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复山河 > 第四百五十五章、逼宫

第四百五十五章、逼宫

    混战持续到现在,双方都杀红了眼。

    众人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弄死眼前的敌人。

    鞑靼王庭卫队的加入,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旗鼓相当的战斗,开始向草原联军倾斜。

    “提督大人,事不可为,赶紧突围吧!”

    亲兵队长开口提醒道。

    破釜沉舟,也要看实力对比。

    右路军虽然不弱,可草原联军更强。

    凭借超过一倍的兵力优势,硬生生挡住了他们的攻势,让突袭变成了消耗战。

    “你们找机会自行突围,本提督这次是走不了啦!”

    景逸风叹息一声说道。

    对右路军来说,突破敌军的包围圈不难,难的是怎么摆脱敌人的追击。

    没能击败敌军,就注定了右路军的凄惨结局。

    此刻在营地中战斗,敌人的骑兵变成了步兵,正是双方实力差距最小的时候。

    凭借更多的甲士和占比更高的火器,在昨夜的战斗中,虞军还占了不小的便宜。

    一旦突围出去,就相当于放弃了有利地形。

    纵使暂时摆脱了追兵,后续也会在围追阻截中,逐个被敌人歼灭。

    “提督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亲兵队长急忙劝说道。

    主帅萌生了死志,对亲兵们来说,无疑是天塌了。

    自行突围离去,那是不可能的。

    按照军中惯例,主帅阵亡亲兵一律斩杀。

    就算有人侥幸活下来,下半辈子也是有家不能回,只能躲藏度日。

    “没有机会啦!”

    景逸风摇了摇头说道。

    右路军是景家一系在军中的根基,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景家子弟,以及亲朋好友。

    现在大军覆灭,他这个主帅活着回去,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

    这一刻,他亲身体会到,项羽自刎乌江前的凄凉。

    丧失了这支军事力量,不光景家完了,就连勋贵系也要遭受重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损失惨重的勋贵系,战后将无力控制朝堂。

    想要卷土重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丧失了对朝堂的掌控力,就意味着手中可支配资源减少。

    单纯只是经济上的损失,勋贵系还能够承受,关键是人员损失太重。

    甭管干什么,都需要人。

    精英子弟大量阵亡,勋贵集团的血流干了。

    后续即便是重组军队,勋贵系对部队的控制力,也会大幅度下降。

    到时候的部队,就变成了以主将为核心的新团体。

    类似于安南军团,除了政治标签是勋贵系武装,实际上军中根本没几个勋贵子弟。

    如果不是李牧是勋贵系核心人物,安南军团都不能算勋贵系的武装力量。

    不出意外的话,战后勋贵系就会四分五裂,再也不复往日的盛世。

    “提督大人,您选择死战,我等又岂能苟活。

    反正烂命一条,大不了和北虏拼了!”

    一众亲兵当即表明了立场。

    他们都是家丁出身,全家老小都指着景家吃饭。

    从出生开始,就被灌输了忠于主家的思想。

    “好,那就和敌人拼了!”

    景逸风一脸豪气的说道。

    下定了决心,原本对死亡的恐惧慢慢淡去。

    杀戮在继续,整个战场已经化作人间炼狱,到处都是残肢断臂。

    随着一名名士兵不断倒下,参战的虞军士卒急剧减少。

    吞下提前准备好的毒药,景逸风再次跨上战马,带着亲兵卫队发起了人生中最后一轮冲锋。

    主帅带头拼命,对军心士气带动是巨大的。

    原本陷入颓势的虞军,也跟着发起了猛烈反扑。

    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才渐渐落下帷幕。

    除了少数士卒突围出去外,右路军大部分官兵,都倒在了战场上。

    作为战争的胜利者,鞑靼高层却笑不出来。

    持续一天一夜的战斗,给草原联军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单纯计算交换比,他们甚至是吃亏的一方。

    期间多支部队,被敌人打崩溃。

    如果不是督战队及时出现,搞不好联军就被敌人打崩了。

    光鞑靼一族,阵亡的士卒就高达一万五千人,鬼方更是战死近四万余人。

    伤亡最惨重的还是仆从军,从战前的八万,缩水到了不足三万。

    当然,仆从军并没有全部战死,更多还是趁乱逃离了战场。

    本来就是被迫跟着混日子,自然没有忠诚度可言。

    打顺风仗一个顶俩,遇上逆风局,眨眼的功夫就能崩溃。

    作为主帅的呼格吉勒,身上更是缠起了纱布。

    热武器时代,断了主将身先士卒的路。

    个人再武力怎么勇武,终归是血肉之躯。

    在火器面前,众生平等。

    幸好他的运气不错,子弹只是打中了胳膊,再偏上一丢丢,他就可以和世界告别了。

    以现在的医疗技术,子弹穿胸而过,甭管是否命中要害,生还的可能都不高。

    哪怕只是命中胳膊,若是不小心发了炎,一样能危及生命。

    “伤亡数字,大家都看到了。

    一支军团的困兽犹斗,都能给我们带来沉重伤亡,虞朝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弱小。

    南下覆灭大虞,时机并不成熟。

    短时间内,我们的还是要先劫掠大虞充实自身,慢慢积攒实力。”

    呼格吉勒语气低沉的说道。

    从战略角度出发,这一次南征,无疑是成功的。

    不仅在军事上削弱了大虞,更是在政治上给了虞朝沉重一击。

    大虞的改革步伐,彻底被中断。

    没有景李二人主持大局,勋贵系也会四分五裂,接下来的大虞将再次陷入漫无天日的政治斗争中。

    中央政府的权威进一步下降,野心家们大受刺激,天下反虞势力将再次活跃起来。

    “大单于,单纯劫掠恐怕不行,我们总得圈占点儿地方。

    逐步参数大虞的重点在于蚕食,机会送上了门,就不能轻易放过。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够拿下山西、辽东、宣府等战略要地,奠定战略上的主动权。”

    博尔塔万户率先开口说道。

    相较于最初的战略计划,现在这份扩张计划,已经大幅度缩水。

    不过对鞑靼王国来说,这依旧是蛇吞象。

    上述这些地区加起来,足有上千万的人口,是他们族人的十几倍。

    抢占这些地方容易,要守住地方难。

    “博尔塔,你的胃口太大了。

    且不说我们能否消化这么多地方,虞朝那边就不会接受这样的停战条件。

    别看敌军损兵折将,可人家根基犹在,后方还有广袤的大地提供补充。

    如果把他们逼急了,虞朝各方联起手来,耗也能把我们耗死。

    能够挟大胜之威,逼迫虞朝放弃辽东就够了。

    若是越过长城防线,让虞朝上下感受到了生死威胁,那么战争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萨日娜当即反对道。

    如果能捏软柿子,他也不介意一口吞下大虞。

    怎奈刚刚结束的大战,让他们意识到——虞军精锐并不缺乏拼死一战的勇气。

    倘若不是他们胃口太大,想要一口吞并右路军,敌人也不会和他们拼命。

    重兵集结的围困,最后打出了一死一伤的局面。

    这样的残胜,不是鞑靼王朝能够接受的。

    若是再来上一两次,他们草原霸主的位置,都会不保。

    对鞑靼王朝来说,最好的选择是拿仆从军和鬼方骑兵,同大虞拼消耗。

    不是自己人,死上再多都无妨。

    亲自下场兑子,就算战场上赢了,战略上也是输家。

    ……

    望着前方的城池,永宁帝的眼泪,忍不住哗啦啦的流下来。

    从御驾亲征到现在,前后耗时三个多月,终于返回了京师。

    相比出去时的意气风发,现在只剩下劫后余生的庆幸。

    幸好大军及时撤离,若是再晚点儿敌人援兵抵达,那就走不了啦。

    同预想中的不同,这次皇帝回京,百官并没有出来迎接。

    倒不是大家嚣张跋扈,连排场体面都不给皇帝留,主要是文武百官要脸。

    礼遇,那是打了胜仗的待遇。

    吃了败仗,悄咪咪进城就行了,还想要啥排场。

    沉浸在战败的悲痛中,永宁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幕落入军中诸将眼中意味着什么。

    队伍缓缓入城,回到了皇宫,永宁帝迫不及待的召开朝会。

    离开了这么长时间,朝中大权都交给了留守的三位阁臣,他可不放心。

    品尝过大权旁落的滋味,着实不想再来一次。

    “陛下,前线传来消息,右路军在十天前向北虏发起反击。

    双方激战一天一夜,右路军寡不敌众,近乎全军覆没。

    包括统帅景逸风在内的多名高层将领殉国,预计突围出来的官兵不超过千人。”

    听到这个噩耗,永宁帝先是心中一苦,随即意识到了不对劲。

    “十天前的消息,为何现在才收到?”

    别看战斗是在长城防线下打的,实际上距离京师并不远。

    战争时期,军情传递都是六百里加急。

    正常情况下,在撤离路上,他就该收到消息。

    拖到现在,要么是中间发生变故,要么是有人故意封锁消息。

    “陛下,消息早就送到了,只是您没看罢了。”

    威远侯的话音落地,朝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微妙起来。

    直接把矛头对准皇帝,这分明是想搞一波大的。

    “混账!”

    “朕……”

    不等永宁帝说完,一众勋贵纷纷出列,向着永宁帝行了一礼。

    “陛下,此次御驾亲征失败,全乃您一意孤行。

    为江山社稷计,臣等恳请陛下退位让贤!”

    简单的两句话,一下子让朝堂炸开了锅。

    战争失败需要有人负责,不过通常都是大臣给皇帝背黑锅。

    这次的情况特殊,不等永宁帝甩锅,勋贵系就先发制人。

    “为江山社稷计,臣等恳请陛下退位让贤!”

    在百官陷入彷徨时,三位阁臣跟着迈出了队列。

    本以为是义正言辞的驳斥勋贵系,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居然也跟着叫嚣废帝。

    脑袋灵光的官员已经意识到,文官高层和勋贵系达成了协议。

    今天这场大朝会,就是大家为皇帝准备的“鸿门宴”。

    见大佬们表明立场,文官们三三两两的加入队伍,一起恳请永宁帝退位。

    看得出来,永宁帝是真不得人心。

    正常情况下,在朝会上遇到这种场面,总会有几个忠臣出来阻拦。

    可从大幕开始,到百官纷纷站队,都没人替皇帝叫屈。

    转瞬的功夫过去,朝堂的官员,几乎都离开了自己的位置。

    依旧留在原地的官员,只剩下一众清流官员。

    并非他们有多忠心,主要是这场废帝行动,事先根本没人通知他们。

    在朝堂上混的都知道,这种消息上的滞后,意味着远离权力中心。

    不等清流大佬表态,额头上已经冒出了冷汗的清流官员,纷纷加入了请愿队伍中。

    这种要命的时候,要么站队百官,要么支持皇帝,没有第三种可能。

    “为江山社稷计,臣等恳请陛下退位让贤!”

    眼见自己快要成了光杆,清流党的几位大佬,急忙站出来表明立场。

    理智告诉他们,此时不坚决站队,今天就别想活着离开朝堂。

    不光自己要死,还会牵连到一家老小。

    从百官的表态,可以看出来,永宁帝退位几乎是板上钉钉。

    人类从诞生至今,还没有哪个皇帝在丧失文武百官的支持后,还能坐稳皇位。

    “哈哈哈……”

    “你们可真是朕的大忠臣啊!”

    “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把战败责任,往朕的身上推,难道你们就没有责任么?”

    “最先叫嚣御驾亲征的是谁?”

    “后勤物资调度,搞得一团糟的又是谁?”

    “战场上保存实力……”

    ……

    面对永宁帝的质问,群臣纷纷低下了头颅。

    在君为臣纲的时代,大臣们出面逼皇帝退位,可不是什么光彩事。

    何况永宁帝呐喊,也不是无的放矢。

    战争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就的。

    皇帝固然需要承担最大的责任,但勋贵和文官集团也有各自的责任。

    大家选择逼永宁帝退位,战争失败只是导火索,真正的缘故还是君臣关系急剧恶化。

    永宁帝前面干的破事太多,百官缺乏安全感。

    “为江山社稷计,臣等恳请陛下退位让贤!”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