的教官那里学来的,略显生疏的抱拳礼。

    滚烫的茶汤入喉,带着微涩回甘,一如他此刻的心情……奋斗的艰辛终得报偿,未来充满希望。

    放下茶杯,他意犹未尽。目光扫过厨房里储备的食材,心中一动,他记得曾自己见到过某位王子近卫制作过的,一种名为“饺子”的食物,后者说过这是一种象征着团圆和吉祥的东西。

    此刻,还有比这更应景的食物吗?

    多兰立刻行动起来,翻出面粉,肉馅和蔬菜。

    他并非烹饪好手,包饺子的动作更是笨拙,面皮擀得厚薄不均,捏合的褶子歪歪扭扭。

    但他多兰毫不在意,脸上洋溢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专注和喜悦。

    他一边包,一边用他那带着巴格尼亚口音,却努力字正腔圆的汉语,低声哼唱着最近在官方学校里新学的颂歌。

    “……王师所向,群丑披靡;新王登基,山河重整……”

    每一个不成形的饺子被放入沸腾的热水中,在他眼中都像是一块为克里斯国王的新王朝添砖加瓦的基石。

    蒸腾而起的白色水汽模糊了他的镜片,也仿佛模糊了旧日共和国的阴霾,只剩下一个清晰可见的,由那位传奇国王开创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崭新巴格尼亚。

    当第一盘形状古怪却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时,多兰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摆放在餐桌上。

    他没有立刻享用,而是找出纸笔,在摇曳的灯火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和激情,开始书写。

    他要将这份狂喜,这份对国王的无限崇敬,以及对新王国未来的坚定信念,传递给远在希拉镇的老父,传递给曾一同战斗的汉唐武士团的朋友,传递给所有曾与他一样在黑暗中摸索,最终被克里斯国王的光芒照亮前路的人们。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饱蘸着一位从旧时代废墟中崛起的新贵学者,对他心中太阳般君王的无尽礼赞和对新纪元的炽热期盼。

    厨房里弥漫着茶香,面香和他心中那名为“克里斯时代”的,无比芬芳的希望之息。

    ……

    克里斯登基了,在巴格尼亚的所有阶级,圈子内,哪个群体最高兴!?

    其中最高兴的无疑是军人群体,不管是隶属军务部的防卫军士兵,还是属于地方武装部门管理的民兵,他们的土地都因为克里斯陛下而获得。

    现在陛下终于成为国王了,他们比任何人都要高兴。

    然后和军队群体同样兴奋的人,是学者们。

    这有些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之外,却也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克里斯统一巴格尼亚群山之前,巴格尼亚这个国家,不管是前王国,还是前共和国,都有着极其草莽的特征。

    这片以险峻群山和剽悍山民闻名的土地,其统治核心,无论是王室的宫廷,还是被克里斯推翻的共和国元老院的议事厅,都弥漫着浓重的任人唯亲,武力至上的气息。

    贵族们,无论是世袭的还是共和国时期新晋的“权贵”,他们都牢牢把持着权力和资源,官职,肥差,领地管理权,无一不是优先分给自己的子侄,姻亲,忠诚的打手或是能带来直接好处的盟友。

    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首要标准,往往是他在战场上能砍倒几个敌人,或者在家族械斗中能拉来多少帮手,而不是他读过多少书,懂得多少道理,或者能写出多漂亮的文章。

    在这种环境下,知识本身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甚至被刻意忽视。

    学者,知识分子,在旧巴格尼亚的社会生态位中极其尴尬。

    除了本身就是贵族的学者之外,普通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出路非常狭窄,他们要么依附于某个大家族,充当其子弟的启蒙教师,文书,而就这,在很多贵族眼中已是抬举。

    如果不想依附贵族,巴格尼亚的学者就只能在这个国家少数几个大城市里,经营着门可罗雀的私人学堂,他们几乎没有体面的上升通道。

    在这个国家,学问无法直接兑换成权力,财富或尊重。

    长期的低地位和低回报,使得巴格尼亚的知识传承极其脆弱。

    真正的知识世家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大部分所谓的学者都是凭借个人兴趣艰难摸索,缺乏系统的教育和交流平台。

    知识分子的群体很小,声音微弱,前途黯淡。

    因此,当克里斯国王横空出世,其新政的核心之一,便是以用考试来决定公务员的录取,而不是看血脉和推荐来当官,打破门阀垄断时。

    这对于巴格尼亚境内那些长久被压抑,被轻视,几乎看不到希望的学者们而言,无异于一道撕裂了漫长黑夜的惊雷。

    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这简直是一条光明,笔直的,没有拦路虎的通天梯!

    不再需要显赫的姓氏或家族的庇护,只要精通国王指定的学问,尤其是汉语和汉字,然后拥有真才实学,并通过公正的考试,就能获得官职,权力和社会的尊重。

    这彻底颠覆了他们过去绝望的认知。

    学者们第一次发现,自己寒窗苦读积累的知识,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摆设或贵族附庸的点缀,而是能敲开权力殿堂大门的金砖,这种价值被国家最高统治者正式承认并制度性保障的狂喜,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当然,这样的制度也并非是完美的,至少就多兰所知,就有不少人对克里斯陛下制定的“汉语汉字”的学习,颇有微词,在陛下还没登基之前,他们认为这位王子有点不太尊重巴格尼亚的文字和语言。

    甚至一小撮狂妄之徒,在克里斯陛下远征米尼西亚王国,为王国开疆辟土时,他们还在海格兰德的报纸上狺狺狂吠……这报纸还是玩家开的呢。

    老实说,当克里斯从玩家论坛上知道这样的事情时,他就知道肯定有乐子人玩家在后面搞事情。

    对于这类事情,不过他也从不在意,就没管它。

    然而,克里斯宽容大量,懒得和这些只会挥舞笔杆子的傻逼计较,而得知这事情的多兰却勃然大怒。

    多兰当即也写信给海格兰德的报社,第二天就登报,用巴格尼亚文字和汉字撰写的书信,将这些家伙给狠狠的给羞辱了一顿。

    多兰骂得非常狠,他的文笔特别好,更是在文章中直接点明对方言论的时机和性质……在国家存亡发展之秋拖后腿,是彻头彻尾的背叛行为。

    被骂的几个人刚开始还在还嘴,但是至少两个回合后,他们就被喷得哑口无言,无法反驳。

    多兰获胜后,他或许是没解气,也可能是出于公心,他转身就跑去审判庭举报了这几个在报纸上多嘴的家伙,除此之外,他还建议国家对所有报纸内容进行审查,以免有什么间谍之类的家伙在上面发表一些疯言疯语。

    多兰并不是普通学者,他是一名有着官职和功劳的大学者,在巴格尼亚文化圈内,属于数一数二的领头羊。

    在他的举报下,那个几个家伙很快就倒了大霉……审判庭倒是没出手对他们干什么,是税务局的税务官注意到了他们。

    就如同多兰所预料的那样,这几个人确实是有点不太正常的经济收入,于是,他们很快就因为偷税漏税和不明来源,而被税务官没收了家产,同时在学者圈子内臭不可闻,彻彻底底的混不下去了。

    对于这些反对者的下场,多兰内心并无丝毫怜悯。

    在他看来,这些人不仅是新秩序的绊脚石,更是对克里斯陛下所建立的公平理念的亵渎。

    而汉语汉字的学习与推广,恰恰是这种公平最核心,最具体的体现。

    虽然多兰本人也觉得,与巴格尼亚王国粗鄙,简易的文字和语言相比,名为汉字汉语的语言体系有点难学习。

    但是,就是因为这种难学习,让巴格尼亚内所有人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公务员考试的核心科目是汉语读写,律法和算术。

    这些科目考的是标准化的知识和对标准化工具的掌握程度,考官评判的是你答案的正确性,而非你的出身背景或你老师是谁。

    多兰,就是凭借在官学里刻苦学习掌握的标准汉语和标准知识,在考场上堂堂正正地击败了那些可能家学渊源但疏于新学的旧贵族子弟,赢得了职位。

    这就是制度化的公平。

    其次,汉语的标准化,剥离了旧文字中附着的,被贵族垄断的文化解释权。

    知识不再是装点门面,故弄玄虚的贵族玩物,而是变成了可量化,可考核,可服务于国家治理的纯粹力量。

    掌握多少汉字,理解多少律法条文,能进行多复杂的计算,这些都可以通过试卷清晰地衡量。这使得选拔真正变成了“唯才是举”,而非“唯血统/唯关系是举”。

    多兰深切地感受到,当知识不再被特权阶层垄断解释权,当评判标准清晰可见,公开透明时,寒窗苦读才真正有了意义。

    他的成功,就是这套公平体系的最佳证明。

    因此,当看到那些反对者攻击汉语政策“不尊重传统”时,多兰的愤怒不仅源于对国王的忠诚,更源于对这种攻击背后所隐含的,试图复辟旧有知识垄断和不公体系企图的深刻警惕。

    他举报他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狺狺狂吠”,更是因为他们试图动摇这来之不易的,以标准化语言和考试制度为核心的公平基石。

    因此,巴格尼亚王国内,不是全部,至少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们都和多兰一样,他们无比的拥戴克里斯陛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