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208章:论性

第208章:论性

    黑户下朝的时候,

    见到了前来拜访的吕不韦。

    “你这是有什么事情吗?”

    “我有些事情,想要请求你的帮助!”吕不韦直接跟他如此说道。

    跟黑户往来之后,

    吕不韦知道对方的性格,因此也对他十分信任。

    帮助赵姬母子回归应有地位的事,

    吕不韦不好直接出面做,因为他担心会违背了嬴子楚的意愿,让两人的关系恶化。

    但他的确需要借助赵姬母子的力量,防止嬴子楚完全倒向楚人。

    于是,

    他找到了黑户。

    而对于嬴子楚的家庭关系,

    黑户是知道的。

    或者说,秦人很多都知道,他在赵国有过妻子。

    但嬴子楚自己不多说,别人也懒得多提。

    毕竟他是此时的太子,未来的君王,谁能逼迫他呢?

    但黑户却认为,“抛弃自己的妻子,这不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

    他认为这本来就是不对的。

    另一方面,

    通过嬴异人改名的事,黑户也能看出,楚系在秦国的势大。

    先君在的时候,

    还可以压制一下这些楚人,

    但如今新君爱重夫人,对她的要求从不反驳,已经让很多楚人挤占了朝堂的位置。

    这对秦国的统治是不利的。

    秦楚虽然有多代联姻之好,

    但也不能真好到“融为一体”吧?

    再说了,

    先君在的时候,天命已经定下,秦国未来注定要去消灭楚国。

    这样的联系,难道以后不会出事吗?

    他不认识赵姬,

    不知道她的身份和性格,

    但阻止楚系的扩张,这是他本来就想做的。

    ……

    “唉!”

    “主要是那些楚人占据高位以后,还打上了西域商路的主意!”

    “我夹在两者之间,已经快被夹死了!”

    黑户拜访武安君的时候,直接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他,同时也抱怨着楚系崛起,给他带来的直接影响——

    西域商路,

    是能够获取很多利益的。

    按照规矩,只能由秦国权贵组建控制。

    虽然这么多年过去,自然会有人铤而走险,但基本上都是老秦人所为。

    这块肥肉,

    仍旧是烂在自家锅里的。

    先君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借此打压国内的权贵。

    但楚系崛起后,便盯上了这方面的利益。

    通商西域,

    这多是一件美事!

    秦人做的,

    我楚人做不得?

    然后,

    他们就骚扰起了负责这方面事务的黑户,使得他还曾被华阳夫人派人抓过去,狠狠训斥过。

    要不是武安君出面,对夫人言听计从的新君,就要罢免黑户的职位,并且惩罚他的不恭敬了!

    白起听到他这样的话,只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

    “但我并不善于言辞,要想说服大王的话,还是要去请求范睢。”

    在先君去世之前,

    范睢便因为邯郸之战的失败,而自请罢免。

    新君继位后,为了表示对父亲政策的延续和尊重,又把这位老相国请了回来,让他在咸阳城中养老,方便自己随时询问国事。

    黑户便说,“好,我就去找一个范相国!”

    正好,

    楚系跟范睢之间,近来也爆发了冲突。

    因为先君对范睢十分宠爱,特许他可以在西域商路中分润一些利益。

    楚人一时撼动不了老秦人,就去找了范睢的麻烦。

    而以范睢锱铢必较的个性,很顺利便答应了黑户的请求。

    先君没了,

    他的权势已然消退,

    所以钱可绝对不能丢啊!

    是故,

    就在嬴子楚听到消息,将赵姬母子带回自己宅邸,苦恼该如何安排他们,好避免华阳夫人的厌恶时,秦王召见了他,并且要求他带上嬴政这个“嫡长子”。

    而当秦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

    赵姬母子的身份,也被确定了下来。

    在秦国,

    没有谁的话语,比秦王的更具有力量。

    华阳夫人因此很愤怒,她委屈的趴在秦王怀里,忍受着这个男人衰老的气息,质问他为什么要把这珍贵的名分,交给赵国来的小子。

    “成嬌是您看着长大的,难道您不喜欢他,不希望他成为子楚的继承人吗?”

    秦王把她搂在怀里,轻轻抚摸着华阳夫人虽然上了些年纪,但仍旧柔嫩的脸。

    他说,“我当然喜欢成嬌。”

    “只是在有些事上,我不能只做个好祖父。”

    “寡人,是秦国的君王,所以要替秦国考虑……你明白吗?”

    执政数月,

    秦王对于国事,已经成熟了很多。

    在很多地方,他可以顺从华阳的要求。

    但祖先的社稷,

    是代代先君传承下来的,

    他不可以任性。

    华阳夫人还是不肯放手,要求秦王必须提高公子成嬌的地位。

    秦王被她骚扰的不断叹息,但始终没有同意。

    “……唉!”

    嬴子楚在府邸之中,也发出了无数叹息。

    他实在想不到,

    他的父亲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还以为,年老的父亲会对华阳言听计从呢!

    这样一来……

    自己对华阳夫人的态度,也要转变一下了。

    起码通过这件事,

    证明了在他父亲心中,秦国还是比爱妃要重要的。

    至于政儿……

    一想到自己这个孩子,嬴子楚难得心乱了起来。

    他清楚的知道,

    自己对不起这个孩子。

    而当嬴子楚在秦国稳固了地位后,怀里抱着娇妻幼子之时,也不免想起对方。

    然后,

    他就选择了逃避。

    他已经是秦国的太子了,怎么可以对这样的小事,念念不忘呢?

    可就在嬴子楚决定,放任自己在赵国的妻儿自生自灭之时,对方却是风尘仆仆的来到了秦国!

    嬴政扑到他怀里放声痛哭,

    嬴子楚不多的良心,也跟着动弹了起来。

    但随后,

    公子成嬌也跟着哭了起来。

    他的年纪跟嬴政相差不大,母亲又常说他才是这个家里的“嫡长子”,怎么容得下一个突然出现的兄长呢?

    而嬴子楚对他,

    向来也是疼爱的。

    所以,面对这两个争夺宠爱的儿子,嬴子楚始终下不了决定。

    现在好了,

    他的父亲替他做了抉择,嬴子楚也能理直气壮了。

    而嬴政表现的,还像当年那样,对他充满了孺慕。

    嬴子楚因此,对嬴政更加疼爱了起来。

    他遗忘了当年的抛弃,只当这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嬴政也从来不提这个。

    他只是更加清楚的知道:

    能够最终决定一件事情结果的,只有这个国家的君主!

    而当拿回自己应得的地位后,

    嬴政主动拜访黑户,向他表达感谢。

    他看上去很是恭敬,是个聪慧温顺的孩子。

    黑户摆了摆手,毫不在意的说,“我怎么敢自诩对您有恩德呢!”

    “我不过是做了常人应该做的事罢了!”

    他说完,

    还把自己的儿子喊出来,介绍给嬴政。

    “这是我愚蠢的小子,比您痴长了两岁,但总是很顽皮。”

    “如果您不嫌弃的话,可以跟他玩耍,让他带您熟悉咸阳城的风物。”

    嬴政当然不会拒绝。

    ……

    “秦国的历史,也到了新篇章的时候呢!”

    刷了一段进度,然后又从高原上润回来的何博,暗中观察了咸阳城中的变动,随口对身边的死鬼们说道。

    死鬼不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何博也不解释,只是笑着对死鬼中特殊的那位招手。

    “孟子與啊,我这次可是特意带上你的!”

    “给我一点面子,可别跟商鞅吵架了!”

    孟轲淡淡说道,“明知道我跟独夫民贼相处不来,却还特意将我和他凑在一起,你就是故意的!”

    何博摊手,特别无辜的讲道,“你这个摆明了是在污蔑我!”

    “我只是不忍心看到你被商鞅抽打啊!”

    孟轲去世的时候,

    已经很年迈了。

    因为常年奔波,

    他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死去前更是衰败。

    但商鞅死掉的时候,却是可以打得其他死鬼嗷嗷惨叫的年纪。

    所以阴间的儒法之争,每每吵到动手的时候,总以儒家惨败而结束。

    没办法,

    批判的武器,总是比不过武器的批判。

    这句后世总结出来的真理名言,放在眼下也十分适用。

    各国变法多从法家集权之说,而轻视儒家的仁义、墨家的兼爱,也是同样的道理。

    而最近,

    双方又争辩起来,

    商鞅再次孟轲这个将老朽的后生,摁在地上打。

    庄周在旁边悄咪咪的做记录,觉得这场景着实应该列为《杂说》名篇。

    而他们所争辩的主题,便是“人性”——

    秦国的天命定下后,

    很多死鬼都在阴间谈论以后人间的情况。

    毕竟阴间是阳世的倒影,活人心思百转,是会对死鬼的生活产生影响的。

    谁也不敢保证,

    新社会的出现,新习俗的形成,不会波及到自己,让自己跟其他死鬼一样,迎来“阴寿”的尽头。

    而学者之间,

    大多不关注自己的能否继续存在。

    他们更加重视新社会的规则,希望可以从中推测出,新天地的面貌。

    可制定规则的,永远是人。

    人性是不可捉摸的。

    虽然商鞅一再强调,一统天下之后,改变法度是可以,但他本质上,还是习惯“以法治国”。

    他说:“法度的好处,已经得到了彰显,以后即便革新,也只要去掉严苛的制度,保留有利于治理的部分,然后人人遵守就好了。”

    “而且,天底下的愚人太多了,没有法度的约束和引导,他们哪里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他回复孟轲,“你自己不也曾经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吗?”

    “一个正常的国家,怎么可能没有法度呢?”

    孟轲就说,“关于法度和道德的争辩,我跟你已经讲过太多次了。”

    “我只是想要告诉你,道德是集体生活所总结出来的,是为世人所公认的规则,但法度却可以被一二之人制定。”

    “所以,谁违背了道德,世人就要排斥他;但违背了法度,就要有上下的区分了!”

    “君主也会有自己的私欲,谁能够保证他不会出尔反尔呢!”

    他们于是又争辩起来。

    即便此时被鬼神带来阳世采风踏青,也互相拉开了距离,以显示“道不同,不相为谋”。

    惠施在旁边摇头说道,“唉!我真是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总这么吵。”

    庄周告诉他,“讨论人性,这是人之道的根基啊!”

    自孔子提出“仁”这个儒家核心思想后,儒家的道想要继续行下去,就必须解释好“人性”。

    不然的话,

    谁能知道,什么叫做“仁”呢?

    但孔子当时,并不没有明确谈论这个东西。

    孟轲身为后一代的大儒,又身处百家争鸣的鼎盛之时,则必须给“人性”做一个定论。

    做什么是符合“人性”的,人何以跟野兽相区分呢?

    因此,

    在和告子的辩论中,孟轲正式提出了“人性善”的理论,用以讲述:

    “人”,何以为人。

    人之性也,

    有恻隐、明羞恶、生恭敬、明是非。

    分别对应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这四大道德。

    但是孟轲自己也曾说过,“道德”是世人所公认的,而不是人天生便具有的。

    人天生是什么样子?

    不是天生的东西,也可以称之为“人性”吗?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漏洞。

    商鞅便抓着这个漏洞,猛攻孟轲的薄弱处,气的小老头胡子一翘一翘的。

    何博想劝他们:

    这样吵,是吵不死人的!

    结果被儒法双方推到了一边:

    你都不是人了,

    就不要来谈论“人性”了!

    滚到一边的何博,因此惦记上了这件事。

    哼!

    他不是人,所以不能谈论“人性”,

    可别人行啊!

    鬼神伸出自己有形的大手,直接把死鬼们一把抓住,然后带到了阳世的兰陵。

    他们向着一处走去,正好听到有声音传来——

    “老、老师!”

    “人、人性是什么……什么东西呢?”

    年轻的声音磕磕绊绊的提出问题,然后就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回复他:

    “人性,是恶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