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凌云的明令是出战,实则是分出一部分精锐,扼守京城与江岸之间的要道,防止中原铁骑突袭本部,从而掩护本部撤回京城。
面对天策军,首战折损十万,如今兵无战心,他已经完全没辙了,只能回防京城。
至于弃守各处渡口之后徐州部队会如何增援梁萧,他已管不着了……
梁萧的斥候很快回来向他通报。
“禀报主公:敌军也在分兵,一路驻守军营和京城之间的官道,另一路正在回防京城!”
梁萧收到消息,当机立断,下达军令。
“三万铁卫突破敌军防线,中原铁骑绕道奇袭敌军!”
顷刻间,大军出动。
一部分之前打头阵的部队留下来恢复体力,顺便守营和看押俘虏,其余将士纷纷东进,直扑司马凌云安设的防线。
“天策军来矣!”
联军这一部分精锐足有五万人,正在官道一带的营寨驻防,得知天策军到来,也震惊不已。
“为何天策军行进这么快?”
天策军步军直扑敌营的同时,五千白袍兵也迅速绕过这部分敌营,直接穿越京城与此地的官道,径直奇袭司马凌云回防的部队。
即使司马凌云早有准备,十几万军队行进几十里,也无法一直保持密集阵形,而被迫改为长队。
面对天下最精锐的骑兵突袭,除了一部分重甲兵和强弩兵勉强可以自保,其余部队阵脚大乱,被白袍兵大量射杀。
“武君有令:尔等士兵同为平民出身,同室操戈,非我军所愿!武君兴兵讨逆,弃暗投明的士兵一律免死,负隅顽抗者杀无赦!”
白袍兵奇袭敌军的同时,还不忘呼喊口号,打击敌军的士气。
江南人口两千万左右,国库很难养得起三十几万的正规军,这些士兵大多是军阀强征或者迫于生计才选择入伍,断然无法与天策军相提并论。
面对汹涌来袭的白袍兵,联军士兵听到口号,也难免心虚。
但己方有十几万的部队,一时间也无人敢主动投降。
即便如此,大部分联军士兵也不敢再直面白袍兵,开始互相往中军靠拢。
投降很可能面对联军的屠刀,但避战不会!
此时连各部诸侯的督战队都自身难保,纷纷往中军靠拢,自然也无暇顾及这些避战的士兵。
五千白袍兵,竟威震十几万联军,而联军的骑兵却丝毫不敢出面迎战!
江南本就缺马,即使有战马,质量也远不及江北的战马,更何况白袍兵所用的还是西域好马,余下的战马也是匈奴最好的战马,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白袍兵牵制敌军主力的同时,京城南方的中原铁骑也完成了巡逻,分出两千人奔赴京城以东。
上万中原铁骑,竟隐隐形成了对京城的合围之势!
而此时京城之中尚有至少五万部队,竟无人敢出面驱逐。
梁萧利用中原铁骑迅速控制战场,让敌军的斥候不敢接近,从而无法探清己方的骑兵数量。
燕云之地和徐州两地的中原铁骑加起来已经超过五万,敌将不可能不清楚。
但江南的大部分士卒并不曾见过大规模的骑兵,尤其是白袍兵这样的精锐,只知道联军骑兵不敢出战,那数量一定远少于中原铁骑。
实际上,此次出征的中原铁骑只有一万,白袍兵也只出动五千……
梁萧收到中原铁骑的汇报,心中也五味杂陈。
北宋灭亡之前,京城也有大量的部队,面对金国骑兵,原本完全可以自守,最终结果,却是靖康之耻……
今日形势颇为相似,充分体现了当权者的无能。
不过天策军与金国部队不可同日而语,并不伤害百姓,朝廷军队却与天策军截然相反,竟开始屠杀京城之外的百姓……
“梁萧快要围堵京城了!”
消息在京城传开,惊动全城!
有人欢喜有人愁。
京城大部分百姓不敢声张,但面对剥削日重的朝廷,他们心里还是期待那位武君接管京城。
徐州和燕云之地的变化,是天策府仁政最好的证明!
即使梁萧被朝廷废除了所有官爵,在这些人们的心中,他仍是至高无上的武君、天策上将!
但京中门阀与南王等人却是如芒在背,寝食难安。
南王目前拥有五万五千京师部队,在被中原铁骑歼灭五千之后,如今手上还有五万左右,却已完全不敢迎战。
朝会上,新君梁杋生怕南王跑路,连忙提醒:“摄政王,中原铁骑不能攻城,据城死守,还有机会逼退他们……”
南王表面唯唯诺诺,心中却开始计较。
他已经有些担心京城生变了。
从百姓和一部分禁军的反应来看,发生民变和兵变的可能性不小……
中原铁骑步步紧逼,再不撤回本土,他只怕自己也会成为瓮中之鳖!
可是他也深深留恋这几个月的权势,尤其是睡龙床和玩弄妃嫔的快感。
京城乱成一锅粥的同时,司马凌云的部队面对白袍兵的围追堵截,不胜其扰,一路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逃兵,大部分逃兵选择向中原铁骑卸甲投降。
司马凌云与各部诸侯喝止不住,只能一路逃回京城。
而在司马凌云本部的西边,三万天策军悍然向敌军营寨发起强攻。
即使放在徐州部队里,这也是最精锐的三万人!
前方有重甲盾兵开道,排查陷阱,弓弩手掩护前进,军队一路逼近敌营之后,三百架回回炮蓄势已久,率先抛投石弹,摧毁敌军的营寨和栅栏。
面对如此强势而又沉稳的天策军,守营的联军肝胆俱裂,在被回回炮砸死上千人、被弓弩射杀数千之后,纷纷丢弃营寨,逃回京城。
守营的将军,正是司徒落月之父,司徒天良,凭借与司马家的关系,近期平步青云,一路受封镇南将军,最近为了对抗梁萧,又改任镇北将军。
这是梁萧父亲生前的职位,以报当年梁萧夺走他的荡寇将军之辱……
而今,面对这位曾经差点成为自己女婿的徐州武君,司徒天良即使熟读兵书,此刻也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反抗,被迫撤军。
就在司徒天良纵马狂奔之时,三弓床弩射来的巨箭从背后正中司徒天良。
一代老将,被三弓床弩钉死在树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