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 第四百七十二章 益州豪强:反刘备,兴汉室!

第四百七十二章 益州豪强:反刘备,兴汉室!

    蜀郡属国的旄牛县道路极险,河水从西面的群山中冲出,浪花水声滂湃,河道略如翻身欠腰,舒张骨节格格作响的一条伏龙。

    山峦绵延起伏的西面,正是外羌迁徙而来的故地。

    举目四望只有孤鹰缓缓地盘旋狩猎,一记啼鸣,振翅飞过高山脊背。

    “哎,此处当真难讨平。”

    张飞带着近百军士骑马来到河畔边,望着群山忍不住叹了口气。

    也不知当年于文则是怎样憋住那口气,带病翻山越岭追击羌胡,哪怕士卒因山脉陡峭,途中病倒三分之一,也强行剿灭了反叛羌族。

    如今他麾下可没有那时的百战精锐之师,辅卒都是新征召的不说,战兵也只有一半久役之士。

    按照汉军此刻的训练程度,攻打附近的蛮夷,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

    无奈对方不和他野战,光用数万人和他在山里拉扯,而此刻又是雨季,大半月下来搞得汉军身心疲惫。

    “若非那数千豪强部曲逃进了此山中,羌人又怎会变得如此难攻。”

    参军张承望着高山,也不禁感慨说道。

    居住在此地百年的羌族比汉人更熟悉地形,外羌迁徙至此,除了在山上放牧,也有选择在平地耕种。

    此处山高少有汉人涉及,旄牛道往西边几乎都是羌人部落,他们不喜与汉人接触,只有数十年与他们贸易交换货物的豪族,才逐渐得到了他们信任。

    听闻汉军嗜杀成性,将凉州附近的羌族剿灭过半,甚至深入群山也不放过。

    这些消息早就流传到了益州西南的羌族部落里面,在故事之中把汉军描绘成凶神恶煞,喜爱食人为乐,又杀人盈野,所过之处血雨腥风,比群山里的外羌还要野蛮的部落。

    惊恐不安之际,好在有豪族派遣略微懂得羌语的人前去安抚羌人,这才止住了动乱。

    可惜安稳的日子才过了短短数年,又有豪族派人爬山涉水来告知汉军将要如剿灭凉州羌族一样,把迁徙到蜀地的外羌部落也屠戮殆尽。

    然后再占据群山开拓耕田,这可把连汉语都听不懂的外羌吓得魂飞魄散。

    有的外羌首领派亲信去附近的县城了解情况,却在半道被“汉军”袭杀,割去了头颅,残躯则任由野兽啃食殆尽。

    只有寥寥无几的数人,命大躲过箭矢逃了回来。

    这下外羌人彻底相信豪族的话,又惊又怒之下,直接带部落族人,背着弓箭短刀,穿着藤竹编织而成甲,下山袭击附近的黔首百姓,接连杀了数千人。

    又恰好被击破的豪强部曲,往蜀郡属国逃窜,故而张飞分兵追击到此处,准备将蛮夷与豪强剿除,严道县外二十里一役,斩首四千余。

    张飞自以为解决了羌族,将蛮夷之胆杀破,准备回成都休整。

    结果没走多远,羌人立马带着仇恨卷土而来。

    得知此事的张益德,只好率军回来与其交战,谁知对方却主动撤回了山里。

    还召唤更多的羌外部落前来助战,从各处袭击汉军,以及屠戮百姓。

    导致张飞不得已再度分兵,陷入了被动。

    “车骑将军……”张承拱手叹道:“此处山势连绵,各地易守难攻,又有豪强部曲教授羌人安营扎寨,囤积滚木礌石,强攻下我军定会损失过大。”

    “何况此刻又是雨季,不利于火攻,群山顶端皆会结冰,寒冷犹如冬季,各处百姓迁移也需要时间。”

    “若有援军去收复越巂郡县,从邛水北上绕路至外羌诸多部落的身后,必然扭转局势。”

    三千二百余人冒着寒冷的雨水,把数万羌人压在新道南山的北部,已是汉军极为奋力了。

    张飞也没想到,都已然是夏季,益州西边的群山,竟还有雪未融化。

    “早知会追击到此,就在汉中多带些衣袍来御寒。”张飞没好气的骂咧道。

    正月得知蜀地叛乱,他就率军从汉中郡出发,借道白水关,轻而易举地击破了广汉郡与蜀郡的豪强,将数万人的部曲在野战之中打得哭爹喊娘,纷纷闻风而逃。

    两次大败后,两郡豪强一蹶不振。

    接着又听了参军法正与张承的建议,在雒县分兵南下,不去解成都之困,反顺河击破围攻犍为郡武阳的军府叛军,截断豪强逃往南面的道路。

    又与沿着汉水破敌,剿灭了安汉县的赵氏与陈氏孙策遥相呼应。

    让孙伯符将降卒打散安置,令其攻充国县与阆中县。

    二月与三月间,可谓连战皆捷,士马旌旗甚盛。

    就算有豪强里应外合攻占了县城,用武库军械装备了部曲,且人数众多,亦不可阻挡汉军雷霆兵锋。

    以迅雷肃杀之势,攻破各处县城和豪强庄园,豪族抱头鼠窜逃往深山,巴郡、广汉郡、蜀郡、犍为郡县的贼军尽数遭破。

    连中书台来的法孝直都抚掌,笑称赞道:“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战之后,皆迎刃而解,可乘势长驱矣!”

    结果往南边打就开始吃力了。

    一是蜀中各县军府也有叛军参与其中,各地军府需要重整,军吏、法吏也需法正带掾吏去整顿。

    二则是从剿灭叛军变成了搜剿蛮夷部落,加上大半的益州豪族拒绝交出部曲与僮客,不愿意度田清点人口缴赋税,彼此抱团反叛。

    剩下没参与的宗族也冷眼旁观,只有黄氏、颜氏、吴氏响应朝廷诏书作向导,策应汉军剿除叛乱。

    益州反叛之声愈演愈烈,北边数郡虽说初定,南部各郡却是越发糜烂。

    豪族深知自己打出旗帜反叛,还造谣天子刘备并非高祖后裔,亦如当年王郎,诈称自己为孝成帝之子刘子舆,不过是图谋大事而已。

    又称天下士族与豪族,不过畏惧其兵锋势锐,想攀龙附凤,欲并乘天衢,方才坐视刘备废除光武一脉诸侯王。

    昔年朝堂的三公九卿与众多大臣,也遭罢黜驱赶回乡终老此生。

    号召众人赶紧响应举旗,扶刘兴汉在此一时。

    益州豪强把荒诞故事说得有鼻有眼,还散播到乡里之间,绝对无被赦免可能,只得拼死抵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