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谁打电话呢?”林宇捏了捏她的手,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
“是电视台工作的李文!”二妮拉着他往堂屋里走,倒了杯温水递给他,“她刚才在电话里说,气象台监测到最近几天可能有台风,说是强度还不小,让咱们沿海这边的渔民和工厂都提前准备准备,别到时候受了损失。”
“台风?”
林宇接过水杯的手顿了顿,眉头微微皱起。
这节骨眼上要是来台风,加工厂的生产线、海边的海带养殖区,还有码头上的渔船,都得受影响。他连忙追问:“他说台风大概什么时候来吗?强度怎么样?”
“具体时间还没定,说是最快三天后,最慢五天内,可能会在咱们这边登陆。”二妮走到桌边,拿起纸笔,把朋友说的注意事项一条条记下来,“他还特意叮嘱,让咱们把工厂里的设备都固定好,尤其是封口机、杀菌锅那些重设备,别被风吹倒了;海带养殖区的浮筏也得检查加固,锚石再压重点,不然浪一冲就散了;还有码头的渔船,最好都拉到避风港里,别停在露天码头。”
林宇听着,心里渐渐有了数,喝完杯里的温水,站起身就要往外走:“不行,我得赶紧去加工厂和养殖区看看,让大伙提前准备。要是台风真来了,没提前加固,损失就大了。”
“别急啊,饭还没吃呢!”
二妮拉住他,把刚热好的粥端到他面前,“我已经跟张叔通了电话,让他先带着养殖区的人检查浮筏了;赵哥那边我也留了话,让他晚上就安排工人固定设备。你先喝碗粥垫垫肚子,忙了一天了,别饿着。”
林宇看着碗里冒着热气的粥,又看了看二妮眼里的关切,心里暖烘烘的。
他坐下来,端起粥碗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进胃里,舒服得叹了口气:“还是你想得周到。有你在,我心里踏实多了。”
二妮坐在他旁边,帮他剥了个鸡蛋,笑着说:“咱们是一家人,不就该互相搭衬着嘛。台风的事虽然急,但也得一步步来,别慌。等你吃完粥,咱们再一起去码头看看,把渔船的事也安排好,这样才能放心。”
林宇点点头,加快了喝粥的速度。
粥碗见了底,林宇擦了擦嘴,起身走到堂屋的电话旁,拨通了梁先生的号码。
电话接通后,他语气笃定:“梁先生,跟您确认下,三天后您就可以安排车来拉第一批鱼罐头了,加工进度很顺利,质量您放心,每罐都按标准来的。”
电话那头的梁先生笑了起来,语气里满是满意:“好!太好了!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前线那边还等着这批补给,我这就安排车队,三天后准时到。”
“对了梁先生,还有个事跟您说下,气象台预报最近几天可能有台风,我们已经在准备应对了,不会影响交货的,您不用惦记。”林宇补充道,做事向来周全。
“台风?那你们可得多注意安全!”梁先生叮嘱了几句,才挂断电话。
放下听筒,林宇转身对二妮说:“我去趟村长家,跟罗叔说下台风的事,组织人手提前准备。”
二妮点点头,递给他一件外套:“外面风凉了,穿上。你跟罗爷爷说的时候别太急,村里应对台风有经验,就是得把工厂和养殖区的事重点提提。”
林宇接过外套,心里清楚二妮的用心。
她在村里做播报员,每天要给乡亲们念天气预报,为了能拿到最准的第一手消息,特意托了关系,才跟电视台负责气象板块的李文搭上话。
李文是个实在人,每次有极端天气,总会第一时间给二妮通消息,这么多年从没出过差错,所以这次台风的事,林宇半点不怀疑。
出了门,晚风带着海腥味吹过来,林宇紧了紧外套,快步往村长罗全家走。
罗全家的灯还亮着,院子里已经有几个村民在忙活,显然是二妮提前打过招呼。
“罗爷爷!”林宇推开院门喊了一声。
“哎呦,小宇来了~!啥事儿?”罗全正蹲在地上捆扎防雨布,见他来了,直起腰擦了擦汗,问道。
“刚刚我回家,二妮跟我说,这两天会有台风,我来告诉你一声,好做好台风防范。”
“台风?”村长罗全顿时一惊,“有准成吗?”
“电视台的李文给的消息,我觉得不会有假,再说了,有备无患不会有错的!”
罗全点了点头。
“好,我这就让家里小子去叫人了,等会儿就分拨干活,一队去加固海带养殖区的浮筏,二队去加工厂固定设备,三队去码头把渔船拉到避风港,争取今天晚上就把防范部署完成。”
林宇松了口气,罗全做事向来干脆,加上渔村人常年跟海打交道,应对台风早就有了一套成熟的法子:浮筏会用粗麻绳再捆两层,锚石也会加重量;加工厂的设备会用角钢固定在地面上,门窗会钉上木板;渔船更是会早早拖上沙滩,或者停进避风港最里面的位置。
这些都不用林宇多操心。
可就在两人说着话,村民们陆续赶来的时候,林宇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模糊却清晰的记忆。
前世,在1985年得时候,有一场超强台风过境,把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的扇贝苗卷进了洋流,最后全吹到了辽东湾这边。
那时候没人当回事,直到年底海边出现成片的小扇贝,大家才后知后觉,可等想起来养殖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要是这次能提前准备,趁着台风过后扇贝苗刚飘来的时候就做好培育,来年肯定能大赚一笔!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林宇的心就忍不住跳快了几分。
他看着眼前忙碌的村民,又望了望远处漆黑的海面,心里飞快盘算:台风过后,得第一时间去海边查看,要是真有扇贝苗,就赶紧组织人用网箱圈养。
到时候,除了罐头厂和海带养殖,村里又能多一个赚钱的路子。
“小宇?发啥愣呢?”罗全拍了拍他的肩膀,“人都到齐了,咱分下工吧。”
林宇回过神,压下心里的激动,笑着点头:“好!罗爷爷,我跟二队去加工厂吧,那边的封口机和杀菌锅都是新设备,我熟,固定的时候能多盯着点。”
“行!”罗全没多想,当即开始分派任务,“老张,你带一队去养殖区,记得把浮筏的绳子都换成新的;老李,你带三队去码头,渔船要是拖不动就喊人帮忙;小宇,你跟二队去加工厂,设备可别出岔子!”
“老赵,你通知村里的乡亲,让他们也都做好准备!”
“行,这事儿交给我!”
众人齐声应下,拿着工具各自忙活去了。
加工厂里,林宇带着工人用角钢和钢丝绳将封口机、杀菌锅牢牢固定在地面上,边角处还垫上了厚厚的橡胶垫,防止台风刮过时设备晃动碰撞;海边的养殖区,张叔领着村民将浮筏的绳子全部换成加粗的尼龙绳,每个浮筏下又多压了两块锚石,连苗绳的接口都重新捆扎了一遍;码头上,几十号村民合力将渔船往避风港深处推,有的还在船身两侧堆上沙袋,确保船只不会被风浪掀翻。
林宇忙到后半夜才回家,进门时二妮还在灯下缝补渔网,见他满身灰尘,连忙递过热水:“都弄好了?我听外面没动静了,还以为你们早就完事了。”
“最后检查了一遍加工厂的门窗,都钉上木板了,应该没问题。”林宇喝了口热水,疲惫地靠在椅背上,“幸好二妮你提前拿到消息,要是等气象台的正式播报,再通过你早晨播报,最多只剩半天时间,根本来不及准备这么周全。”
二妮笑着点头:“李文也是怕耽误事,知道咱们渔村靠海吃饭,台风一来损失就大,所以一拿到消息就赶紧给我打电话了。你也别多想了,赶紧歇会儿,明天还得盯着台风呢。”
林宇没再多说,简单洗漱后就躺下了,可心里还惦记着防范措施,直到天快亮才迷迷糊糊睡着。
第二天上午九点多,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阴沉下来,海风越来越大,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轰隆” 的巨响。
十点刚过,台风正式登陆。
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鞭子抽打在房屋和船只上,树枝被吹得弯下腰,远处的海面翻涌着浑浊的浪花,连视线都变得模糊起来。
林宇站在自家门口,看着狂风暴雨中的渔村,心里却很踏实,该加固的都加固了,该转移的都转移了,这次应该能扛住台风的袭击。
台风整整刮了四个多小时,直到下午两点多才渐渐减弱。
雨停风歇后,林宇第一时间就带着村民去检查各处情况:加工厂的门窗虽然有些破损,但设备完好无损;海带养殖区的浮筏只是被吹得有些倾斜,苗绳没断,海带苗也没受损;码头的渔船安稳地停在避风港里,只有几艘船的船舷被浪打湿了些许。
“太好了!这次没啥损失!”罗全看着完好的渔村,激动地拍了拍林宇的肩膀,“多亏了你和二妮提前拿到消息,不然这次损失可就大了!”
村民们也都松了口气,笑着议论着这次台风的威力,又感慨提前准备的重要性。
林宇却没参与议论,而是独自一人走到海边,望着退潮后平静的海面,他心里还惦记着前世那场台风带来的扇贝苗。
而那场台风得到来是明年开春,再这之前,他只要准备好,一定能够将那些扇贝苗截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