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四百一十六章 :溃败的俄国

第四百一十六章 :溃败的俄国

    至少因为突袭而爆发的战争对俄国政府来说如同晴天霹雳,让俄国政府一下子认清了现实。

    事实证明,综合国力并不能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好坏,更不能决定一场战争的实际走向。

    俄国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充足的准备,他们的前期溃败是理所当然的。

    只不过这毕竟是令人震惊的溃败,俄国远东军队糟糕的表现引起了许多官员和民众的不满,尼古拉二世也明白,前期战争失利的锅必须要找一个有足够身份地位的人来背,要不然这个锅可就到了自己的头上。

    毕竟尼古拉二世是岛国和俄国关系走向极端的罪魁祸首之一。沙皇尼古拉二世对岛国如此仇恨的态度,让岛国人彻底放弃了和俄国和平谈判的想法,转而诞生了通过战争来达成目的的意图。

    为了尽可能摆脱自己的责任,沙皇尼古拉二世很快对远东地区俄国军队的总司令进行了问责,解除了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斯塔克将军的一切职务,并且要求斯塔克将军立刻前往圣彼得堡,他将在圣彼得堡接受审判。

    接任无能的斯塔克将军的,是沙俄帝国的名将马卡洛夫。马卡洛夫全名斯杰潘·奥斯波维奇·马卡洛夫,是俄国著名的海军将领,军事理论专家和科学家。

    之所以由他接任俄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的职务,一方面是马卡洛夫将军的才能确实优秀,另一方面则是俄国海军内部确实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人才了。

    俄国的内部是混乱和腐朽不堪的,别看俄国的海军规模还算不错,实际上的海军战斗力已经一塌糊涂。

    当时担任圣彼得堡喀琅施塔德港海军司令的马卡洛夫中将曾经向帝国海军部递交了一份信件,其中郑重提醒了海军部和沙皇政府,认为帝国和岛国之间的战争已经迫在眉睫,有必要防备岛国的不宣而战和偷袭。

    马卡洛夫中将认为,只有尽可能将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主力军舰全部集中在旅顺港,才有希望防备岛国的偷袭。

    聚集在一起的海军力量才能拧成一股绳,如果战争突然爆发的话,这股海军力量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按照常理来说,马卡洛夫将军的提议是很有道理的。旅顺港对于俄国太平洋舰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是俄国控制之下唯一的不冻港。

    所谓的不冻港,实际上就是在任何季节都不会结冰的港口。俄国的领土大多都位于北方,虽然海岸线不短,但这些靠近北方的港口在冬季都会结冰,船只是根本无法在港口停泊的。

    俄国在中亚和东亚之所以不断地向南扩张,目的也正是为了寻找旅顺港这样的天然不冻港。

    但没办法,马卡洛夫将军之所以得不到重用,完全是因为他太过直率的性格得罪了俄国海军部的大半高官。

    马卡洛夫将军在腐朽的俄国海军部门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但这份耀眼对于海军部的其他官员来说,就好比一盏明亮的灯泡,照亮了他们的黑暗。

    海军部门不需要这么清正廉洁并且有能力的将领,对于马卡洛夫将军所提出的任何提议,海军部门那些腐朽的高官也会纷纷搁置。

    当马卡洛夫提交给海军部门的信件被尼古拉二世所得知的时候,距离俄国太平洋舰队被偷袭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虽然对海军部的高官以及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塔斯克将军十分愤怒,但对于提出防备岛国偷袭计划的马卡洛夫中将,尼古拉二世还是相当看重的。

    在尼古拉二世的亲自任命之下,马卡洛夫将军被任命为俄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并且拥有波罗的海舰队支援太平洋舰队所有军舰的指挥权。

    只要是出现在远东的所有俄国军舰,都将划归到马卡洛夫中将的指挥之下。

    这一份任命充分体现出了尼古拉二世对马卡洛夫中将的信任,也让马卡洛夫将军下定决心,一定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报效信任自己的尼古拉二世陛下。

    卡洛也在关注着日俄战争的进展,毕竟这是近几年爆发的唯一一场大规模战争,参与双方的军事实力也都是列强级别。

    在原本历史上,这将是岛国奠定自己列强地位的一战。在这场战争之后的岛国被认可为世界列强,这也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唯一一个主要人口不是欧洲人的列强。

    要知道,在岛国成为列强之前,世界上所有列强的人口都由欧洲人组成。

    美国的人口虽然不是纯粹的欧洲人,但他们的绝大多数白人人口都是欧洲移民后裔。

    按道理来说,岛国如果能在正面战场打败俄国的话,他们确实也能跻身成为列强。

    但这个世界又不同历史那样,目前西班牙不仅没有持续衰弱,反而还重新成为超级列强的一员。

    目前世界八大列强分别是英德法俄西奥美意,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最差的可能就是意大利。

    但要说岛国能否将意大利挤下去自己成为列强,这件事儿还真的不好说。

    历史上的西班牙能被挤下去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因为西班牙国内的政治局势比较混乱,贵族和教会还保持着西班牙的大部分政治权力,民众的利益根本无人在乎。

    另一方面则是西班牙的工业和经济相对落后,人口也是所有列强中最少的。

    可这几点在如今的意大利都不存在,岛国想要将意大利挤下列强,难度绝对是很大的。

    意大利的工业和经济水平虽然是列强垫底,但相对于岛国来说,明显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意大利的人口已经超过3400万,虽然比岛国的4600万要少一些,但这明显不足以成为岛国将意大利挤下列强宝座的关键。

    毕竟在工业领域,意大利领先岛国的并不止一星半点。

    截至1903年年初,世界钢产量已经达到了夸张的3742万吨,其中列强国家的钢产量已经达到3598万吨,占据世界钢产总量的大多数。

    列强国家和非列强国家之间的钢产量对比相当明显,意大利是列强国家中工业规模比较弱的,岛国是非列强国家中工业规模比较强的,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天差地别的差距。

    意大利的钢产量已经超过了12万吨,生铁产量更是达到了39万吨。而岛国呢,钢产量只有0.3万吨,生铁产量也只有5.2万吨。

    光从这一点几乎就否决了岛国成为列强的希望,除非他能在未来几年将工业规模扩张到意大利的级别。

    岛国想要成为列强,能够拉下马的也就只有意大利。相较于意大利,其他欧洲列强还要再强一个级别,目前不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就能够碰瓷。

    值得一提的是,在1903年,西班牙的钢产量终于又迎来了对法国的反超。

    在1900年的时候,法国的钢产量达到了160万吨,而西班牙的钢产量却只有147万吨。

    经过了三年的努力发展,再加上阿斯图里亚斯工业基地的建立,让西班牙的钢产量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提高到了179万吨,而法国的钢产量据最新消息,差不多在178万吨左右,以毫厘之差落后西班牙的钢产量。

    虽然这样的领先差距并不大,但对于西班牙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况且阿斯图里亚斯工业基地的第一期建设才刚刚完成,随着后续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西班牙的钢铁产量还能迎来进一步的增长。

    目前在钢产量方面,西班牙重新来到了世界第五的位置。在西班牙之前的是美德英俄四大列强,其中美国人的钢产量已经达到了夸张的1355万吨,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其实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就已经丧失了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名号。而在20世纪初,英国的工业体量又逐渐落后于德国,已经沦落为世界第三工业强国。

    好在英国和后面的俄国以及西班牙和法国都有较大的差距,虽然比上略微不足,但比下还是绰绰有余的。

    对于西班牙目前的工业处境,卡洛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

    目前的西班牙在钢产量方面处于世界第五,生铁产量方面处于世界第六,与超级列强之间是有较大的差距的。

    卡洛并不满足第五和第六的名次,希望西班牙能将工业规模提升到世界前四,最好是坐四争三的地步。

    这其实也代表着,西班牙未来在工业规模方面的比较对象变成了英国。英国是目前世界第三工业强国,西班牙想要达成坐四争三的目标,就必须要让自己的工业规模向英国看齐。

    英国目前的钢产量在680万吨左右,生铁产量达到了958万吨,钢铁总产量已经超过了1600万吨。

    虽然已经被美国和德国超过,但这并不代表英国的工业体量不庞大。恰恰相反,英国此时的工业规模对西班牙来说是十分庞大的,在短时间内也是难以超越的。

    目前西班牙的年钢产量只有179万吨,年生铁产量286万吨,年钢铁总产量只有465万吨,略微超过了英国钢铁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就目前西班牙钢铁生产总量的增长速度来看,想要比肩甚至超过英国的工业规模是很困难的。

    不过不要紧,对于卡洛来说,能否在工业规模方面超过英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西班牙的官员们能否有这样的信心。

    在卡洛的支持之下,西班牙的工业部门树立了“五年赶超法兰西,十年平齐英吉利”的口号,在重工业,机械加工业,化工业,石油工业和电力行业将目标全面看齐英法。

    能否赶超英国并不重要,但能否赶超法国对西班牙来说非常重要。如果能够超过法国的工业水平,未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管西班牙加入哪一方,都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不只是钢铁工业,目前西班牙在各项工业领域几乎已经和法国平齐。对于西班牙政府来说,在各项工业领域赶超法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不久之后就能实现的现实。

    至于平齐英吉利,在这个口号刚刚提出的时候或许还只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但西班牙如果能够赶超法兰西的话,为什么不能继续对更加宏伟的目标发起追赶呢?

    日俄战争爆发的时候,卡洛的心中就有了一个计划,那就是将西班牙海军已经快要退役的军舰卖给俄国人。

    这么做是有可能的,因为就目前的局势来看,俄国很难在战场上保持海军的优势,哪怕他们从波罗的海舰队抽调了一大批军舰前往远东支援。

    岛国的偷袭引爆了战争,同时也让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多艘战列舰和巡洋舰深受重伤甚至沉没。

    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是尼古拉二世下令让波罗的海舰队支援的原因,这也代表着在波罗的海舰队的支援到来之前,俄国的太平洋舰队很难有所动作。

    从波罗的海抽调军舰之后,俄国在波罗的海的海上防御力量也会空虚。

    但如果重新建造军舰的话,没有三年以上的时间是很难让新的军舰服役的。

    如果此时西班牙提出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正在服役的一批战列舰和巡洋舰,相信俄国人会有兴趣的。

    虽然俄国因为战争的原因没有什么资金,但他们的盟友法国人可是很有钱的。

    如果是将资金用在远东和岛国的战争当中,法国人不一定愿意出这笔钱。但要是将资金用在购买军舰,填补波罗的海海上防御力量的空缺,相信法国人还是很乐意出这笔钱的。

    毕竟对于法国来说,俄国在欧洲的军事力量越强,他们能够吸引到德国的军事力量也就越多。

    这一点并不只体现在陆军上,同样也体现在海军上。更重要的是,波罗的海舰队所在的波罗的海,正是德国十分重要的东海岸。

    德国的整个北部海岸被日德兰半岛分为了东西两部分,东边是波罗的海沿岸,西边则是北海沿岸。

    对于德国来说,最重要的海岸肯定是东边的波罗的海沿岸。西边的北海沿岸海岸线并不长,再加上距离英法太近的原因,并不是德国海军的主要驻扎地。

    波罗的海沿岸不仅海岸线更加漫长,因为日德兰半岛保护的原因,相较于北海沿岸也更加安全。

    虽然波罗的海沿岸还有俄国这个海军强国,但在之前漫长的时间,德国和俄国的关系还是比较良好的。

    虽然因为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原因让德国和俄国的关系逐渐远离,但德国已经在逐渐的重视海军发展,未来的波罗的海舰队对德国来说可并不算什么强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