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
定下海带养殖的主意后,第二天一早林宇就往村部赶,顺利批下了相关手续。
村里格外支持,直接给他划了一片两百亩的浅海区域,让他能放开手脚筹备。
这个年代,个人想单独承包海场几乎没有可能,海疆资源归集体所有,私下调配不合规矩。
但青山渔村上下都盼着能借这事儿让日子好起来,便把项目名义定为“村集体牵头”,林宇以“技术负责人”的身份主导运营,既合乎政策,也给了他充分的施展空间。
村长罗全对此更是全力支持,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林宇能把养殖搞出名堂,让村里人多份收入,他愿意举一百个手赞成。
罗全还暗中给林宇吃了定心丸。
往后不管是遇到政策上的麻烦,还是邻村起争执这类岔子,全都由他这个村长扛着,绝不让林宇受半分掣肘。
但他也提了个明确要求,不管后续发展中要帮衬多少人,所有好处必须先紧着青山渔村的乡亲。
这并非罗全心肠硬,而是他从饿肚子、冻得缩成一团的苦日子里熬过来,太清楚挨冻受饿的滋味。
作为一村之长,他必须保持清醒。
这年头过苦日子的人遍布各地,仅凭青山渔村这点家底,根本帮不过来所有人。
只能各家造各家饭,把自己家照顾好,有多余的能力,再去帮别人。
林宇心里透亮,完全明白罗全的考量,当即郑重点头应下。
有了村里的支持和罗全的兜底,又明确了处事的分寸,他心里没了后顾之忧,转身就投入到海带养殖的筹备中,从联系苗种、采购浮筏材料,到组织村民清理养殖区,每一步都干得干脆利落。
拿到村里批下的手续后,林宇和王大春立刻分头行动,将海带养殖的筹备工作推进得有条不紊。
林宇先在村头贴出招工告示,优先招募冰雹灾害中受损严重的家庭,从翻耕浅海养殖区、搭建浮筏框架,到后续的苗绳准备、水质监测,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手,一时间村里不少闲置的壮劳力都有了活干,每天能拿到稳定的工钱,家家户户的烟囱里,烟火气都比往常旺了几分。
王大春则跟着张建国跑前跑后,一会儿去市里联系海带苗种供应商,敲定最优质的“荣福”品种;一会儿又组织人去采购聚乙烯主缆、尼龙苗绳和锚石,连浮筏搭建的细节都反复跟老渔民确认,生怕出半点差错。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飞快,一个半月转瞬即逝。
海带养殖的准备工作还在按部就班推进。
养殖区的界桩已经立稳,浮筏的主缆也已通过锚石固定在海底,只等月底水温降到适宜温度就投苗;而另一边,林宇的加工厂扩建工程率先完工。
新落成的厂房比原先宽敞了一倍,外墙刷得雪白,车间里新添了三条生产线,不锈钢的加工设备擦得锃亮,通风和照明也都做了升级,工人们走进新厂房时,脸上都带着掩不住的欢喜。
新厂房投产当天,车间里机器的嗡鸣声刚响起没多久,林宇就接到家里捎来的口信,许老爷子带着客人上门了。
他赶紧跟赵大勇交代了两句,快步往家赶,刚到院门口,就看见院坝里站着两个身影。
许老爷子还是往常那身中山装,手里拄着拐杖,而他身边站着的男人,让林宇下意识顿了顿。
这人身材格外高大,肩宽背厚,站姿笔挺得像根标杆,哪怕只是随意站着,也透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
他穿着一身深灰色的干部服,袖口扣得严严实实,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双眼睛,锐利得像鹰隼,扫过来时,仿佛能把人心里的念头都看透。
“小宇,你可算回来了。”许老爷子笑着招手,指了指身边的男人,“来来来,给你介绍下,这位姓梁,这次我带他来,是给你送订单的。”
没等林宇细问,许老爷子就没再多说,只冲他递了个眼神。
那姓梁的男人也只是微微颔首,没主动报全名,也没提自己的来历,语气平稳得听不出情绪:“林厂长,久仰,听说你月前还为国争光了啊!”
林宇心里虽有疑惑,却也没多问,当即露出热情的笑:“梁先生客气了,快进屋坐!前几天我刚拖朋友搞到点好茶,进屋品尝一下。”
说着就侧身引路,把两人让进堂屋。
坐下后,许老爷子没绕圈子,直接开口:“小宇,梁先生这次来,是想让你帮忙加工一批鱼罐头。具体的需求,让他跟你说。”
梁先生端起茶杯,没喝,只是指尖轻轻碰了碰杯沿,目光落在林宇脸上:“林厂长,我需要的鱼罐头数量不小,而且要求比较特殊,保质期要长,至少能存半年以上,口感不用太精细,但营养得跟上,最重要的是,要快,最好能在一个月内交付第一批。”
他顿了顿,报出了一个数字:“第一批先要50万罐,后续可能还需要追加。”
50万罐?
林宇心里一惊。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订单!
而且,听这人的口气,这还只是第一批而已,后续还会要。
他刚想开口说厂里的产能可能跟不上,脑子里却突然闪过一段模糊的记忆。
前世这个时间段,越南老山前线的战事正紧,部队最缺的就是耐储存的方便食品。
再看眼前的梁先生,笔挺的站姿、锐利的眼神、不透露身份的谨慎,还有对罐头保质期和产量的特殊要求,再加上这人是许老爷子带来的...林宇心里渐渐有了答案。
这人十有八九是军区的人,这批罐头,恐怕是要送往前线的。
一瞬间,车间里的忙碌、订单的压力都被压到了脑后。
林宇看着梁先生,想起前世听说的战士们在前线啃干粮、喝冷水的场景,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虽然厂里现在要同时应对罗老板的订单,再加上这50万罐,生产线肯定要连轴转,捕捞、加工、包装每个环节都得卡紧,甚至可能要临时加派人手、添设备,但这是给前线战士的补给,哪能说不行?
他没丝毫犹豫,挺直了腰板,语气笃定:“梁先生,您放心!50万罐,一个月内我肯定交付!保质期您也不用担心,我会让工人严格把控杀菌流程,保证存够半年以上,营养也绝对跟上,就按军用标准来!”
梁先生眼中的锐利稍稍柔和了些,点了点头:“好。要是有困难,随时找我。”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一个地址和一串电话,“需要协调的事,打这个电话。至于后续的合同问题,我会让人找你签署的!”
林宇接过纸条,紧紧攥在手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算厂子连轴转,就算自己多熬几个通宵,也得把这批罐头按时赶出来。
前线的战士们在保家卫国,他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在战壕里,能吃上一口热乎的、放心的罐头。
送走许老爷子和梁先生,林宇没敢耽搁,转身就往加工厂赶。
此时新厂房的生产线刚试运行完第一批次的海产干货,赵大勇正领着工人清理设备,王大春也刚从海边养殖区回来,手里还攥着海带苗的生长记录表,两人见林宇脸色紧绷地闯进来,都下意识停下了手里的活。
“大勇哥、大春哥,你们过来,有急事商量。”林宇走到车间角落的空地上,声音压得有些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罗老板的订单,能往后放的先放一放,接下来一个月,工厂全力转产鲅鱼罐头,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一批急单的交付。”
赵大勇一听就皱起了眉,手里的抹布都停在了半空中:“小宇,这怕有点难啊!罗老板那边的订单本来就催得紧,咱们签了合同的,延期了要赔违约金。而且咱厂以前从没做过鲅鱼罐头,从处理原料到杀菌、封装,一套流程都没摸过,这突然转产,能行吗?”
旁边正帮着清点包装材料的田芳听见了,停下手里的活走过来,语气带着几分笃定:“做鲅鱼罐头的工序我知道,以前在大连的食品厂,我跟着师傅学过。先把鲅鱼去头去内脏、清洗干净,切成块后用盐水腌渍,再焯水沥干,装罐后加调味汁,最后杀菌封口就行,不算特别复杂。”
可她话锋一转,脸色也沉了沉:“但有个关键问题,设备。做罐头必须得有封口机,还要有高温杀菌锅,尤其是封口机,这玩意儿是精密活儿,市面上很难买到,就算是罗老板,之前想帮人代加工罐头,都没搞到合适的封口机,最后订单只能推了。咱现在要做这么大批次的罐头,没封口机,根本没法批量生产。”
“那咋整?”王大春一听就急了,搓着手在原地转了两圈,“要是设备搞不到,这订单不就黄了?要不......咱跟那位梁先生说说,这单咱不接了?”
林宇猛地皱紧眉头,语气斩钉截铁:“不行!这订单必须做,而且要做得好,不能出半点差错。”
他没解释订单的特殊意义,只是攥了攥拳,“设备的事,田芳,你现在就去联系罗老板,跟他说清楚情况,拜托他帮忙找找渠道,不管是新设备还是二手的,能搞到多少算多少,钱不是问题,杀菌锅、操作台这些也一并问。至于封口机,我再想想别的办法,实在不行,我去市里的食品机械厂跑一趟,总能找到门路。”
他看着两人还有些犹豫的神色,又补充道:“至于罗老板的订单,那就这样,大勇哥带着人在老厂房赶制原有订单,田芳姐,你带着人在新厂加工追赶鱼罐头的订单,人手不够那就招,咱们村没有人,就去别的村儿招,咱们的待遇不错,肯定有大把的人想要进厂......”
一番话下来,赵大勇和王大春也看出了林宇的决心,不再多劝。
赵大勇当即掏出本子开始统计工人名单,田芳则去林宇家打电话,车间里原本的轻松氛围,瞬间被一股紧迫的气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