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宸二十一年十月十七日,景宁女帝登基,当年,改元熙和。
其夫商行聿,封元宸皇夫。
并大赦天下,免徭役赋税三年,归回三州免徭役赋税六年,以全民生休养。
百姓得知,山呼万岁。
但有一些人,却是例外!
叛贼祁书羡虽已处决,但其在大理寺中,曾招认原西南军副将袁浩两大叛国罪行——
其一,乃戕害镇国大将军之子韩子安,致其身残、数十年流离未归,直至临州洪灾被盛世堂意外解救,得以归来;
其二,勾连金国,于战中受祁书羡及金国胁迫威逼,偷运西南军服出关,并与其里应外合,致使定襄关轻易被攻破。
大理寺卿方鸿志又根据袁浩及袁家其他人证词,追根究底,一路查办。
最终,竟查办到被迫致仕的太尉王烨身上。
早朝,方鸿志当众奉上袁家众知情人的招罪供词:“臣求陛下示下,此案件是否继续追查下去!”
盛知婉看后,丝毫不意外。
不仅仅是祁书羡的供词,还有晁家众人为求宽大供出的王烨这些年“罪行”。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做这些事对王烨本人并无利益,他乃文臣,镇国将军府是武将。
除了镇国将军府之事,还有其他曾跟随皇祖先帝的大臣,在盛琰宸继位后也先后被各种理由罢黜、处置。
朝臣们面面相觑。
盛知婉坐在龙椅上,目光轻扫:“查!镇国将军府为晟国鞠躬尽瘁,功臣良将,绝不可使其寒心!”
“是!”方寺卿应下。
当日,王府被围,王家主子皆被请入大理寺审问。
或许是知道大势已去,这次,王烨并没太多的顽抗,只求能见景宁帝一面。
盛知婉得知消息亲自去了。
大理寺准备好了座椅茶水。
王烨一身素服被带进来,脚上锁链作响,半白头发散落身后。
见到盛知婉,他苦笑一声,随即行礼:“陛下之能,老臣拜服。老臣自认为精明了一辈子,没想到有朝一日竟会在陛下身上看走了眼。”而这一走眼,便是满盘皆输。
盛知婉也看着他:“王太尉应该知道,朕想要什么。”
“……”王烨沉默片刻:“老臣手中的确有先帝下令的密旨和证据,只是……老臣也有个要求,求陛下答应。”
“你说。”至于答不答应,要看他所求是什么。
“老臣所做之事,只有老臣和几个心腹清楚,求陛下……饶过王家妇孺稚子。”
“朕本就不打算牵连无辜之人。”盛知婉颔首。
王烨闭了闭眼。
三日后,曾任太尉的前国舅爷王烨,于狱中揭露盛琰宸得位不正、戕害前先太子一事,更数举盛琰宸登位后,借他之手除去对他得位有异议的老臣若干。
不止是让袁浩对韩子安动手,当初为盛琰宸在临州善后、处理唐家满门,也是王烨手笔。
除此事外,还有盛琰宸在位期间为获取军资,纵容地方官员私下抬高官盐价格、算缗告缗的行径数不胜数。
更有数次刺杀新帝,想要以绝后患!
此事一出,举国震惊。
彼时,盛琰宸依旧居于偏殿,经过太医院诊治,这几日,他情况倒好了一些。
朝臣、皇子都靠不上,不就是因为他身体不行,所以转投盛知婉吗?
盛琰宸绝不是轻易服输之人,他准备再养养身体,等到能说话了,便找个小内侍让对方去找国师。
自己的身体别人没办法,国师肯定是有办法的!
他心中有了期盼,服药治疗都很积极的配合。
今日已经能够说些囫囵话了。
再过几日……
就在盛琰宸如此安慰着自己时,大批内侍忽然涌入偏殿。
盛琰宸错愕地瞪大了眼:“嗬嗬!嗬嗬嗬!!”
大胆!滚出去!
可惜,没人听得清。
太皇太后在这批内侍后,缓步走了进来,随着她的靠近,盛琰宸脸上露出防备和恐惧。
“嗬嗬嗬!嗬嗬嗬嗬嗬……”盛琰宸拼命挣扎着。
太皇太后不急不徐,最后立定在他面前:“盛琰宸,哀家此生最后悔的事,便是答应你母妃将你养大。哀家自问待你不薄,但你恩将仇报,为了皇位、竟残害我儿。”
“好在天理昭昭,报应不爽!你可知今日,王烨亲口揭发你做的那些丑事,残害忠良、害民敛财……”
“嗬嗬嗬!”
不可能!
盛琰宸眼珠子都要瞪出来,像条濒死的鱼。
太皇太后居高临下看了好一会,才继续道:“婉儿……哦,如今哀家的婉儿已经是新帝,她已对外明诏你的罪行,将你降为幽炀县公,永生圈禁,今日……你便得从这紫晟宫内搬出去了。”
“嗬!嗬嗬!”
不!不要!
盛琰宸被人抬起来,从一言九鼎的帝王到最为低等的县公,一路上无数内侍听着那阵阵不绝的嗬嗬声,面上虽没表现,心里却忍不住嗤一声活该!
同时,也在心中赞新帝仁德,如此情况,居然都没赐死对方!
不过,这好意盛琰宸肯定是接受不了,因为到了圈禁他的府邸,只有寥寥几位宫人侍奉。
说是侍奉,也只是让他能够活着。
痛苦挣扎又满含不甘的活,可比一刀子闭眼,要痛苦多了!
随着盛琰宸被圈禁的同时,王、晁、袁几家主犯也都被按律处置。
王烨及王家其他经手为盛琰宸办过脏事的族人尽数处斩;先皇后削发为尼,前往皇家寺庙清修;王家其他族人流放原籍。
晁海、晁秋月、晁秉和等众皆处斩,晁家拉拢的官员根据行事,按律判罚;
袁浩袁景卓父子、袁家家主以及其他几位主事者,皆被处斩……
一番清算后,盛琰宸留在宫中的一众嫔妃和皇子公主都有些惶恐不安。
先帝都不是先帝了,她们这些人可怎么办?总不能……也跟着去别府圈禁吧。
好在新帝并没有迁怒到她们身上,几个已有子嗣的中高位妃嫔纷纷被封了太妃,至于没有子嗣的若是愿意,亦可选择归家。
只可惜,愿意选择归家的妃嫔少之又少。
倒是丽太妃,额外求了恩典,带着刚出生不久的春明公主搬去了盛芫淇的安乐亲王府。
原本,她是不准备带着春明公主的。
盛知婉登基大赦天下,原本冷宫内的严文莹也恢复了才人身份,丽太妃再喜欢春明公主也不好将她强行养在身边。
别最后养大了,得知自己是被从亲生母妃那抢来的留下祸根。
有了太皇太后的教训,丽太妃谨慎的很。
但没想到,严文莹根本不愿承认自己生过一个女儿!不仅如此,严明义还找到盛知婉为其求情,想要带严文莹回府。
既然如此,丽太妃便也不客气了,顺势将春明公主记在了自己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