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 > 第491章买拖拉机

第491章买拖拉机

    吃完了饭,林宇就套上马车,带着瑶瑶和楠楠往熊岳城赶。

    城里的文具店亮着暖黄的灯,货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的铅笔、橡皮和练习本,还有印着小红花图案的书包,看得两个孩子眼睛都直了。

    “哥,我要那个带小兔子的书包!”瑶瑶指着一个粉色书包,声音里满是雀跃。

    楠楠则抱着一块印着小熊的橡皮不肯撒手,嘴里嘟囔着 “要这个,要这个”。

    林宇笑着把孩子们挑中的文具一一买下,铅笔买了十支,橡皮选了最大块的,还特意给他们各买了个带锁的练习本。

    回到家,两个孩子抱着新文具在炕上蹦蹦跳跳,瑶瑶把铅笔一支支插进笔袋,楠楠则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橡皮在纸上擦来擦去,嘴里还念念有词。

    二妮看着直笑:“看这高兴劲儿,明天指定不用叫就醒。”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王玉芬就起了炕,灶房里很快飘出小米粥的香气。她给瑶瑶梳了两条麻花辫,用红绳系了个结,又给楠楠换上了过年才舍得穿的蓝布褂子,反复叮嘱:“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别跟同学打架,中午在学校要吃饱......”

    林宇则在院子里套好了马车,车板上铺了层厚厚的稻草,又垫了块花布,免得孩子们坐着凉。刚收拾妥当,就听见院门外传来一声响亮的吆喝:“林宇...在家不?”

    推门一看,王桂香大步走了进来。

    她穿着件灰布褂子,裤脚卷到膝盖,露出结实的小腿,皮肤是常年晒出来的黝黑,身板比村里不少男人还壮实。

    她是马二从二道沟娶来的婆娘,马二是出了名的懒汉,家里家外全靠她撑着,硬是被她治得服服帖帖,村里人都叫她 “铁娘子”。

    “桂香姐,麻烦你了。”林宇笑着招呼,“马车都套好了,这就可以走。”

    王桂香嗓门亮得很:“客气啥,村长吩咐的事,保准办妥当。”

    她拍了拍车辕,“这车收拾得挺利索,孩子们坐着不遭罪。”

    正说着,瑶瑶和楠楠背着新书包跑了出来,王玉芬跟在后面,手里还拿着两个煮鸡蛋,往王桂香手里塞:“桂香啊,孩子们就拜托你了,路上慢着点。”

    “婶子放心,有我在,错不了。”王桂香把鸡蛋塞进孩子们手里,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林宇说,“我娘家在二道沟做豆腐,每天都出新鲜的。你看咱厂子里中午不是要供工人饭吗?我每天接送孩子,顺带拉一板豆腐过来,新鲜还方便,你看行不?”

    林宇一听就乐了:“这主意好!村里想买豆腐,要么等小贩来,要么自己磨,确实不方便。你要是能天天送,那可解决大问题了。”

    “那价格得给我便宜点。”他故意逗了句。

    王桂香直爽地摆摆手:“咱一个村的,还能坑你?就按镇上的价,给你算便宜两成,咋样?”

    “成!”林宇爽快应下,“以后厂里的豆腐就包给你了。”

    这时候,瑶瑶已经拉着楠楠爬上了马车,书包抱在怀里,兴奋地朝林宇挥手:“哥,我们走啦!”

    王桂香跳上马车,扬了扬鞭子:“走喽~!”

    马车“咯噔”一声驶出院子,留下一串孩子们的笑声。

    王玉芬站在门口望着,直到马车拐过路口看不见了,才笑着对林宇说:“这桂香是个实在人,孩子们跟着她,放心。”

    看着载着孩子们的马车渐渐远去,林宇转身跟王玉芬和二妮打了声招呼:“我去趟大春哥家,中午不一定回来吃饭。”

    说完,推出墙角的自行车,踩着晨光就往村西头赶。

    今天没安排出海,王大春倒是睡得沉。

    林宇到了他家院门口,隔着篱笆往里瞅,屋里还没亮灯,估摸着人还在炕上蜷着。他走到窗根下,抬手敲了敲玻璃:“大春哥,醒醒,有事。”

    敲了好几下,屋里才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接着是王大春含混不清的嘟囔:“谁啊......大清早的......”

    片刻后,窗户被拉开条缝,王大春顶着乱糟糟的头发,一脸睡眼朦胧地探出头,看见是林宇,揉了揉眼睛问:“小宇?这才几点啊,有啥事儿不能等我睡醒了说?”

    “赶紧起来,跟我去市里。”

    “去市里干啥?”

    林宇靠在自行车上,笑着说,“去买车。”

    “买车?” 王大春猛地清醒了大半,眼睛一下子瞪圆了,“买啥车?自行车?这不有吗......”

    “拖拉机!”林宇吐出三个字。

    王大春“噌”地一下从炕上蹦了起来,连鞋都没顾上穿就冲到窗边,嗓门都变了调:“你说啥?买拖拉机?咱村可还没谁家有这玩意儿呢!”

    他搓着手在屋里转了两圈,又探头出来,一脸担忧地问,“你前阵子扩建厂房花了那么多钱,还有闲钱买这个?别到时候钱不够,白跑一趟。”

    “少废话,让你起来就赶紧的。” 林宇扬了扬下巴,“十分钟,赶紧收拾好。”

    王大春急急忙忙穿好衣服、揣上钱袋追了出来,嘴里还嚷嚷着:“来了来了!这就走!”

    两人骑着自行车,一路叮叮当当地赶到熊岳城,把车存在了相熟的印染厂门卫处,又马不停蹄地往火车站赶。

    买到去市里的火车票时,王大春还一个劲儿地乐,手里攥着票反复看:“真要买拖拉机啊......这玩意儿一开动,比马车得快多了吧?拉货肯定顶用!”

    林宇看着他这副兴奋的样子,笑着点头:“不光拉货,以后厂里运设备、送海鲜,有了它都方便。等买回来,先让你开两天过过瘾。”

    “那敢情好!”

    王大春笑得合不拢嘴,眼睛里闪着光,仿佛已经看到拖拉机突突地开在村里的土路上,引得全村人都出来看的热闹场面。

    火车哐当哐当摇了半个钟头,才驶进市里的站台。

    此时的火车站还带着计划经济的痕迹,墙上刷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的标语,出站口挤满了扛着蛇皮袋、背着帆布包的人,空气里混着汗味和煤烟味。

    林宇熟门熟路地领着他往农机站走。

    沿途的供销社刚换上“自选商场”的招牌,玻璃柜台里摆着的确良衬衫和上海牌手表,几个穿着喇叭裤的年轻人正围着一台黑白电视机看《霍元甲》,引得路人扎堆围观。

    农机站在城郊,青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院子里停着好几台崭新的拖拉机,绿色的车身上印着“东方红”三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亮得晃眼。

    一个戴着蓝布帽的售货员正趴在车头上记账,见两人进来,直起身子喊:“买农机啊?有票吗?”

    “同志,我们是青山渔村的,来买拖拉机。”

    林宇递过去介绍信,那是他早就去乡里开的,盖着鲜红的公章,“没票,但我们有现金,全款付。”

    如今虽然是市场经济了,但是农机还是紧俏货,按规定得凭票购买,但个体户手里有了钱,总能找到变通的法子。

    售货员翻了翻介绍信,又打量了两人一番。

    林宇穿着中山装,王大春虽然穿得朴素,但眼里的兴奋藏不住,一看就是真来买东西的。

    “东方红-28 型,带拖斗,能拉三吨货。”售货员拍了拍车斗,“今年的新款,带液压升降,比老款省劲。就是贵点,一万二。”

    王大春吓得差点咬到舌头,悄悄拽了拽林宇的胳膊:“这......这够盖三间瓦房了!”

    林宇没理他,蹲下来检查轮胎纹路,又让售货员发动机器。

    拖拉机“突突突”地轰鸣起来,震得地面都在颤,黑烟从排气管里冒出来,带着股柴油味。他试了试方向盘,又看了看仪表盘,对售货员说:“再便宜点,我们诚心买。”

    “少不了,这价还是照顾个体户的。” 售货员叼着烟说,“上个月有个公社来买,没票还拿不到货呢。你们要真心要,我送两桶柴油,再给你们办临时牌照,不然路上交警拦着麻烦。”

    林宇跟王大春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1984年的个体户跑运输,最怕的就是手续不全被查。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几沓崭新的纸币,这是他比赛得来的奖金,每一沓纸币都用报纸包了三层。售货员数钱时,手指在嘴边沾了好几次唾沫,数完又用验钞机过了一遍,才开了发票。

    “机器得自己开回去?”王大春摸着方向盘,手都在抖。

    “不然咋弄?托运得等半个月。”林宇跳上驾驶座,“我来开,你坐后面。”

    拖拉机刚开出农机站,就引得路人纷纷回头。

    穿校服的孩子追着车跑,老太太们扒着墙根议论:“这玩意儿比牛拉车快多了,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小伙子,这么有钱。”

    “可不是吗?这一台拖拉机就得一万多,一般人家谁能买起?”

    “小伙子长得不错,不知道娶媳妇儿没有.....”

    路过供销社时,林宇又买了两箱青岛啤酒和一条大生产香烟,塞在拖斗里,这是给村里干部和帮忙卸货的乡亲准备的。

    “小宇,你说咱开这玩意儿回村,是不是得炸锅?”

    有啥炸锅的?”林宇握着方向盘,声音被发动机的轰鸣盖得有点模糊,“村里人不是早就知道咱的实力?”

    “哎呦呦,你小子,说你胖你还喘上了。咱现在干啥去?”

    “买小推车~!得多买几个!”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