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名诗三百震诸国,我只想当富商! > 第四百八十一章武曲星!(上)

第四百八十一章武曲星!(上)

    弘贞皇帝气笑了,咬牙切齿道:“好好好,好一个江寒,好一个卫国公,这个混帐东西!”

    招惹了幼薇,建安,福宁便算了,如今连汝宁竟然也……

    可是这汝宁不是有夫婿的吗?这混帐东西竟然也敢招惹!

    若换了别人,弘贞皇帝必定是要将其狠狠的惩治一番,罢官充军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这种事事关天家颜面。

    可偏偏是江寒,而且江寒还刚刚想出了摊丁入亩这种能改变大虞国力的政策,让皇帝怎么惩治他?

    曹安看着弘贞帝这又气又笑的样子,也不禁感到好笑,皇上这是对卫国公又爱又气啊!

    爱他的才华,气他的色胆包天。

    “去,将卫国公罚俸一年,不,三年!”弘贞帝咬牙道,若不罚罚这混帐,实在出不了这口气。

    这混帐什么都好,偏偏却色胆包天,而且还一直薅他这位皇帝的羊毛!

    公主一位接一位的招惹,他现在就担心,还有他不知道的公主也被江寒这狗东西骗到手了。

    “是。”曹安忍不住面露笑容,卫国公实在是太受皇上宠爱了啊!换了别人不斩首都算好的了,结果轮到江寒,只是罚俸三年,那三年的俸禄对江寒而言又算得了什么?

    皇帝继续看向桌上的宣纸,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他就越激动。

    这摊丁入亩的政策若能取代丁税制,必定能解决土地兼并的大问题,而且还能为国家带来稳定的税收。

    “何光臣,你觉得此策如何?”弘贞帝询问。

    何光臣沉吟道:“以微臣愚见,若实施此策,三五年内,必能使国库丰盈,十年内,可使大虞国力翻倍!大虞将成为真正的盛世!这还是微臣的保守估计,若实施此策,大虞的人口必将得到大量增长。”

    弘贞帝心中大动,大虞算盛世吗?这些年南涝北旱,疟疾,疠风各种疾病滋生,京都之外的百姓过得苦啊!这能算盛世吗?

    倘若真的改革赋税,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必将让大虞成为真正的强国!

    是的,现在还不算强国,虽然重创了匈奴,但也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江寒,当真是大虞的福星啊!

    原本皇帝心里的忌惮,也因为摊丁入亩的政策而消失。

    何光臣道:“不过……摊丁入亩若要推行,恐怕有很多人会反对。”

    弘贞帝重重的哼了一声,他自然知道何光臣说的很多人是谁,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层,是世家!

    这些人怎么会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利益被分走,势必激烈反对,甚至是反抗。

    弘贞帝道:“传温首辅,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到御书房见朕!”

    此策实在太过重要,哪怕现在已经是晚上,弘贞帝也要迫不及待召见重要大臣,商讨如何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

    而接到皇帝召见的诸公,也是满怀好奇的进宫去了。

    他们将在御书房里,讨论一项即将引起轩然大波的赋税改革。

    ……

    江寒并不知道御书房里的那场商议,但他也能猜得到,以弘贞帝的性格,必定会推行这项政策。

    或者说,任何一位皇帝,除非太过昏庸,否则都会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

    因为这是真正利国利民之策。

    只是最后由谁去执行并实施这个政策就难说了。

    谁去执行都会遇到重重困难,这个政策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推行下去的。

    ……

    汝宁公主府。

    江寒与汝宁公主在书房里讨论诗词。

    殷荣站在外面守着门,心情阴郁,江寒,你如此辱我,我早晚有一天一定要……

    他忽然脸色茫然的看着天空,要什么?如今江寒已经是国公了,自己还能报复他吗?

    如今只要江寒一句话,便能让殷家彻底覆灭。

    殷家,已不是当初的殷家了。

    殷荣长叹一声,忽然发现这样也挺好,反正他对汝宁也没什么感情。

    江寒啊江寒,你心爱之人成为了我的老婆,心里一定很气吧?

    这么一想,殷荣心情就变得愉悦了起来,没错,这姓江的心爱之人却成为了我媳妇,该气的是他才对。

    忽然,江寒打开房门走了出来,一看见殷荣,顿时有些心虚的低头。

    殷荣却冷哼一声,脸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江寒:???

    这殷荣在得意什么?难道是在想什么阴谋打算算计自己?

    “殷兄,你在笑什么?”江寒忍不住道。

    “笑什么用得着你管?”殷荣话一出嘴,顿时觉得失言,如今这厮是卫国公,倘若想报复自己,完全可能让自己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自己怎么能出言怼他呢?

    殷荣连忙道:“那个,卫国公,你今天怎么这么快就走?”

    “啊?”

    “汝宁好久没见你,你们不多聊聊吗?我让人去打扫房间,你今晚可以留在这里的。”

    “啊??”江寒脸色古怪的道:“不了,我还有事。”他有些莫名其妙的离开了公主府,这殷荣……该不会是沸羊羊吧?

    殷荣暗感可惜,没有讨好卫国公……他不会因为自己怼他的那句话要杀自己吧?

    ……

    ……

    武举乡试的时间已经迫在眉睫,这几日江锋不断的背诵江寒给他的《三十六计》,每天江寒都会考察他背得对不对,毕竟大哥这个成语大王是很容易背得乱七八糟的。

    好在大哥知道武举的重要性,认真的将《三十六计》背了下来,背得滚瓜烂熟,江寒随便问哪一计,他都能回答得上来。

    见此情况,江寒也是放心了。

    只要大哥能在武举考试中一鸣惊人,受到皇帝重用,便能顺理成章进入城防营,这样一来,江家才算彻底起势。

    当然,最好就是父亲也能当上大官,但他在六部没有人,自然也没办法给父亲安排。

    不过如今父亲是主事,若能立下一些功劳,也未必不能做到郎中,侍郎……

    一眨眼,就是武举乡试的日子。

    这一次武举规格极高,兵部尚书卢剑锋为主考官,翰林院万俊万学士为副考官,除此之外,还有都察院的右都御史。

    这场武举尚未开始,便备受瞩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