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电影…
前段时间的《百鸟朝凤》就是遇到了《美国队长3》,然后排片被挤到个位数…
虽然后来劳雷影业的方励下跪求排片,帮着《百鸟朝凤》挽回了局面。
《百鸟朝凤》最终票房8675万…
相比较不到600万的成本,绝对意义上的大赚!
然后导演吴天明的女儿吴妍妍说了‘漫威肯定不会成为经典,充其量只是娱乐,不会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留在历史上。’
引发了巨大争议!
最主要,这个吴妍妍没啥作品…
她是圈内人——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的总监!
这个中国电影基金会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捐款。
比方说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首项捐赠就是美国的一家电影公司捐赠——美国艾芬豪影业公司!
通过捐赠,美国艾芬豪影业公司参与了很多华语电影的制作,类似《暴雪将至》、《我本是高山》——没错,海青主演的那部。
这个无所谓,反正只是幕后出资。
关键‘漫威不会留名影史’这个论断火了!
其实,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漫威已经成功留名影史了:“星球大战”系列,“星际迷航”系列包括007系列,虽然珠玉在前,但第一个把系列电影整合并以“Universe”命名的是漫威,即使它被称为“爆米花电影”也掩盖不了这一创举。
沈言接着道:“其实好莱坞最近几年早就不重视原创了,也没什么好作品,所以,《爱乐之城》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后…很自然的聊起了《爱乐之城》…
基本都是夸赞…
再然后…刘振云聊了工匠精神!
算是扣题嘛!
不过沈言看到这四个字就想笑——他现在真的相信这个词。
以前是一点也不信,觉得是一种跪舔…
后来,那个男人证明了日苯的水管真的是军工标准,可以造枪的。
虚假的工匠精神:煮饭煮了几十年,炸串炸了几十年,捏寿司捏了几十年;
真正的工匠精神:在一个严格控枪的国家依靠生活用品手搓双管手枪,两发入魂,身体力行证明“日苯的钢管真的可以造手枪”的流言为真…
这怎么不是一种证明呢?
陈可欣先说话:“我不是技术型的导演,我只能把故事讲好人物说好,所以我就不停地在整个市场上的大潮流里面使自己更年轻,能够跟现在的观众接轨,去找到在他们价值观里面我喜欢的东西…”
冯晓刚则说了‘我觉得工匠精神就是认真,自己不会的事做不好,是情有可原的。自己会做的事没有做好,是不能原谅的,不是别人不能原谅,而是自己不能原谅!’
张大春则表示在和王家卫合作《一代宗师》时,王家卫不断地为某一场戏的各种可能发短信骚扰他,从王家卫身上他看到了“工匠精神”。“创作者不是自己当神、当老大、当债主,他不是发出命令的人。他应该跟其他所有的创作者互相磨合、学习,反复琢磨各种可能的方式,这不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嘛!”
到沈言了,他挠了挠头:“对我来说,电影是我的兴趣,我也愿意尝试,科幻之后,我还想尝试灾难片、仙侠片…我一直觉得《蜀山剑侠传》很适合拍摄三部曲…等我结束手头的工作,我会专门拿出一年时间磨剧本,然后拍摄!”
“《蜀山剑侠传》?”
“对,还珠楼主那个…我说的是设定很有意思…不是说那本有意思!那写的很乱…”
……
几个导演坐在一起,很自然地聊起了最近的电影市场…
陈可辛先开口:“我看了《机械姬》,很不错,尤其是特效!”
“…谢谢陈导…《机械姬》的特效不算最顶尖,它跟《月球》的特效水平差不多…我们做这俩项目,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象山科幻基地创收…总不能一直空着!”
冯晓刚好奇问了一句:“《机械姬》是什么?”
“讲述AI机器人觉醒的故事…”沈言解释:“热芭主演的,票房不错…现在已经过了9亿了!”
“活动结束,我一定去看看!”
“几位是怎么看烂片泛滥的情况的?”
呃,国产片叫好不叫座,烂片大卖,票房与口碑经常不成正比的这个问题一直为人诟病。
冯晓刚直言不讳:“国产烂片多和大批垃圾观众有关系,如果观众不去捧这个场,烂片就没有生存空间,制片人也就不去制作垃圾电影了。”
沈言直接摇头:“电影毕竟不是观众拍的。观众无法决定电影院上映什么电影,也无法决定哪部电影排片多…有时观众想看某部口碑不错的电影,却发现这部电影排片却非常少,找不到适合观影的时间。那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办?”
“其实,全世界范围内,优质的文艺作品都是很少的,世界每年出版几百万图书,精品,总是难能可贵的,电影更是如此,好莱坞也一样,举个例子,《一个叫欧威的男人决定去死》这个剧本是优质项目,我的第一选择是汤姆汉克斯,他要是不严,我再找安东尼·霍普金斯或者罗伯特·德尼罗…剧本发给汤姆汉克斯之后,他直接找上门,帮忙联系了二十世纪福克斯…”
“近几年国产电影烂片横行,正是因为资本方和制片方对观众无底线的讨好。
他们太想迎合观众的需求,反而对观众的喜好产生了误判。
一旦某种类型的电影取得了高票房,一大批同类型的电影就会跟风而至。
一旦某个明星展现出了强大的票房号召力,这个明星就会成为电影圈的“香饽饽”,没人关心这个明星到底有没有演技…观众审美是在提升的,尤其是小鲜肉的粉丝,不要骂他们,也不要甩锅给他们…我们这些做电影的,哟去试试中国电影人,是很幸福的,因为我们拥有全世界第二大的市场…”
戴锦华很赞同沈言的观点:“我觉得沈言说的很对,观众审美在提升,而且,太多的院线掌握了话语权,高度垄断造就了观众选择实在有限,他们本身是被动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