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148章 煨脓挑筋,南北问术(月票加更)

第1148章 煨脓挑筋,南北问术(月票加更)

    吃过饭后,方言来到了协和医院。

    7月初的天气已经有些热了,所以同学们吃过饭后也不会往其他地方跑,都会来到会议室里乘凉。

    以往走到楼道里,就能听到会议室里说话的声音。

    结果今天方言都到门口的时候,也听到里面安安静静的。

    他还以为里面已经没人,打开门一看,大家都拿着笔和本子,正在写着什么东西。

    看到方言来了,大家纷纷和他打招呼。

    “方哥!”

    “班长!”

    这种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一瞬间整个会议室像是活了过来似的。

    方言有些莫名其妙,今天大家怎么好像都不太一样了。

    不过他马上就明白过来。

    原来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来的那六位,他们此时围成一个小圈子,手里拿着纸和笔,像是方言进来之前正在认真的写的什么东西。

    这种氛围带动了方言他们班上的同学,既然人家吃了饭都在认真的学习他们作为竞争者,没理由要在这个时候放松,所以要卷一起卷。

    搞得大家竞争心态上来了,方言心里感慨。

    “方大夫!”此刻许建强他们也纷纷对着方言打招呼。

    方言冲着他们笑了笑,询问道:

    “怎么样?我们北方的饮食你们还吃的习惯吧?”

    “还行,味道挺好的。”许建强说道。

    不过李卉她们两个姑娘就更加的直接了,李卉说道:

    “挺不错的,这边医院不愧是协和,中午的主食不光有馒头花卷,居然还有大米小米可以选,而且还有肉呢。”

    林雪玲表示道:

    “就是,那可比我们学校油水足的多,哈哈,真不愧是太医院!在这里上班工作真是太幸福了。”

    这才是他们的真心话。

    方言又不是没吃过那边学校的伙食,虽然也还好,但光是肉量来讲,相较于协和来说还是稍微差了一点。

    没办法,从1956年9月1日协和医院就归卫生部领导,到现在还是卫生部直属医院。

    作为国内医疗体系中的重点单位,在医疗政策支持、资源调配等方面具有其他医院都没有的优势。

    福利待遇,其他单位更是没法比。

    今天过来吃了一顿饭,他们也算是见识到了冰山一角,只不过嘴上还是不太愿意说的太好,不然感觉自己有点没面子似的。

    方言也可以理解,毕竟人之常情嘛。

    算起来,他们这些人也都还是大学生呢。

    人情世故这一块并没有老油条那么老练,反倒是让方言能够一眼看出,这些人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方言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多久,他看了看手表,然后对着所有人说道:

    “好了,现在时间也差不多了,要不咱们就提前十几分钟开始了?”

    既然方言都这么说了,其他人也没有意见,今天吃饭的时候就听说了方言中午接诊还做了中医外科手术,并且还有个脑部有问题的患者。

    这可都是以前很难碰到的,这批回国的侨商本来治疗都要结束了,按理说越到后面的患者症状越轻,所以大家以为没什么特别的病例了,结果没想到啊,今天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人来了,还真是碰到了两个。

    其中一个老太太居然还是回来后出现的病状加重。

    今天还真是让这群人给捞着了。

    但凡他们要是早来几天方言那些医案,其实还真不是什么特别高难度,至少这里面大部分人泡的时间稍微久一点也能够解决。

    见到众人都同意下来方言,于是来到讲台上拍了拍手,对着众人说道: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正式认识一下今天来交流的几位贵客。”

    他侧身,伸手引向许建强他们,语气转为介绍时的郑重:

    “这位是许建强同学,这位是周辉文同学,”

    方言先指向并排坐着的两位略显沉稳的男青年:

    “他们的老师,是广州中医外科学教研室主任黄耀燊教授!黄教授一手‘煨脓化腐’、‘蚕食祛腐’的外治法是国内顶尖的水平,他们两位可是深得黄教授真传的嫡传弟子,在中医外科方面很有造诣。”

    许建强和周辉文连忙欠身,脸上有被点明师承的骄傲,也有被推到台前的腼腆。

    “这位是徐志远同学,”方言指向旁边面容斯文的徐志远,说道:

    “他师从岭南温病大家刘仕昌教授。刘老对温邪伤阴、湿热交蒸的辨治独具慧眼。”徐志远扶了扶眼镜,沉稳地点点头。

    “这位是陈仲平同学,”方言指向另一位:

    “这位是梁乃津教授的得意门生。梁教授擅长疑难脾胃病,尤其对胃肠功能紊乱与痹证的关系研究很深,调脾胃以治百病。”

    “这两位女同学,”方言带着温和的笑意转向李卉和林雪玲:

    “这位是李卉同学,师承中药学大家、‘岭南草药活字典’赵思兢教授;林雪玲同学,则是岭南‘针王’司徒铃教授的侄女,同时也继承了司徒教授的针灸绝活。”李卉大方地笑笑,林雪玲则略显文静地点头示意。

    简单的介绍完毕后,方言拍了拍手:

    “大家看到了,这几位可都是出身名门,带着岭南各家之长而来。今天下午的重头戏,就是想请这几位把他们的视角、他们学到的本领,拿出来给我们分享分享。特别是上午我处理的三个病例,还有萧承志那个热痹的,多听听不同流派的见解,对我们大家,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正吉,成宝贵等人目光灼灼,充满了探究的渴望,他们和方言同样都巴不得从几个人身上吸收点东西出来。

    而广州六人组则相互交换眼神,最终许建强作为“带头人”被推出来代表发言,他说道:

    “方大夫,同学们太客气了。能和大家交流,是我们的荣幸。上午处理的病例都很精彩,尤其那位糖尿病坏疽的外科处理,手法精妙,让我们大开眼界。方大夫要不先说说,想让我们分享哪方面的看法?”他这话既谦逊,又把皮球轻轻踢回给方言,显得有分寸。

    方言哪会怕他这些招数,笑了笑说道:

    “上午病人就那几类,咱们分分工。外科处理那位老太太的糖尿病坏疽,许建强、周辉文同学,你们俩位师承黄教授,对清创祛腐肯定有深层次的理解。结合病人体质和我当时的处理方法,给我们讲讲岭南外科的思路?或者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优化的空间?大胆说!”

    “徐志远、陈仲平同学,那位加拿大许女士的‘鱼网斑’,属于血证,但表现特殊,寒冷诱发的脉络瘀滞。”

    “还有萧承志同学后来处理的、服用了虎骨酒加重病情的‘热痹’。”

    “这温病讲究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脾胃关乎气血生化,这俩病例涉及到风、寒、湿、热、瘀交织,又有点虚证在里头,我想听听你们岭南温病学派和脾胃论治高手怎么看这种病机的转化和用药偏好?”

    “李卉、林雪玲同学,那位多发性硬化患者,辨证为三焦湿阻、瘀血内停、肝肾阴虚。方子我开了,主要以清利三焦、化瘀通络兼顾滋阴健脾。”

    “我知道赵教授精通岭南特有甚至南洋舶来的药材,司徒教授擅用针法沟通表里。这个病缠绵难愈,病变已深在髓海,有没有岭南常用的、效果独特的草药可以借鉴?或者在治疗思路、辅助手段比如针药结合上有补充建议?”

    这分工极其清晰,把六个人的师承优势和上午的关键病例完美结合,可以说是把几个人都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几个人对视一眼都知道今天这家底儿怎么的都得往外掏了,本来想随便说说,结果方言这短短一分话下来把他们师门中的本事儿都说得差不多了,如果不往外掏点真家伙,今天多多少少都说不过去。

    至于其他的在场同学听到方哥这一番分析后,一个个眼睛都亮了起来,明显他是把接下来大家要听的重点全部划分了出来。

    这六个人应该听他们讲什么东西,之前大家还是一团浆糊,现在方言几句话全部点明出来了。

    既然现在方言都说出来了,大家也就没办法了,许建强拿起手里的写的东西,这是上午看完的方言看病后,他自己总结的东西,上面居然还画了类似手术图解的东西,他走到讲台上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

    “老实讲,方言大夫上午的手法太快太准了,特别是处理坏死筋膜时那种平行切分和钝性剥离的结合,让我非常震撼。”

    “我师父黄教授最推崇的是‘煨脓法’,用八宝丹之类的药膏煨在伤口周围,软化腐肉,减少出血和对新肉的损伤。他强调‘煨脓生肌’,腐肉软了自然就分离了,整个过程对创面气血干扰较小。”

    “方言大夫用的‘挑筋法’源自《外科正宗》,确实在速度和精准度上更胜一筹,但对术者的指力和辨脉能力要求极高。以那位老人家气阴两虚的体质,当时如果是我和周师弟处理,可能会考虑先煨脓两天,配合内托的药力,等腐肉界线更清晰、体质稍安时再彻底清理深部筋膜,以策万全……”

    “现在我就讲一讲我们的思路和手法……”

    接下来他开始详细的讲解起来。

    中医外科术可是这里很少人能够接触到的东西,作为岭南一派成名已久的顶尖大佬,黄教授的手法在许建强的讲解下,清晰地呈现在了众人的眼前,倒是也给了在场不少人一些震撼。

    当然了,方言收获肯定是在场能力最大的,因为在许建强讲完后,他结合之前看到的中医外科内容,脑海里再次【叮】了一声。

    PS:更完这章,帐又平了。

    下午有状态,还会继续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