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未来也是全球的第二大的经济体,在这段经济萎靡的时机,去投资部分公司,也是最佳的选择了。
不过路也要一步一步的走,短时间之内,他的重心还是在英国,将英国市场稳固之后,再考虑进军其他欧洲国家;
欧洲的国家太多、语言法律又不同,的确会有不小的麻烦,欧元的成立,还早着呢,暂时也只能接受这一切了。
处理好英国的事宜后,杨文东便分别安排两次飞机,将自己与家人运回香港;现在的杨家,也是尽量的避免全家人在一起乘坐同一个交通工具。
他的长子杨志文已经在哥伦比亚大学上学了,再过几年,杨家的第二代,就可以逐步的进入社会,学习成长,杨家,也才能算是真正的家族,不然之前都是靠着他一个人,总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杨文东在英国收购mini,这件事犹如滔天巨浪一般,袭击了整个香港的舆论;
虽然香港的很多民众并不清楚,mini就是一家很一般的汽车行业,但对于香港这个城市来说,汽车产业实在是太遥远了,且也非常的高大上;
另外就是很多人心中,香港资本去英国本土,收购这么大的产业,对很多华人来说,也觉得非常的高傲。
《香港资本勇闯英伦,豪掷巨资收购汽车巨头!》
《港人突袭伦敦车坛,是科幻还是现实?》
《一夜之间,香港有了自己的汽车产业》
各种噱头十足的标题,在不同的媒体之中传播,无数香港民众,也是吃足了瓜;
“杨文东真是厉害啊,居然去英国收购了汽车公司,你们说他会不会把汽车工厂搬到香港来啊?”
“不可能,香港哪有这个条件,人家就只是投资而已。”
“那这么说来,不是有几千鬼佬给我们香港人打工了?”
“这不很正常?香港这边现在的鬼佬,给华人打工的多的是,哪还有以前的风光?”
“是啊,我们华人也要硬气起来了。”
“不过他为啥投资汽车行业啊?很不像香港人的风格唉?”
“香港人什么风格?炒房子?炒股票?”
“这用我多说?”
各种争议,也成为了香港社会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但无论怎么样,香港资本在英国大展手脚,数以千计的英国鬼佬在英国给华人老板工作,这也是很多人觉得很骄傲的地方;
要知道,香港这边,自古以来都是华人给鬼佬打工的,地位上也是远不如,也就最近几年,观念才开始逐步的扭转过来。
很多人也突然发现,自己身边的很多产业,都是华人资本,而不是以前被英资垄断了。
不过,也有一些不是很友好的媒体,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字里行间的意思,就是杨文东可能是不看好香港未来,有意转移走自己的资产
康乐大厦:
董事长的几个助理,正在交叉的审核今天市面上的报纸,她们的职责就是要在短时间内筛选市面上的几十份重要报纸中的一些新闻、或者与自己集团、老板本身相关的内容,然后上交给杨文东;
毕竟老板的时间很宝贵,不可能悠闲的看着几十份报纸,然后自己找自己需要看的内容。
很快,报纸内容筛选完毕,一本笔记本送到了杨文东的手中,杨文东也打开看了起来,这些报纸的都被剪切贴在了笔记本之上,这样也方便他查看,同样,看完之后,这本本子也会记录好今天的日期,然后保存下来。
“有些媒体是在含沙射影啊。”杨文东看完之后,眉头微皱。
那些吹捧他的报纸内容,他过了一遍也就行了,但这些有些阴阳怪气的报道,他可是认真看了。
助理阿英道:“这些都是几家为了获得噱头的小报社,只是他们描述的也很隐晦,我们也不好告他,要不,我们在商业层面上打击一下他们?”
“先查一下是什么人吧,后面怎么做再说。”杨文东摇摇头道;
97年离现在也就十几年了,香港未来会怎么样,其实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新闻热点,普通人可能不在意,但有钱的、有社会地位的,都比较在意;
就算今天不被媒体报道,那过个一两年,这种事必然被全港媒体关注,这是必然的;
现在有几家小媒体说了这件事,其实反而是提醒了杨文东,自己这段时间如果高调的在海外大规模投资,必然会引起这方面的疑问;
只是,他又做不到不投资,毕竟,黄金期货赚了那么多资金,肯定是不可能放在银行吃利息的,本身8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大通胀,各种优质资产股价大跌,正是投资与收购的最佳时机。
想了会,杨文东道:“你让方先名与王振邦过来一趟,有事跟他们协商。”
“好的,杨生。”阿英答应道。
过了会,方先名与王振邦便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坐。”杨文东挥手道;
王振邦,是长兴集团的法务部门负责人,自己的很多投资,也会事先寻求他的意见,以避免法律风险。
随即,杨文东将事情告知了二人,王振邦道:“这个问题的确需要提前准备,这段时间,就已经有一些人开始移民、或者准备移民了。”
“我们集团还是要坚定的待在香港,总部会永远放在香港。”杨文东道:“但以我们公司的规模,最近几年也准备大规模投资海外,这就容易被误解了。”
王振邦思考片刻,道:“杨生,那是否也可以同时大规模投资香港的,只要我们也同样在香港投资,那这就是最佳的证据。”
“投资香港倒是可以,但目前不太合适。”杨文东摇摇头道;
到了1981年,香港的地产市场,就会逐步的进入滞涨期,房价高企但短时间也降不下来,然后就这样到了82年因为外在因素而暴跌。
现在已经是1980年,再大规模进军地产,就不划算了,且长兴集团在香港的规模已经够大了。
方先名道:“杨生,您也不太看好香港的地产市场?”
“香港地产市场,十年不到就有一个循环,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你觉得呢?”杨文东笑着反问。
王振邦道:“也对,现在的房价实在是太高了,一般人早就买不起了。”
“短时间之内,这个问题还不会很严重,我考虑的是,未来,所以集团内部要做好准备,同时也要控制传媒,避免往这个方向上走。”杨文东想了想道:“另外,我也可能准备大规模投资国内市场,那么也有可能会影响香港这边。”
王振邦道:“如果投资国内,那会不会让英国那边有意见?”
“在乎他们干嘛?英国现在自己内部都乱成一锅粥了,他们的影响力,也没那么强了。”杨文东不在意道:“再说,内地如今与欧美的关系可不错,一些欧美资本,不也一样去投资?”
香港很多人,都还认为大英帝国的影响力很强,一直有这种错误的直觉;
但这也正常,即使是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还是沉迷在过去的“意林”时代。
方先名笑道:“对,现在的全球,其实是美国在主导,而美国与内地的关系,现在可是亲密期。”
“嗯,不过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的好,所以也要做好准备,未来我的投资,无论在欧美还是内地,规模都不会小,所以集团这边要准备好应对各种舆论,还有法律问题。”杨文东又道;
自己未来在海外的投资,大多是与上市公司合作,这种事是瞒不住的;
而与内地的合作,规模大的,内地一方必然也是会公布的,香港这边想知道也不难。
等未来中英谈判,香港分为几个阵营,媒体上也是狂轰滥炸,自己左右投资,恐怕也不知道会引起多少风波了.
不过他也不可能因为这个,就影响自己的投资计划,要知道80年代初,无论是内地还是欧美,都是有着非常罕见的黄金机遇的。
“好的。”王振邦答应道;
内地,燕京市,一间行政办公楼内,一机部的高层准备开始一次高级会议。
“各位,抱歉,将各位从各地叫了回来,主要是发生了一件事情。”一名60岁左右,头发有些发白的男子笑着说道。
“老周,把我们叫回来,肯定是有大事了,说来听听。”另外一人笑呵呵的说道。
老周点点头,随即看向另外一人,问道:“王局长,与大众的谈判,怎么样了?”
被点名的王局长回道:“很难,德国那边提出的要求太多,与我们的底线相差很大,在技术转让、外汇平衡、员工问题上都有着很大的争议;
最近三个月,我们是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可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有一些要求是,他们让我们修改一些法律,这简直就是离谱,我们哪有这个权限。”
其他人听到之后,也小声交流起来,他们也各自参与了与其他车企的谈判,都是异常的艰难;
早在1977年,一位大领导访问日本,乘坐的是内地生产的大使馆汽车,结果在路上速度太慢,追不上日本的招待人员,心急之下,司机死踩油门,然后发动机烧坏了;
这件事,可是让国家层面脸面都丢了,为此,汽车战略成为了改开之后的重点开发对象;
只是经过试验测试之后,内地这边也发现自己一方的汽车与海外汽车差距太大了,不仅仅是技术与质量,连产能都远赶不上,几万人的工厂,一年生产几千台汽车,而海外则是几千人工厂,一年生产几万甚至十几万辆;
不得已之下,就只能试图引进技术,最开始的合作对象是美国通用,通用CEO也提出了合资运营的策略,但却被美国那边否决了,于是国内只能去寻找其他汽车品牌:.
美国的福特、克莱斯勒;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法国的雪铁龙、标志、意大利的菲亚特等等;
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傲慢的只肯卖汽车给内地,这自然是不能接受的,唯独德国的大众,表示愿意谈一谈,只是当开始谈的时候,双方的各种争议就太多了.
但也正常,国际合作,本身就是需要协商很久的,更不要说这还要在内地建厂投资。
“为了国内的汽车发展,也只能继续协商了,涉及法律的事情,我们往上报就行了。”老周点点头道:“不过,我今天叫大伙来,是有一个好消息,香港的杨文东,你们知道不?”
“杨文东?在朝阳区投资饮料工厂的那个?”
“我也知道,香港首富,很有钱,据说富可敌国。”
现场的人,显然都是知道此人的。
老周笑了笑:“大家都知道,那就好,不用我介绍了,我刚刚得到消息,杨文东在英国收购了一家汽车企业,叫做mini汽车。”
“什么?香港人收购了英国的汽车?汽车这种产业,英国人会出售?”一人震惊问道。
老周道:“具体什么情况,我就不清楚了,但绝对是真的,无论是香港还是英国,都已经有报纸刊登了;
而且你们可能都低看香港的那群资本家了,据我所知,这杨文东还投资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成为了他们的股东。”
“克莱斯勒,那我们能不能借助这个关系,与克莱斯勒合作?”王局长问道。
老周道:“不清楚,以后再问吧,先考虑人家这个自持的mini品牌。”
“mini汽车?没听说过啊?”
“英国的汽车,我记得不怎么样吧?”
不少人又在讨论起来,对于全球的汽车强国,他们还是清楚的,这其中可不包括英国。
老周看着身边一人:“小李,给各位介绍一下这个mini汽车吧。”
“是,周局长。”小李连忙站了起来,逐个的将手中资料发给了在场的所有人,随即道:“这mini汽车,是英国利兰集团旗下的.诞生于1959年,擅长小型车.去年的全球销量,为4.7万台”
“4.7万台?也不少了。”在场的人听完后也相互讨论了一会;
内地最大的汽车厂上沪品牌,一年销量也就2万台。
老周咳嗽一声,道:“4.7万台,对我们来说或许不少,但对于欧美汽车巨头来说还是不够看的,你们别忘了这一点。”
“周局长,那您的意思是?”又有一人谨慎问道;
老周道:“虽然是家小的汽车公司,但他们的汽车本身就比较小,又省油,我觉得挺适合我们国内需求的;
如今与大众、标志的谈判都陷入僵局,不妨考虑一下这家小汽车公司,它现在的老板是华人,且也已经在国内投资,那或许会方便很多。”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