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九十九章推己及人(3/3)

第二百九十九章推己及人(3/3)

    九月,长安。

    “郭淮千里浮江之策,反助郦嵩破敌,实乃神来之笔!”

    张虞笑谓左右,说道:“而郦嵩知兵略,挑选先登,率骑挑之,反复冲击,并破敌军。大军取胜,乃因得乎良计!”

    国中四大名将出征,或多或少皆有斩获,令张虞颇是满意。毕竟他的身份变了,不再是以前打天下的诸侯,今作为皇帝不可能事事躬亲出征,眼下四将建立功勋,至少证明他选将用人没错!

    如张辽在淮南摧枯拉朽的表现,不仅连斩袁尚、袁熙二人,肃清了袁氏余孽,且还击破夏侯惇,大掠淮南。

    满宠、徐晃二人不用多说,在蜀中战场上优异表现,完成半年灭蜀的目标。而郦嵩南下解围,虽说战绩不显赫,但至少完成目标,且还有所斩获。

    “恭贺陛下,清除余孽,荡平巴蜀,击退南寇!”

    钟繇作揖庆贺,笑道:“待平东南,辽东、交岭传檄而下,天下不日一统!”

    张虞放下巾帛,说道:“元年时,朕暗自许言,五年内还定天下。大江上下盟约,若蜀中不能下,则南征难成。而今二年灭巴蜀,据有上游之地,广建舟舸,精练兵马,三年之内必能灭东南。”

    刚称王时,张虞便暗暗立誓,五年内一统天下。而今过去两年时间,巴蜀、中原先后征平,连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域都重新安置官吏。

    今下除了东南大敌外,剩下便仅辽东公孙氏、交岭士燮二大割据势力。以士燮性情,见南方承平,大概率献表归降。而辽东公孙氏不好说,或要遣兵远征,方能纳入中原。

    “大江本为天堑,今同享大江之利,则天堑消亡,所难者无非水师能否胜敌!”荀攸说道。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刘备屯兵夷陵,有西伐巴中之念,令郭淮精练兵马,固守险关,莫要让刘备杀至江州。”

    说着,张虞看向荀攸,说道:“巴蜀、荆汉、淮南三役封赏尽快筹备,务必在年前封赏下去。留守巴蜀兵卒额外赐拨钱粮以为奖赏,以为驻兵异地贴补。”

    “诺!”

    钟繇趁机说道:“陛下,蜀中贤士众多,今欲安巴蜀,恐需征辟乡人至京畿。”

    “丞相是为何意?”张虞问道。

    “益州刺史由满督兼任,其需顾及军政之事,恐分身乏术。臣以为或需选上卿南下,代陛下征召蜀中贤士,并举荐至尚书台。”钟繇说道。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卿之言有理,今拜雍州刺史孙资为益州招抚使,招抚蜀、巴、南中三地兵民,察风俗,识人情,知地理,以便朝廷治蜀。”

    “那雍州刺史呢?”钟繇问道。

    “由太原太守卫觊出任!”

    卫觊字伯觎,乃卫仲道之兄,河东安邑人。张虞下河东时,卫觊在朝中任侍郎,及破李傕时,卫觊与刘协共受张虞都护。时张虞手下缺少贤士,蔡邕遂举荐卫觊,张虞拜为茂陵令。

    卫觊治茂陵以来,便依照彼时关中情况,越级向张虞提出诸多建议。其中有一封奏疏非常关键,帮助关中迅速安稳下来,并成为张虞每破一地的主要施政方针。

    其言关中为膏腴之地,董氏西迁之民二十万家,人丁无食,兵戈频发,田亩荒乱,人民多有流亡。故为安关中,宜当速安诸县,以招百姓归乡,授予田亩。

    国库空虚,无法安民,而盐乃国之大宝,宜置盐铁丰府库,易市买犁牛以供流民民,劝民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时天下知关中太平,远近之民必日夜竞还,以弱临近诸侯国力,而济强关中兵力。

    凭此封高屋建瓴的上疏,卫觊便被张虞记在心中!

    在茂陵治理两年,茂陵人民安康,人皆有田,赋税缴纳足额,遂迁升临渭郡守。在郡多年,广开水利,民众丰收,授夷耕作,夷人大悦,汉夷顺服。

    时司马朗升迁刺史,卫觊转迁太原郡守,沿袭先人之政,打击郡中豪强子弟不法所为。今在尚书台中广受好评,且在岁初还向张虞上疏,关于律法教化之事。

    卫觊认为律法为国最重要的一项制度,然没有得到相对应的重视。掌刑法官吏操百姓生死哀荣于手中,但他们所得到的官职不高,不利于社会治理,也是两汉长期的弊政。

    故卫觊希望张虞能设立刑律博士,以便向官吏教授律法知识,并提高司法官员的地位与俸禄。

    对于有心在州一级施行三权分立的张虞,卫觊所上奏疏几乎符合了张虞的心意,遂今提拔卫觊为雍州刺史,以便能在雍州开始改革,由卫觊主持,施行军、政、司法三权分立。

    “陛下,合肥侯孙权今在外恭候!”

    见时间差不多,侍从提醒道:“不知陛下召见否?”

    “准!”

    少许,却见孙权、孙河、徐琨等人在侍从的引路下,至殿中拜谒张虞。

    “罪人拜见陛下,谢陛下宽厚大度,赦免仆下忤逆之罪!”孙权毕恭毕敬,跪地叩首道。

    张虞凭空扶起众人,淡淡说道:“朕与君父孙文台为旧识,孙氏抗拒袁术时,我屡遣使别送马匹资助。然你兄无故发兵伐我,此罪不可不论。卿继兄位,不思改正,竟以托辞之语瞒上,实令朕大失所望!”

    孙权说道:“天下分裂,各为其主。巴蜀为父兄所有,权为后继之人,不敢败坏基业。然陛下深受天命,权所为乃负隅顽抗。今仓皇入京,终知真天子威仪,恕权见识浅寡!”

    孙权回答不卑不亢,说了抵抗的原因,也表明他臣服的缘故,且暗中拍了下张虞的马屁

    张虞神情微微放松,说道:“念卿率部归降有功,朕不计旧时之过。但往后若有违背律法之举,便休怪朕依法治罪。”

    “谢陛下!”孙权规规矩矩应道。

    见年轻的孙权满脸的谦卑,张虞内心暗叹孙权能屈能伸。历史上为了赢得曹丕的信任,他凭恭敬忽悠的作秀骗过曹丕。而今孙权向他如此谦卑,无非是为了性命。

    “朕已命人在京中备好宅院,卿与家小可迁居其中!”张虞淡然说道。

    “诺!”

    安抚了几句,孙权便与左右退下。

    望着临行前孙权跪了又跪的样子,张虞忽有所感,谓左右道:“今后非必要之时,不招孙权、袁术等降君入宫!”

    “不知为何?”郭图问道。

    张虞说道:“孙权、袁术麾下皆有官吏为朕效力,如招二人入宫,谈及亡国之事,旧人无不羞愧。朕为天下之君,推己及人,又怎能令人难堪!”

    说实话,张虞每击败一个敌人,常享受敌人被征服而带来的快感。而今孙权入京,张虞本想好生打趣孙权。

    但见稚嫩的孙权非历史上老辣的孙大帝,张虞羞辱之意顿无,反而觉得应该有真正的君王之范。

    因此考虑到大量降人官吏为他效力,今羞辱了众人的旧时君主,反而是变相让降人官吏难堪,也掉了自己的档次,故深思熟虑之下,遂有如此政令!

    “陛下仁德,臣敬佩至极!”郭图发自内心道。

    “陛下仁德!”众人应和道。

    张虞摆了摆手,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乃人之根本。”

    顿了顿,张虞补充说道:“今后国中不准苛待降君,令其为富家翁足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