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让子远如此欣喜?”
张虞皮笑肉不笑,问道。
许攸没看出张虞的不悦,得意而笑,说道:“仆奉君侯之令,审查袁绍帐下文武违法之事,今攸已悉数整理完毕。君侯如能依名单严惩,冀州士民将心悦而宾服。”
说着,许攸奉上一封竹简,说道:“如审配在冀州诸郡内兼并田亩多达千顷,门下食客、部曲、隐户约有五百户;而审氏一族借审配之权势,在冀州中拥田两千顷,耕牛、马匹千头,钱财积如山丘。”
一顷为一百亩,千顷则是十万亩。依照理想情况,富裕的情况下,一户授百亩之田,千顷良田可授千户百姓。今隶属于审配与审氏的田亩多达三千顷,足够让三千户百姓富裕,养活两万百姓轻松,故三千顷田不可不多!
“三千顷!”
殿内众人脸上或露出愕然之色,或是倒吸口凉气,他们都没想到审配家族竟如此富庶,当真不愧是冀州的顶级世家。
杜畿感慨说道:“河东毌丘氏拥田四百顷,我便以为是巨富。而今与审氏三千顷相比,亦是有所不如。”
“审配一向以刚直享誉河北,却不料其与族人名下竟有三千顷田。若是贪腐之辈,不知名下会有多少田亩。”贾诩忍不住说道。
“常侍赵忠昔在魏郡时,投献田亩有万顷,府宅如宫宇,是为巨贪尔!”许攸笑眯眯道。
在土地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上,权利势必伴随财富的聚集,而财富的聚集势必伴随田亩的流转。因此在古代一旦出现免税群体,出于各种利益,田亩都会聚集在免税群体名下。
如明朝时期,因朱元璋对子弟丰厚,因此授予藩王经济上的特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田亩便登记在藩王名下。而这些田亩一旦登记在藩王名下,朝廷便无法支配及收取赋税。
除藩王外,明朝的勋贵、皇帝都会侵占田地。其中名义上贡献于皇帝的皇庄是天然的免税保护伞,勋贵会将田亩投献于皇庄,从而令自己名下田亩免税。
士绅阶级中的大士绅因含权度高,因此所交赋税往往会少许多。而中下士绅因含权度低,家境富裕,往往承担了不少的赋税。
在东汉时期,诸侯王不具备经济特权,因此田亩不会聚集在此类群体下。但庞大的士族阶级,因地方关系盘根错节,关系能直通朝廷,因此名下存在大量田亩,所以东汉士族群体可以说是人人巨贪。
诸葛亮遗书中留下薄田十五顷之语,在后世某些人眼里,清廉者应该分文不收,但在东汉社会环境中,诸葛亮无疑可称之清廉。如之前郭图收取将领贿赂虽说触犯了法律,但所收金额之少,一度让张虞有愧疚心理。
念及于此,张虞抬头看了眼许攸,暗忖:“连审配都贪那么多,不知以贪财而出名的许攸会贪污多少?”
见张虞瞧着他,许攸脸上露出笑意,问道:“君侯,审氏违法乱纪,令士女怨恨,攸请命查抄其家族。”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审氏作恶多端,由董昭上任后亲理,子远可率郡兵查抄审氏。记着审荣投降有功,其亲眷不可妄动,田亩不可清查。”
“多谢君侯!”
见张虞将清算审氏的任务交给他,许攸脸上嘴咧开,拜谢道:“攸必不负君侯期望。”
“余者氏族由伯侯上任之后亲理,不可冤枉一人,亦不可放过以一人,如有不决之事可上报于我。”张虞叮嘱道。
“遵命!”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袁绍失败了,那些追随他的亲信将会遭到张虞的清算,吐出他们往昔所得的利益,交于张虞分配于属下。
至于罪名?
莫开玩笑,爬得高,肮脏的证据越多,尤其是亲近之人难免狐假虎威。因此如果要清算,张虞可全部清算。
然治大国如烹小鲜,张虞会先列出部分名单,让杜畿上位后清算,一者用来惩治袁绍旧部,二者用于安抚民心。
其余列名之人将视情况而定,只要犯事不严重,可清算可不清算。如甄氏因甄宓成为张虞的侍妾,大概率能避免此次清洗。
又聊了几句,众人见天色渐晚,便依序告退。而许攸的话,因张虞另有事情吩咐,单独留下多说了几句。
望着许攸离开的身影,张虞眼睛微眯,露出些许寒芒。
“让王凌入宫!”
“诺!”
少许,便见王凌急匆匆入宫,仅是脸上依有郁闷。
见王凌心情写在脸上,张虞笑道:“彦云可在生气?”
王凌闷声说道:“我怎敢生气,许攸所说之语不假,若无他泄露袁绍机密,我军欲下冀州,恐不会这般轻松。”
张虞指了指位子,笑道:“功归功,过归过。他若不叛逃我军,迟早会被审配整治。况我对他不薄,已酬他献计之功。”
张虞封赏大方,打下邺城后不久,张虞便封许攸为乡侯,享食邑八百户,故许攸不作死,便可永享富贵,绵延于子嗣。
“那君侯唤我至此,不知是为何事?”王凌疑惑问道。
张虞抿了口酒,淡淡说道:“你遣人收买许攸府上仆从,多探听许攸近日所为。若有发现许攸公报私仇,及纵容子弟为恶之事,需好生记下。”
闻言,王凌眼睛一亮,问道:“君侯可是欲惩治许攸?”
“许攸有功于我,岂能因些许贪污便惩治功臣!”张虞笑道。
今下有些肮脏的事要许攸去做,而留下许攸的犯罪证据,仅是为了不时之需。若许攸不知死活的话,莫怪他下手了。
“遵命!”
王凌欣喜而应。
停顿了下,王凌似乎想到什么,低声说道:“君侯,家姐最近写信于我,询问君侯近况,并问甄氏颜色何如?”
张虞神情收敛,问道:“你是怎么说?”
王凌挠了下头,说道:“我言君侯甚好,仅是因初下冀州之故,不便回安邑。而那甄宓颜色,凌言不及家姐艳丽!”
张虞笑道:“彦云答得不错,稍后我会将你姐接至邺城。”
说着,张虞反问道:“若我无记错,丈人可是正为彦云聘取令狐氏女子?”
“父亲本欲为我与令狐氏之女为妻,然近日以来父亲欲让我与冀州大族女子成婚!”王凌说道。
“那彦云有何想法?”
“父亲之见为老人之见,今愿听君侯之见!”王凌说道。
张虞沉吟了下,说道:“令狐氏为太原旧时大姓,今虽不及王氏显赫,但是为乡梓友乡,联姻将能互帮互助。然以我之见,彦云不如与幽州大族联姻,如鲜于氏为幽州大族,子弟俊杰辈出,鲜于辅之妹正值嫁娶之龄,相貌端正,颇适合彦云。”
张虞亲族太少,除了张杨外,便无成年的直属男丁。而今若想联姻,唯有从小追随自己的小舅子联姻。
在东汉时期,作为豪强的鲜于氏根本无法与士族令狐氏相比,但今时为乱世,鲜于氏掌握了幽州的部分兵权,其统战价值比令狐氏高太多了。
历史上,鲜于氏在汉末崛起之后,在魏晋南北朝时,鲜于氏通过经学出仕从豪强进化为士族,并与鲜卑贵族联姻下,其名声渐是显赫。
今鲜于氏如果能和王凌联姻,将能间接攀附上张虞的关系。而张虞也能拉拢到鲜于氏,有了鲜于氏的支持,加上张虞与刘氏的联姻,幽州大概率能以和平的形式并入到张虞之下。
王凌沉吟片刻,拱手说道:“尽依君侯之见,若父亲有询问此事,恐需君侯回复。”
“嗯!”
见王凌无异议,张虞露出笑容,说道:“后日,你持我书信北上,先与鲜于辅会面,再拜谒刘幽州。”
“诺!”王凌应道。
为了让刘和同意他称王,张虞早早就派人与鲜于辅联络。经使者的沟通,不仅张虞便有意与鲜于辅联姻,而鲜于辅也渴望与张虞联姻,于是张虞便安排了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