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暮汉昭唐 > 第一百五十一章冀州军政,惊闻南事

第一百五十一章冀州军政,惊闻南事

    自依贾诩之策,张虞便拜吕范为督军,以辛毗、郭图为军师,率兵两万重围邯郸。而张虞自率文武及兵将移居邺城,并将冀州治所从信都改至邺城,以摆脱袁绍在信都的影响。

    州府内,张虞正与新上任冀州刺史杜畿闲聊。

    “安邑士民得知君侯下信都,破袁绍大军,无不欢喜庆贺。”杜畿抿了口酒,笑道:“夫人欣喜之下,下令腊月赐老弱妇孺酒肉,并准二府官吏休沐三日及赐钱帛。而元常兄为贺君侯破袁,更是挥墨作赋,以赞君侯之大功。”

    “哈哈!”

    张虞为杜畿倒酒,笑道:“今下能让安邑府上众人安心了。”

    “袁绍四世三公,出身名门,所享之物无不精美。如此酒为袁绍所珍藏,饮之令人口齿留香,伯侯可多喝上几樽。”

    杜畿双手持樽接酒,问道:“不知君侯何时欲移治于雒阳或长安?”

    “伯侯何来此问?”张虞诧异问道。

    杜畿笑道:“今邺城内外兵吏皆言君侯不日将王,如若进位王爵,君侯岂能以安邑或邺城为治府?”

    说着,杜畿沉吟了下,说道:“经董卓焚京,群雄讨董,二袁掠帝等役,雒阳宫宇残破,百里荒芜无人烟,村舍凋敝无鸡鸣。而今长安虽不复前汉之兴盛、繁华,但君侯欲霸天下,非定鼎长安不可。”

    东汉时期,长安虽经西汉乱末年的糟蹋,整体经济衰败的严重,无西汉时期的繁华。然从现在而看,因东汉末年的兵戈之故。雒阳更是大后退,沦为了无人区。

    历史上,曹丕迁都之后,因人口稀少之故,强迫迁河北百姓五万户移居京畿,才让洛阳稍微有了人烟。故今若欲立都的话,以经济、人口等角度去看,没有比长安更合适了。

    当然了,杜畿忽然提及此事,难免与他乃是京兆人有关,毕竟谁不想让自己的家乡成为都城。

    “不急!”

    张虞喝了口酒,平静说道:“今冀州未平,讨论定都之事尚早。卿出任刺史,可有治冀州之策?”

    杜畿放下酒樽,说道:“昨日至邺城,畿至库房核查冀州户籍,冀州十郡一百县共有三十五万户,约近两百万口,实为天下人口昌盛之州。君侯得此大州,并有山西之众,中原威服,然欲令冀州恢复生产则有所不易!”

    “昔袁绍治冀州时,律法松弛,豪强骄横,侵占田野,士女生怨。况袁绍为得天下,无岁不征,兵民疲惫,府库告竭。故以畿之见,欲大治冀州,需行严法,惩治恶豪,与民休息,分田于民,开垦荒田,则能渐渐恢复冀州之元气。”

    冀州为东汉诸州里人口最多的一州,且因黄河河道趋于稳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张虞与众谋士早期策对中,将当时关西之众称以天下之大寇,形容河北为富庶之所在。故在如能统一关西与河北,则能威服天下。

    故考虑到冀州之重,张虞方选将军府上的二把手杜畿出任。杜畿虽说偏好黄老之学,但却会执行严法,惩治祸乱百姓的豪强,而这也是张虞将冀州交由杜畿治理的原因之一。

    张虞说道:“惩治豪强易,但与民休息难。袁绍虽说兵败,但逃踞青州;袁术称霸中原,地跨四州。曹操、孙坚、陶商皆割据一方,不发北方之众征讨四方,则莫能平天下。”

    其实杜畿的执政理念在战乱时期不好施行,毕竟在天下争霸的关键期,几乎要年年打战。张虞征服冀州,不可说让冀州太平,而是要利用冀州的人力、财力,为关西诸州分担压力。

    毕竟征讨中原的话,山西的军粮将难以跋涉转运,若强行转运的话,则是亏损太多,故需要依靠临近的冀州供粮。

    杜畿心有应对之策,说道:“山西之众是为天下之精兵,更是君侯之根基。故君侯征天下,不妨令山西出兵,由山东供粮。山西士民可得富饶,山东郡县可得安宁。”

    张虞微微颔首,笑道:“山西民风剽悍,可以入伍为兵;河北土地富饶,车船供粮便捷。伯侯之言甚好,卿必能胜任冀州刺史。”

    冀州河流四通八达,通过河、济二水,能将军粮以船运载投送至河南。而山西之众从崤函道出关,则能直扫河南。故两地官吏配合好的话,张虞帐下兵民将会减少大量负担。

    杜畿谦虚而笑,说道:“非仆一人之见,而是临行前,钟君与我商议所得。”

    顿了顿,杜畿反问道:“欲令冀州太平,非仆一人所能为,而是需赖地方郡县长吏。今冀州有郡十,有县一百,故君侯需委一百一十名贤吏出治地方。恕畿斗胆询问,不知君侯可有人选?”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冀州兵乱未消,我欲先委十名郡守,而不更委县中长吏。稍后令督邮巡视诸县,考核各级官吏,并依郡守所报情形,淘汰袁氏劣吏,委派贤吏出任。”

    治大国如烹小鲜,一次性更换一百名县令或县长,势必会造成整个冀州停摆。因此张虞不打算一次更改一百名县级长吏,而是先将郡守换上,让他们先熟悉治下情况。等政令传达通畅了,之后淘汰一批,拉拢一批,这样就能让冀州稳定下来。

    毕竟冀州今下关键在于维稳与恢复生产,而非所谓大治郡县。等时机合适了,张虞为了民生,还会严惩贪官污吏。

    “郡守十名,不知分别为何人?”杜畿问道。

    东汉时期,刺史与郡守关系微妙,刺史年俸六百石,郡守两千石。依照俸禄而言,郡守位高于刺史;然在职权上,刺史乃监督郡守,经朝廷批准与允许,在某些方面可以领导下郡。

    今天下大乱,刺史与郡守做不到像东汉那般互相制约,因此需要更清楚划分职权。因此杜畿此番出任冀州刺史,在张虞所下达的敕令里为升迁,并依令明细刺史为诸郡的行政直属上级,而在军事上诸郡受大将军府统一调配。

    “安平郡守荀衍有政略之才,方被我新拜为郡守。魏郡人口殷实,为诸郡之盛,我今已令董昭出任郡守;贾衢督运粮草有功,我今拜为河间郡守;辛毗随行征讨有功,可转任钜鹿太守。”

    张虞从怀里取出名单,交于杜畿说道:“渤海郡毗邻青州,是为兵家冲突之地,我今已让满宠出任渤海太守。余者常山、中山、赵、博陵、清河五郡长吏人选,我今尚无头绪,不知伯侯可有见解?”

    既然选杜畿出任冀州一把守,张虞需要给予他在人事上的一定建议权。

    杜畿瞧着名单,拱手说道:“君侯,清河以大河为边,东与平原接壤,西与东郡为伴,清河郡守非文武具全之辈莫能任,最好统领兵政之事。而常山、中山、博陵、赵四郡中,可委善于治政者出任。”

    “畿欲举荐崔琰,他为冀州人士,熟悉河北民情。且崔琰任官以来,行事勤勉,性情刚直,有通达政令之才,或能拜为郡守。”

    张虞考虑了几许,笑道:“我本欲留崔琰于府上任职,今卿举荐他为郡守,那便拜他为中山郡守。清河郡则让徐庶出任,并督蒋奇所部。余者常山、博陵、赵三郡,让杨俊挑选适宜人选,届时由卿钦点。”

    “多谢君侯器重,畿必不负君侯期望。”杜畿避席而起,作揖拜道。

    “无需多礼!”张虞笑道。

    杜畿坐回榻上,忽想起一事,禀道:“君侯征伐袁绍时,荆楚大起干戈,孙坚征讨袁术不利,战没于江陵城,今由其子孙策坐领巴蜀。”

    “孙坚战死了?”

    张虞顿时惊愕,说道:“孙坚为江汉猛虎,讨陇右,征董卓,屡有建功。今据巴蜀而叛袁术,怎忽死于江陵城下。”

    杜畿说道:“袁术称帝改元之后,曹操、刘备、孙坚三家联盟伐袁。孙坚率兵出白帝,与桥蕤交手,大破之。袁术改用黄祖出征,再败孙坚于夷陵,遂退守江陵城。孙坚欲破江陵,遂率兵围之。时孙坚亲自率军攻城,不料身中流矢,亡于江陵城下。”

    “孙军大慌,被黄祖率兵亲破,孙静领败军守白帝,阻黄祖于川外。而巴蜀知孙坚战没,多有郡县叛乱叛乱,孙策率兵征讨。”

    见孙坚依旧没躲过历史上厄运,稀里糊涂被黄祖弄死,张虞不得不惋惜,说道:“孙坚少有之俊杰,今竟亡于流矢之下,令人难以预料。”

    杜畿说道:“孙策上疏至安邑,求君侯册封益州牧。军师恐分君侯精力,按疏一月有余,今让我询问君侯之见!”

    张虞摸着下颌的小胡子,说道:“孙策有其父之风,以他之能,平巴蜀叛乱甚易。今让赵咨代我拟疏,表孙策益州牧。”

    随着刘协的禅让,四百年的汉室宣告灭亡。孙氏在巴蜀的统治名不正,言不顺,故孙策急需外界的承认,故他不仅向张虞求疏册封,还有向曹操新立的江左小朝廷求疏册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