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 第750章 守夜人出动

第750章 守夜人出动

    “惯例?!”李彻直视过去,怒极反笑,“好一个惯例!”

    那王德贵抖若筛糠,不敢直视李彻。

    李彻见他这怂货模样,更是气急,一脚蹬了过去。

    “喝兵血!吃绝户!吃到为国捐躯的烈士遗孀头上,让二十四岁的妇人活活熬成老妪!”

    “再看看你,吃得肠肥脑满,哪里还有半分奉国军人的模样?!”

    李彻将王德贵踩在脚底,转头怒视赵康:

    “赵康,这就是你们三师的惯例?这是我奉军的惯例?!”

    赵康闻言,面露苦涩。

    此事他的确不知情,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想到过会有这一茬。

    奉军的将领多为军功擢升,甚至不少都是火线提拔,真正从底层军官杀上来的选手。

    让他们冲锋在前,听令行事,自是办得漂漂亮亮。

    可若是让他们管理军务,尤其是处理将士抚恤这种杂务,基本都是推给下面的人处理。

    赵康就是这等人,他只管打仗,其他事情都由下属处理。

    但一句不知情,就能免了罪责吗?

    当然不能!

    赵康虽然不知情,但王德贵孝敬他的那一份,他可是次次都没落下。

    只是赵康神经大条,根本不在意手下贿赂自己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方才落得如今苦果。

    见赵康跪倒在地,一副认罪认罚的模样,李彻脸色更加难看了几分。

    他记得赵康,是个猛将,也是个忠心之人。

    如今赵康被牵扯到贪腐之中,李彻也不忍心看到。

    说到底,军队是他的基本盘。

    整个奉军名义上分为各个军区,又有诸多派系和出处,但实际上的老大就只有一人——奉王李彻!

    李彻此刻甚是后悔。

    自己还是懈怠了,只是一味地强军,却忘了对军队进行该有的管控。

    李彻转身去,声音冷得吓人:“霍端孝!”

    “臣在!”霍端孝上前一步。

    “持本王令牌,封锁三师师部,三师所有将领、军需官、文书,原地羁押。”

    “无本王手令,任何人不得离开军营半步!违者,斩!”

    霍端孝拱手道:“喏!”

    “查封三师所有账册,尤其是抚恤、军饷、军需物资账目,一页也不许少,全部呈到兵部。”

    李彻冷然看向三师军官人等,一字一句道:

    “给本王查,从三师内部,到军部转运司,所有经手过抚恤金发放的官吏,都要彻查!”

    “敢在这上面伸手的人,一个一个都给本王揪出来!”

    “本王倒要看看,这张‘惯例’的网,到底有多大!这群喝兵血的人,心到底有多黑!”

    霍端孝再次应答,接过令牌:“臣,遵旨!”

    众人看到这一幕,心中皆是唏嘘不已。

    他们已经预料到,这怕是奉国建国以来,最大规模、最严厉的一场整肃风暴。

    从这小小的三师驻地,席卷整个奉队乃至朝堂,天知道会牵扯到多少人。

    赵康面如死灰,瘫倒在地,身后众多军官也是如丧考批。

    他知道自己完了,但如今他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三师。

    经历这场清洗,三师的管理层肯定会大换血,番号能不能保留下来都是个问题。

    “殿下......”赵康哭得泪如雨下,看着不远处的李彻。

    李彻冷冷看了他一眼,恨铁不成钢:“赵康啊,赵康......你是逼着本王当汉高祖啊!”

    李彻口不择言,将这个世界不存在的刘邦都说出来了。

    赵康虽然听不懂,但也能从李彻的语气里察觉到决绝之意。

    此事,必然不能善了。

    他刚准备再说些什么,秋白、赢布已经一左一右上前,将其押走。

    其余面无人色的三师军官,也被亲卫迅速控制、押走,其中坦然者只有少数,大多数人都是面露恐惧。

    校场上的士兵们已经停下操练,一副茫然无措的模样,看向这边。

    李彻站在寒风中,胸中的怒火与痛心交织,几乎让他眼前一黑。

    “走!回奉天殿!”

    。。。。。。

    奉天殿内,炭火烧得噼啪作响。

    李彻面沉如水,端坐于上座,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扶手,砸得下方肃立的重臣们心中沉闷。

    从三师驻地回来,李彻胸中的怒火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燃愈烈。

    那句话说得好,当你看到蟑螂的时候,满屋子都是蟑螂了。

    三师的问题绝不可能是个例,只是刚巧被自己撞见了而已。

    当然,李彻也清楚,贪腐之事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现代都做不到,古代更做不到。

    让李彻气愤的是,这群人竟然敢对烈士家属的抚恤金下手!

    贪墨军饷,士兵尚可反抗。

    动了军需物资,也有兵部复查。

    可接收抚恤金的都是孤儿寡母,他们没人撑腰,只能默默咽下苦果。

    牺牲战士流血又流泪,这种事情绝无饶恕之理!

    “今日之事。”李彻的声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诸卿以为,当如何处置?”

    文载尹性情最是刚正,率先出列,声音沉痛:“殿下,老臣以为此风绝不可长,当严查,彻查!”

    “喝兵血,贪抚恤,动摇国本,挫伤士气,其罪当诛!”

    “无论涉及何人,官居何位,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唯有如此,方能震慑宵小,以儆效尤!”

    “文老说得没错,查自然要查。”李彻的目光扫过众人,“但,如何查?”

    烫手的山芋扔过来了,众人一时间却是不敢出头去接。

    这可是军队啊,殿下最大的仪仗,万一稍有不慎......

    最终还是诸葛哲沉吟片刻,出列奏道:

    “殿下,军队系统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或可先令各军主官自查自纠,限期上报。”

    “同时,命刑部介入,抽调精干吏员组成专案组,根据各军上报情况及匿名举报线索,锁拿犯案将官。”

    “如此,或可避免引起全军过度动荡。”

    作为王佐之臣,诸葛哲的建议偏向稳妥,试图在整肃与稳定之间寻找平衡。

    这也是大多数官员的立场,如今奉国蒸蒸日上,大家都在求稳。

    或者说,只有奉国稳定了,臣子们的位置才能牢固。

    奉国外敌环伺,大庆立储风波欲起来,在这个节骨眼上,没人想要把军队往死里得罪。

    李彻闻言,却是微微皱眉,不置可否。

    诸葛哲的顾虑他明白,处置这些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将领,他才是最不舍的那个。

    但是,军队系统本就封闭,外人难以插手,刑部的那些捕快、吏员多为奉军将士负伤退下,不少人本身就有军中背景。

    让他们去查昔日的同袍甚至上官,其结果可想而知。

    刑部尚书王四春一听要把这烫手山芋扔给自己,脸立刻皱成了苦瓜。

    但他也没有出言反驳,只是默默应承下来。

    虽说他哥王三春是军中大佬,他自己也是罪徒军出身,但王四春本人没有太多带兵打仗的经历,与军队之间的牵扯不深。

    说到底,他王四春是忠于殿下的,若是殿下让他打前阵,他绝无二言。

    李彻看了王四春一眼,缓缓开口:“让各军自查,万一他们彼此包庇,推出几个替罪羊羔,销毁账册证据,不了了之怎么办?”

    “王四春,你刑部可能接下这个担子?!”

    王四春苦笑道:“臣,不敢妄言,确有难度。”

    文载尹眉头紧锁:“殿下的意思是,此事难道就此作罢?”

    “作罢?”李彻摇头,“本王说过,要一查到底!”

    目光转向侍立在殿柱旁的秋白:“秋白!”

    “属下在。”

    “召,守夜人指挥使张震。”

    ‘张震’二字一出,殿内众人皆是面色微变,眼中闪过惊惧之色。

    守夜人作为奉王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刀,一直以来都是锋芒向外。

    在明面上,守夜人的职能不过是潜伏于大庆之中,刺探于周边列国。

    亦有部分精锐化身影子,护卫李彻、李霖及奉国重臣的安全。

    其存在在基层官员中名声不显,但对于奉国高层而言并非秘密。

    如今,殿下竟要将这把利刃调转过来,对准自己人?

    这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想起,前朝那些令人闻风色变的特务机构。

    包括大庆的锦衣卫,在李彻的调教下已经是人人喊打,但也令所有人感到畏惧。

    如今锦衣卫之事,要在奉国上演了吗?

    一时间,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不多时,一阵几乎听不见的脚步声传来。

    一个身形瘦削、面容普通地扔进人堆就找不到的男子,无声无息地走入殿中。

    却见他步履轻捷,眼神平静地对着御座上的李彻半跪行礼:

    “臣,张震,参见殿下。”

    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多余的话语,但他一出现,殿内的温度仿佛又骤降了几分。

    李彻也没有半句寒暄废话,直接下达命令:

    “霍端孝!张震!王四春!”

    “臣在!”

    三人齐齐出列。

    “由你三人总领全军贪墨抚恤一案,霍端孝统筹全局,兵部提供所有档案名册及必要支持。”

    “张震,由你守夜人为主力,负责侦缉、取证、锁拿所有涉案人员,无论其职位高低。”

    “王四春,刑部负责提供律法支持,审理案卷,核定罪责,并做好接收、关押人犯之准备。”

    李彻的目光如同实质,压在三人肩上:

    “奉国全军,自旅级单位以上,给本王彻查!一查到底!不得有丝毫遗漏,不得有任何人情徇私!”

    “本王要看到真实的账目,要听到确凿的供词,要拿到染血的赃款!”

    “你三位,可能办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