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银行的股价大幅度上涨,几乎让整个股市沸腾起来。
俗话说,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持有东亚银行股票的股民们欢天喜地,而另一边,有一支股票的股民却与东亚银行的表现相反。
这支股票便是汇沣银行!
原因很简单。
林浩然旗下的香江企业,虽然金融资金业务不全都是与汇沣银行合作,可起码占据了六七成!
比如置地集团、港灯集团、香江电话、九龙巴士等,这些基本大部份资金往来是通过汇沣银行走的,企业的资金存款,也基本存在汇沣银行里。
而如今,林浩然成功入主了东亚银行,这代表着什么,大家自然清楚。
因此,当东亚银行的业绩会随着林浩然入主的时候大幅度上涨,自然会有银行的业务因此而下跌。
显然,与林浩然旗下合作最多的汇沣银行,必定会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影响者。
根据去年香江某个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汇沣银行去年的总存款1312亿港元,傲视整个香江金融业。
东亚银行的总存款,则只有64亿港元,两家银行之间的差距不可谓不大。
而汇沣银行这1312亿港元之中,林浩然旗下的公司,在这里面起码为汇沣银行贡献了超过两百亿港元的资金额度。
如今,随着林浩然成为东亚银行的绝对控股股东,那么他旗下的企业资金业务,必定会转移到东亚银行去。
如此一来,东亚银行的总存款在今年必定会大幅度上涨,资金实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而汇沣银行的总存款,自然会因为失去置地集团、港灯集团、香江电话公司等香江顶级巨头公司的资金业务,严重下滑。
再加上前两个月汇沣银行在英国的想要收购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经过功亏一篑,这些都代表着汇沣银行海外市场扩张的失利。
种种因素加起来,怎么看汇沣银行的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于是,股市中便有了这样的情景。
汇沣银行的股价在东亚银行市值飙升的消息传开后,便开始急剧下滑。
原本还算稳定的股价走势,瞬间变得岌岌可危,投资者们纷纷抛售手中的汇沣银行股票,转而投向了看似前景无限的东亚银行。
在上午开盘的时候,汇沣银行的总市值还高达238亿港元,傲视整个香江所有上市企业。
可随着股民们大肆抛售,汇沣银行的股价也随即大幅度下跌。
237亿,235亿,230亿,227亿……
当东亚银行的总市值在当天收盘的最后关头突破52亿港元之时,汇沣银行的股价也跌得很惨,直接跌破200亿港元大关,重新回到了1字头,最终总市值跌回到了197.32亿港元!
这无疑是汇沣银行近20年来最为惨淡的一个交易日,跌幅竟高达恐怖的24.6%,令人触目惊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亚银行的市值却在这一日实现了翻倍的壮举。
两家银行在股市上的表现,简直天差地别。
当此事传到林浩然耳中的时候,他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不过,东亚银行的股价虽然翻了一倍,但是与他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他也不可能会去把股票给卖了。
他考虑的是,汇沣银行必定会采取什么行动来应对这种情况突如其来的危机。
最重要的是,在此之前,沈弼想要让东亚银行并入汇沣银行不成,便对他下了狠话。
所以,接下来,不出意外的话,他或者东亚银行,兴许就要面对来自汇沣银行的猛烈反击或者是暗地里的棘手挑战了。
他想了想,给崔子龙打了个电话。
“崔总,麻烦你帮我调查一下,汇沣银行这些年的一些商业战事件详细资料,我有用,另外,汇沣银行那边的新动态,也给我着重留意!”电话接通后,林浩然直接说了自己的寻求。
崔子龙闻言,直接回答道:“好的老板,资料您稍等,我半个小时内整理给您,另外汇沣银行那边我也会着重留意的,汇沣银行高层管理有我们的一位暗子,如果他们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告知您。”
“很好,崔总,辛苦你了,我等你的好消息!”林浩然说完,便挂了电话。
汇沣银行的商战资料,想要收集难度不大,基本上都是现成的,只是需要整理罢了。
二十分钟左右,林浩然便收到了一份崔子龙通过传真机发给他的资料。
他坐在办公室里,仔细地翻阅着这份资料。
汇沣银行作为香江的金融霸主,在其一百多年的历史里,自然是经历了多次的激烈商战,否则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
这份资料中,记录了汇沣银行自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十几个商业战争案例,其中既有传统的金融竞争,也有涉及地缘政治、风水玄学甚至是武力对抗的“高端局”。
其中,林浩然非常熟悉的汇沣银行收购恒生银行的案例,正在资料之中。
汇沣银行在三年前成功收购美国海洋密兰银行,也就是后面改名为海丰银行的收购案例,以及对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收购以失败告终的案例,也同样在其中。
林浩然仔细地一个案例一个案例地去阅读,直至大半个小时之后,才看完。
看完之后,他对汇沣银行的商战策略有了一定的总结。
汇沣银行这些年的发展,商业战争是避免不了的,这些都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扩张和巩固行业地位。
从过往的案例来看,汇沣银行在商战中常用的策略包括:
其一,信息情报战。
汇沣银行极其重视情报收集,他们会在对手内部安插眼线,或者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获取关键信息,就像之前收购恒生银行时,汇沣银行提前得知了恒生银行高层对收购的态度分歧,从而制定了精准的收购策略,最终成功收购。
其二,舆论公关战。
汇沣银行善于利用媒体和舆论来影响市场走向,在收购海丰银行(原美国海洋密兰银行)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媒体大肆宣传收购后的美好前景,稳定了市场信心,使得收购过程相对顺利。
而当收购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失败时,他们又迅速通过公关手段,将失败原因归咎于外部不可控因素,减少了对自身声誉的损害。
其三,金融手段博弈。
汇沣银行会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来打压对手,比如在与一些小银行的竞争中,他们会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等方式吸引客户,同时提高对手的融资成本,从而削弱对手的竞争力。
其四,人脉关系网运用。
汇沣银行在香江经营多年,积累了深厚的人脉关系网,他们在商战中会利用这些人脉关系,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等保持良好沟通,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监管支持。
总结一句话成一句话便是,汇沣银行商战史尽显其为目标不择手段之态,且过度倚仗政治关系、追逐短期利益。
林浩然已经敏锐察觉到,汇沣银行后续大概率会故技重施来打压东亚银行。
不过,这些策略中,他最担心的就是汇沣银行是否会说服总督府参与此事。
一旦总督府强制性要求他放弃收购东亚银行,他也无可奈何。
当然了,这种事情是很小概率的。
因为如今的总督麦里浩先生,更注重的是要在规则内行事。
林浩然对东亚银行的收购,是合法合规,一切都在规则框架内完成的,麦里浩总督没有理由强行干涉。
但汇沣银行在香江经营多年,与政界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容小觑,难保他们不会使出一些盘外招来影响总督府的决策。
以汇沣银行过往的作风,这并非不可能。
虽然事到如今,还不清楚汇沣银行会如何反击,但是他也得做好各种应对准备。
除了让崔子龙那边对汇沣银行收集情报之外,林浩然也迅速与李富书联系,让李富书这位东亚银行现任董事长做好应对准备。
李家掌控东亚银行这么多年,与汇沣银行之间必定没少打交道,甚至汇沣银行以前也觊觎过东亚银行这家香江悠久的华资银行。
而李家最终都度过难关,必定有其独到的应对之策和深厚的底蕴。
至于林浩然,他本身就是行外人,对于金融商战,他属实不怎么了解,肯定不可能亲自与汇沣银行去斗的。
再加上如今东亚银行的管理权林浩然依然继续让给李家,因此不管如何,即将迎来的金融战,还是以李富书两父子为主力去应对。
他所能做的,就是确保李富书父子在前方冲锋陷阵时,后方有稳固的支撑,比如必要的人脉与资源。
虽然看了不少汇沣银行的商战案例,但林浩然明白,真正的战场远比纸面上的案例复杂多变。
“浩然,你放心,有你的支持,对于来自汇沣银行的挑战,我定当全力以赴,守护好东亚银行。”李富书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