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我是最大总裁 > 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花国历史(一)

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花国历史(一)

    从团江主航道拐回了京城的航道,京城的城墙从远处映入了眼帘,城墙高大巍峨,起码有五个平常人的高度,城垛子均匀的分布在城墙上。

    反观他们的京城没有城墙,只是皇宫有围墙,低矮的只有两人高度,和这个实在是没法比。

    因为有了这个京城东码头,码头修建了以后客流量也有了,客商们下了船以后,还大多数是带着货物的,进出城门就绕远去北城门,非常的不方便。

    女皇就让人在码头对面新开了一处城门,方便人们进出。

    快艇走得近了慢慢降速,前面远处是列电发电厂和京城东面的码头,列电厂在正常发电。

    近处是军民两用码头,但快艇不贴靠码头,而是对准了城墙下面的铁栅栏。这里有一个造型独特的小桥,通体汉白玉的,配着城墙北疆就像画上去的似的,上面还有人打着遮阳伞拍照。

    他们的快艇从桥下低速穿过,引得桥上的人摇摆手臂打招呼,有的在弯腰鞠躬行礼,他们以为是女皇乘坐的快艇了。

    城墙上有人操控栅栏的开关,快艇还没有靠近,栅栏就自动打开了。栅栏的里面又是一番景象,里面看样子又是一个小码头,小而精,泊位就六个。

    下了船,不远处就是皇宫了,街道上还有许多逛街的摆摊的,显得很热闹。

    她们里面一个女人低声对其他人说:“额,这就是咱们皇家祖上的母国了,这回咱们可开了眼了,看那些行人的穿着得体,看样子还是很富有的,比咱们京城一堆堆的乞丐强多了。”

    一个男青年反对:“也不一定,没准是故意给咱们看的呢?”

    皇宫大门处,两边有门岗,有四个皇宫卫队队员,他们穿着漂亮的军服,手持钢枪两两站立在皇宫大门两侧,不动声色的看着他们一行人到来。

    想是他们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到来,三人没有佩戴武器从门岗里面出来,一人对着秦季等敬礼。

    “女皇陛下已经得到了你们的通知,已经在紫宸殿等待了,请随我来……”

    秦季几人往里面走,一个使节的女随从小声对着另一个说:“他们怎么没有佩戴武器呢,怎么就对陌生的来人不设防?”

    “你错了,他们的手里和腰间虽然没有武器,但你看他们的腋下有些鼓鼓囊囊,显然,他们的武器是在那里,也就是飞刀一类的小巧暗器。”

    秦季几人听到了,脸上不动声色。

    秦季他们可是知道,皇宫内卫的手枪,是藏在腋下隐形枪套里面的,一拉扯衣襟就显露了出来,拔枪开枪也方便。一般时候,不是眼光毒辣的外人是看不出来的。

    这个时间,是周五的下午,只有女皇和几个大臣在。

    金源是内宫侍卫队的头领,他带着几个得力的手下在护卫女皇。

    他们海花国虽然底子是海盗,可马佳看来,他们比任何一国的外交使臣都有礼貌,不但落落大方的侃侃而谈,还知道照顾大德国人的情绪,刻意规避敏感话题。

    按照外交礼仪,她们六人递交了国书,马佳匆匆看了一眼,上面的皇帝玉玺是文澜帝。

    马佳这次还了解到,他们海花国是有故事的。

    他们之所以通用汉羌大陆的汉语,生活习惯也和大德国人一样,其实他们的皇家和大臣的几支亲属,也是大德国高祖的五皇子带去的人繁衍的。有些是融合了土著民族和外来民族,到了现在就和谐共处了。

    南詹国在面对大德国人的时候,这些话羞于启齿,他们则不然。

    现在,离着晚饭时间有两三个小时,马佳派人去国宾馆,给他们预定了下榻处。现在喝着茶闲谈,御膳房在制作宴席。

    马佳想了解海花国的前世今生,就和六人详谈。

    她们六个男女,喝着小倩师娘去年送来的普洱茶饼,里面是掺了人参细丝的。当然,他们用的人参年头短,制作的也没有马佳当年制作的精细。

    不过,喝起来口感也不错。

    她们开始讲述海花国的来历,就是她们的皇家高祖当年到了海花岛以后的发展历程,也就是海花国的历史了。

    海花国以前,也是有人称王称霸的,各个岛上都有岛主,即使是一个海花岛,也被分成许多快被各色的人马占领着。但那都不是大德国遗民,都是外族人,称霸的势力范围都小。

    后来是他们祖先占领并整合了海花国,建立了海花国皇家,和出海建国的五皇子建立的国家不是一个体系。

    但里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南詹国人不好意思说,他们就没有什么顾忌。

    五皇子在南詹大陆建国了以后,忙于经营自己的地盘,三十年间,根本顾及不到其他国家的事情。他们建国了,南詹国东北方向的海花连岛,也在五皇子登陆南詹大陆建国以后建国了。

    那些人在海花岛建国的人,就是五皇子十艘船里面的一艘,整个一船的人就是建国的班底。

    那一艘平底海船﹝大趸船﹞,就是在风暴里,被礁石撞破底舱的那艘大船上的人。此船的船老大是一船之主,下面船工都是手下,建国了,船老大理所当然的就是海花国的高祖了。

    船老大出身是大德国和白巾国界河里跑船的漕帮分舵主,这个舵主管理六条船,手下两百多人,平常在界河上利用四通八达的水路运货赚钱。

    漕帮给客人运货,看什么货物好卖赚钱,自己也运货。

    那时候白巾国和大德国关系尚好,只是白巾国突然袭了逍遥王王位的新王爷,管起了漕运税收。新官上任,首先是为了皇家的税收着想,连带着他自己也中饱私囊。

    他袭了父辈的王位以后,以白巾国国家的名义,突然大幅提高漕运税费,压榨漕运利润,导致两国漕运行业利润降低,整个行业持续低落。

    船老大姓赵,名叫赵东风,那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手下六条船,往来两国之间,每年利润可观。手下和他一起混饭吃的,有着两百多人。

    他们是漕帮,因为会面对水匪劫杀,不会武艺自保的就不要,所以几乎人人会武功。

    那时候,漕帮是普通人不能加入的,船工有个说法,就是形容船工不是普通人的。

    “上了战场就是半个百夫长,进山打猎就是一个小山神,当谍探就是阴损犀利的杀手,保护商贾不受匪类刺杀,就等同于商贾的亲生子女……”

    这些还罢了,其余还对外伤包扎,正骨有一定的了解,头疼脑热等小的病痛,肠胃不适肢体转圜不灵活,也会治疗。

    漕帮的船往来两国,口碑好,船工们的日子还过得去。

    可自从白巾国新的逍遥王继位以后,漕帮因为白巾国税收大涨,一下子就处在苟延残喘的境地。因为新的逍遥王太贪婪,在运河上又多设卡口,就为了他们的皇家多搂钱。

    当时,他随着手下三条船从白巾国乌蒙山回来,船上运输的皮毛,分装了三条船。

    这些皮毛是他这个分舵主让手下收购的,平常的货物,比如粮食茶叶,铜铁器物都不如皮货贵重,只有海盐药品和皮货价值差不多。

    再有一个月就年关了,这些货贩卖大德国,由于是冬天收来的,皮货都是霜降以后打猎得来的,动物都长了绒毛,比平常的皮货质量好得多。

    现在还没有进九,京城皮裘衣服畅销,大德国的皮货样式多,用料搭配考究,许多周边国家的客商也来进货。这批货赶上了好时候,到时候货物出手,分舵上下都会过个好年。

    那时候河上有水匪,水匪凶悍,惯会劫夺漕运船只,所以,漕帮的人一路也拼斗了两次。

    船老大武艺高强,两个儿子成年了,也和他一样精明干练,身有家传武艺,他们的赵家枪法传自高祖赵云,在漕帮里面是有名的,在大德国也小有名气。

    平常的时候,只要是船上挂了青龙帮的赵家旗子,但凡眼睛不瞎的水匪都不敢打劫。敢动手的都是硬茬子,还是选在黑夜动手的。

    一路上,他们并非都是凭打打杀杀吃饭,有时候路过特殊路段,也会送礼拜码头。

    比如那个鹰咀崖,不过是三五百步的路段,礁石多水流急。

    水匪潜伏在百尺高崖上面,看到同伙发信号,就在高崖上抛石头砸击下面过路的船只,船只被砸坏进水了,或者被大石头直接砸碎了,下游宽阔处有水匪船只打捞财物。

    如果被石块砸中了,木质的货船轻则破损漏水,重则四分五裂立刻船毁人亡。

    即使是货船受到袭击后费老大劲靠近了岸边,岸边早就有水匪严阵以待了。他们挠钩弓箭迎接,杀人劫财就更容易了。船上如果有女眷,也就一样遭殃了。

    这个鹰咀崖让人谈之色变,货船到了这里从下面通过,不知道会不会有灭顶之灾。

    这样的路段有两处,鹰咀崖和响水滩。

    你想釜底抽薪斩草除根,人攀上石崖,上面的人早就躲起来了。你的船一过,大石头就又从天而降了。这样的路段只能是提前停船,有人带着财物上岸接洽。

    如果没有人出面搭理那也没什么,你把不菲的金币放在显眼处,对着空旷处说好话就没事。

    他们一路上小心谨慎,货没有损失,但钱花了不少。

    好不容易到了主航道了,过了前方关卡,船入界河正道,就没有官府税收关卡了。就在这里,新袭位的逍遥王的嫡子,这天恰巧也在这,他派人登船查验货物收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