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 第417章 著书立作

第417章 著书立作

    中军大帐,灯火通明,赵倜于榻上缓缓睁开双眼。

    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自己在另外那个世界终于开始练武,而且晋境飞快,碾压天骄。

    就是还没觉悟记忆,始终有些不妥,也未知什么时候神魂方好苏醒。

    至于玉州城中,肯定要有事情发生,乌鸦描述铁匠铺对话内容,天下各方势力都将聚拢玉州,原因大抵只有两种。

    一种是商议大事,聚会盟誓,决断高低是非。

    一种则为有宝问世,或许稀世奇珍,罕见异宝,也或许是绝顶秘籍,神兵利刃,各方纷纷赶来争夺。

    第一种可能性不是那么太大,因为世家参与,必然惊动朝廷,如果是商议大事之类,怎好就这般不严不密,随意开口,被乌鸦那个废物听到?

    何况世家彼此并非十分和睦,能聚会商量什么?又言有门派势力,就更无从谈起,世家都是身数半在庙堂,不会与江湖门派有何好说。

    那么就是第二种了,玉州将有宝问世,且多半是神功神兵之属,才能引得风云聚会,世家江湖齐聚,说不定庙堂都来掺合一手。

    而玉州一地乃秦家势力,萧家与秦家不和,才担心会被对方或者盟友提前发现,动手驱赶出去。

    所以这才没有居住客栈,而是买了座铺子栖身,以为能够躲过探查,但也不够缜密,只能说玉州出宝的事情早便八方知晓,不算什么绝密了,秦家才没有大张旗鼓搜寻混入城中人等,否则也未必不会找到铁匠铺去。

    各处来人太多,势力混杂,秘密暗中早便泄露,无非是多来些时日踩点探听情况,真到宝物出现,想挡各方争夺极难,秦家没有必要得罪那么多人那么多家数。

    赵倜想到这里摇了摇头,又念及那黝黑窄细剑胚,虽然也不认得什么材质,但必然不是俗物,若是寻常生铁半钢之类,早便锈蚀空了,不会还能收拾出来,应该是一种罕见的打造兵器良材。

    玉州要出宝,自己在那个世界又开始习武,就不知道有无机会插上一手,攫取些好处?

    若是不习武也就算了,有多远躲多远,可眼下四照神功中成,桃花剑法练了十五式,未尝就没有些想法。

    他仔细计算了片刻,皱紧双眉,还是掌握的手段太少了,一门内功和一门剑法并不足够,除非……能将四照神功练至大成境界,形四道光柱护体,才好掺合一下,否则还是避而远之为佳。

    四照神功自己于那个世界辩不出优劣,其实乃是一门极其强大的内功,尤其大成之后,四柱护身,根本不下少林的金刚不坏体神功,甚或还将远远胜出。

    如此一来,暗中寻找机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不算有什么太大风险,怎么都会自保有虞,毕竟就算是杨家,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将此功练至大成吧……

    赵倜刚思索此处,体内幻阴真气忽然跃起,直冲进十二重楼第十层勾陈牢内,接着向上翻滚,竟意欲冲破第十一层螣蛇窟。

    十二重楼第十一层名为螣蛇窟,对应的劫难是忘情世间劫。

    赵倜见状急忙压住,接着缓缓收功,这时天色已经放亮,晨曦顺着大帐缝隙钻入进来,照得帐中光点飘浮,瞅去十分奇异。

    他静坐了片刻,然后叫人煮茶,喝完茶后收拾一番开始吃早饭,接着议事。

    每天上午必去诛仙剑阵前方看一眼,这日也不例外,前去观瞧过后已然正午,回去营盘各行其事,他则坐于帐中与王语嫣说话。

    王语嫣小声道:“殿下,我没与曾祖父说云霄的转世身份。”

    赵倜笑道:“不说便不说了,说了无益,虽属前世之事,却难保尴尬,影响亲情。”

    王语嫣露出担心神色道:“可曾祖父现在重练封神榜,一旦练成会不会将我等昔日榜上之人都收取上去?”

    赵倜看她道:“你曾祖父会不会变成前世模样,恢复成前世之人?”

    王语嫣道:“这似乎不能了……”

    赵倜道:“既然如此,还有何好担心的,你也不是前世之身了。”

    王语嫣犹豫道:“殿下,可封神榜乃是召魂之物,这神魂终归没变吧?”

    赵倜摇了摇头:“还是会有些变化的,否则为何不直接记忆苏醒,就如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今日方知我是我?”王语嫣闻言不觉露出一丝明悟。

    “正是如此,我以往曾与鸠摩智多次探讨,转世大抵分三种情况,一种是记忆永不复苏,胎中之谜永不得解,就是不知前世,只知今生,彻底活成另外一个人。”

    “第二种则是醒悟前身一切记忆,恢复一切神通法力,神归神位,仙归仙府,所有身份不变,俗世轮转这一遭,只不过当是历一场劫数罢了。”

    “第三种的情况有些特殊,就是所谓活出了第二世,不会直接醒悟前世记忆,要机缘巧合一点点觉醒,而也不以前世为本我,而是今生才是本我,不遵循前世之事,只修行今生的这个我。”赵倜缓缓说道。

    “殿下,我明白了,你是说我此刻乃是第三种情形,遵循今生,修炼今生,神魂与前世有些不同?”王语嫣道。

    “应该是转世过程前后出现意外,导致神魂产生些微变化,三位师兄应也同样如此,而且我怀疑通天师兄三魂分离,另外两魂没有转世,就是这个原因,其时必然洞悉了什么,不愿意失去本我才隐匿起来,此刻未晓是何形状。”赵倜沉吟道。

    “其实这也没什么,自古传说许多仙佛都是修第二世,第三世,乃至第九世,并不回归之前,只以最后修成那世算数为主,并不少见。”

    王语嫣点头道:“似是如此,道书佛经上确实不少转世之身修成仙佛的,不再言自己前世了,只谓这一世称尊。”

    赵倜道:“还记得我给你与阿朱她们说的猴子取经记吗?里面的金蝉子就是转世之身成佛,转世身唐僧被如来封为旃檀功德佛,依据是他取经成功的现世修行与功德,而非前世之身,不是金蝉子,甚或陈祎、江流儿等的身份。”

    “我想起来了,确实是这样的……”王语嫣思索道。

    “如来封授时称唐僧今功德圆满,强调的是当下的功行与果位,其前世为金蝉子,但受封时并不追溯前世,而是按成正果的现世成就论定,所以他是玄奘法师唐僧,那猪精猪刚鬣同样如此,今世为八戒,再也不是前世的天蓬元帅了。”

    赵倜道:“而上界下凡的神仙坐骑,仙佛亲戚,转世又有不同,乃是另外一番光景,最后都恢复了前世身份,重回天上了,是转世的第二种情形。”

    王语嫣想了想,道:“殿下,我怎么觉得自己主动转世,或者偷偷转世的都能恢复前世本我,而被迫转世,或者因为什么厄难险阻,或者旁的些不好的事情转世,都属于活出第二世的情形,符合第三种情况?”

    赵倜笑道:“确实此样情形,所以我才与鸠摩智认定第三种情况必然是神魂生出了变化,不认同前世行事作为了,虽然不知道究竟原因为何,但既然神魂生变,那封神榜也必然不会认了,且不说不与当日的为一张榜,就算同为一张,也不可能再吸上去了。”

    王语嫣露出一丝喜色,但随后便是一惊:“殿下,那岂不是说我与曾祖父,还有其他转世之人都遭遇到什么……”

    “不错,必然不是正常的转世。”赵倜摸了摸下巴:“或者遭逢什么大变,或者蒙受什么灾难,或者经历些难以想象无法猜测之险,不是正常平安的转世,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正常平安,圣人又怎会转世呢?圣人不死不灭,天道不绝,圣人而不灭……”

    赵倜说到这里忽然双眉扬起,似是想到什么,轻轻吐出一口气:“天道不绝,圣人不灭?!”

    圣人受天道庇护,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可以说天道存在一天,圣人就逍遥一日。

    如果真是遭逢什么变数,那未必只有圣人,而是天道,天道遇见了什么大变,才导致圣人纷纷转世求生?

    天道乃是宇宙规则之凝聚,盘古世界的天道本是混沌,后来鸿钧道人以身合天道,是为鸿蒙天道。

    看来问题未必是出在三清这些圣人身上,而是出在天道之上了?

    天道无事,自然庇护圣人,天道出事,圣人才会不保。

    可天道能出什么事情?

    “殿下……”王语嫣眼中露出错愕之色,也想到了这一点,不由望向赵倜。

    赵倜摇了摇头,目光深邃朝向帐外,这时盛夏,帐门向两侧挑着,可以看到远处草原青山,花草芬芳。

    似乎没有出什么事情啊,朝代顺延,人事代谢,江河流转,自周天子开国八百年以来,天下并无什么大事发生。

    那么……除非眼前根本就不是那片天,那片地,那个人世,那个宇宙了……

    “殿下,可在想之前的猜测?”王语嫣开口道。

    之前赵倜和慕容龙城、林灵素曾经推测过究竟发生何事,才导致圣人转世,仙佛纷纷陨落,其中有一种就是此世根本就非彼世,这个世界并不是盘古世界,不知是移花接木,还是李代桃僵了。

    但其中不少细节疑惑无法解释,不能最后笃定,可现在来看,答案却越来越往这上面靠近。

    “那个猜测最为贴近,只是为什么可能一模一样,几乎是分毫不差呢?”赵倜眯起双目,慢慢地道。

    “是啊,山河相同就已经够古怪,可殿下不是说人事也都一样吗,这人事为何也会相同?却甚为诡异了。”王语嫣纳闷道。

    “人事……”赵倜不由沉思,王语嫣其实是不知道人事是否相同的,甚至慕容龙城、逍遥子、林灵素都不知道,因为他们的梦只做到封神结束,便没有了后续。

    也就是说,他们只能对照史书去看西周开国之前是否符合,至于之后的和书上记载发展相不相同,已然并不了解。

    这个世上应该没有人了解,除了自己。

    抛开几样小破绽,没有封神之事任何传说,天空星宿一些神名缺失外,其余就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这种事情就和鉴定古玩一个道理,十个点有九个点相同,一百个点有九十九个点相同,哪怕一万个点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都一模一样,仿若孪生,但只要有一个点不一样,那就是赝品。

    任何的鉴定,鉴别真伪都是找不同,而不是找相同。

    浩瀚星空,只要有一颗星不对,那这星空就是假的。

    苍茫大地哪怕有一棵树异常,那这地就是伪造的。

    现在,只是不知道什么人,伪造了这个世界,缘何起因,是何目的。

    赵倜站起来,走出门外,抬头仰望天空,几丝白云疏淡,一轮烈日西行,微风徐徐吹来,天还是天,风还是风,就是个真实无二的世界。

    他面无表情转身回帐,一拂袖,落下帐帘。

    朦胧中,看见王语嫣双眸扑闪,声音幽若黄莺啼鸣:“殿下,我,我点灯……”

    赵倜没有说话,走过去轻轻将对方揽入怀内,口中轻轻道:“或许,真的全都是虚假啊……”

    “我,殿下,可我们是真的啊……”王语嫣呢喃,仰头看赵倜,黑暗中四目相对。

    “你是真的,但我却未必……”赵倜心头忽然升起一丝迷茫,这是从未有过之事。

    些年来,处心积虑,谋算万千,几乎算天算地,却并没有算过这个世界虚伪之事。

    虽然眼下般般种种尚没有脱出掌控,却总是有些怅然若失,毕竟事情开始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而走了。

    “殿下是觉得早没料到这点吗?”王语嫣将脸颊贴在赵倜胸膛之上,握住他的手:“奴家素闻古语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殿下是智者,若有一失怎好自责,毕竟世上哪有完美无瑕,日月都不得无缺,何况人事呢……”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世事无常,难保万无一失啊。”赵倜摇了摇头。

    “殿下,就是这样的……”王语嫣低声道。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大衍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天遁其一,微妙不可穷尽,有生于无,无中生有,观物取象,万物合一……”赵倜喃喃地道。

    “殿下在说什么?”王语嫣道:“似乎很是玄妙。”

    赵倜这时一扬袍袖,帐中烛台灯火尽数点燃,照得一片明亮。

    “本王要著一部书。”

    “殿下要著什么书?”王语嫣羞涩地松开他,退后一步。

    “嫣儿给本王铺纸研墨吧。”赵倜点了点头,微微一笑:“红袖添香可好?”

    “好,好,奴家这就伺候殿下着笔著作。”王语嫣莞尔道,随后片刻将桌案整理完毕,笔墨纸册摆好。

    赵倜走至案后坐下,微微闭眼五六息,随后睁开,拿起狼毫蘸饱墨汁,在册页封面上工工整整书下两个大字,写的乃是……儒经!

    儒经二字刚成,忽然帐外天空一道金色闪电划过,霹雳之声不绝于耳,刚才还响晴的天气,忽然间便大雨瓢泼而下,霎时仿佛天倾。

    赵倜手上笔微微一滞,嘴角不由轻轻扬起,王语嫣小心翼翼翻开册页,他再次落笔了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