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2月初,春节前的一周,陈光良从欧洲回到香港。
目前陈氏企业在很多国家及地区都有投资,包括英国、摩纳哥、美国、巴西(铜矿)、星岛、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香港等。
算是已经初步踏入全球化投资的战略,当然接下来依旧会保持着立足香港,全球发展的战略。
环球集团大厦。
这里也是长江工业集团的行政总部,而长江工业集团旗下的新丰纺织、荣昌重工、华泰塑胶、合和拉链、瑞贝卡假发等企业。
而在去年,整个长江工业集团创下2亿港币的产值,占香港工业产值的5%;其中新丰纺织集团,占香港纺织业的10%以上的份额;华泰塑胶占香港塑胶产业的20%左右,瑞贝卡假发占香港假发的30%份额。
利润方面,整个长江工业集团创下2000万出头的纯利润,比长实集团的利润还多近一倍。
会议室里,郭德明用数据在汇报工作:“去年,塑胶花产业的香港出口总值为5200万港币,我们占41%的份额(塑胶行业除塑胶花,还有塑胶制品、玩具等),假发的香港出口总值为3600万港币,我们占30%这两个新兴的产业,去年为香港带来8800万港币的出口,而今年塑胶花增长态势更好”
陈光良听着也微微点点头,认可这种观点——塑胶花预计在明年(1957)能突破1个亿的出口总额,这还不是重点,保守在六十年代初达到巅峰,成为香港前五的工业品类。
假发就差点,估计最近几年增长幅度不会大,能维持在5000万应该差不多;不过六十年代初,欧美流行一些‘潮流’,假发总产值突破上亿也是没有问题的。
接着,陈光良说道:“日本去年采用六个晶体管,生产出索尼T55我觉得香港如果采购日本的晶体管,生产自己的收音机,也是可行的。所以,我想组建一家叫做‘美的电器’的企业,初步的两个产品,就是收音机和电风扇。你们组建一下团队,晚一点我会考察!”
郭德明等集团高层,连忙说道:“好的”
陈光良也知道,香港的人材稀缺,也就只能做一些科技含量不高的产品,不过他却希望积累足够的经验,以期望改变香港的这种情况。
前世香港的电子产业,也是替日本代工索尼收音机开始,当时日本为了规避英国的关税问题,特意在英联邦的香港生产索尼收音机,等两年后索尼将工厂搬到爱尔兰,香港已经可以组装收音机了。哪怕日本将晶体管不卖给香港,香港也能从英国购入。
而陈光良当然看不上这个收音机组装的利润,他是希望积累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为以后独立研究随身听产品,打下基础。
至于电风扇,这是为将来的电器生产打下基础。
接着,陈光良又说道:“我时常出国,虽然不用自己拿行李包,但也发现现在的行李箱很是不方便。所以我打算让新丰纺织集团成立一个子品牌,专门研发和生产行李箱,品牌就叫做Travelpro这个行李箱的设计草稿,我都已经做好了,它有四个360°活动的轮子,还有一个可伸缩的拉杆.”
众人纷纷好奇的看了起来,这一看就觉得挺新意和创新的。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发明,居然比登月还晚二十年时间呢!
新丰纺织集团的总经理张芳硕,当即说道:“正好鳄鱼恤旗下可以生产皮具行李箱,可以将这个Travelpro品牌挂在鳄鱼恤旗下。”
陈光良当即说道:“不对,Travelpro品牌应该和鳄鱼恤并列,挂在新丰纺织的‘服装品牌部’旗下。所以,我们注册一家叫做‘优衣库服装影响公司’,这家企业以后管理旗下的服饰品牌吧!”
“好的,我会安排好的!”
大家看得出来,老板这是想在‘工业领域’多点开花,大生意也要做,小生意也要做。而且老板要做的工业品类,总是香港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年新丰纺织进入香港时,那时候其实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至少新丰纺织是有真正香港记录,和带领香港纺织崛起的‘唯一人选’。
荣昌重工也是如此,是香港真正意义的冶炼工厂,最早的拆船公司之一,机械公司之一;当然,香港的造船业一直都比较厉害(太古怡和),其工人此时还有上万名的。
年前,陈光良携严人美、蒋梅英来到深水湾80、79、77号,三幢全新的花园别墅已经全部建好,也已经装修完毕。
深水湾79号,将作为陈氏的祖宅(陈氏大房);深水湾80号,则是陈氏二房蒋梅英的住所;深水湾77号,则是三房奥黛丽赫本的住所,当然奥黛丽赫本一年来住不了多久。
至于浅水湾的别墅,只能留作度假用。
深水湾79号别墅,一幢现代化三层别墅是主建筑,走进去后,里面的家具都已经布置好。
“五年时间,全部建成,各方面都挺让人满意的!”陈光良满意的说道。
蒋梅英笑着说道:“正好文杰结婚,搬进来,还是打算提前搬?”
长子,肯定是要和父母居住的。
所以深水湾79号,既是祖宅和陈光良和严人美的住宅,也是陈文杰和庄元贞的新房。
陈光良说道:“不等他们,今年底左右我们就住进来!”
蒋梅英说道:“那我明年搬!”
严人美取笑道:“怎么,你还担心我找事不成?”
比大房先搬新房,好像也是个事!
蒋梅英回道:“切,我这是觉得让这里透透气也好。”
说是如此,实际上也是尊重严人美的这个大房,减少矛盾。也只有在床上,她蒋梅英才会骑在严人美的身上,无大无小,有大有小。
陈光良没有参与两人的话题,他在想一个问题,半山区的那些洋房,以后肯定要建高层豪宅的;那他还有三子一女,以后长住香港,也就是和严人美剩下的四个孩子,以后该住哪里?
很快,他便笑了笑,考虑那么多干什么,以后香港的豪宅地盘多的是,例如石澳、山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房的子女,倒是不需要在香港购入太过豪华的别墅,以后有个独幢别墅就行了。
春节过后。
一天,严宽向陈光良汇报了一件事:“老板,现在官地拍卖会上,很多地产商在‘食饼仔’,我们若是不参与,就把我们的价格顶高!”
陈光良询问道:“何为‘食饼仔’?”
严宽介绍道:
“比如港府要拍卖一幅地,A可能是独力竞投,B可能也是独立竞投,C可能是几个人合作竞投,有实力的就独资,没实力的就几个公司合伙叫价,D根本无心买地,却也来凑热闹参与竞投。这幅地本来1000万才可以投得,没有这1000万的人,一般不敢叫价;因为若真的投到,拿不出钱来怎么办。于是,有人就找后援,姨妈、姑姐也叫出来。
好啦,开投了。假如ABCD四方竞投,从500万开始叫价,600万、700万,叫到差不多的时候,当中就会有人即场商量‘不如我们投回来再投过啦’。
于是大家来了妥协,某方叫到750万时,另外三方就不叫价了,750万成交。
之后,ABCD四方随即找个地方坐下来,重新把这幅地拿出来竞投。好了,再次叫价,叫900万时,CD不叫价了,只剩下A和B。900万和750万之间的差价150万,四方平分,每方分得30多万.
接着,A和B再竞投,A叫价950万,B可能就放手了。这幅地最终由A以950万投得,而950万与900万之间的差价50万,再由A和B平分,每方分得25万。
“整个过程,就是大饼分小饼,你吃一块,他吃一块,大家都有好处。A以较便宜的价钱投得地盘,其余三方也得到利益。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ABCD是一伙的,但突然有个E出来,老是去顶,叫高价,把地价顶高,结果最后投得地盘的人就要出高价钱了。”
听完这些,陈光良直接说道:“我们不参加食饼仔,他们愿意顶就顶,总之只要有利润,今年上半年,要拿三四个地盘开工。”
“嗯,他们邀请我们,我也没有同意。”
陈光良随即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地价炒高,对我们长江实业集团也有好处,而且还能洗涮出去一批不合格的置业公司呢!”
严宽惊讶了一下,合着老板又在‘算计’什么?
莫非,香港的地产有大跌的风险?
陈光良确实有这种心理,但他不算主动去算计什么,只是已经参与其中。
由于长实集团手握大量的地皮地盘,且新界这个年代根本不会去开发地产,所以港岛和九龙的资源本来就稀缺,那么地皮价格肯定比前世贵一些;
其次,霍英东、廖宝珊、张玉良、恒生银行(也投资地产)等,实际上被陈光良的出现,削弱了实力,那么他们抗风险的能力减弱。
最后,如今香港经济又比前世好,地价自然涨得更厉害。
那么这一波的‘地产暴跌(1958)’,一定有更多的人因此倒闭,像李康节、陈德泰这些,说不定就彻底倒下来;还有一部分,从地产中开始变得谨慎,像恒生银行的何添、廖创兴银行的廖宝珊、张玉良等人。
事实上,前世的‘四大家族’,也已经不同程度的‘受损’,就看将来大家的手段了!
湾仔的一家高档酒楼的包厢里,一群香港‘大型’的华资置业公司首脑,正在‘食饼仔’。
包括‘港澳联合地产’的李康节,侨丰地产的关启明、大昌地产的陈德泰、‘廖创兴银行’廖宝珊、霍英东。
将一副地皮‘食饼仔’完毕后,大家闲聊起来。
李康节不满的说道:“这个长实集团太过霸道,他们不参加我们的‘食饼仔’,也拍卖我们港澳联合地产公司的北角地皮,简直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他也是沪籍人,搞建筑出身,他去年看到霍英东经营地产赚大钱,于是想与霍英东“埋堆”,一起做地产生意,霍英东认为跟李康节等人合作,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于是宛然谢绝了他们的要求。
李康节又想出一个方法,搞“大联合”,把港澳两地的一些商家联合起来,合组一间公司发展地产。他能说会道,结果游说了澳门富商何贤等人加入。霍英东自然也在李康节极力游说之列。霍英东虽然不赞成“大联合”的做法,认为“大联合”会引发很多问题,但最后还是拿出一些钱入股。
霍英栋曾在荣昌重工业基地做过事,说道:“不放在眼里才叫正常,若放在眼里才不正常,长实集团的实力,我们加起来也不够打的。”
大家纷纷点头!
李康节也知道陈氏家族的实力,只是不甘心的说道:“只是他们这样一搞,哪里还有我们多少蛋糕分?”
分蛋糕?
谁TMD要给你分。
这一波,陈光良本身就像搞倒闭一些参差不齐的地产企业。
所以长实集团在拍卖会上,会顶价,将香港地价给顶到非常高。
让这些只拿着10%资金就去购入地皮的人,准备破产。
李康节抱怨了几句,但发现没有人附和,也只能讪讪的停止口舌。
长实集团时隔两个月时间,再将公众四方街的‘文华新村’放出两幢楼,总计四百个住宅单元出头。
两个月前的元旦节,长实集团两幢楼24小时售罄的新闻,造成了轰动。
而如今长实集团再次一口气拿出两幢楼,显示出其在香港超人一等的地位,不是其它华资置业可以比拟的。
去年的霍英栋,也就卖了两幢楼而已,实际上香港这一波地产销售才刚刚启动。
长实集团这一次再次创造了‘大新闻’,依旧是24小时售罄,这让香港地产界震撼不已。难道长实集团的信誉,已经好到如此程度?
事实上大家很快明白三件事:
第一,长实集团确实信誉好,那是因为长实集团的资产丰富,实力强大,就连英资置地也得排第二。
第二,文华新村都已经造了差不多一半了,还有一年出头就可以竣工交付,所以大家是可以看得住,而且文华新村宣传了设施齐全的屋邨。
第三,依旧有不少陈氏企业的员工,享受着‘九五折’,他们本身就具备购买力,所以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文华新村第二期全部二十四小时售罄的新闻,加剧了香港的地价上涨,楼价倒是涨的不多(购买力的问题)。
而地价:建筑费的比例,也变化巨大,从一开始的1(地价):2(建筑费),变成现在的1:1,接下来朝着2(地价):1(建筑费)的方向发展。
以一幅2万平方尺的地皮为例,以前可能只要60~70万地皮费,建筑费加税费不会超过150万,而总售价则可以达到500万港币;
而如今,这幅地皮的地皮费可能是150万,建筑费和税费150万,总售价可以达到600万。
但明年,可能就是这幅地皮是300万,建筑费和税费160万,总售价还是600万,利润不多了。
而且,这些还没有计算贷款的利息,所以竞争很是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