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枫沉默片刻,点了点头。
他没有阻止。
也没有必要阻止。
不论是前生今世,以现在大明的强盛程度,似乎都没有必要,在毗邻大明国土的西边,存在这样一个怀有不善心思的“邻居”。
哪怕这个时空的帖木儿,看到大明如此煊赫的兵锋,或许终其一生都不敢再起什么歪心思,但从上次朝贡的情况来看,这个帖木儿汗国,依然是贼心不死,帖木儿其人的野心,也并没有因为时空变换,而有任何改变。
所以,解决掉吧。
不然未来大明扬帆出海,倾全国之力对外开疆拓土的时候,这家伙忽然间找到战机,就像是另一个时空中他窥见大明的靖难之役一样,齐聚大军,对大明发难,未必能真的掀翻有秦枫坐镇的大明,但总也要致使生灵涂炭,让无数大明百姓为此遭殃。
无论朱元璋或是秦枫,当然都不愿意见到那样的局面。
“来人那!”
朱元璋得到了国师的认可,站起身来,刚才那种形似乡间老农的气势,就在这一起身之际,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虽不高大却威势凛然的身影,一声呼唤,立刻有几个机灵的小太监,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躬身听命,不敢去看圣上的眼睛。
“传旨!”
朱元璋瞥了一眼身边的秦枫,仿佛是做了某种决断,平静说道:“太子朱标,四皇子朱棣,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信国公汤和,卫国公邓愈,唐国公刘基,即刻到御书房见驾!”
“遵旨!”
众太监齐声答应,连忙飞一般地去了,哪敢还问个一句半句。
其实这些人,经过了一夜的商讨,刚刚从御书房离开还不到一个时辰呢,若是走得慢些,甚至这会儿都还没到家。
怎么又……
但是谁敢问啊!
只管传旨就是了。
……
皇帝召见,有时候是好事,代表着某种信任和宠幸,有时候是坏事,代表着大难临头。
具体到此次召见的寥寥数人,通常不会认为有什么灾祸,反而是皇帝愿意信任自己,这才刚刚离了御书房,又忽然召回。
所以,大家伙尽管疲惫困倦,但见到传旨的小太监,心里都还是挺高兴,连忙把刚刚脱下的官服重新穿好,用最快的速度,跟着小太监返回紫禁城。
大约,跟大明未来的战略有关?
莫非是那位国师大人,跟圣上终于商量出了最好的办法,所以才再次召见大臣?
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地向太监询问,但也没有确切答案。
不过谁也不敢怠慢。
不管是当朝太子,还是贵为国公,都不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有一丝一毫的亵渎,否则那真的是活到头了。
传旨的这些太监里,唯有一个,耽搁在半路上。
唐国公府。
刘基的儿子刘琏(好吧,查到这个名字笑半天,因为我真的刚吃完榴莲……),一脸难色地望着那位小太监,恭敬道:“公公……您看,我父亲已经病势沉重,连续半个月未曾下床,见驾之事,可否由在下跟随公公,亲自去向圣上解释?”
这世上,如果说还有什么存在,能跟朱元璋抢人的话,可能只有阎王爷了。
这位唐国公刘基,被称作当世诸葛的刘伯温,已经病入膏肓,到了弥留之际。
作为开国的重要功臣之一,刘伯温也是深得圣眷,甚至前不久,圣上还曾经亲自来探病来着。
那么这一次,或许是皇帝忘了,或许是这件事真的至关重要,竟然派人传旨,要召见这位早就大半时间陷入昏迷的刘基先生。
别说病势沉重难以成行,就算真的抬过去,又能参与什么议事?
因此,刘基的儿子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个方案,虽然不能说周全,但考虑到刘基的沉重病况,这办法也算是中规中矩的了。
“这……”传旨的太监有些为难。
按说,人家病成这样,不该勉强,不然说不定死在半路,刘家不敢责怪圣上,说不定就要埋怨自己,大大不妥。
但是皇帝的旨意并不包括权宜行事的说法,而是很坚决很凌厉要召见这些人,其他人都没问题,就自己这一路没有把唐国公请到宫中,好像也很不对劲。
糟糕啊!
怎么偏偏我分到了这个唐国公。
“唔,是小陈公公吧?”一个苍老而虚弱的声音,忽然响起,让刘府许多人吃惊地瞪大眼睛。
只见缠绵病榻已有数年的老爷,在年轻夫人的搀扶下,佝偻着身子,抬眼望向这边。
这位以已有七旬高龄的老人,虽然气息衰败,但一双眼睛并不浑浊,依然射出睿智的光芒,仿佛可以洞察世事。
“啊,国公大人!您,您还记得小人……”那位小太监没想到这位大人物居然还记得自己,感动得差点流泪,连忙冲上前去,恭敬见礼。
“准备车马,入宫。”刘伯温虚弱地摆了摆手,语气却不容置疑。
啊?
几个儿子还有夫人,都是一惊,就有人连忙低声劝道:“老爷,您的身体,才刚好了一些,似乎不适合……”
“别说了。”刘伯温清癯的脸上,泛起一抹通透的笑容,淡淡道:“这身体,是好不了了的,此次回光返照,或许已经是最后的一段时间。”
“刚好,皇帝召见,此乃天意。”
“我也该去见一见陛下,亲自向陛下告别。”
偌大的刘府内,刚刚还一片欢悦的气氛,因为刘伯温的这番话,猛地一下子沉寂下去。
回光返照?
是啊!
或许现在这位唐国公的状态,只能用回光返照来解释。
几个至亲当场就涌现出泪光,毕竟是骨肉亲情,按说倘若老爷大行,他们都应该在身边侍奉,但老爷却选择入宫见驾,这其实也是为了他们,为了刘府未来的荣宠和尊耀。
体会到这一层,众人更加悲戚,但却不能阻拦,连忙准备了最好的车马,送老爷入宫见驾。
刘府距离紫禁城其实不远,但因为毕竟年纪老迈,疾病缠身,他依然还是最后一个抵达御书房的。
“老臣刘基见驾,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