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名诗三百震诸国,我只想当富商! > 第四百七十九章丁税

第四百七十九章丁税

    将秦玉骄哄开心后,江寒方才离开皇宫,想到秦玉华让自己去她那一趟他就不禁头痛。

    这秦玉华只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想了想,他却没有去汝宁公主府,而是前往了户部尚书府。

    总不能让一位尚书等的太久。

    抵达户部尚书府后,何光臣很是高兴,出门迎接,道:“江寒,你刚被封为卫国公,又接任了神机营,这几日事务很是繁忙吧?”

    这几日忙不忙?当然是忙的,忙着陪身边的几个女人,而且还得抽空给师姐疗伤……江寒道:“还好,都是一些繁杂琐事,今日才来叨扰。”

    何光臣笑道:“天色已晚,我让后厨去准备几个菜,卫国公便在这里吃饭。”

    江寒没有拒绝,他猜测何光臣请自己过来必定有事,大虞朝廷基本可以分成三党,太子党,魏王党和中立党。

    这何光臣便属于中立党,既不倾向太子,也没有跟魏王走得近。

    等饭菜上齐之后,何光臣又吩咐下人拿来美酒,为江寒倒上了酒,笑道:“卫国公,你此番出征凉州,先将窦粱隗三大世家抓起来全部处斩,又调度有方,率领大军深入大漠,大破匈奴,安定凉州,立赫赫战功,不得不说,若无你这番铁血手段,此番也不可能大胜。”

    江寒道:“此番北征匈奴有功,绝非我一人之功,一是皇上之功,若非皇上圣德英明,朝野清晏,又岂能发动对匈战争?二是大虞将士军民之功,若无万千将士军民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巨大牺牲,如何征讨得了匈奴?三是朝廷之功,若无户部于后方调度粮草,岂能支持长久的战争。”

    何光臣听得不禁心中暗叹,这江寒真是心思玲珑,懂得进退啊,不仅没有居功自傲,反而将功劳推给了皇上,推给了朝廷,推给了军民。难怪他能为皇上重用。

    何光臣道:“卫国公太过谦逊了,老夫所做的不过力所能及之事而已,岂比得了卫国公于战场厮杀?”

    “实不相瞒,如今朝廷要拔银子给扬州的水军,以新建战船,训练士卒,然而户部却没有多少银两啊!这些年来,大虞各地旱灾的旱灾,涝灾的涝灾,除去赈灾款项,军费开支,六部俸禄,已是赤字结余……如今皇上还要拔银子到扬州去,这笔银子可以拔,可是拔完,户部可就彻底没钱了。”

    这是跟自己哭穷了……江寒微微一笑。

    何光臣见他不搭话,只好开门见山的道:“老夫听说卫国公在凉州抄了窦梁隗三家,得到了大批家产,那笔银两不知卫国公如何处置?”

    果然是为了这个……江寒笑道:“那笔银两,自然充公,由陛下决定该怎么用,接下来应该有一大笔银两充入户部,何大人请放心。”

    灭了世家所得的银两,江寒自然不可能独吞,不过该怎么用还得看皇帝,他是不可能直接把银两给户部的,若是那样做,便是越俎代庖了。

    何光臣心中大喜,道:“如此甚好,那老夫便不怕没有钱财能拔给扬州水军了……来,老夫敬你一杯。”

    两人饮了一杯酒后,江寒问道:“何大人,户部便这么穷?”

    何光臣叹道:“连年的天灾,许多地方的税都收不回来,焉能不穷?但最大的问题却不是这个,而是……唉!”

    江寒道:“何大人,请说。”

    何光臣深深吸了一口气,摇头道:“大虞如今表面强盛,然而内部却积弊已久啊!土地兼并严重,地主侵占农民政地,隐匿田产避税,而百姓虽然失地,可却依旧需要交纳一笔丁银,岂能交纳得起?朝廷又如何收税?”

    “如今大虞富者税轻,贫者税重,百姓苦不堪言。依老夫看,这才是大虞最大的问题啊!”

    江寒闻言脸上也变得凝重起来,所谓丁银,就是人头税,也就是以“人”为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大虞把人头税分为两种,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叫做“算赋”,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叫“口钱”,口钱的数额远远低于算赋,但即便如此,对于百姓而言也是巨大的负担。

    何光臣深深叹了一口气,道:“农民无力负担人头税,便只能逃荒、逃税,致使流民增加,盗贼四起,而有一些官员巧立名目,将这部分的丁赋转嫁到其他农民头上,便使得其他农民更加难以承担人头税,也只能跟着变成流民,朝廷丁银征收困难,户部哪里还有银钱?”

    江寒忍不住轻声道:“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何光臣点了点头,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道:“依老夫看来,倘若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大虞终有一日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剧变,这不是危言耸听,大虞之局面,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稳定。”

    江寒当然知道这不是危言耸听,土地兼并严重,富者勾结官吏压迫穷者,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得贫富对立严重,若不然,为何太平教伸臂一挥,就能聚拢那么多信众?若非被逼得难以生活,谁愿意跟太平教造.反?

    江寒道:“朝廷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何光臣摇了摇头,道:“卫国公,这个问题存在了几千年了。朝廷也想过要解决,可是却难啊!即便朝廷想要增少赋税,可是总有官员巧立名目,收取高额的丁税。”

    的确如此,丁税制度存在了几千年,每个朝代都想改变,可却没办法从根本上改变,除非废除丁税制度……

    江寒脑海里闪过了一道亮光,沉声道:“何大人,若我说我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何光臣只当他在开玩笑,看着江寒笑道:“卫国公莫跟老夫开玩笑了,若卫国公能够解决,那可是泼天之功啊!”

    江寒道:“我没有开玩笑,我的确想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如何解决土地兼并,官吏侵蚀赋税的问题,历史上早就给出了答案。

    而江寒上辈子恰好读过那段历史,也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多么的绝妙!

    何光臣不以为意,但还是道:“愿闻其详。”

    江寒沉吟了片刻后,缓缓道:“摊丁入亩。”

    何光臣一脸茫然:“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