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 第452章 来自李世民的帝王冷漠【求月票】

第452章 来自李世民的帝王冷漠【求月票】

    “李承乾!你好狠毒的心肠!!你竟敢……竟敢在茶点中下毒?!”

    “你想将我们所有人一网打尽吗?!连孤这个亲弟弟你都不放过?!!”

    李泰这充满指控的尖叫,如同在滚油中泼入冷水。

    让本就恐慌的众人更加骇然,无数道惊疑、恐惧、忿怒的目光瞬间聚焦于李承乾身上。

    太子下毒?毒杀与会名士和亲弟?!

    若真是如此,简直是骇人听闻的滔天罪行!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剧变和李泰的尖锐指控,李承乾的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但他眼中闪过的并非惊慌,而是冰冷的怒意和一丝被触犯逆鳞的杀机。

    “闭嘴!”

    李承乾厉声呵斥李泰。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场中部分骚乱。

    他根本不去与李泰做无谓的争辩,而是猛地转身,对一直护卫在侧的裴行俭以及迅速赶来的锦衣卫厉声下令,声音斩钉截铁,清晰无比:

    “裴行俭!”

    “末将在!”

    “第一,即刻封锁太子府所有出入口!许进不许出!包括魏王及其随从,在事情查明之前,一律不得离开!”

    “第二,立刻排查所有出现症状之人,将他们集中隔离,府中所有御医、郎中立刻前来救治!优先救治魏王!”

    尽管他极为厌恶李泰,但李泰若死在太子府,将会打乱他的所有计划。

    “第三,控制所有今日接触过食物、水源的仆役、厨子,分开拘押,严加审讯!”

    “第四,苑内所有茶点、酒水、器皿,全部封存!”

    “立刻派人去医学院,请孙思邈院长或甄权、甄立言太医,携带检验用具,火速前来太子府!对所有可疑之物进行勘验!”

    “第五,安抚在场未中毒的诸位先生,请他们暂时到安全偏厅休息,配合调查,不得随意走动!”

    一连五条命令,条理清晰,应对果断,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更没有一丝一毫试图掩盖或推诿的迹象。

    那沉稳如山、雷厉风行的姿态,瞬间让不少慌乱的人稍稍安定下来。

    裴行俭毫不迟疑,抱拳厉喝:“末将领命!”

    他立刻转身,对麾下锦衣卫发出一连串短促精准的指令。

    训练有素的锦衣卫如同黑色的潮水般迅速行动起来,封锁、控人、隔离、传令……一切都在高效而冰冷的秩序中进行。

    李承乾则大步走向那群中毒者,不顾污秽,蹲下身亲自查看一名呕吐者的状况,眉头紧锁,对匆匆赶来的府中医官沉声道:

    “看症状像是急性中毒!催吐,解毒,尽力施救!”

    “需要什么药材,直接去府库取,不够就去宫里请御药房支援!”

    他的冷静、果断和展现出的担当,与旁边疼得满头大汗、只会尖叫咒骂的李泰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些原本因李泰指控而对李承乾产生怀疑的文士,看到太子殿下第一时间不是辩解,而是全力救人、严查真相,心中的天平不禁又开始动摇。

    欧阳询强忍着不适,对身旁同样脸色发白的虞世南低声道:

    “虞公,看太子殿下此举……不似作伪啊。若真是殿下下毒,何须如此大动干戈救治、排查?”

    虞世南捂着胸口,气息微促,看着李承乾指挥若定的背影,微微颔首,苍老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嗯……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有人……是想一石二鸟,搅乱乾坤啊!”

    李泰听着周围的议论,看着李承乾镇定自若地指挥救人排查,再感受着自己腹中越来越剧烈的绞痛,又气又怕。

    他还想再骂,却被剧痛折磨得说不出完整的话,只能蜷缩在随从搬来的椅子上,发出痛苦的呻吟,心中充满了对李承乾的怨恨,以及对自身安危的极致恐惧。

    整个太子府,瞬间从文风鼎盛的雅集,变成了戒备森严、弥漫着死亡和阴谋气息的修罗场。

    李承乾站在混乱的中心,面沉如水,目光扫过痛苦呻吟的众人,扫过被封存的茶点,最后望向皇宫的方向,眼神冰冷锐利。

    他知道,这绝不仅仅是一场意外。

    有人,将毒手伸到了他的府邸,伸向了这场汇聚了长安文脉的聚会。

    这既是挑衅,也是栽赃。

    无论幕后之人是谁,都已彻底激怒了他。

    “查!”

    “给孤彻查到底!”

    “无论涉及到谁,绝不姑息!”

    他的声音,如同来自九幽的寒风,在集贤苑中回荡。

    这场突如其来的中毒事件,瞬间将长安的暗斗,推向了一个更加凶险、更加扑朔迷离的境地。

    与此同时,太极宫,两仪殿侧殿。

    殿内熏香袅袅,气氛宁静祥和,与太子府内的混乱惨状恍如两个世界。

    李世民正与谏议大夫褚遂良对坐于一张紫檀木大案前。

    案上铺陈着一幅精心装裱的王羲之书法摹本,墨迹淋漓,气韵生动。

    “褚卿,你看此处‘之’字的捺笔,如崩浪雷奔,力道千钧,却又含蓄内敛,尽得右军神髓啊。”

    李世民手指轻点摹本,眼中满是欣赏与陶醉,似乎完全沉浸在了书法的艺术世界里。

    褚遂良躬身细看,捻须赞叹:

    “陛下法眼如炬。此摹本虽非真迹,但临摹者功力深厚,确已将右军笔意中的刚柔并济、遒美健秀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这转折处的牵丝,细若游丝,却又坚韧不断,非数十年功力不能为也。”

    君臣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品评着笔画的精妙,探讨着结体的奥秘,气氛融洽而专注。

    就在这时,无舌脚步匆匆却又极其轻微地走入殿内,来到李世民身侧,低声禀报了太子府内发生的惊天变故。

    “太子府文学会突发变故,多名与会名士中毒,呕吐昏厥者甚众,魏王殿下亦感不适,太子已下令封锁府邸,严查此事……”

    无舌的声音压得极低,但在寂静的殿内,依旧清晰可闻。

    褚遂良距离不远,听得真真切切。

    他拿着茶杯的手猛地一颤,滚烫的茶水溅出些许,烫得他手指微缩,脸上瞬间血色褪尽,眼中充满了震惊和担忧!

    多名名士中毒?

    魏王也……太子府?

    这简直是捅破天的大事!

    他立刻看向皇帝,准备出言请示。

    然而,李世民的反应却出乎意料的平静。

    他甚至没有立刻抬头,目光依旧停留在那幅王羲之的摹本上,手指依旧轻轻拂过纸面,仿佛在感受那无形的笔锋。

    过了足足三息时间,他才微微抬了抬眼皮,瞥了无舌一眼,语气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听到的只是‘今日天气不佳’之类的寻常消息:

    “嗯,朕知道了。”

    就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

    没有震怒,没有惊诧,没有立刻追问细节,更没有表现出对儿子安危的急切关心。

    他甚至又低头仔细看了看那幅字,对褚遂良道:

    “褚卿,你方才所言甚是,这牵丝映带,确是精髓所在。朕观之,临摹此帖者,心性必是坚韧沉稳之人。”

    【陛下竟然又将话题拉回到了书法上?!】

    褚遂良张了张嘴,看着皇帝那专注而平静的侧脸,一股寒意莫名地从心底升起。

    【陛下这反应太过反常了!】

    【储君府邸发生如此恶性事件,波及亲王与众多朝廷命官、文坛名流,陛下竟如此漠然?】

    【是无情的帝王心术?还是早有预料?】

    无舌依旧躬身站在原地,等待着进一步的指示。

    李世民似乎这才想起他,依旧没有抬头,只是随意地挥了挥手,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厌倦和疏离:

    “告诉下面的人,按规矩办就是了。让京兆尹、大理寺酌情介入,太医署全力救治。至于承乾和青雀……”

    他顿了顿,终于将目光从字帖上完全移开,望向殿外悠远的天空,眼神深邃难明,最终只淡淡道:

    “他们,都不是小孩子了。”

    “自有分寸。”

    这话语轻飘飘的,却重若千钧!

    【自有分寸?】

    这哪里是信任?这分明是一种冰冷的放任,一种隔岸观火的漠然!

    褚遂良心中巨震,再不敢多言,连忙低下头,恭敬道:“陛下圣明。”

    他已然明白,在陛下心中,这场发生在太子府的中毒风波,其性质或许早已超出了简单的刑事案件。

    而是被他纳入了一场更为宏大的、关于权力、制衡与考验的棋局之中。

    无舌心领神会,躬身道:“奴婢明白。”

    紧接着,他便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仿佛从未出现过。

    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只剩下熏香燃烧的细微声响。

    李世民重新将注意力投向案上的字帖,似乎方才那石破天惊的消息,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插曲。

    “褚卿,我们继续。”

    他指着另一处笔画,语气恢复了一贯的温和,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但褚遂良却再也无法真正静下心来欣赏这绝世法帖了。

    他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冰冷的压力笼罩着这座辉煌的宫殿,也笼罩着整个长安城。

    陛下的冷漠,比任何暴怒都更令人心悸。

    这场突如其来的中毒案,在皇帝轻描淡写的态度下,其背后的暗流,显得更加凶险莫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