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貌美阿姨的男护理,爽翻了 > 第六百七十七章 公益阅读

第六百七十七章 公益阅读

    “太好了,”苏木笑着说,“咱们把这些视频同步到漫改的官方账号上,既能给公益活动引流,也能让更多人知道《梅下猫语》的创作原型来自救助站,增加作品的真实感。”

    “对了,王丽组织的文旅博主采风活动,你要不要带呆胶布来乌镇?让博主们也拍拍救助站的小猫,多宣传宣传,说不定能帮更多流浪动物找到家。”

    邢梦洁立刻答应:“我肯定去!呆胶布最近胖了不少,正好让它出镜露个脸,给救助站涨涨粉。”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圆桌旁吃晚饭。

    崔姐做了一桌子江南春菜。

    香椿炒蛋、腌笃鲜、荠菜馄饨、马兰头拌香干,每一道都带着春天的鲜嫩。

    苏锦一边吃着馄饨,一边跟大家说京大的趣事:“我们系里现在都在讨论《梅下花事》,连植物学的教授都在课堂上夸这本书,说里面关于腊梅品种的描述特别专业,还让我们多向李默学习,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小说创作,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才有特色。”

    徐佳莹给苏木夹了一筷子香椿炒蛋,轻声说:“你下周去京大讲座,正好跟学生们聊聊怎么从生活里找灵感,就像你当年写《巷尾旧事》里面的很多细节,都是从咱们身边的日常里来的。”

    “现在咱们在江南,院子里的腊梅、河边的乌篷船、镇上的早市,都是能写进故事的素材,让学生们知道,好的创作不一定需要惊天动地的剧情,真实的生活细节最能打动人。”

    好的艺术,永远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

    天马行空的快餐文永远都只会在那一时,图那一时的快感,可过些天,你甚至连大体剧情都会想不起来。

    可贴近生活的东西,就像是一杯老酒,越品越香,不时都会拿出来回味。

    苏木点头,忽然想起一件事:“对了,梁荷老师昨天跟我打电话,说她把《梅下花事》推荐给了唐建导演,唐导看完说这书的‘慢节奏生活感’很适合改编成短剧,想下周末来乌镇跟李默聊聊改编思路。要是能成,咱们网站的IP开发又多了一条路,不仅能漫改,还能往短剧方向拓展,给新人作者更多盼头。”

    正聊着,秦玉明的消息发了过来,附带一份投资意向书的截图:“苏总,之前王丽姐联系的那家文化投资机构,今天主动联系我,说想追加一千万投资!他们看咱们三月的数据回暖,还看到《梅下花事》的传播热度,觉得咱们网站的‘内容+文化’路线有潜力,想跟咱们长期合作,这笔钱主要用于网站的IP孵化中心建设,还承诺不干涉咱们的内容运营。”

    苏木把消息念给大家听,王丽笑着举起手里的果汁杯:“我就说你们能成!当初我跟机构负责人推荐你们的时候,就说苏木做事情踏实,不搞短期投机,知道深耕内容和作者,肯定能把网站做好。现在看来,我的眼光没差!”

    徐佳莹也笑着说:“有了这笔钱,咱们就能把之前想做的‘作者创作扶持基金’建起来,给优秀的新人作者发创作补贴,还能请专业的编辑帮他们改稿子,让好故事走得更远。”

    夜深了,王丽和王元珊、江源团队陆续散去,院子里恢复了安静。

    只剩苏木和徐佳莹坐在廊下的秋千上聊天。

    徐佳莹轻轻靠在苏木肩上:“你看,咱们当初那么担心的危机,现在反而成了转机。不仅网站稳住了,还多了这么多合作机会,跟京大的实践基地、跟周慧的汉服联动、跟唐导的短剧合作,甚至连江南的腊梅文化,都通过小说和漫改传出去了,让更多人知道乌镇的美。”

    苏木心里满是踏实,听到徐佳莹这话,从心底生出了一种感慨:“其实最该感谢的是身边这些人,梁荷老师放下自己的创作,抽时间给新人改稿子,江源团队为了还原江南细节,一遍遍来乌镇采风,王丽、周慧不图回报地帮咱们联动推广。”

    “还有京大的学生、救助站的邢梦洁,甚至是老木匠、崔姐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人,都在默默帮咱们。是大家一起搭把手,才让咱们渡过了这个难关。”

    他顿了顿,又说:“等《梅下猫语》漫改预告片上线,咱们就组织一场江南春日宴,邀请所有帮过咱们的朋友来乌镇,梁荷、唐建、周慧、邢梦洁,还有京大的陈教授和学生们,大家一起在院子里赏梅、吃春菜、聊故事,也算给这段时间的努力一个交代,也给咱们的江南生活,添一段热闹的回忆。”

    苏木是真的从心底感激这些朋友,家人,没有他们,这次的难关不会这么容易度过。

    而他和徐佳莹,此时此刻也不会坐在这里聊天。

    徐佳莹眼睛亮了起来,轻轻晃了晃秋千:“好啊!我还要跟周慧商量,做一批漫改同款的春装汉服,淡绿色的襦裙配腊梅刺绣,让大家穿着汉服在院子里拍照,肯定特别好看。”

    “明年春天,咱们再在院子里种几株不同品种的腊梅,有素心梅、磬口梅,等它们开花了,说不定又能催生出新的故事,比如《梅下花事》的续集,写主角在春天给不同品种的腊梅杂交育种,多有意思。”

    苏木点头,抬头看向院角的腊梅枝。

    夜风拂过,花瓣轻轻颤动,仿佛在回应他们的期待。

    这场危机不仅没打垮他们,反而让团队更明确了方向。

    做有温度的内容,传扬江南的文化,让更多人在故事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安稳。

    这也算是应祸得福了吧?

    好在也总算是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果然,苏木心里想,坚守初心不容易,但一定是正确的。

    未来,他会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在江南的暖阳与花香里,书写更多关于热爱、陪伴与成长的故事。

    就像院角的腊梅,来来往往,冬去春来,每年春天都会如期绽放,带来新的希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