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 第716章  哈剌察:我最开心的日子,都已被留在太原府

第716章  哈剌察:我最开心的日子,都已被留在太原府

    在大明那等级森严、蟠根错节的官场体系之中,马文健不过是个从九品苑圉长。

    宛如沧海一粟,处在官场的最底层,卑微得几乎难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然而尽管他官职低微,却绝非胸无点墨、不知时务之人。

    马文健心里十分清楚,当今圣上朱元璋对蒙古血统官员怀揣着深深的忌惮。

    回溯往昔,元朝统治虽已落幕,但蒙古势力的残余影响仍在一定程度上萦绕在这片土地。

    朱元璋出身草莽,一路披荆斩棘建立大明王朝。

    他对于可能威胁到政权稳定的因素,向来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蒙古曾作为统治民族,其政治、军事力量在元朝时期极为强大。

    即便如今明朝已立,可朱元璋心中对蒙古血统官员潜在威胁的担忧。

    犹如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始终悬而未决。

    《孟子滕文公上》有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圣意如此,这股风气便如涟漪般在官场层层扩散开来。

    处于京城这权力核心之地的大明官员们,个个都精于察言观色、揣摩上意。

    他们敏锐捕捉到朱元璋对蒙古血统官吏的态度,纷纷跟风附和。

    于是在京城官场这个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暗流涌动的圈子里,对拥有蒙古血统的官吏,大家都没什么太大的好感。

    平日里若有蒙古血统的官员在场,众人表面上或许还能维持几分官场的客套与礼仪。

    然而眼神中不经意流露出的疏离与戒备,却难以掩饰。

    在各种官场聚会与社交场合,这些蒙古血统官员常常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排挤。

    仿佛被一层冰冷的隔阂所包围,难以真正融入其中。

    这种因朱元璋态度而引发的官场风气,如今早已成为大明官场生态中,一种微妙却又不容忽视的现象。

    尽管哈剌察只是京城苑马寺一个负责管理蒙古战马的群长,根本就没有任何品级,但是依然难以逃脱被排挤歧视的命运。

    想到这里,不忍看到下属遭到不公平对待的马文健,笑着开口说道:“林大人,哈剌察虽然拥有蒙古血统,但他对马匹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极高的热情。

    况且哈剌察自幼与马为伴,熟悉马的习性和特点。

    他对待牧养蒙古种马的工作,也是一丝不苟。

    每天都会仔细检查每一匹马的健康状况,确保马匹得到最好的照顾。

    再加上哈剌察为人豪爽直率,对待同僚真诚热情,在马场中很受大家的欢迎。

    无论是汉族官员还是其他少数民族胥吏,都能与他融洽相处。”

    紧接着马文健为佐证自己的观点,又列举了几个事例具体说明哈剌察在工作中的杰出表现。

    “自从来到京城之后,哈剌察凭借自己的出色专业技能,很快便成为负责掌牧养蒙古种马的群长。

    他曾成功驯服一匹桀骜不驯的烈性种马,这匹马在其悉心照料和训练下已经成为马场中最优秀的种马之一,为繁育优良马匹做出了重要贡献。

    还有一次,一匹年轻的种马突然变得狂躁不安。

    不仅拒绝进食和饮水,而且还试图挣脱缰绳。

    哈剌察立刻察觉到这匹种马的异常,他没有丝毫犹豫,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来到马厩。

    起初哈剌察先是轻声呼唤着马的名字,试图让它平静下来,可对方依旧十分暴躁。

    哈剌察没有退缩,他慢慢靠近并用手轻轻抚摸着马的脖子。

    在这个过程中,哈剌察的动作轻柔而坚定,嘴里还哼着家乡安抚马匹的小曲。

    经过一段时间的安抚,种马的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

    随后哈剌察仔细检查了这匹种马的身体,发现马的蹄子上扎了一根尖锐的石头。

    于是他小心翼翼取出石头,又用随身携带的草药为马敷上伤口,防止感染。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哈剌察每天都会亲自照顾这匹马。

    给它喂食、换药,还专门为其调制了营养丰富的饲料。

    在哈剌察的精心照料下,这匹种马很快恢复了健康。

    重新变得温顺听话,重新投入到了繁育工作中。”

    林正源自然不可能因为马文健的一面之词,便轻易改变心中想法。

    他转头看向身旁那位苑马寺的正六品寺丞苏敬文,“苏大人,本官知道你到任之后,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不仅规范了饲养流程,而且苏大人还建立了完善的马匹健康档案。

    在加强对马场官吏培训的同时,使得苑马寺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能做出如此突出的成绩,想必苏大人对马场官吏平时的风评,应该也是知之甚详吧?”

    长着一双丹凤眼的苏敬文为人聪明睿智,不仅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且能够快速洞察事务的本质。

    再加上苏敬文祖父曾是前朝官员,虽然深受百姓爱戴,但却也给他烙印上了“故元旧臣”的标签。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出于避嫌的考虑,苏敬文亦必须夸大哈剌察的缺点。

    “根据下官的了解,哈剌察文化程度不高,基本上不识字。

    因此在理解一些复杂的汉文文件和规定时,经常会遇到困难。

    另外有时他的脾气比较暴躁,在马匹出现问题或工作压力大时,容易对下属发脾气。

    虽然事后哈剌察常常表现出些许后悔的情绪,但这些缺点也让他得罪了很多人。”

    听到自己的缺点被苏敬文添油加醋地讲出来,哈剌察顿时怒不可遏。

    “一直以来俺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蒙古种马在京城马场中茁壮成长,为大明军队提供优良的战马。

    俺深知马匹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在大明土地上展现蒙古族人在养马方面的高超技艺,以此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可如今看来,你们这些生活在京城的大明官员,压根就不值得俺留在这里卖命。

    相比之下还是生活在太原府的那段日子,过得比较逍遥自在,也不知道是否还能够有机会见到晋王殿下。”

    在这原本还算轻松的氛围里,当哈剌察口中吐出“晋王朱棡”这四个字时,仿佛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投入了平静的湖面,瞬间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在场所有人的神情瞬间凝固,脸色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