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 > 第六百四十章 开始

第六百四十章 开始

    动员大会已经开始了。

    当台下参会的各县(分)局局长、副局长听到此次“冬日行动”的总指挥是市局常务副李言诚时,皆是脸色一变,神色各异的看着台上那张年轻的脸庞。

    今天来参会的是京市公安系统包括铁路公安,在京各单位保卫部门副处级以上干部,虽然民间都说不到京市不知道官小,可实际上对于很多人来说,处级、副处级就是天花板了,能走到这一步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这些人都很清楚,此次行动让李言诚担任总指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资历。

    主持京市这种行政级别,这种重要地方的全辖范围内大型整顿社会面治安行动的资历,可不是谁都能得到的,没有上边点头,想都不要想。

    当台下参会的众人听清楚此次行动的目标以及任务后,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这次的行动和往年的节前整顿完全不同。

    说句那啥点的话,这次是动真格的了,因为市里和总部批复下来的文件中都明确标有从严从重这个要求。

    台上,做为会议主持人的李言诚一边念着文件,一边不动声色的观察着台下的众生相。

    这次“冬日行动”,主力还是各县(分)局,辖区内的情况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这次行动不但要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分子,还要处理之前未完结的陈年旧案、积案。

    为了保证文件上的要求能落到实处,市局将要派检查组深入各地,这个检查组是由市局和市监委联合组建的。

    并且还将在全市范围内张贴告示,在显著地方设立举报信箱,欢迎群众举报身边的违法违纪问题,承诺对举报者的身份严格保密,举报内容一经查实会尽快处理,处理结果也会及时反馈在报纸、电台上。

    台下众人是有些茫然的,原本以为的节前例行整治,变成了大型联合行动,关键是会议之前还一点风声都没有传出去,再结合文件中提到的“举报”“违纪”等词,已经很明显了。

    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只是这次联合行动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另一面。

    听到这里,台下已经有人开始坐不住了,实在是太突然了。

    同样坐不住的还有住在李言诚那里的程家老太爷和傅淑怡二人。

    不过他们二人可不是因为干了什么亏心事儿坐不住,而是程家的二少爷程见闻要过来了。

    在南方考察了两个多月后,程家这位二少爷对于具体将厂子建在哪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可华夏对于他来说毕竟是个陌生的地方,程家这次想在这里投资的额度还不小,就算程家确实有钱,他也不愿意上千万美元随便乱扔。

    所以,为了投资更稳当一些,他没有着急给陪同考察的外事部门、商务部门,以及地方领导什么肯定的答复,准备进京跟爷爷和母亲商量一番再说。

    最重要的,他还想听听哥哥的意见。

    要论对华夏的了解,程见闻相信,他爷爷和母亲包括还在丑国的父亲,以及他们程家留在国内的那部分人捆在一起,都没有他那个便宜哥哥来的熟悉。

    他父母亲和爷爷离开的太早,跟华夏的组织虽然也有打交道,但终归还是不太熟悉,况且,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事情他又不是没见过。

    还有程家留在国内的那一小部分人,他们虽然一直都在这里生活,可接触面太窄,而且层次太低,没有办法接触到真正的核心信息。

    目前他认识的人中,只有李言诚能接触到,并理解真正的政策问题。

    所以,在结束考察后,原本应该直接去港岛的他转道京市,一是看看爷爷和母亲在这边生活的怎么样,再看看母亲身体的恢复情况,二就是跟哥哥好好聊聊。

    聊聊改开,聊聊国内的政策,再说说自己的想法,看哥哥能否给什么建议。

    程见闻今天上午十一点钟就已经抵达京市了,一下飞机,就被接去受到了外事部门和商务部门分管领导的接见。

    程氏在国内的投资虽然基本上已经确定了,但到底能投资多少,准备建几个厂,又要建什么厂,在整个考察的过程中,人家是一点口风也没漏。

    这可给负责接待的同志急坏了,几乎每天都要在程见闻和其身边的工作人员那里打听。

    程氏在国内投资的多与少,关乎于他们的工作业绩,更关乎于其他正在观望的海外企业下一步的动作。

    目前有没有在国内投资的海外企业?

    已经有了,南方不说,京市就有,是一个港商投资的项目,投资额度并不大,只有一两百万港币。

    在南方已经开始投资的港商更多一些,但是……

    这些已经投资的,都是过去几年经常往返大陆与港岛之间的那波人。

    也就是说,他们在大陆投资,实际上是大家早就能想象到的。

    程氏则不同。

    这是一家丑国的华人企业,说是华人企业,实际上程氏有三分之一的股份都在外国那些大财团手中,当然,程氏也持有不少欧美大公司的股份,基本上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样一家跨国大企业过来投资,吸引来了不少关注的目光。

    大家都在看,看程氏这个华人企业准备投资多少,看华夏对外资在国内投资的政策到底是什么态度。

    程氏如果投资的少,那好啦,很多企业立马就会偃旗息鼓,因为大家会认为,程氏之所以投资,无非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而已,实际上并不是看好这片土地。

    而如果投资的多,那就不一样了。

    有一句话叫做钱在哪里,爱就在哪里,这话虽然有失偏颇,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还真就是这样。

    程氏如果一上来就大动干戈,出手就是几千万美元,那效果绝对不一样,虽然不可能立即就吸引的其他欧美企业也跟风过来投资,但一定会吸引来更多的关注。

    而等上个两三年,程氏投资的项目建成投产后很快就能赚钱,效果一下就出来了。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海外企业来华投资都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九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期都是持观望状态。

    对于在华夏投资,那些外国企业目前都是特别谨慎的状态,或者说,这里目前根本就不是那些企业考虑的投资地方。

    国情、政策、居民消费能力,这些都是在投资前要考虑清楚的。

    投资从来都不是盲目的,也不能盲目。

    程见闻现在就是如此。

    尽管之前他爹,也就是程氏目前的当家人已经确定了要在这里投资,他本人也是这样想的,可同意投资,并不表示要盲目投资。

    “淑怡……”

    “爸”

    “这都三点多了,见闻怎么还没过来。”

    “爸,您别急,刚才外事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是来电话说了么,外事部门和商务部门的分管领导要分别和见闻进行会谈。”

    “谈什么谈,不就是他们着急想确定下来程氏准备投资什么项目,又投资多少钱么。”

    程家老太爷有些不满的嘀咕道。

    有日子没见自己的亲二孙子了,老爷子有点想。

    都说隔代亲,老爷子是一年不见儿子女儿都没事儿,可到了孙子辈就不一样了,几天不见他就想,更何况这次都一个月没见了。

    “对了淑怡,回头跟家里联系一下,让雨诗带着振宇过来,让明溪也带着孩子们过来,这里才是咱们的根,让孩子们都回来感受感受。”

    老爷子口中说的雨诗,就是程见闻的妻子郝雨诗,而振宇,则是他们俩人的儿子,程振宇,和笑语一般大,到八一年就八周岁了,就是生月小一点。

    明溪的全名叫程明溪,是程见闻的妹妹,同样,也是李言诚的亲妹妹,比罗敏小一岁,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和程见闻已经来过几次大陆不同,程明溪是五一年在丑国出生的,一直都没回来过,对李言诚这个亲大哥只是耳闻,并未见过。

    在程家老太爷的心目中,改不改姓都无所谓,反正身体内流的是他们老程家的血脉,那就应该跟自家人多亲近亲近。

    傅淑怡琢磨了一下,觉得公公说的不错,是应该让孩子们都过来,互相认识一下,他们是血亲,是一家人,总不能搞得以后见面不相识吧。

    “我知道了爸,今天晚上我就跟家里联系一下。”

    “嗯”老爷子点了点头,跺跺脚说道:“这里才是咱们的根,丑国,那不过是咱们暂时的落脚之地而已,落叶总是要归根的,以后有可能,咱们程家还是要回到这里来。

    哎,淑怡,亲家公亲家母他们就不想回来吗?”

    说起来,程家的故乡并不在京市,而是津市,傅淑怡的娘家则是地道的京市人,祖上是前清第一批进关的满人。

    她的父母亲都健在,论年龄比程家老太爷还小几岁。

    “想回来,怎么会不想回来,但您也知道,他们的身体不好,医生不建议他们长途飞行。”

    提起亲家公、亲家母的身体,程家老太爷显得有些伤感,相交几十年的老友,到了他们这个岁数,真的没剩几个了,走一个就少一个。

    “唉……还是想办法让他们尽可能的回来吧,回来让见升给他们调理一下身体,你看看我,见升给我调理了一个月,我感觉我现在的身体比在丑国的时候要好的多。”

    要说身体,傅淑怡是最有发言权的,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她在丑国医院开的药已经停用一星期了,停用的这段时间,一点事儿没有。

    之前她的药根本不敢停,每天都必须按时服用,否则就是找死。

    现在她自己都能深刻感觉到心脏比以前轻松了许多。

    她也想把父母接过来,让李言诚给调理一下,可怎么过来是个问题。

    “找几个医护人员陪着一起过来。”

    程氏集团有自己的飞机,只是航程到不了一万多公里,不能直飞国内或港岛,中途需要停两次加油。

    就算让医护人员陪同,傅淑怡也还是不太放心。

    上个月他们过来的时候也有医护人员全程陪同,程家老爷子的身体比她父母的身体还要硬朗一些,都差点把命要了,先期抵达港岛后,硬是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才缓过来一点。

    这要是换成她父母,她都不敢想。

    如果大儿子能过去先给调理一番的话,那问题应该就不大。

    傅淑怡如是想到。

    可随即她就在心底打消了这个念头,想想就好,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

    她那个大儿子根本就不可能出国,更不可能去丑国。

    说起大儿子,她都不知道是该为他感到骄傲还是怎么着。

    她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政治小白,非常清楚自己那个大儿子以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就能当上京市这么重要的一座城市的公安局副局长意味着什么。

    “爸,我回头打电话跟怀古,还有我哥他们商量一下再说吧,要让我父母过来,最起码也得我大哥二哥同意才行,我做不了这个主。”

    傅家也有自己的产业,只是没有程氏发展的这么大,她做为一个已经嫁出去的女儿,想要让娘家爸妈冒险回国,必须得征得两个哥哥的同意才行。

    “先不说这个了爸,我刚才想到一个问题。”

    “嗯,你说。”

    “咱家见升在这里发展的不错,看他的样子,以后也不可能弃政从商,必然是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

    咱们肯定给他帮不上什么忙,我的意思是,帮不上忙都无所谓,之前没咱们的时候,他自己就发展的很好,可咱们也不能给他添乱。

    回头投资落地后,肯定要从家里抽人过来,咱们要好好挑选一番,那些有前科的,就别让过来了,如果有谁求到您那儿,您可别心软。”

    “这个你放心,我肯定不会。”老爷子摆了摆手说道:“你说的这个我也想到了,将来派过来的人,肯定要精挑细选,那些喜欢惹是生非的,坚决不能要,咱们不能让见升为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