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182章 甲级保密京西宾馆,我们还在想你都做出来了?(二合一章)

第1182章 甲级保密京西宾馆,我们还在想你都做出来了?(二合一章)

    “京西宾馆?那在海淀呢!”听到小老弟的话,方言还没回答,老丈人就说道。

    丈母娘也说道:

    “就是,从这里开车过去都要半个小时,一来一回路上都要一个小时。”

    “现在都九点过了,过去再回来,那不得凌晨了?”

    “明天还要开会呢!”

    他们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这会儿时间太晚了,让方言就不要过去了。

    方言想了想说道:

    “既然谢老问了,那就推不掉,还是得过去。”

    众人一想也是,亲自询问方言是否需要前往,这就已经暗示了会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那就去吧!”朱霖对着方言说道。

    方言点了点头,然后对着小老弟说道:

    “我开车过去,你直接给谢老那边说,我马上就过去。”

    方晨听到方言的话后点了点头。

    说完方言就要去协和取车,这时候老丈人对着方言说道:

    “还去协和取什么车啊,直接开这辆!”

    说着就把车钥匙递给方言。

    方言摇头拒绝道:

    “不了,我还是开我那辆吧,主要是那车里放着一些资料什么的,到时候还可以给他们看。”

    说着方言就去开车去了。

    开上车就朝着京西宾馆而去。

    要说这个京西宾馆,在1978年主要负责承担重要会议相关工作,年底敲定改开的大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这地方方言前世的时候就知道,它位于HD区羊坊店路1号,与中华世纪坛、中央电视台、军事博物馆隔街相望。

    同时这个地方也是部队的内部宾馆,是举行高规格大型重要会议的场所,被誉为“最安全的宾馆”和“会场之冠”,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举行。

    能够被邀请到这里的人,除了他们自己人,就是军方有些关系的。

    其实之前方言本来以为他们会被安排在远望楼宾馆,同样是在海淀,但是这里交通更加方便一些,靠近北理北影这些地方,而且从机场到这里比较近,公交车路线也多一些,方便到故宫颐和园这些地方。

    车从协和门口拐出来,方言看了下时间,已经九点半了。

    前段时间有侨商说协和外边路灯不够亮,也就随便说了一嘴,结果这几天都在换新灯泡。

    新换的灯黄澄澄的光把路面照得像铺了层金箔。

    东单北大街上没几辆车,偶尔有辆二八自行车从旁边掠过,车铃“叮铃铃”响得清脆,骑车人穿着工厂保卫科的军绿色服装,也不知道是下班的还是巡逻的。

    过了东单路口,长安街的路灯更高更亮,两旁的国槐把影子投在地上,恍惚间像幅晃动的水墨画。

    这大街上没有人,方言有种来到某个单机游戏的即视感。

    路边的建筑大多黑着灯,只有电报大楼的钟楼还亮着,巨大的指针在夜色里慢慢挪,“当”的一声报时,惊飞了树梢上的夜鸟。

    往西开了两站地,突然撞见一队战士在巡逻,军绿色的身影排得笔直,解放鞋踏在地上“咔咔”响。

    方言放慢车速,看着他们走过。

    快到复兴门时,周围就只有方言一辆车,连个鬼影都没有,就连蝉鸣鸟叫都没了,除了方言车的引擎声和呼呼的夜风,眼前的世界安静的很诡异。

    方言终于忍不住打开了车里的收音机。

    电台里正在播放越南那边的华侨被撵回来的事儿。

    一切都像是有迹可循起来。

    过了复兴门桥,路面突然宽起来。远处的军事建筑物穹顶像个黑沉沉的馒头,只有门口的哨兵岗亭亮着盏孤灯。

    旁边的公交总站停着几辆车,车身上的牌子被风吹得晃悠,车厢里黑黢黢的,像卧在路边的铁盒子。

    在快到京西宾馆时,路边的树少了,换成了高高的围墙,墙头上的铁丝网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接着终于到了门口。

    在这里,门口的哨兵拦住车,手电光扫过来,方言摇下车窗,拿出自己的证件,报了名字和单位。

    哨兵检查证件后,递给方言后,“啪”一下敬了个礼,然后转身拉开了铁栏杆。

    车刚拐进宾馆院子,就见两栋灰砖楼静悄悄的,除了楼下大厅只有二楼的几个窗户亮着灯,窗帘拉得严严实实。

    京西宾馆主要有两栋苏式建筑,一栋是主楼,楼高十三层,建筑面积58864平方米,曾是市最高建筑。

    1层为大堂,2至12层为客房,13层为包房和餐厅。

    除此之外还有一栋地下三层,地上十二层的会议楼,也是苏联风格建筑,每一层都有数十间大小不同的会议室,环境极为安静,是首长经常开会办公的区域,被划分为甲级安保区,采取严密的保卫措施。

    除此之外,在更远的地方还有个大礼堂,可以容纳1300人同时开会。

    这里各类会议室共60余个,大、中、小型餐厅30个,可同时提供2000人就餐。

    并配备了台球室、健身房、乒乓球室等娱乐设施。

    停车场空气里飘着煤烟味,混着路边松树的清香,方言熄了火,听见远处传来几声军号,大概是哨兵换岗的信号。

    他这会儿感觉空气里都有种紧张的氛围。

    关掉收音机,熄火取下钥匙,方言带着《南洋本草通诠》朝着京西宾馆主楼走去。

    来到宾馆主楼大厅门口,方言见到正厅里面有几个穿着军装的人,像是正在办理入住的手续。

    方言走进去后,就听到对方在用山东话和前台交流。

    看到方言进来,几个人看了他一眼,发现不认识又开始继续交流起来,方言听了一下好像是在问这边离开的军列的日子。

    方言站在他们后面,等着他们问完自己再打听广州那边医生的事儿。

    这时候前台一个女同志看到了他,仔细辨认后问道:

    “是方言同志吗?”

    方言一怔,旋即回应道:

    “是我!”

    对方对着他说道:

    “那还请您跟我来,刚才首长已经说了,您到这里后,我带您上楼去见广州来的同志。”

    刚跟着女同志往电梯口走,方言敏锐的发现脚下水磨石地面光可鉴人,却在离墙面半米处留着道浅痕,像是常年有人沿着固定路线行走磨出来的。

    走廊里的灯是声控的,却比寻常声控灯灵敏得多,两人脚步声刚起,头顶的灯泡“啪”地亮了,走到下一盏灯的范围,前一盏又准时熄灭,光线像跟着人移动的安全区。

    “这边请。”女同志的声音压得很低,手指在电梯按钮上按了三下,先按“#”,再按“7”,最后按了个没标数字的按钮。

    电梯门缓缓合上时,方言瞥见角落里站着个穿便装的男人,双手背在身后,裤脚却露出半截军靴,视线始终落在电梯显示的楼层数字上,和方言对视一下后,他撇开了视线。

    这里的安保还挺严密的,方言心里想到。

    电梯里没有楼层按键面板,只有女同志手里那串钥匙上挂着的金属牌,她把牌子贴在轿厢壁的感应区,“嘀”的一声,楼层数字才开始跳动。

    上升时几乎听不到杂音,方言盯着门缝里闪过的光线,没有说话,只是等着电梯上升。

    到七楼一出电梯,迎面就是道厚重的木门,门框上嵌着块小牌子:

    “临时甲级区域,凭证入内”。

    守在门口的哨兵接过女同志递来的单子,又对照方言的证件看了三遍,连证件照片的边角磨损都仔细核对了,才侧身让开:“请进,里面的同志等您一会儿了。”

    方言指了指他手里的证件。

    对方说道:

    “待会儿您离开的时候,我会给您。”

    方言点了点头,倒是没觉得奇怪,后面他们的秘方研究所也打算这么搞。

    地上还好说,地下就是这种安保级别,甚至还有更先进的东西。

    走廊两侧的房间门都关得严严实实,门牌号是用红漆写的数字,没有“701”“702”这样的编号,只有“甲一”“甲三”。

    路过一扇虚掩的门时,方言听见里面传来对话的声音,接着立马就有人把门给关上了,声音一下消失,方言这才发现,连门缝都被密封条堵死了,像是把整个房间都裹在了真空里似的。

    “这里的规矩是,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看的别看。”女同志在前面轻声提醒,脚步没停,“房间里的电话只能打内线,窗户是固定半开的。”

    走到“甲五”门口,女同志敲了三下门,节奏是“轻重轻”,门里立刻传来回应:“请进。”

    推门的瞬间,方言闻到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比医院的味道淡。

    “哟,人来了!”

    方言最先看到的是谢老,他老人家居然不光是传信的,人还在这里,房间里还挺大,坐了好几个熟悉的人在这里。

    “邓教授!”

    “黄教授!”

    “刘教授!”

    “司徒教授!”

    “梁老!”

    “赵老!”

    “靳老师……”

    “沈哥!”

    方言一个个的打招呼,邓铁涛,黄耀燊,刘仕昌,司徒铃,梁乃津,赵思兢,靳瑞,甚至还有邓铁涛的徒弟,上次和方言在飞机上救人的沈怀民也到了。

    邓铁涛对着方言说道:

    “这么晚还把你叫过来,真是过意不去啊!”

    “哪里的话,邓教授您太客气了。”方言笑着说道:

    “能和各位前辈一起琢磨事儿,是我的福气。”

    这时候邓铁涛也没客套了,开门见山对着方言说道:

    “这次找你来,主要是明天的会不同寻常,台下坐着的都是部队高层,不单单是听咱们讲中医,更是看中医能不能给战士们保命,这机会抓不住,往后想再有这么好的机会就难了。”

    “上次我们编撰的那本手册现在已经下发到南方的部队个连队了,反应是相当的好,这是中医的一次机会,能够得到军方的肯定,能够帮我们巩固在医疗体系的话语权,是个你这次给我们争取来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最好是和军方谈定后续的各种合作项目。”

    “我们来之前已经讨论好了一些项目,这次过来就想让你也看看,你毕竟是创造这次机会的人,所以我们应该通知你,过来和你通一通气,免得明天我们没那么多时间讲。”

    方言恍然。

    邓铁涛说完还看了一眼谢老爷子,并说到:

    “谢老同志聊天的时候说过,之前他是不相信中医的,是在你手里治疗过后,他才开始相信中医,这次他也可以帮我们说说话。”

    谢老听到这话,说道:

    “我是想让好的中医走的更远,队伍里相比外边,还是要干净的多,没那么多的牛鬼蛇神,如果能够把好的中医推广,让更多的战士受益,我当然是义不容辞,所以今天碰到他们聊了一会儿后,我就给你打电话了。”

    方言看了看老谢,这位之前可是“只相信方言,不相信中医”的人,今天居然被邓铁涛说动了,这岭南中医魁首嘴上功夫也不差啊!

    这时候,黄耀燊教授已经递上来一个小本,说道:

    “这个是我们拟定的项目,你看看吧。”

    方言接过小本,看到里面写的内容,最开始就点名了主题:这次会议涉及“部队高层”,目标是让中医在军队医疗体系中得到认可,为战士提供医疗保障,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帮助中医巩固在医疗体系中的话语权。

    接下来才是他们的项目。

    总共分成五大版块。

    军事训练伤防治项目,热带战区传染病防治计划,战地急救中医协作体系,军用中成药研发与标准化,军队长期健康管理项目。

    方言翻开看了起来。

    第一个大板块块儿里,军事训练伤防治项目,是针对军事训练中常见的跌打损伤、肌肉劳损、关节炎症等是中医擅长的领域,如推拿、针灸、草药外敷、

    具体是定制化手册升级:在现有手册基础上,增加针对不同兵种(如步兵、侦察兵)训练伤的防治方案。

    战地中医急救包:开发便携式中药制剂(如止血粉、消肿膏)配发至单兵装备。

    随军中医小组:在训练基地驻派中医团队,提供实时诊疗服务。

    第二个大板块儿热带战区传染病防治计划,就正是之前边写的东西细化,方言看到这里,拿出那本熬了十几天才和大家弄出来的《南洋本草通诠及热带病中医防治临证指南》放到了桌子上,并说道:

    “大家先看看这个吧!”

    看到桌子上蓝色封面的书,在场的人都一怔。

    旋即邓铁涛最先翻看了起来。

    看到里面的目录后,他瞳孔一缩,对着一旁的几个人说道:

    “我们的计划刚写完,人家都做出来了!”

    方言说道:

    “也没全做完,我们这个主要是在原来的那本手册上,做了一些指定性的加强。”

    “主要是针对南方那边热带丛林山地的环境,做了一些详细的优化,采用了归国的中医大夫提供的详细资料,做了有针对性的强加。”

    “至于你们这项目后面的战地急救中医协作体系,军用中成药研发与标准化,军队长期健康管理项目,书里面就没有了。”

    邓铁涛说道:

    “这也够厉害了!我们都还只是一个意向,你这个都已经印刷出来了。”

    一旁的黄教授补充了一句:

    “还是精装……”

    另外的司徒教授也说道:

    “对,还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好家伙……这速度够快的。”

    方言说道:

    “当时我也是收到了谢老转交的邀请函后,刚好又遇到了南洋大马的华侨中医代表赠送的书籍,于是就打算把里面的内容汇总一下,在咱们原来的手册基础上,修订一本书出来。”

    邓铁涛听到点了点头说道:

    “也算是和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

    邓铁涛把书往桌上一推,手指在封面上敲了敲:

    “这本书来得正好,明天开会时先把它亮出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精装本,比咱们空口说白话有分量十倍。”

    这时候谢老拿起那本书,看了看目录里面的内容。

    对着方言说道:

    “你们这是认为咱们要和那边打山地战?”

    到不是谢老慧眼如炬,主要是里面的内容太针对性了。

    比如明确写明了地点的内容就要好多,简直就是摆明了预备给对应地区战斗用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属于是。

    方言回应到:

    “我们不是盼着打仗,是怕真到了那一步,战士们手里没趁手的家伙。”

    “有备无患始终是最好的,而且刚才我来的时候还听到新闻呢,那边还在赶我们的人回来。”

    “我这属于是未雨绸缪了吧,用不用的上另说,但是咱们得有啊!”

    谢老听到后,点了点头说道:

    “你这说法倒是对,手里没有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

    “很好,这个书我先拿给领导看一看,让他们先做到心里有数,别明天你说起来他们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方言一怔,问道:

    “您的意思是,今天晚上就拿给上头领导?”

    谢老看了一眼手表:

    “当然了,反正这会儿他们肯定也没睡。”

    说完就站起身,拿着方言那本精装书要去找领导。

    同时还对着方言和邓铁涛他们几人说道:

    “明天早上九点在礼堂开会,你们聊一会儿通通气,然后尽早休息,明天别迟到了。”

    方言一想也对,于是说道:

    “那行,辛苦您老了!”

    谢老摆摆手,说道:

    “不辛苦不辛苦,我就是个带话的。”

    等到老爷子走了后,方言转头看向房间里有些懵逼的一行人,问道:

    “那我们再聊下,战地急救中医协作体系,军用中成药研发与标准化,还有军队长期健康管理项目?”

    “行!”众人点头。

    接着司徒玲站了出来说道:

    “这个战地急救中医协作体系,分成三个小块儿,主要是战伤快速止血技术,战场休克中医处置流程,战地中医培训……”

    方言看了看那项目,挠挠头说道:

    “战地快速止血,其实我已经提交一个截脉针法了,应该可以应对一些场景。”

    众人:“……”

    方言解释道:

    “那是在很早之前就做了的,当时是通过公安局的局长帮忙提交上去的,然后被部队采纳运用,现在已经推广出去了,我的建军五十周年纪念章就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个项目才拿到的。”

    听到方言老早就开始在这块儿努力了,看着还在纸上的项目,就连邓铁涛都忍不足吐槽:

    “你这预判能力,我算是服了!”

    方言尴尬的笑了笑:

    “英雄所见略同嘛……”

    只不过自己是稍微超前了那么几个月。

    接下来方言和他们详细的聊了下他们的想法和项目,确实是很有启发,一口气聊到了凌晨零点,众人已经开始哈欠连天了。

    方言这时候看了一眼手表,赶忙起身,对着他们说道:

    “时间不早了,大家也赶紧休息,明天咱们再见!”

    几个人瞌睡也来了,纷纷点头。

    接下来,方言出了门,被门口等着的女同志带着,一起朝着电梯走去。

    同时也拿到了自己的证件。

    接下他下了楼后,开上车赶紧朝着家的方向而去。

    这次路上的人更少,全程方言都没看到人。

    半个小时车程到了协和,停好车后,方言就赶紧回家了。

    这会儿家里倒是热闹的很,都在看电视,今天放映的是国外的一部片子,已经到结尾了,刚好方言回来,电影正在结尾片段。

    “你们困了就早点睡,不用等我的。”方言对着众人说道。

    大姐笑着说道:

    “也没故意等你,主要是看电影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

    这时候老胡问道:

    “那边聊的怎么样?”

    方言说道:

    “还行!说了一些中医的计划,想要和军方合作,和我们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老胡眼前一亮,说道:

    “那可以投资他们啊!他们肯定也需要资金支持啊!”

    “你看这样行不行?大会后,请他们吃个饭!我们还有不少的专家股份还可以给出去,正好广东那边我们还有那么大一块儿地,可以和他们建立一些研究所什么。”

    方言听到后,点了点头:

    “可以!明天大会结束后,我约他们!”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